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穷举的颜色讲义 > 第九章

第九章

作品:穷举的颜色讲义 作者:文泽尔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我:所以这本总算是结束了……《不可能密室于文本内存在功用的可能性》一文附在本节,以作为本书讲义主题最恰如其分的注脚。感谢您的阅读!请期待下一本颜色系列连作集《消除的颜色讲义》。

    不可能密室于文本内存在功用的可能性

    1,巧合密室

    1)单纯增加谜团诡异度,吸引读者(源于作者自身的动机,例如某些为了密室而密室的作者);

    2)通过巧合密室造成的意外不在场证明、意外人证、意外推理分歧、意外恐慌来造成下一宗犯罪,犯罪可以是临时起意,亦可是原本的罪犯灵机一动而修改原本的计划;

    3)以简单巧合密室的破解来提引剧情(仅作调剂用),或者借类似方法破解已在前文交待过的主密室;

    4)借密室场景的符号寓意深化小说主题,对应、象征、讽刺、呼告等。

    2,预谋密室

    1)单纯增加谜团诡异度,吸引读者(源于作者自身的动机,例如某些为了密室而密室的作者);

    2)利用密室的存在对不可能犯罪的人物制造动机(嫁祸),或将案件描述为外来作案型;

    3)密室的存在符合罪犯的心理需要,即为模仿犯或将密室犯罪视为艺术等(与1)区别,罪犯的动机);

    4)密室的存在符合罪犯的脱罪需要,将死因误导为自杀或密室内意外,从而使嫌疑人脱罪;

    5)利用密室的存在强调神秘主义背景:幽灵作祟、鬼怪杀人、诅咒等主题,小说主题往往与之联系紧密,并可能借此实现其它有预谋的犯罪(长时效应、整体效应);

    6)借密室场景的符号寓意深化小说主题,对应、象征、讽刺、呼告等;

    7)侦探利用预谋密室击溃罪犯的心理防线,使其自白;

    8)罪犯利用预谋密室吸引目标注意力,以完成其它犯罪行为(短期效应、不切应主题,与5)区别);

    9)第三人或集团(无论侦探、罪犯或其他有预谋的角色)将非密室型预谋犯罪现场转变为密室,局中局类型。动机可为以上2-8中任一点;

    10)参考“巧合密室”中存在的其它可能性。

    3,巧合增加预谋密室破解难度等

    本为预谋密室,但一些意外让本来简单或一般的密室变得复杂、难以破解。角色可利用此密室的方法,同以上1、2中所述,不再赘述。此类中,预谋亦可增加巧合密室难度,或实现密室预谋的连续嵌套,因归类繁杂,皆编于此类。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