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逻辑漫谈 > 二十二、一条蛇抽一斗烟——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二十二、一条蛇抽一斗烟——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作品:逻辑漫谈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942年8月,巴西正式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944年7月6日,巴西远征军的第一梯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登陆,随后,第二和第三梯队相继到达意大利,全部官兵约5万人。

    就在巴西远征军出国之前,德国的宣传机构大放厥词,说什么巴西军队都是些令人作呕的、胆小怕死的劣等人种的代表,还嘲笑说:“如果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能抽一斗烟。”

    但铁的事实无数次驳斥了德国法西斯的谎言。巴西远征军深知他们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因此,在战场上士气高昂,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多次受到盟国领导人的嘉奖和亲临慰问。更有趣的是,远征军的全体官兵在战斗打响后不久,为了回答德国法西斯的嘲笑,一律换戴了一种颇为罕见的肩章,肩章上的图案是:一条蛇在抽一斗烟!

    巴西远征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仅俘虏的敌军就达2万多人,1945年4月接受了德军第148榴弹炮师和几个残存意大利师的投降。一直到1945年7月,巴西远征军才高奏凯歌班师回国。他们的远征用事实证明正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一条蛇有时也确实能抽一斗烟!

    德国法西斯违背人民意志,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处进行侵略,当然会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但他们却狂妄自负,对正义之师极尽诬蔑之能事。他们的嘲讽使用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能抽一斗烟。”此判断之所以具有讽刺的效果,因为它实际上可看作省略了另一个前提和结论的推理:

    如果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能抽一斗烟;一条蛇不能抽一斗烟;所以,巴西军队没有能力在欧洲作战。而巴西军队则针锋相对,用事实驳斥了德国法西斯的诽谤,他们的证明也使用了一推理:

    如果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能抽一斗烟;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所以,一条蛇能抽一斗烟。

    这两个推理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利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而进行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即在前件成立的条件下后件一定成立;反过来,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即在后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前件也一定不成立。因此,如果我们承认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同时又肯定其前件真,那么必然肯定其后件也是真的;而如果否定其后件真,那么也必然否定其前件真。所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肯定前件式的大前提是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是一直言判断,它肯定大前提的前件是成立的,结论也是直言判断,它肯定大前提的后件是成立的。上述巴西远征军使用的推理就是此种形式,其中的假言前提为德国法西斯承认,而巴西远征军则假设其为真而作为大前提,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假言前提的前件为真,因而,德国法西斯也不得不接受人所共知的虚假判断“一条蛇能抽一斗烟”,陷入尴尬境地。

    否定后件式的大前提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是否定判断,它否定假言前提的后件,结论则为否定假言前提前件的直言判断。上述德国法西斯使用的推理就是否定后件式,但他们用的是省略式,因为蛇很怕烟油,“一条蛇抽一斗烟”为有目共睹的虚假判断,而假言前提条件的否定也可明显推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利用此形式讽刺一个人,例如,“如果张三能考上大学,太阳就会从西边出来了”,“如果他能当上三好学生,我就把自己的头吃进去”。由于它们的后件是假的,因而其前件必然为假。否定后件式常用来排除某种情况,如“如果甲是罪犯,那么,他有作案动机;甲没有作案动机;所以,甲不是罪犯”,“如果天下大雨,足球赛就延期举行;足球赛如期举行;所以,天没下大雨”。

    从前有一年轻人要出远门,把许多银子寄放在一老头那里,哪知回来后老头翻脸不认帐,硬说没有拿过他的钱,于是年轻人告到县衙。在县衙上,老头直喊冤枉,说年轻人诬陷他。县官问年轻人有无证人,年轻人回答:“没有。”“那你在哪里把钱交给这个老头的呢?”“在一棵大树底下。”“你现在就到大树那里,传它到此作证。”“那大树怎么能来呢?”年轻人面显愁容。“你把我的大印带去,吓唬吓唬它。”年轻人只好带着大印走了。过了一会儿,县官问那老头:“怎么样?他现在该到大树了吧?”“还到不了”。那老头回答。又过了一段时间,县官又问:“他现在该往回走了吧?”“该往回走了。”不久,年轻人回来了,愁眉苦脸地说:“老爷,大树不跟我来呀!”县官笑道:“行了,我现在就可以判决让这不诚实的老头赔钱给你。”

    这个县官办案中就是用了否定后件式。据经验知:“如果这老头没有收年轻人的银子,他就不知道那棵树在哪里”。但经过询问,老头无意中透露了他知道那棵树在何处,即否定了后件,因而可推得他收了年轻人的银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有前件就有后件,无后件则无前件,但并没断定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有后件则有前件,因此,由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或由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形式。例如,“如果灯亮则有电;灯不亮;所以没有电”,“如果过量服用安眠药就会中毒;他中毒了;所以,他过量服用了安眠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除了要遵守以上的规定,其前提必须是真的。

    曾经做过宰相的叶衡罢官归家。一日忽然染病,他问身边的朋友:“恐怕我快要死了,但未知死后好不好!”座上一位士子答道:“死后很好。”叶惊问:“你如何知道?”士子有板有眼地说:“如果死后不好过,死者都会逃回来的;但古往今来,死人都一去不返,所以知道死后一定很好。”

    “死后一定很好”当然是虚假的结论,这只不过是士子安慰叶衡的笑谈。此虚假结论的得出是由于推理的大前提不正确,其前件与后件并不具有充分条件关系,因为死人无所谓逃回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