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心灵体操 > 山溪秋叶

山溪秋叶

作品:心灵体操 作者:刘心武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

    阅世的树,飘落下憬悟的思想之叶,叶片闪动着金色光泽。

    但那晚悟的秋叶,究竟还能在蜿蜒于世道山谷的命运溪流中,旋转漂流多久呢?

    2

    在人性深处,最难承受的,是往昔寒微的熟悉者,忽然显露出的成功。

    当传媒上赫然出现关于那往昔熟悉者功成名就的信息时,会忍不住对身边的人喃喃地说--

    quot;当年我们班上,就属他不及格的次数最多!quot;

    quot;他呀,当年在我们单位里,人缘儿最次!quot;

    quot;光经我手,就起码退过他十来回稿……实在是没灵气儿啊!就他现在这个……到我手里还得退!quot;

    quot;知道吗?她那时候考哪儿哪儿都不要!quot;

    quot;瞧呀瞧呀,他那双眼就是典型的三角眼!quot;

    quot;……别提了,他当年……要不是我……quot;

    也许,事到临头,quot;短兵相接quot;,会当面向他或她表示祝贺,但目睹身受其成功意态,心底里总不免冒出quot;小人得志quot;、quot;沐猴而冠quot;、quot;能有几时quot;之类的悻然鄙夷的情绪。

    这种quot;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quot;,在同性中、同代人中、特别是quot;同科quot;中,往往其难以承受的程度最烈。

    倘只不过是如上所述,在某些quot;当口quot;上,忍不住吐露出些不屑与讥评,甚至于,在亲友同事围坐时,或社交饭局席面间,quot;随手拈来quot;地讲一两个关于quot;那位主儿quot;当年如何猥琐狼狈的小故事,说实在的,也还都属于quot;人之常情quot;的范畴,算不得人性中多么严重的恶。

    倘有时,遇到某个机会,竟当面向那quot;得意忘形quot;者,或从牙缝里挤出,或以微笑包装,quot;奉献quot;出令其败兴的、特别是揭quot;老底quot;或quot;疮疤quot;的quot;妙语quot;,只要没闹出什么事端,也无非是人际间的一种带酸味的quot;心灵碰撞quot;罢了。

    倘竟能仅仅把鄙夷不屑存于心中,并不形之于颜色声息,那,德行应当说是相当地高了。

    萨特说:quot;他人是地狱。quot;

    言重了!

    但他人的眼光,于成功者,尤其是呈现为quot;出水芙蓉quot;状者,确实不会是天堂。在拥趸的quot;追星族quot;后面,会有许多双岂止仅是挑剔的眼睛在探照灯般地盯准、扫描着。

    仔细想想,人性大海中那quot;嫉妒quot;、quot;不服quot;、quot;不忿quot;、quot;看你红得到几时quot;……永不会止息的波涛,也许,倒是人类群体不可或缺的平衡器。

    这世界毕竟不只是为出类拔萃的quot;成功人士quot;而存在的,quot;成功人士quot;在品尝quot;成功之果quot;时,必须付出代价,那代价中就一定要包括进他人--主要还不一定是同一quot;成功群体quot;的成员,而是那些并不一定取得了同等成功,或简直还谈不到成功的人们的--讥评与不屑,或用土话说,就是quot;糟改quot;。

    意识到有人quot;糟改quot;,并且不以为怪的成功者,或许会将那quot;糟改quot;当做磨刀石,把自己的心性能耐,磨砺得更坚强锋利。

    这样说来,quot;糟改quot;quot;出水芙蓉quot;的人性本能,也许竟该划归于人性善的范畴了。

    3

    多次对自己说:一定要追求美,却一定不要追求完美。

    那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己的存在,从本原上探究,就已经不完美。比如说,眼睛太小,即使去做割双眼皮的美容手术,恐怕也还是不能quot;人人见了皆以为美quot;。

    更何况,在以往的生活道路上,留下了,不说是很多吧,却也有相当数量的,其中有的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过失。尽管大体上而言,从外在方面说都已画了句号,从内心方面说都凝结出了教训,可是,一切不能抹掉重来,自己的生命历程已然不完美,怎么办?因为已经不能完美,就爽性沉沦,或干脆把自己毁掉么?

    再往细处推敲,自己的性格就不完美。倘若说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的道德可以修炼到完美,但自己的生命还有非社会性的因素,比如说性格即为其一,性格是很难改造的,尤其是,性格里那最核心的东西,也许是由染色体所命定的,根本改不了,改了也就没有quot;自己quot;了。如果说自己意识到,性格有明显弱点,从而陷于焦虑,那么,quot;活着,还是死去?quot;整个儿不成了个哈姆雷特了,除了在悲剧中死去,别的出路在哪里?

    人一定要尽可能地接近美、进入美。契诃夫借《万尼亚舅舅》剧本里一个人物的嘴宣布:quot;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quot;但那个人物,我记得是个乡村医生,他很有品位,不俗,却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他说那话,恐怕也主要是激励自己和别人,尽可能向往美、融入美,而并非在发表quot;完美主义宣言quot;。

    可以宣谕美的必要,但不要发表quot;完美主义宣言quot;,这是我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

    倘若要不要完美仅仅是针对自己,在那里焦虑,倒也罢了。如果是把必须完美的想法,施之于他人,那可就麻烦了,甚至于,会派生出非常可怕的思路。

    尤其是,先设定自己完美,然后以己度人,结果发现周围的生命存在,用quot;芸芸众生quot;形容都太宽容了,必称之为quot;臭鱼烂虾quot;,甚至视之为quot;如蝇quot;,那思路可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光是停留在思路,或将这思路撰成quot;美文quot;,或许还不失之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种quot;异彩quot;;倘越过这一步,进入到操作,那可不得了,被判定为quot;臭鱼烂虾quot;和quot;蝇类quot;的,恐怕只能像当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被判定为quot;劣等人种quot;的犹太人一样,给送进毒气室quot;实际解决quot;掉了!

    自己设定自己完美是容易的,但他人却不一定都承认你完美。承认的,怎么都好办,或奖赏鼓励,或抚慰宽恕,或不动声色,或竟嗤鼻对之:quot;谁要你来凑趣!quot;不承认的,可就难办了。

    尤其是某些不仅不承认,还公然指出自己缺点的人,为维护自己的完美尊严,那就必须弹压、荡灭!而在当今世界上,把不完美的异己者压服、消灭,竟空前地困难。

    自己设定自己完美,还会使自己的心灵陷于极端的偏执。比如,自己在以往的政治运动里,伤害过某些人,本来那原因是不难分析出来的,有当时特殊的外在影响,有自己当时的错误认知,那年代里的那份不完美,原来是并不怎么严重的,也是不难画句号的。可是,为了坚持自己完美,即一贯正确的信念,即使大多数人们现在都形成了quot;那样搞是错误的quot;的共识,自己也还是坚持quot;没有搞错quot;,那股子坚持的劲儿,倘若仅止是成为一种quot;个人保留quot;,倒也罢了,如果自己有些个权力,并使用起来,搞成个超出quot;个人保留quot;、造成继续伤害无辜的局面,那样的quot;追求完美quot;,就离美、离善、离真,不啻是背道而驰,而且驰离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

    完美,是一种乌托邦。

    乌托邦作为一种向往,能激励我们去接近美。心想乌托邦,书写乌托邦,吟唱乌托邦,都是人类精神生活里很必要的成分。乌托邦向往是许多中外古今文学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

    但是,把乌托邦付诸实际操作,而且是急于求成的操作,那便会酿成灾难,甚至会形成浩劫。

    人类的悲苦,也许正凝结于此。

    个体生命对此,应有相应的憬悟。

    4

    俗话说:quot;男子55,胜过下山虎。quot;

    到世纪末,我已经58岁了,还虎虎有生气么?不敢那样自诩。但生命的树,年轮确实积蓄已粗,而且秋意浓酽,开始飘落憬悟的叶片了。那有着锈斑的叶片,顺着命运的溪流,蜿蜒地漂行。这些叶片,本不完美,更会终于腐烂,但会有世道山谷中的朋友,偶然地看到,并捡起么?惟愿在检视后,能略微一笑,或一愣,然后,再将其抛掉。

    我生命的秋叶,你默默地飘落……而命运的溪流,一时还望不见尽头。

    山溪秋叶,你渐远渐去,却又似乎依旧摇曳在我生命的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