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房地产江湖 > 第四章 解救被“绑架”的中国经济

第四章 解救被“绑架”的中国经济

作品:房地产江湖 作者:陈国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绑架说”出自易宪容之口,我们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因人废言。“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说法确实一针见血、直戳要害。房地产泡沫就像绑在中国经济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不拆,迟早要爆炸;拆,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血肉横飞。楼市的宏观调控就和拆弹一样,勇气、决心、技巧、谨慎,缺一不可。

    1、泡沫、泡沫,危险的泡沫!

    2010年7月,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在他的博文中列举了一组数据:按户均收入来看,柏林居民买一套房只要3年多(即10万欧元收入,房价为30多万欧元);同一指标,纽约为6年多,东京为8年多,莫斯科为17.2年,香港为20.8年,新加坡为30年(新加坡85%为廉租房,这里的“30年”是对15%的商品房而言)。而北京为25年,上海是35~40年。

    一套150m2的上海旧房子,可卖得300万,拿去存5年期存款,年利率为3.6%,一年收益可得10.8万元;如果买企业债券,5%~6%的收益(税后),一年收益可得15~18万。但拿来出租,租金是每月4000元,一年4.8万元。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触目惊心,这颗炸弹一旦爆炸,足以触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破坏力绝不亚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谢百三教授也明白道出了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的困境:“又想打泡沫,又不敢打死;既不想成为当时房价狂热再狂热之迪拜,又不敢成为经济大萧条20年之日本。”

    不仅是中国的学者忧心忡忡,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而担忧。2009年年底,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7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位居第二。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建筑这三个产业的信贷合计达到了银行信贷总额的25%。而2009年,中国新增住房贷款达到2008年的5倍,房地产相关信贷已占到信贷总额的20%。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董事长氏家纯一说:“如果出现资产价格的急速上升,同时伴有货币供给扩大和信用扩张,尤其是针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扩张,这就是危险信号。”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举行的全球化与经济政策中心论坛上,各国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避免一场可能由中国引发的第二次金融危机。他们的共识是,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早已失控,均超过除伦敦外任何一座英国城市的房价水平。但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常识表明这种局面是难以为继的。考虑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中国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如果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间过久,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大幅提升贷款利率,普通中国公民将无力偿还房贷。经济增长的泡沫最终破裂,从而引发第二场全球金融危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泽尔腾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就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股神巴菲特也警告说:中国也会面对泡沫和泡沫破裂,不管经济发展有多么迅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赌博,而且赌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积地豪赌。连臭名昭著的索罗斯都沉不住气了,在清华大学有关“金融危机和低碳未来”的对话会上放话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中国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软着陆。”

    房地产泡沫为什么能绑架中国经济?一旦楼市崩盘,房价一泻千里,就等于中国经济的一根支柱倒塌了,会拖累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银行被套牢,不良贷款增加;老百姓财富缩水,变成负资产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届时,楼市里的投机资本就会像粮仓着火时的老鼠一样到处乱窜,它们跑到哪里,哪里的物价就会飞涨。近期的物价上涨就和宏观调控对楼市投机资本的挤出效应有关。房子炒不成,就去炒黄金、炒大蒜……如果楼市真的如一些鼠目寸光的人所盼望的那样崩盘,老鼠泛滥成灾,就会爆发可怕的鼠疫,结果不堪设想。

    2、太极之道,就是调控之道

    解救被房地产泡沫绑架的中国经济和解救人质是一个道理。不顾一切地强攻,妄想把绑匪一举拿下,就像孤注一掷地赌博一样危险,结果很可能是玉石俱焚。如果只是想打压房价,一纸政令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但后果由谁来承担呢?谁又承担得起呢?总有一些无知之辈在那里鼓噪,批评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是隔靴搔痒,殊不知,你能想到的那些办法,政府背后那么多专家会想不到吗?这些办法不是不想用,是根本不能用。房地产泡沫就像中国经济生了一个大脓包,直接去抓的话,就会抓破,导致溃烂和大面积的坏死。

    从电视上大家可以看见警方解救人质的过程,不厌其烦地与绑匪谈判,抓住绑匪心理的微妙变化给予引导,在不刺激绑匪的情况下一点点地接近,如果绑匪能够放下屠刀、自动缴械当然好,否则就抓住时机,果断出手,在确保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制服绑匪。整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稳妥的策略。期间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局面的反复,需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对楼市的宏观调控就是这样的小心翼翼、煞费苦心。

    例如,在房价如此疯狂,楼市如此混乱的情况下,政府为何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的刺激投机者胃口的概念——国际旅游岛、京城CBD东扩、经济特区,从而制造了海南、通州、喀什等房地产投机热点,除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考虑之外,相信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将楼市的投机资本吸引到一处,聚而歼之。而国际旅游岛、CBD东扩的规划出台不久,房地产投机方兴未艾之际,空前严厉的国十条就横空出世,楼市迅速逆转,套住了一部分投机资本。

    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推迟一段时间出台,投机的规模会更大,俘获的投机资本会更多,但也很可能出现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局面——房地产高温从1992年初一直延续到1993年中,当时的海南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海量投机资本,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得高潮迭起,鼓声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停了下来,结果大量的资金沉淀在海南,遍地都是烂尾楼,危机向全国扩散,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投机资本要打击,但力度过猛,一次性消灭过多的投机资本,会对楼市造成太大的冲击,威胁经济和金融安全以及个人的财务安全,乃至社会稳定。

    练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精髓在于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面对汹涌的泡沫,楼市的宏观调控正是要以太极拳化解扑面而来的重拳,辗转腾挪、绵绵不绝,将千钧重担化解于无形,克敌制胜,全身而退。

    所以,我们不能期望宏观调控毕其功于一役,要正确看待房价的起伏和反复,保持耐心,神志清醒,不能以情绪化的言论来干扰政府决策,使高层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安全地拆除炸弹,成功解救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官方和民间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是化解危机、度过难关的重要因素。

    2002年以来楼市的宏观调控,政府打的就是太极拳,希望以柔克刚,找到一个万全之策,积极、稳妥地解救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在平抑房价的同时,避免造成经济、社会层面的冲击和震荡。但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时候,又需要当机立断、果断出手。

    2010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宏观经济的好转为楼市的调控预留了空间。登峰造极的楼市已经严重威胁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民众的强烈不满,中央政府在长期的调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准楼市的要害,该出手时就出手,从上半年的调存款准备金率,限制房贷,到下半年的打击囤地、捂盘、推进保障房建设、筹备出台房产税,决战的时刻似乎到了。

    经济学家汤敏说:“对房地产的调控,全世界的政府都是失败者。”

    问题是,我们能走出调控失败的宿命,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中一枝独秀吗?

    九分人算、一分天算,让我们竭尽所能,然后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