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晋商之惑:游离于富豪和晋商之间的煤老板

晋商之惑:游离于富豪和晋商之间的煤老板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富豪”一词,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详细解释是:“指有钱有势的家族、人家或人”,或者是“富裕豪华;富贵豪华”。而在社会大众心目中,“富豪”则是指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但在社会责任、公平道义方面的所作所为却乏善可陈的人。总之,就是“有钱没素质”的那种。

    今天,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普遍“语境”下,晋商已从一个普通的“生意群体”上升为一种特具时代意义的“商业精神”,其精神象征意义已远远超出初始的具体实义。

    在回答煤老板是不是“新晋商”这一严肃问题时,有人给出了否定答案,理由是他们实难抗“晋商”之大纛。于是有人只好把煤老板归类于“富豪”之列。明确地讲,这里已含有一种鄙视之意,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给煤老板“对号入座”。

    究其缘由,盖因富豪身上所谓的“DNA”基因特征,与煤老板独具的天赋秉性“一脉相承”。这其中,最明显、最具本质的一点就是:有钱没素质。而有人牵强附会把煤老板归入“新晋商”,在此我们不敢苟同,尚有保留意见。

    首先,此“新晋商”与彼晋商在各自面临的历史环境下同样事业“成功”,但其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不一样。

    确切地讲,山西煤老板发达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他们真正积累起巨额的资本只是几年间的事,这主要获益于那个阶段煤炭价格的异常飙升。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外部客观因素的“积极”变化的条件基础上“侥幸”取得的,并不是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成功的。

    换句话说,煤老板这是在偶然与必然“七三”开的基础上,促成了他们在人生事业上的“成功”。而明清晋商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地发扬了锐意进取、克己勤勉、执着敬业的“晋商精神”。

    而在今天,这次由政府主导的“山西煤炭重组”,又转瞬间阻断了煤老板们的“致富路径”,主要原因是,山西此次的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就目前的现实,没有几个煤老板能达到要求。

    此次“整合”,也许意味着煤老板真正地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对于“晋商现象”,我们应以发展的、能动的和科学的视界来认识和判研。

    在历史上,末期晋商固守传统经营陈规,排斥新生事物,对风险投资避而远之,从而最终没有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成功转型。有媒体曾列举这样一个例子:19世纪70年代后,也就是晚清时期,当时山西北部的娘子关外大办洋务,招商集股兴办实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当时的“晋商”却“依旧规避在清廷的卵翼之下,热衷于求田问舍、窖藏金银和官款汇兑”。在这样一种“思维路径”的“惯性”作用下,导致了他们向实业资本转型迟缓,从而错失了向前发展良机。

    成于不断创新,败于思故守旧。

    这是晋商百年“商道”的“得”与“失”。

    由此可见,此“晋商”,并非我们今天晋人引以为荣的彼“晋商”。

    今天的山西煤老板,也似乎正在丰厚的资源面前,和山西省长期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中,产生越来越严重的“思维路径”的“惯性依赖”。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年来,山西民营煤炭企业通过挖煤、运煤和炼焦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发展模式,已经在国家的产业调控和环保政策面前遇到了严峻考验。

    今天,尽管山西省政府大张旗鼓地在推进“转型”工作,煤老板能否如人所愿摆脱这种路径依赖怪圈,很多人仍然在观望之中。

    而把煤老板划入此“晋商”之列,也许正是这些人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