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经济的华丽转身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经济的华丽转身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需求减弱,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驱动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带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正在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的制约,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能源威胁在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至147美元每桶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在上一轮经济增长中尤其依赖外资和房地产。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发展带有东南亚国家发展模式的痕迹,而后者已经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宣告破产。依赖外资使得内资企业缺乏竞争力,我国出口的近6成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近9成都来自外资企业;依赖房地产,则技术含量低,带动的重化工业都是钢铁、水泥等能耗大、污染重的行业,增大了节能环保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快速致富的特性打破了总体上资金配置的平衡,减少了本应流向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资金。

    中国政府早已认识到上述种种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弊端。特别是过去10年来,惊人的工业增长速度使环境污染、高能耗、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日益凸显。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对滞后,意味着以资本和工业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再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更多的人滞留在乡村或被城市经济边缘化。这些人无法在城市定居,加剧了城乡不平等,也损害了经济发展质量。太多劳动力留在农村,也使农业生产率无法提高。

    鉴于上述种种,中国已到了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而恰恰就在这时,中国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酷的全球性金融寒流。虽然中国国内流动性充足,加上资本管制和金融市场相对封闭,有效地保护了中国经济免遭全球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但间接影响还是不可避免的。国际外部环境的迅速恶化,暴露了中国过去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外贸的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中国不得不加速从过度依赖外需和投资向以依靠内需和投资的结构转型。

    从现状看,经济运行中的最大困难,一方面,出口急剧减少,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倚重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势必出现明显乏力的局面,而一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

    回顾过去15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水平。换句话说,历史不断提醒我们,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走向繁荣。

    我们再看当今社会。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一是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之后,美国又提出其科技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和“智慧的地球”等。二是欧盟宣布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三是英国要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优势。四是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五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与核能技术。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带领全民共克时艰,努力化解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而且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连续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4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教授、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温家宝总理和与会者就有关产业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科研攻关和政策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强调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因此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进行技术和产业变革。为此,必须做好战略决策储备、科技创新储备、领导人才储备、产业化项目储备。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首次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产能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蒸汽机,创造了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有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国计划用20年的时间,使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