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人的社会化漫谈 > 3.“孟母三迁”的启迪

3.“孟母三迁”的启迪

作品:人的社会化漫谈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柯,小时候曾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孟轲小时候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母亲带他到处奔波,临时讨个居住处,靠纺织维持生活。传说,孟轲小时候,家离一块墓地不远。孟轲时常到坟墓间玩,学挖坑埋死人的游戏。孟母看见了,心想,住在这里对教育孩子很不利,便把家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新邻居是个屠宰户,天长日久,小孟轲又喜欢玩猪蹄、羊角,学猪叫羊抵,而且成了嗜好,声称“长大了要当个屠宰手”。孟母看见了,感到住在这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没有好处,便再一次迁居。

    这回搬到一个学堂附近居住,孟轲很快又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向学校里的学生学习“揖让进退”的文明礼貌,孟母看了非常高兴,说:“这里才真是教子成材的好地方。”于是便定居下来。日夜纺织,供儿子上学读书。小孟轲读儒家经典,学孔子操行,终于成了千古有名的学者。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环绕在人周围的环境具有一种影响人的力量。

    客观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罗万象,大自然里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空气、森林等都是人的外部客观环境,这种天然存在的外部客观环境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作为人来说,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生活条件,如语言、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劳动等,这种社会生活条件乃是人特有的,而且由于有了这种社会生活条件,使整个天然存在的自然界也获得了社会意义(如改造了的河流、改良了的土壤、砍伐了的森林等)。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狼孩的事例已作了最好的说明。不仅是狼孩,就是一些年幼出众、天资聪慧的人,如果离开良好的环境条件,缺乏及时的教育和培养,智力同样也要衰减。北宋时,江西省金溪县有个神童叫方仲永,从小天资过人,5岁能诗,而且是“指物作诗立就”,周围的人都很惊奇,在乡下很出名。这说明他的素质是很好的,但是他的父亲为了赚钱,成天带他到四乡表演,让他作诗卖钱,不给他学习深造的机会,素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增长很慢。等到十二三岁时,其诗已很平淡。到20岁左右时,已经再也听不到他的名字了,“泯然众人矣”,小时候是佼佼者,不学习,不实践,大了也未必佳。王安石曾作《伤仲永》,以诫后人。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的发展决定于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材料证明这一点。同卵双生子女遗传因素相同,如果放在不同环境下抚养,接受不同的教育,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心理面貌;异卵双生子女,遗传因素不太相同,只不过是同时出生的兄弟姐妹,如果在同一环境中抚养,接受相同的教育,可能获得类似的智力和性格。

    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女,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由于家庭成员对他们的不同态度,也可能造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位心理学家曾对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大学生进行了四年的观察。这对姐妹外貌非常相似,从小一起长大,又一起在同一所小学、中学和大学读书,但在性格上却有相当明显的差别。原来,还在她们幼年的时候,家长就作出过一个决定,两人中认定一个是姐姐,另一个是妹妹,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并对妹妹的行为负责。这就使姐姐较早地形成了独立、主动、爱交际、果断等性格特征,而妹妹养成了追随姐姐、听从姐姐意见的习惯。两位同卵双生姐妹遗传条件比较接近,差异主要是环境造成的。

    那么,对人的社会化来说,哪些环境可以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呢?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影响个体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政治、经济、风俗、传统等)、家庭的影响(父母条件及其教育方式)、社会地位的影响(阶级、阶层、身份)、学校的影响(教师、班级。教材等)、居住条件的影响(城市、农村、街道等)以及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等等。它们常常作为统一的整体对生活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体发生强烈的作用。

    从文化环境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国外有一百多种。我国古代,文化就是文治和教化,而现代一般是指在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人总是某一社会的成员,因此也总在创造并享有着某种独特的文化。文化使个人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通过语言和其它交流方式,使他知道应如何构成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文化使个人与一些人建立起这样那样的联系,又阻碍他与另一些人建立联系,文化还向个人传授价值标准,使他知道如何分辨好坏善恶,知道对人对已应持什么态度,这一切都决定了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在不同社会的文化中,有些内容带有普遍性,如许多社会都有音乐、舞蹈、游戏、求婚和结婚仪式、丧葬仪式、宗教、迷信、合作以及相似的道德规范(如毋偷盗、毋奸淫等),但是每一社会的文化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对人的社会化、对不同民族成员的共同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都研究过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及相应的育儿方式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观察了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发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影响,而同一个文化圈内生活着的人们都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倾向。例如,住在山地的人,传统上一向和平相处,男女老幼很少差别,因此,该地居民人与人之间很合作,性格温和,对人亲切;住在河岸的土人,由于传统上好斗、残酷,不论男女,其性格极为相似,因而当地居民也是相互攻击、不合作,占有欲望很强;住在湖边的土人正处于母系社会,男女性别分化得很明确,女性支配男性,握有经济大权,男子在家带领孩子,有自卑感,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腼腆。

    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张世富调查了云南少数民族克木人与基诺族的某些人格特征。克木人与基诺族在解放前都处在原始社会末期,解放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文化与习俗以及生产力的低下仍保留许多原始社会的特点,表现在当地的居民私有观念淡薄,没有偷盗,居民家里是不锁门的,每年收割完毕,粮食就放在地头的棚里,随取随用,没人看守。他们热爱劳动,学习刻苦,诚实不欺。父母不打孩子,青少年在一起不打架骂人,尊重老人及长者,他们没有盗窃犯、抢劫犯和杀人犯,相互之间借贷不要利息,村舍之间,从来都是和睦相处。一家有难,往往整个寨子去帮助,表现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不同文化决定着人们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从而也在塑造着不同类型的人。拿美国文化来说,美国文化强调自我中心,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这也反映在美国人对儿童的培养教育方面,影响着美国儿童的社会化。美国儿童在家里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他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已经有了“私有财产”的概念,知道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之间的区别。等他达到上学的年龄时,他已经知道属于父母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动用的。虽然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由家庭供给的,但他也开始有了自己去挣钱的想法。这倒并不完全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主要是为着显示自己的独立。有些小学生虽然出生于十分富有的家庭,也自己去找些工作做,如每天上学以前或放学以后用一两个小时去为别人照看小孩子,赚上几个美金。美国人还从孩子小时起就鼓励他们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如自己吃饭、自己作出判断等。同时,家长又坚决不准孩子进入真正的成人世界,他们可以把孩子丢在家里由别人临时照看,自己去参加舞会、看戏。他们不让孩子参加父母的社交活动,同时他们也不过多干预孩子的活动。美国孩子过生日时,家长让他们自己决定邀请哪些朋友和小客人,生日庆祝活动由孩子自己来安排,家长只充当助手甚至仆人的角色。这些虽然只是一些生活琐事,却体现了一种文化。它对儿童的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儿童逐渐形成了注重自我,追求自立、谋求自主的个性。

    在影响人的社会化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往往是作为宏观社会环境对人发生作用的,它对人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与人有直接联系的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居住社区等来实现。

    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在现代社会中,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架桥梁,毫无疑问,属于学校。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便取代家庭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儿童升入中学以后,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当世界进入到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便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五花八门的传播工具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二课堂”,它们或教人以善,或教人以恶,其作用可与家庭、学校相匹敌。

    总之,除了先天遗传的素质因素之外,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另一类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生存于其间的整个社会环境。美国电视剧《莱里的遭遇》中,描写了一个私生子的生活情景,莱里因为没有出生证,就在他父亲工作的精神病所里渡过了童年和少年。虽然莱里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和正常人一样,但由于他没有正常的社会化环境和机构,没有正常人那样的社会生活,因此他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普通的生活手段,不懂得行为规范,甚至他的举止近似精神病人。这表明,仅有社会化的那些先天的可能性条件,缺乏社会化的外在环境,正常的社会化同样是不可能的,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