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 > 曼尼·李轶事(Getting to Know Manny Lee)

曼尼·李轶事(Getting to Know Manny Lee)

作品:奎因百年纪念文集 作者:ellry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摘自《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2005年1月号。

    我们知道吉尔伯特和沙利文(.S.吉尔伯特,1836-1911,阿瑟·沙利文,1842-1900,他们合作了多部喜剧而闻名,包括《h.M.S围裙》(1878年)和《潘扎斯的海盗》(1879年)等。———译注)。我们知道罗杰斯和哈特(理查德·罗杰斯,1902-1979,洛伦茨·哈特,1895-1960年,他们合作了不少音乐作品,如《俄克拉何马州》(1943年)及《音乐之声》(1959年)等。———译注)。在他们之间有两个表兄弟,他俩合在一起成为了埃勒里·奎因。弗瑞德在两人之间更有名,因为他编辑《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并且和纽约侦探界作家十分熟悉。但是埃勒里·奎因如果没有了曼弗雷德·B.李也就不能成为埃勒里·奎因。

    那么曼尼·李是怎样的人?不妨将丹奈和李这对组合同其他著名的搭档相比较。如果埃勒里·奎因是披头士乐队,那么谁是列侬,谁是麦卡尼?弗瑞德和曼尼不可能合作得很完美,他们都是很有各自思想的人。也许丹奈是两人中比较爱社交的人,在大多数场合下成为了埃勒里·奎因的代言人。而曼尼的工作是使弗瑞德的小说大纲有血有肉,他也是两人中比较具有艺术敏感性的人。但是仅仅提及两人的这些差异则过于简单化,没有客观性。

    如果时光倒流,也许曼弗雷德·B.李不会存在。更有可能的是,李泼夫斯基先生和夫人的那个生于1905年的孩子也许会成长成曼弗德·李泼夫斯基,一名纽约大学英语系教授。但是这不可能。曼尼的儿子兰德在《错误的悲剧》(Crippen  Landru,1999)里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他父亲是如何从象牙塔跌落下来的故事。在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从英语系毕业之后,“他告诉他敬爱的导师姆恩博士,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学院的英文教授。姆恩博士看着他说道,‘曼尼,犹太人不可能担当纽约大学的教职。’这是姆恩试图保护我的父亲免遭羞辱,但是对我的父亲来说,就好比被逐出伊甸园。”于是曼尼将他的名字“曼弗德·李泼夫斯基”更名为“曼弗雷德·本宁顿·李”。

    尽管名字改了,但是信仰没有变,曼尼从来没有掩盖或者否认自己是犹太人。不过,对于曼尼来说,作为一个犹太人不只是在宗教仪式或者犹太教会上,更体现在进步的政治态度上。他是公民权利的拥护者,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反对者。

    曼尼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布鲁克林以及周围度过的,而弗瑞德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全家搬到纽约州北部的埃尔迈拉乡下。但是成人之后,弗瑞德住在拉奇蒙特,靠近纽约,而曼尼搬到康涅狄格州罗克斯堡一处63英亩的农庄。

    他们的合作中,弗瑞德负责写详细的大纲,有时候是长篇大纲。接着他将大纲寄给曼尼,补充以对话、描写和人物性格。曼尼曾经坦言,埃勒里父亲理查德·奎因探长是以他的父亲以及岳父为原型。

    弗瑞德和曼尼之间有趣的争吵值得好好写一下。两个人都喜欢侦探小说,并且希望看到它提升到更高的文学水平。兰德·李回忆他的父亲如何劝阻他不要阅读早期的,说它是“那么糟糕的东西”。兰德的姐姐凯蒂曾经听到李称自己是一个“出卖文学节操的人”。但是不管是自我批评还是相互的批评,很明显弗瑞德和李喜爱他们的书,并且都爱着对方。

    曼尼也许较之他的表弟躲在幕后默默无闻,但是他是埃勒里·奎因的不可或缺的另一半。尽管曼尼1971年去世后,弗瑞德继续从事EQMM的编辑工作,但是作为小说家的埃勒里·奎因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