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看诗不分明 > 诗是空气 诗是呼吸(2)

诗是空气 诗是呼吸(2)

作品:看诗不分明 作者:潘向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不要说朝野上下和“天下英雄”(所有读书人),就是出家人,也和诗割不断缘分。

    因为不可能以之换取功名、博取前程,所以僧人作诗便多了“为艺术而艺术”的非功利色彩。

    诗人骆宾王跟着徐敬业反武则天,还写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武则天读了吃惊地问:“谁写的?”然后说:“宰相怎么会错过这样的人才?”后来敬业兵败,他不知所终。传说他隐于灵隐寺了。宋之问游灵隐寺,得诗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两句之后卡壳了,这时有位老僧续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气势磅礴,点石成金。宋之问大吃一惊,到第二天早上再去找他,已经不知去向。有知情的僧人说破:“那是骆宾王。”这位大诗人一时技痒,就暴露了行藏,只得又去别处藏身了。

    比半路出家的骆宾王纯正的僧人,写诗的也大有人在。皎然、贯休、齐己是其中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这样评价唐代的诗僧群落:“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粗而豪,齐己……风格独遒。”清人则列出了这样的名单:“唐释子以诗传者数十家,然自皎然外,应推无可、清塞、齐己、贯休数人为最,以此数人诗无钵孟气也。”(贺贻荪《诗筏》)这数十家中应该还包括寒山、景云。

    皎然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在当时诗坛影响很大,韦应物、刘禹锡、陆羽等都和他结交。贯休因为“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之句,被人呼作“得得和尚”,他不畏权势,屡招怨恨。齐己的《早梅》是名作,不过这位诗僧更难得的是对诗的价值的自觉:“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咏诗寄知己》)

    不要说人,就是唐代的鬼都对诗念念不忘。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省试(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的考试)时面对“湘灵鼓瑟”这个命题,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得试官嘉许,赞为“绝唱”,被擢为高第。但这两句的原创者不是他,而是鬼。这是钱起在一个月夜听见的“鬼谣”,在考试时看到诗题里有一个“青”字,想起了这两句,就把它写进诗中,果然不同“凡”响。这鬼,真正是才华过“人”啊。这在《旧唐书·钱徽传》有记载(钱徽是钱起之子,也是晚唐著名诗人)。

    说到鬼神不免凄清,那就说个热闹的吧。李白沉香亭奉旨作诗实在太烂熟了,我更爱这一则:旗亭唱诗画壁。

    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来到旗亭(酒楼),一起小饮。后来来了一群梨园伶官在这里举行宴会,然后是几个正当妙龄、打扮奢华的歌女出场,她们唱起了当时流行的诗歌名作。王昌龄等人就偷偷约定:“我辈各擅诗名,一直难分胜负。今天可以暗中听她们唱什么,谁的诗被唱得多的,就算赢。”第一个歌女唱了,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痕说:“一绝句。”一会儿有人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画一痕说:“一绝句。”接着又一个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就又画一道说:“二绝句。”王之涣并不着急,就说:“这几个都是没品位的,所以唱这种下里巴人的货色。”他指着其中最漂亮的,说:“等这个唱来,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与你们争衡;若是我的诗,你们就该奉我为师。”大家笑着等下去。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终于唱了,轻启朱唇,莺声呖呖,唱的不是别的,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王之涣扬眉吐气地说:“看,你们两个乡巴佬,我难道是瞎说的吗?”三位诗人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多么奇妙的聚会,多么辉煌的墙壁,多么幸福的诗人。

    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