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情缘

作品: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作者:张廷职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希望”从创业一开始把事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农业,是因为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不言而喻。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落实及行业特性与国际逐步接轨,国家也将房地产业作为了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对住宅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房地产业所占人们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住宅占一般人一生收入的20%~30%甚至是一半。房地产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谁能把握好机会进入,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1.诱惑与考验

    1988年8月23日,有着“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出来,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

    于是,海南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和隔海相望的珠海、北海、深圳等地遥相呼应,很快就达到了高潮。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价格越高,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炒作的人就越多。海南成为了全国各地投资者、投机者渴望快速发财致富的乐园,并在90年代初的头两三年的时间里达到了高潮。在那段时间,海南房地产的需求和价格正相关,呈现出典型的泡沫经济的特征。炒作房地产确实造就出了一批暴发户。

    从海南省房地产的价格波动来看,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在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泡沫疯狂膨胀的年代里,全国各地的热钱都纷纷流入海南,使得每平方米的房地产以每天二三百元的高速度上涨。在这种投机气氛下,在房地产最为狂热的时候,海南7000多家公司中,至少有5000家企业参与过房地产的交易。

    一直有地产情结的刘永好,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

    “1990年我叫你去海南你不去。那时候我的钱比你少很多,但现在也跟你差不了多少了。要是你去,会赚得更多。”一直有房地产情结的刘永好一下子就对朋友的话提起了兴趣。

    刘永好被朋友的现身说法给打动了,从朋友的精彩描绘中,他知道了海南的房地产的火热,在那里,几十万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变成几千万的故事不是虚构的神话。于是,就立即派人前往海南注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了一所小房子。然而朋友觉得这样搞的力度太小,就劝刘永好,说是“假如你投入1000万,到年末时就会是4000万。”

    朋友不无得意地向他传授秘诀:首先去买一块地皮,然后把它卖掉,然后又是跟谁合作,再怎样怎样。总之是把100块钱买来的东西最终卖了1000块,当然就赚钱了嘛!

    这样一来反倒使刘永好疑惑起来了:不管怎么说,房子总得一砖一瓦盖起来吧,哪会来的这么快?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带着疑问的刘永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地能有这样神奇的力量?于是,他就亲自去了海南考察了一趟,踏上海南,刘永好才发现,不过是一块地皮在几个人手里炒成了天价。他总算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就是“击鼓传花”么?无论这鼓敲得多响,这花传得多快,最后总是会停下来的,到时候那花落在谁手上谁就倒霉。刘永好是靠卖饲料一分钱一分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凭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样的增值并不产生社会财富,此地不宜久留!

    他立即做出决定,这事就到此为止。公司注销了,投资的钱也撤了回来。本色、务实、不贪图侥幸之财的经营之道,让他避免陷入不久之后即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那场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的黑色灾难。

    “我们选择了放弃,因为当时我们认为,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把饲料做到行业前列,把我们的基础夯实。”刘永好这样说。

    到了1993年,国家开始整顿金融市场,收缩银根,下调银行利率,房地产的泡沫眼看要被吹破。海南房地产也开始跟着降温:从1993年下半年房价开始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大量高档次的写字楼、别墅都卖不出去,闲置的商品房超过了450万平方米。许多人高价购入的地皮,却不知道怎样开发才好,即使降价也少有人问津。这些人的资金被牢牢套在不值钱的房地产上,给银行留下了五百多亿元不良贷款。根据统计,在海南总计有两万多公顷的闲置土地和1600万平方米已经报建的“半拉子工程”。

    在海南有不少高档住宅的投资者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包括事业单位,据说它们宁肯房子空置也不愿意降价。其原因是,如果降价处理这些资产,便会出现账面损失,其负责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或行政责任,而僵持在那里不行动,账面上还可以保留一个较高的有形资产数字。这并不代表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什么价格刚性,而恰恰暴露出中国的国有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严重欠缺。自欺欺人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拖下去会越亏越多。

    1995年,当这股挟带着巨大经济泡沫的狂潮尘埃落定时,全国约有800多亿的资产就像“烂尾楼”一样被钉在海南这片土地上。房地产泡沫过后,550多幢“烂尾楼”遍布在海口、三亚,随处可见的“烂尾楼”赤裸裸地在向世人诉说着几年前的狂躁,展示着泡沫破灭过后的伤疤。尤其是那么多“烂尾楼”的存在,严重打击了国外来华投资者的信心和勇气。海南经济跌入低谷。

    2.观望与练兵

    一开始,国内在房地产业方面区域性的品牌企业不多,全国性品牌更少。绝大多数地方的情况是靠早些年地方政府的投入,靠垄断性的土地资源,进行垄断的房地产开发的。

    这样一来,一方面奠定了房地产开发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政府化或者垄断化的开发行为,这些状况会随着市场化进程逐步弱化,直至萎缩。而相应而来的外资投资、民间资本投资或者混合所有制制度下的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逐步成长壮大,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总体说来,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的特点有:多,房地产开发商多;弱,房地产企业实力弱;差,房地产品牌不够亮;乱,房地产企业管理乱;散,房地产商分散,各自为政。

    这种格局与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发展目标不相称。20世纪60年代香港有数百家房产商共同抢占同一个市场,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不断推动,使得小、乱、杂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有实力、规范、有信誉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在香港有能力规模开发的只有十余家。这与先在北京的上千家、全国几万家房产商的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房地产开发的春秋战国的混乱时期会随着市场的规模化逐渐结束,90%以上的企业将会被迫转行或者被重组。而最终较量出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经营、有规模、有档次的企业来,成为区域地区的优势企业,甚至会是全国性房地产品牌。形成为数不多的强者团队。

    在房地产领域,刘永好始终做的小心翼翼。海南房地产炒得最疯狂的时候,刘永好也只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认为那只不过是“击鼓传花”。在投资锦官新城项目后,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很长时间他都在成都本土作战,并未向外扩张。

    新希望的优势之处是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和品牌、信誉度、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脚踏实地的管理手段、及良好的社会声誉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同。新希望有较好的品牌,而房地产应该能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有形资产,这样对于新希望房地产的发展和销售都非常有利。

    房地产是一个需要知名度,需要品牌的行业。刘永好分析认为,要在房地产业界立足,第一必须靠规模,有规模才会有有实力;第二房地产行业后面需要品牌的支撑,没有信誉,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不会有发展;第三靠良好的机制,还要又精细化的管理。

    这一切都是新希望所能够具备的。长时间的经营饲料,让刘永好在经营上摸索出了市场经营具有共性的发展门道。

    刘永好对品牌的认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第一,品牌是产品的品牌,做裁剪也好、做饲料也好,只有质量好,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大家能信任你,才能占住了市场;第二,品牌是信誉的品牌,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只有做事公道,做了很多对国家、对社会有利的事,市场才能相信他的其他产品,无论他再做裁剪、饲料或房地产,所有都会一样。刘永好认为品牌是可以通用的。他说:“有人跟我说,品牌是不能转移的,不能既做饲料,又做地产,但是我们两样都卖得很好。”刘永好认为,品牌其实是一种信誉品牌。它可以转移,不是因为产品,而是由于信誉,从饲料扩大到房地产,也就理所必然的。

    中国房地产业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民众的居住和生活,房地产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把房地产这个行业放大,市场将会更为广阔,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最大的机会。新希望涉足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不算是“初涉”房地产市场的“毛头兵”,但是更多是处于观望的阶段。

    1997年,成都房地产业刚刚渡过了第一轮开发的积累,开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检点与反思,预示着房地产开发新一个高潮到来之际,将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微利”时代。此时,刘永好又一次动了涉足房地产的念头。

    “在最高潮,大家认为最好的时候,我们反而没有做,当然,没有挣钱也没有被套,我们抓住谷底,攀升的时机,我们还要随着曲线上升。”——当别人开始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是越来越不好吃的时候,刘永好却意识到存在的机会。他认为房地产业正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区间阶段。

    对于精熟于饲料业的刘永好来说,开发房地产毕竟是个全新的领域。刘永好在萌发房地产念头最初的日子里,在海南更多的只是一份观望与练兵。刘永好自己也坦称:“房地产是我不熟悉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我需要了解熟悉房地产市场,逐步弄懂它。所以我把本来用于打高尔夫球的时间用来把握房地产市场,这是个挑战。”

    不竭的学习力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在科技、信息和市场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全新时代,只有有效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不断更新昨天、赢在今天、掌控明天。学习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是如此重要。

    肯学习是刘永好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学习对刘永好来讲并非难事。无论走到哪里,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只要是有闲暇的时间,他几乎都会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他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

    刘永好教育女儿说:“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16岁的女儿刘畅远赴美国求学。在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时,刘永好就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刘永好如此用心良苦,其实只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用来学习。

    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刘畅在不能承担操控全局的压力之前,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有一天能成大器,挑大梁。他希望女儿能够按照她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首要做的还是要不断地去学习、积累,这是刘永好对女儿的要求。

    作为闻名中外的成功民营企业家,在许多人眼里刘永好是一位经营企业的老师,而刘永好始终把自己定位成是一个学生。他认为:一个人因为赚了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是可笑的,也是可怕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智慧和优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坐井观天。不学习,就导致落伍。

    刘永好把自己的时间一分为三,1/3用来处理新希望集团内部关键性的问题,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并建立各方关系,另外的1/3即用来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的问题。

    刘永好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他把别人用来打高尔夫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无论与人交谈时或是接受采访时,他都可能因为对方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立刻记录下来。

    刘永好自己有一个秘书班子,专门为他负责搜集各种信息,对于一个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紧跟社会发展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想站得更高,更好地掌舵整个企业,就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各种新的东西。

    社会在变化,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别人在学习,别人在进步。不学习更好的东西,多看一看,多走一走,多听一听,就会使自己落后乃至垮掉。超越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的学习。同样,刘永好出国访问时,不断学习和借鉴吸收到国外企业的经验。为了进军房地产领域,刘永好在外出差时只要听说当地有成功的楼盘,一定会亲自前往考察。

    3.构筑地产名牌

    搞养殖起家的刘永好,转投做饲料后,成为了中国的“饲料大王”。但刘永好并不满足于中国“饲料大王”的称谓,毕竟“大王”听起来显得有点“绿林军”的味道。在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理性的阶段,新希望把自己的未来押到了房地产上,把大笔的资金砸向全国房地产业,刘永好的气魄可谓宏大。在摇身一变之后,这位中国的“饲料大王”又以“地产巨头”的双重身份,在媒体面前频频露面。

    刘永好算了这样一笔账:“七八千人搞饲料,利润两个亿;七八十人搞房地产,回报两个亿;七八个人搞金融,回报差不多还是两个亿。”由此,可以看出刘永好的勃勃雄心。

    刘永好这位憨厚的汉子用十几年的时间树立起“中国饲料大王”的形象,又用两三年的时间不断变换新的角色:地产大鳄、金融大亨等等。他在商业帝国中精彩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由1000元原始积累起步,历经20多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发展成为跨行业、跨省区,集科技、经贸、生产为一体,拥有资产近百亿元的中国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刘永好称,“我觉得,一是勤奋,你不勤奋,什么事都做不成,特别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第二,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赢得起、输得起,面对荣誉、鲜花、掌声的时候,头脑不要发晕。面对失败、痛苦的时候,要睡得着觉、吃得下饭。我觉得高兴的是,不管是上台领奖的时候,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吃饭吃得一样多,睡觉睡得一样好;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要善待员工。”

    1998年初,刘永好正策划进入房地产业,在对美国西雅图的访问过程中,得知西雅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让刘永好颇多触动,从中受到极大启发,开始立马思考新希望进军房地产的目标是什么?开发商应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产品?

    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由于其自身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休闲的人文特色,连续好几年被联合国评为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从而也给西雅图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商机,大大加快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