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作品: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 作者:雷达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 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页

    (2)洪治纲:《欲望时代的都市冒险——杨映川小说论》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

    (3)齐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

    (4)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第67页

    (5)敏泽:《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5页

    (7)邱华栋:《蝇眼》,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8)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录》,李小兵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3页

    (9)杜书瀛:《右边一步是地狱》

    (10)张梅:《孀居的喜宝》,《上海文学》1995年第4期

    (11)弗洛姆:《寻找自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页

    (12)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哲学译丛》1979年第2期

    (13)张颐武、刘心武:《九十年代文坛的反思与回顾》,《大家》,1996年第2期。

    (14)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2页

    (15)李洁非:《新生代小说(一九九四)》,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2期

    (16)哈维尔:《我相信什么》,崔卫平译,《哈维尔文集》,内部交流资料,第207-208页

    (17)张颐武、刘心武:《九十年代文坛的反思与回顾》,《大家》,1996年第2期

    (18)余华。潘凯雄:《新年第一天的对话》,《作家》1998年第2期

    (19)俞可平:《关于现代化代价的反思》,《市场经济导报》,1995年第1期

    (20)刘心武 邱华栋:《在多元文学格局中寻找定位》,上海文学1995年第8期

    (21)参见崔卫平编译:《哈维尔文集》第12页。

    (22)同上,12——13页

    (23)同上,13页

    (24)同上,14页

    (2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3页

    (26)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9页

    (27)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

    (28)阎连科。梁鸿:《巫婆的红筷子》,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29)李国文:《中国文人的活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30)余华:,《上海文学》1989年第5期

    (31)朱文:《弟弟的演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32)刁斗:《身体》

    (33)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

    (34)王朔:《我是王朔》

    (35)程文超:《瓦城上空的麦田》,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页

    (36)参见刘一秀 方维保:《男性的哲学:欲望故事与诚挚悲悯——评叶兆言的长篇小说《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6期

    (37)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98页

    (38)郭春林:《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39)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花城》1994年第2期

    (40)参见陈思和:《林白论》,《作家》1998年第5期

    (41))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

    (42)林白:《记忆与个人化写作》,《林白文集》第4卷,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