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作品: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 作者:雷达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⑵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06页。张卫中对“国民性”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作了很好的概括。他认为,所谓“国民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心理有所不同,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通过比较与鉴别对民族人格与心理的自我审视与定位的结果。同时它也不是对国民心理的全方位描述,而主要是着眼于那些阴暗落后的东西,是对国民心理中负面因素的概括和批判,本文即取其义。

    ⒃蔡葵,韩瑞亭编:《长篇的辉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59—160页。

    (24)荒煤:《骚动之秋·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26)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运动史》。春秋出版社.1989年,第7页。

    ⑷⑸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2、482页。

    ⒇刘向兵,张展,何晓军:《时代变革与人的抉择》。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33页。[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曹中德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41—67页。

    ⒂痴狂:《余华的小说体:《警钟,向岳鹏程们敲响》。《求是》.1994年第24期。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21)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第137—181页。

    ⑺汪卫东:《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7期。

    ⑾刘思谦:《卡里斯马人物与女性——强,邓经武:《聚焦茅盾文学奖》。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410页。

    ⑶俞祖华:《深沉的民族反省: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27)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61页。

    ⑻雷达:《20世纪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反思——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长篇卷序言》。《小说评论》.2009年第1期。以下列举篇目均参考了该文,不再一一说明。

    ⑴雷达:《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⑹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4020-4031页。

    ⒀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