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祸

作品: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 作者:云寒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第四次融资

    2006年5月16日,丰原生化公告,三届十六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0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这意味丰原生化即将在资本市场进行第四次融资。

    本次发行方式为非公开发行,发行对象为特定机构投资者。发行数量最多不超过2亿股(含2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算术平均值的102%。募集资金计划投入两个项目:1.年产30万吨无水酒精项目;2.年产18万吨乙二醇项目。

    当日丰原生化股票高开低走:以涨停价格6.95开盘,一路下跌,收盘为6.04元,下跌4.43%,同日上证指数下跌3.06%,收于1613.25。

    丰原生化是资本市场上的大牛股,从2005年12月7日除权收盘价2。71元,到增发公告前6.32元,上涨133%,而同期上证指数只上涨51%。

    因此,此次股票调整也是正常的,但是发行时机不好,增发价格实际为不低于5.018元,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股票下跌,增发就会失败。

    申草袭击

    对丰原生化的业绩怀疑来源于江山争夺战,2003年12月经济观察报首开先河,指责虚假出口。2004年第04期《新财经》刊登《丰原生化浮华背后的谜局》。上述报道都曾对丰原生化的股票产生影响,但是最终都被化解了。

    2006年5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丰原生化:酒精产品何以突生暴利》,该文只是部分质疑。申草因为在提供华源制药财务造假线索中,研究了江山争夺战,联想到那篇虚假出口新闻,于是对丰原生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6月28日,和讯网刊登申草的一篇文章《G丰原:又一起10亿元级造假大案?》:

    2005年10月,我们曾以《多年造假,荣华实业(600311)已奄奄一息》为题揭发该公司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尽管该公司极力否认,可是停产一年多的事实无法改变。但荣华实业2005年报仍实现收入3.11亿元,净利862万元,北京五联方圆出具了干净意见,甘肃证监局出具的整改报告也无关痛痒,我们就是搞不懂停产那么久的企业哪里来的2.5亿元产成品,而且还能实现盈利?

    股市在全国人民盼涨的氛围中,靠资金推动又恢复性上涨了,绝大部分公司也完成股改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又活跃起来了,一切似乎很美好!上市公司的质地变了吗?我们不禁要问,面对荣华实业类似的公司,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圈钱骗钱的行为改变了吗?我们的监管机关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思路改变了吗?

    让我们来看一起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可是深成指100成份股,主业与荣华实业有点相似的上市公司——G丰原(000930)也有重大财务造假嫌疑,这家公司主业也是农业加工业,主要生产柠檬酸、食用油、氨基酸、淀粉糖类以及酒精等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竞争过度甚至是全行业亏损的产品,可是该公司上市以来报表业绩一直不错。

    ……

    丰原生化的柠檬酸业绩在2003年12月曾遭到《经济观察报》强烈质疑,该报记者洪诤曾以《财务报表暴露种种疑问丰原生化虚增出口谜团》为题报道了丰原生化涉嫌银广夏式财务欺诈。

    ……

    丰原生化截止2006年第一季报,总资产73亿元、净资产23亿元,上市以来共实现净利6.85亿元,可是真实的财务状况又如何?

    这是不是又是一起十亿元级的财务造假大案?

    如果是这样,广大投资者是不是要对类似G丰原之类炒概念、炒股票的上市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监管机构是不是要给投资者一个结论呢?

    客观来说,申草这篇报道专业性不强,还比不上洪诤,因为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危害极大:

    第一,标题醒目,加上申草已经有知名度,本文传播范围非常广,影响大。

    第二,本次袭击,丰原正在筹划增发,对增发来说,股价很重要,此刻股市处于1600点左右横盘,方向不明朗,股价如果下跌,机构就不会参与认购。

    第三,外部宏观调控,本来银行就要收缩贷款,一听说丰原有10个亿的造假,管他是真是假,先把钱要回来再说。

    落井下石

    7月3日,丰原生化公告,又一次澄清事实,然而这次丰原的对手完全不一样。洪诤是职业记者,有工资拿,申草是干什么的?就是靠这个出名混饭吃的,前者是软硬都会吃的,后者却是一根筋。

    7月4日,申草再次发表文章,表示在看过昨天的澄清公告后仍坚持两点质疑:一是G丰原巨额资金被占用;二是其在建工程有巨额虚增。再结合预付账款、存货等因素,仍坚持G丰原涉嫌10亿级财务造假嫌疑的判断。

    当日,丰原生化开盘就大跌,最后跌停,股票价格5.16元。

    7月5日至7日,安徽省证监局派员对申草所提疑问进行调查。7月21日出具的结论是:“媒体质疑的相关事项与丰原生化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申草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同行,上海证券报决定来个猛的,落井下石,组织专人到丰原深入挖掘。

    8月30日,上海证券报以三个专版、2万多字,刊登丰原系列新闻《G丰原的十字路口豪赌燃料酒精》、《丰原酒精:环保与产能的两难》、《丰原生化两主业盈亏谜局》、《丰原油脂亏损之源》。

    各位读者,要知道上海证券报是什么报?它是三大证券报之首,不是一般的小报,也不是靠吸引眼球的财经杂志,如此大规模进攻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

    一个次要原因是丰原系股票都是深圳的,平常业务关系少,否则也不会这样干。最主要原因,它曾是江山争夺战中华源派第一新闻作战部队,估计是看到华源完了,心里也感觉凄凉:老大,我没有办法救你,干脆帮你报一下私仇吧!

    9月7日,可怜的丰原生化再次发表公告,然而已经身负重伤,股价早已在增发价之下了。

    被动收缩

    丰原生化到底有没有问题?

    说真话,中国的任何上市公司都有问题,只是程度不同。客观来说,作为生化行业的第一巨头,在其他小企业能存在的情况下,它就是有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呢?

    丰原面临的麻烦不是丰原生化本身,而是丰原集团,想想一个以负资产起家的弱市国企,靠什么发展?

    同样是银行贷款。

    在银行贷款紧缩的情况下,丰原集团的资金也很困难,但还是能挺过去的。可被指责10个亿的造假,这就不是小事情:一方面丰原生化融资泡汤了,影响了丰原集团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银行也开始加紧催款,能收的收,能贷的不贷,短贷长投同样是丰原的软肋。

    什么是中国的银行?

    在你强大的时候,主动送钱给你花,你不贷款就是不够意思,让你头脑发晕。在你虚弱的时候,主动拿刀逼你还,你不还钱就是违反法律,让你痛哭无声。

    丰原被迫进行战略调整,全线收缩。

    企业战略收缩,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动收缩。就是把其他非主营产业特别是其中非盈利资产处置出售,这样集中资金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二是被动收缩,就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危机,快速转让资产,由于是被动的,往往是靓女先嫁,因为只有靓女才能马上卖掉,这样的收缩是破坏性的,以牺牲未来的发展潜力来化解短期债务危机。

    显然在宏观调控紧缩下,在造假事件的打击下,丰原只能采用被动收缩,快速处置较好的资产。

    点评:和华源一样,短贷长投也是丰原的软肋,飞来横祸给丰原沉重打击。有时,媒体的力量太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