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反右派始末 > 章伯钧和储安平惨死于“文革”

章伯钧和储安平惨死于“文革”

作品:反右派始末 作者:叶永烈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罗隆基在一九六五年底的突然去世,据李健生对笔者说,那消息曾使章伯钧一连几天双眉紧锁,长时间的呆坐。

    章伯钧似乎想得很多,想得很远。

    在家里,章伯钧变得沉默寡言。他难得说几句话,话却很深刻。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笔者在北京采访了章伯钧的次女章诒和。据她回忆,章伯钧当时曾对她说:

    “一九五七年,我的本意是希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索如何实现民主政治的问题。”

    “我从未说过‘轮流坐庄’这句话,那是别人在批判我的时候,把意思加以引伸。后来就成了我的话,加以批判。”

    “归根结底一句话,我没有野心!”

    当他看到报上登载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良久,他说了一句话:“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马上要开始了!”

    果真,被他不幸而言中——十年浩劫开始了!

    “大右派”首当其冲。一个在郊区的中学——八一中学,那里的红卫兵干脆占领了章伯钧的家,作为“红卫兵总部”。

    章伯钧被隔离审查。夫人成天忙着为红卫兵烧开水。

    再也没有联络委员来联络,再也没有聚餐,无法跟老朋友聊天。心中的苦闷积在心中,苦闷在心中积累,他渐渐吃不下饭,人越来越瘦。

    抑郁是癌症的催化剂。一九六九年早春,他终于支持不住了。可是,“大右派”属于“地、富、反、坏、右”的那个“右”。属于“五类分子”之一,怎能住院?

    夫人李健生在这危难之际,想起了周恩来总理。她写了一封给周恩来的信,跑到中南海后门,央求传达室把这封信马上交周恩来。李健生急得哭了。

    警卫见了,连忙安慰道:“老太太,你别哭,我们一定负责转交周总理。”

    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就通知人民医院,立即让章伯钧住院治疗。周总理指示:以后不论甚么“牛鬼蛇神”,生了病,一定要给予及时治疗,不得歧视。

    住院一查,已经晚了:胃癌,晚期。

    女儿章诒和来看他,忍不住热泪纵横,他却说:“别哭,爸爸很快就会好的。”

    癌症使他再也没有回天之力。

    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七日,章伯钧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中离世,终年七十三岁。

    他的次女章诒和在四川工作,被说成替父亲“翻案”,判处二十年徒刑!

    后来,她坐了十年牢——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九年。她的孩子是在牢里出生的。

    和罗隆基一样,章伯钧在一九八零年也被列入中央级五名未予改正的“右派分子”名单。

    同样,中共后来采取了委婉的措施,为章伯钧恢复政治名誉。

    一九八三年初,在北京为“文革”中受迫害而死的章伯钧举行了追悼会。会后,章伯钧的骨灰盒不寻常地被送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她的夫人李健生,由全国政协委员升为常委。

    一九八四年,北京又破例为章伯钧九十诞辰举行座谈会——这一“模式”后来被用在罗隆基、彭文应、陈仁炳身上,但章伯钧是第一个。

    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杨静仁在会上致词,对章伯钧作出颇高的评价:

    “章伯钧先生是一位着名的爱国主义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

    “纵观章伯钧先生的全部历史和工作,他是爱国的、进步的,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做了好事,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同样,杨静仁的讲话,也是代表着中共对章伯钧的评价。

    章伯钧夫人李健生于一九九零年五月三十一日去世。女儿章诒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悼念母亲:

    储安平在“反右派运动”后的命运也是非常悲惨。妻子跟他离婚了,然后又跟另一个男人结婚,而且住在储家南屋。本来,离婚、结婚之类,并非了不起的大事,并且只要手续正规,那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天天看见南屋,储安平的心境是极端痛苦的。

    全国政协安排他下放劳动,他求之不得。他在长城脚下放羊。虽然他很想在那里长住,与草为伴,与羊为伍,但领导上还是要他回城了。他依旧爱羊。他在小院里养起羊来。一天,他捧着一个铁罐,去敲章伯钧的门。原来,那罐里满满的装着羊奶。他对章伯钧说:“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羊是我亲手养的,这奶是我亲手挤的。羊奶有营养,你收下吧!”

    储安平有很多藏书。养羊之余,他埋头于看书。羊与书,陪伴着他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

    在长城脚下放羊时,他结识了下放劳动的李汝苍老先生。回城之后,李汝苍成为惟一的经常跟他来往的朋友。

    “文革”风云骤起,储安平成为红卫兵折磨的对象。任意打骂。人身侮辱,无所不为。

    一九六六年八月,一群红卫兵又来敲门,要批斗“大右派”。储安平从后院翻墙出逃。

    他逃到李汝苍家,塞进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他走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

    那时候,北京的北海、颐和园,天天有死尸漂起。可是,未能确认哪一具死尸是储安平。

    他走了!从此,在人世间消逝。

    他晚年的惟一挚友李汝苍老先生,也是“右派分子”,经不起红卫兵七斗八斗,生命之火终于熄灭。于是,关于储安平的“走”的详细情况,已不得而知……

    储安平毕竟是“头面人物”。为了查清他的死,一个专案小组工作了两年,也未能查出个结果来。

    一九六九年,康生嘟囔了这么一句话:

    “储安平,大右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