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 生活依然美如万花筒

生活依然美如万花筒

作品: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作者:王艳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理想人生》“论风流”

    关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像冯友兰先生说:“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确实,世间的美总是因主观的因素而显得形态各异。激情澎湃者说:“美强烈而可畏,就像暴风雨一般,震撼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疲乏者说:“美是柔声细语,她在我们的心灵中讲话。她的声音沉浸在我们的寂静中,正如一抹微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抖。”好动者却说:“我们曾听过她在山峦中呼喊,她的呼喊唤来了马蹄声、展翅声和雄狮怒吼声。”

    美,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样子都不同。孩提时期,我们都曾拥有一双锐利的发现美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双眼睛逐渐隐退,甚至消失殆尽了。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麻木地一扫而过,再也没了当初的新奇和惊喜之情。

    一个对生活极度厌倦的绝望少女,她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杀。在湖边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画家,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少女厌恶极了,她鄙薄地睨了画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荒废的湖有什么好画的!画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出现和她的情绪。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着。

    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她走过去,傲慢地睨视着画家和画家手里的画。突然间,少女被吸引了,她从来没有发现过世界上还有那么美丽的画面——他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女人,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少女的身体在变轻,在飘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她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良久,画家突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麻乱的黑点,似污泥,又像蚊蝇。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也曾说过:“没有人去发现去欣赏,羞答答的玫瑰也只能静悄悄地开。”具备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才能见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她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她拒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她在家里看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本上。她得到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再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硕士学位。

    她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里,然后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也在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在电台主持谈书和作者的节目。她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她52岁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提高了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她的眼前。

    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她写道:“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生活中,恐怕已没有多少人像彼纪儿·戴尔一样,能看到肥皂泡沫中的彩虹了。其实,生活的美与丑,全在我们自己怎么看。只要用心,还是会发现,即便生活充满阴晦与泥泞,仍然还有许多美丽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