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追杀李鸿章

作品:权谋高手李鸿章:从刀笔小吏到第一重臣 作者:雾满拦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戈登被淮军关押了一夜,快到天亮,他拿手一推门,咦,门开了。出门再看,关押他的淮军早已不知去向,知道这只是一个拖延他的诡计而已。戈登狂奔到运河边,找了条船,下令将自己的卫队立即调来,进城去保护郜永宽叔叔全家。但当卫队赶到时,那座华丽的府邸已经是空无一人,也没有任何财物。明摆着,财物已经被淮军抢光了,人被淮军杀掉,尸体藏了起来。

    戈登气得快要疯掉,冲到东门,看见程学启乘坐一艘炮艇,悠然而来,还热情洋溢地跟戈登打招呼:嘿,戈登先生,好久没见。

    戈登破口大骂:程学启,你们都在苏州城里干了些什么?你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我们能在城里干什么,无非是执行李大人的命令而已。程学启嘟囔道:戈登你怎么跟个疯狗似的,逮谁咬谁?不跟你说了。

    程学启扬长而去。不一会儿,来了个叫贝莱的美国上校,对戈登说:戈登先生,程学启将军说,你对他有所误会,所以我来这里,看能不能消除你们之间的误会。

    这里边没有误会!戈登吼道:昨夜淮军屠城,程学启他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啊。贝莱上校乐了,说:我敢保证程学启将军与昨夜的野蛮行为毫无关系。而且,程将军也是个文明人,极为憎恨这种行为。我是亲眼看到的,程将军今早进城之后,看到尸体流泪痛哭,还亲自枪毙了二十个杀人劫财的士兵。

    有这种事?戈登先生听得呆了,心想可能这事确实不能怪程学启,连程学启都不能怪,那就更没理由怪李鸿章了。可是,这事到底怪谁呢?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节,他又问道:我想知道纳王郜永宽的情况,他在哪里?

    贝莱上校说:这个我不知道,不过郜永宽的儿子在我的营地不远,我可以给你把他带来。

    过一会儿,贝莱上校给戈登领过来一个少年。戈登问他:孩子,你父亲现在在哪里?

    那少年手指运河:就是在那里,我父亲和其余七王,都被李鸿章大人给砍了头。

    砍了头?霎时间戈登眼前一片漆黑。

    一点儿也没错,郜永宽等投降的将领,已经被李鸿章全部诱杀。

    实际上被杀的,是九个人,号称四王五天将。杀降的过程很简单,郜永宽、周文佳、汪安钧、伍贵文、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四王五天将来到官船上,谒见巡抚大人。李鸿章亲切接见了他们,肯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弃暗投明,并明确表示,朝廷已经接受了九人的投降条件,郜永宽等现在已经是副将了。

    郜永宽听得心花怒放。

    然后李鸿章踱开,程学启走进来,向九人传朝廷圣旨,每人赏赐一顶红缨帽。九人急忙跪下戴帽子,这时候十八条大汉出现在九人身后,高高地举起了刀,咔嚓嚓,四王五天将就这样辞别了人世。

    在李鸿章写给三弟李鹤章的书信中,这样描述他杀降的过程:

    伪纳、比、康、宁四王及五天将投诚,杀慕逆以献省城,厥功甚伟。惟拥众廿万,不肯遣散,求赏总兵、副将官职,又欲割西南半城以处降众,分东北半城以处官府。卧榻之前岂容他人酣睡,致有尾大不掉之虞?因于廿六日诱该降酋九人来谒,温语慰藉,各赏红顶大帽一具,旋密令龚生阳骈戮之,方忠(即程学启,程学启字方忠)立即派队入城轰杀其党。

    可见,苏州杀降,是一个事先计划好了的大规模杀戮行动。

    史学界公认,苏州杀降是李鸿章一生最大的污点。人家已经投降了,你还杀人家,这还讲不讲道理了?但李鸿章为什么要杀死四王五天将,是个让史学家们痛苦不堪的问题。所以史学家都尽量不提这事,以免有人问起:李鸿章为啥要杀降啊?史学家们不知如何回答,会很丢脸的。

    也有的史学家比较聪明,就拿了放大镜在四王五天将身上找毛病,嘿,还真有不少的毛病。郜永宽等人,投降前就开出条件要当总兵,而李鸿章手下第一红人程学启,才只不过是个记名总兵,可知四王五天将有点儿过分了。再者,郜永宽等人投降之后,将其部属集结起来,不准淮军靠近。而且郜永宽还明确拒绝剃发,除非先授他官职,再让他统二十营的人马,否则就不听你的,李鸿章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个理由,也是李鸿章自己说的,他在写给朝廷的《骈诛八降酋片》之中,就是这么说的。

    但是这个理由,不过是瞎扯。

    李鸿章杀降的真正原因,戈登心里最是清楚。理由就一个,杀四王五天将,于李鸿章而言有莫大的好处。

    什么好处呢?

    此时的戈登,正在避免让这种好处转化为现实。他差不多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他心里最清楚,对于苏州投降的四王五天将,李鸿章是可杀可不杀的,杀有杀的理由,四王五天将都是积年老贼,抢夺的妇女,杀害的无辜老弱,不知凡几,有一千一万个理由可杀。但不杀这九个人也没关系,而李鸿章之所以杀了他们,仅仅是因为:

    是他戈登出面担保这些人性命安全的。

    李鸿章的目的,只是为了摧毁戈登的信用与威严,进而达到彻底毁灭常胜军的目的。即使李鸿章的目的不是这个,杀降事件的直接后果也是这个。

    无耻啊!戈登仰天长嚎起来。

    传令,调集常胜军的炮艇,于运河之上追杀李鸿章。

    他说:郜永宽等人因我而死,我对不起他们。我要夺回苏州城,交还给太平军,以救赎我对郜永宽等死难者的负疚之心。

    戈登追杀李鸿章的概况,1864年1月29日的《泰晤士报》有着详细的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最近“迦太基”号从上海开来。据云,江苏巡抚向叛军将领建议,不必作无谓牺牲,但他们拒绝投降。于是戈登获得抚台赦免叛将的保证后,亲自向他们担保,这才促成了归降。然而抚台食言,埋伏军兵,趁戈登出外时,下令大肆屠杀,不分男女老幼。戈登闻讯,立即召集少数部下,其中包括魏根斯坦亲王,闯进大营,只见一片令人憎恶的惨象。据亲王说,他们一齐开枪,接连装子弹,射击,清朝官员无一幸免。据云戈登本人枪杀了三十五个清将领。他们直入抚台衙门,但是他早已料到有此一着,戒备森严,无法攻打。每个人都感到可恶之至,大家一致惋惜戈登未能抓住抚台,把他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