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 > 第33章:轩辕

第33章:轩辕

作品: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 作者:曹恩硕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远古时代的部落取名称,也是蛮有意思的。

    比方说,有熊国,因为部落所在的地方有熊,因此就叫做有熊国。

    比方说,有穷国,我们这个部落穷得掉渣,因此,就叫做有穷国。

    比方说有辛国,不是说这个部落有多么辛苦,而是因为这个部落里面,曾经出了一个了不起人物,叫做辛。因此,这个部落就叫做有辛国。

    古代人给人取名字,也是很形象的,比方说轩辕。古代人将装有帷幕的车,叫做轩,将横在车前面用来驾牲口的那根横木叫做辕,合起来就叫做轩辕。因为黄帝同志,是车的明者,因此,就称呼他为轩辕。

    现代人就不这样做了,取的名字很委婉,委婉得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要非得说名字就是一个代号而已,不必较真。好嘞,那你怎么不用123来作为自己的名字嘞?

    好了,你又争辩说,又不是我不想,而是我老爸老妈给取的。这样吧,你生个子,就给他取名123,生个女儿就取名456,行不?

    你肯定也不愿意吧?名字只是代号,你说着容易,真轮到你自己取名字了,就不是这么想了。更有甚者,还专门请来风水先生给儿子取名字。

    现代汽车,最早是由德国人明的。阿蛮在想,要是中国人最早明了汽车,就像黄帝最先明车一样,人们不是不会像黄帝取名轩辕一样,也按照汽车的构造给明者取名字。

    最早的汽车装有斗篷,后来的汽车也装有皮包,我们简称之为盖。用来操控汽车行进的是方向盘,我们简称之为盘或者轮,就给明者取名叫做盖盘或者盖轮好了。结果一听,盖盘?盖轮?还挺洋气嘞,像是个外国名字。

    那么,黄帝为什么会明车呢?

    话说当年,黄帝部落还是一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整天搬家,常年跑路到处流浪,逐水草而居。

    那个时候肯定是没有车的,每一次搬家,几乎所有笨重的东西,都要由人来扛。个别猪脑筋的同志想着,我还是坐在牲口的背上舒服一点。但是又一想,东西还得扛呀,于是就扛着东西坐在牲口背上,结果,把牲口累得半死,自己也遭了罪。

    本来跑路就很麻烦,要是遇上妇女生娃娃,或者老人生病,那就更麻烦了。你说,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又没个巫医,没有诊所,多挠心呀。

    好不容易看到前方几里远有一户口人家,你还不得跑路过去呀,连个公共马车的都没有,您就是有贝壳也买不到坐票。

    对此,群众们意见很大,黄帝也很不爽,郁闷得不得了。但是呢,又不能不跑路,不跑路,牲口就没能新鲜草料吃,到头来,群众们还是会饿肚子。

    黄帝家的人,虽然爱跑路,按照地图的坐标,东跑跑、西跑跑、南跑跑、北跑跑,但是吧,老不这么跑路,肯定不是个事儿。

    得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定居下来,结束这种在北方漂泊的生活,我们简称之为北漂。

    有一天,黄帝带着群众们,跑路到了黄土高原这一带,现这一片不仅森林茂密,而且地形开阔,很适合定居,于是就开始盖房子。

    但是吧,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黄土高原这里,由于长期风吹日晒,土质疏松,一有狂风,群众们在野外很难固定下来,一不留神就被风卷走了。

    有一天呢,狂风又起。黄帝一看,这样吧,群众们赶紧抱紧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嘛,保全你的小命要紧,千万不要让风给卷走喽。

    黄帝不愧为群众的好领袖,处处为群众着想,想不到自己的戴的大圈帽居然被狂风给卷起来了。黄帝赶紧蹲下来,抱紧一棵小树,虽然树小,但也是一根救命稻草呀。

    你再能耐,也得先保住小命。

    突然,黄帝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他的大圈帽居然被狂风吹得就地打滚,像旋转的陀螺一样,怎么着都不倒下,整个一不倒翁呀。

    黄帝看得一愣一愣的,您这是玩杂耍的吗?

    好不容易等到风停了,黄帝就在想,为什么圈帽会在风中打滚?

    于是,黄帝砍掉一根树枝,编织成一个圆圈,旋转在地上,往前猛地一推,圆圈滚动了一段就停下来倒下来了。

    黄帝郁闷呀,怎么才能让这个圆圈不会倒下来呢?要不咱弄个十字架给它固定住?问题是,一个圆圈还是会倒呀,至少要有两个圆圈,以便维持平衡呀。

    黄帝的执行力也是倍儿棒,说干就干。

    黄帝编织了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十字圆圈,又砍来根树枝横在两个圆圈的中间,固定住。各位,你知道这是什么了吧?

    这就是车轱辘呀。

    这时呢,黄帝手下的大臣常先、风后、仓颉都过来,看看黄帝究竟在搞什么鬼。黄帝就把他刚才的经历说给他们听,大家连声叫好。不过,黄帝表示还是很郁闷,动力呢?怎么样让这个东西向前进?

    风后想了想说,这好办,看我的。

    说着,风后活剥了一条树皮,把树皮套在横轴的中间,拉着树皮往前走,轱辘就开始滚动。风后停下来,轱辘也停下来,没有倒地。

    黄帝一看,好是好,问题是,你不能总拉着它吧,你也得跑路呀。不如这样吧,常先同志,你再编织两个同样的圆圈,再做一个轱辘,四个连在一块,中间用竖梁固定。

    结果,四轮的轱辘不用人扶也不会倒地,而且还带有抗暴风功能。

    风后一看,这个木质的质量毕竟还是不够硬,看我的。

    于是,风后找人把两个圆形硬盘中间凿开了一个洞,再用一根木棍横在中间,找了一条草绳,让常先拉着走两圈。

    同志们,我这个轱辘,不止具有搞暴风功能,而且还具有抗强压功能。

    这时,部落群众们也纷纷赶过来看热闹,没见过这么玩的。

    仓颉对黄帝说,报告领袖,我有一个建议,不如将这种轱辘叫做车。

    黄帝一听,不错,就叫做车吧。

    黄帝明了车,大家为了记住是他明了车,就是根据车的特点,给黄帝起了一个车性味十足的名字,轩辕。

    但是吧,用马来拉车,毕竟属于外部动力型的。

    黄帝:这个事情,希望风后、力牧等大臣们,要好好研究一下,争取在不久的将来,给车改装成内部动力驱动型的。

    好了,本次试验到此结束。

    鉴于黄帝明了公共马车,功劳大大的有,因此,部落的大臣们想要给他上一个尊号,什么尊号不要紧,关键是,听起来一定要很拉风。

    称呼他为领吧,太普通了。称呼他为酋长吧,怎么感觉有点蛮夷部落的味道。称他为尊长吧,显得人特别老,人家还是一未婚青年呢,你让人家以后怎么娶媳妇呀?有了,称呼他为席,意即大家坐在一块的时候。要的第一个人,但是吧,好像那个时候连个椅子都没有,坐其实就是蹲在地上,你也不能叫蹲吧?

    这样吧,干脆称之为主席,意即主要的席位。结果还是一样,屁股蹲地上,连个坐的椅子都没有,还叫什么主席,快别扯了!

    黄帝很不爽,给自己取个名字都这么费劲。那谁说的呀,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好吧,我看这土地挺黄的,干脆我就叫黄土地吧,黄色的土地,简称黄地。

    这一下,部落大臣们不爽了,什么黄地,也忒老土了吧?

    但是呢,人家黄帝也有解释,你们脚下踩的是什么呀?黄土地。

    万物生长在哪儿呀?黄土地上。

    咱们是什么人种呀?黄色人种。

    多好的名字呀,黄地,既形象又很有特点。

    您还别不信,黄帝最初的名字,就叫做黄地,原因是部落居住的地方,土壤是黄色的,因此就叫做黄地。

    早跟你说了,古人起名字很形象的。但是吧,后来,也不知道那些文人骚客们,感觉黄地这个名字,太老土了,整个一乡巴佬形象,不雅观,又因为黄地曾经是天子,尊称为帝,因此,就改成黄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