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为君 > 1859.推举任命

1859.推举任命

作品:重生为君 作者:贰蛋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chap_r();    []

    </p>

    “苏大人,皇上召您去御书房。”苏刘义和苏泉荡、周浅萝才出审判庭,还没走出律法司这院子,就有太监过来。苏刘义微愣,随即点点头,对周浅萝道:“你先带他回去吧!”然后便跟着太监向外走去。到军机省衙门门口,又发现张珏、钟健等人在这里等着。张珏笑着对苏刘义道:“苏大人出来了。”显然他们是特意在这里等苏刘义,也是要去御书房见赵洞庭的。苏刘义不禁又微微愣了愣,随即强笑道:“国丈你们也都是要去见皇上吧?”张珏、钟健等人果然点头。在这里的都是军机内阁成员,同时去见赵洞庭,和开军机内阁例会没什么区别。一行人由公公领着进宫,再到御书房。他们到时,御书房外间已经有十余个官员在坐着。分别是社安部、兵部以及新立皇家军事学院的侍郎级别以上官员。再有就是军机省在皇城内的具备副帅级别以上职衔的将领。其这些侍郎、副帅级别的,都是后边儿添进来的。之前的元帅级别阁士,现在都又改称常务阁士。“诸位爱卿都坐!。”赵洞庭在正上方坐着,见张珏他们进来,便对着他们点点头道。御书房外间很大,且有很长的实木长桌。张珏、苏刘义两人是资历最高的,当仁不让到最上首左右两个位置坐下。下面,则是现任的一个军机省副军机令。他是原来接张珏的班的。在大宋军掌管后勤事务,不出名,但资历很高。再下面,便是钟健、社安部尚书萧贤忠等人。那些副帅级别的分管军机省后勤部等等的将领,座次依次往后。都坐下来,还有不少位子余留。张破虏侍候在赵洞庭旁边,轻声提醒道:“皇上,诸位大人已经到齐了。”赵洞庭便又道:“朕今日将诸位爱卿宣来,是有两件事情需要众爱卿投票表决。其一,是建康保卫处元帅之职由谁来暂代,其二,便是前些时日悬而未决的军机省副军机令人选,今日也该表决出来了。”在座众人都是点头。赵洞庭道:“那这便开始吧!”他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口茶,“先表决关于由谁暂代建康保卫处元帅一职的事。建康保卫处将士们现在还正处于两国交锋的最前线位置上,朕的想法是为避免指挥生疏的问题,这代理元帅便从建康保卫处剩下的总都统级别将领们挑选。”“皇上……”下面钟健轻叹着开口,“那建康保卫处的副帅还有都虞候……”建康保卫处副帅和都虞候都在神仙岭战役阵亡,现在全部处于空缺的状态。赵洞庭道:“暂且不做任命吧,等仗打完再说。”经过开封府战役,建康保卫处剩下的将士已经不多了。他其实不过是想找个能暂且维持建康保卫处状态的人。因职位太大,也不好直接交由天祥去安排。至于下面的总都统职位,特殊时机,待元帅确定下来以后,再让其和天祥商议定夺却是没什么问题。刘公公手里捧着叠纸张,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下一张。上面是建康保卫处现在剩下的总都统级别将领的名单,准确的说,是剩下的老资格总都统级别将领名单。少得可怜,仅仅只有五个名字。除去起、禹兴、吕玉,只有建康保卫处的主参谋还有主后勤将领。按年龄,当然是五十岁的禹兴最有资格。但按出身,应该是起。毕竟起的父亲是天祥,根正苗红。而禹兴、吕玉,以前终究跟着吕焕投过元朝。再有就是起是王牌军天罡军的总都统,之前也短暂代理过元帅之职。等张珏等人都投票以后,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起几乎是得到全票。赵洞庭也没什么异议,看过以后道:“那就由总都统暂代建康保卫处元帅之职。”接着便是表决由谁接任副军机令空缺的事。这件职位无疑要比代理建康保卫处元帅重要许多。因为后者毕竟还带着“代理”两个字,只是暂时的。而前者,只需得确定下来便能够走马上任,成为大宋军仅次于军机令天祥的实权人物。之前,军机内阁的意见始终有分歧。这回,赵洞庭可是放话要定下来。至于人选,自是之前就已经定下。能有资格接任副军机令的,也只有军正处于元帅级别的那些存在了。再便是兵部尚书钟健,以及社安部尚书萧贤忠。因为前线正是和元军对峙的紧张时刻,被纳入备选范围的,也就只有长沙城内的这些将领、官员们。军机省老资格、高声望的元帅都在前线,前几次僵持不下的两个人选,竟是钟健和萧贤忠这两个不属于军机省的人。分别支持两人的那些人其实也是泾渭分明。支持钟健的多是朝青壮派,而支持萧贤忠的,则多是资历派。现在两派可谓是错综复杂,各种关系搅乱起来理都理不清楚。但绝不是年轻的便是青壮派,年长的便是资历派。譬如苏刘义,甚至他们整个苏家之前都是隐隐以苏泉荡为心的。其实算是青壮派。很房间里便热闹起来。各阁士在钟健、萧贤忠两人之间僵持不下。只有钟健、萧贤忠还有苏刘义依旧默不作声。“好啦!”大概过去十多分钟时间,赵洞庭笑着摆了摆手。房间里瞬间便安静下来,众人都将眼神放到他身上。赵洞庭接着却是看向苏刘义,道:“苏爱卿,不如你说说你的看法?”他之前都没问过苏刘义的意思。这回,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问起苏刘义。这让众人眼都闪过若有所思之色。始终处于怔怔出神状态的苏刘义似乎这才回神,慢慢偏头看向赵洞庭,道:“老臣推荐……钟尚书。”他还是坚持了他以前的意思。虽前面几次都没说,但很早以前,他就向赵洞庭表达过钟健有能力接班的想法。当然,那会儿只是说有能力。他心最想的,还是自己的侄儿苏泉荡接自己的班。到现在,苏泉荡已经没有了可能。他推举钟健,完全在情理之。而他的表态,也意味着被赵洞庭倚重却始终还在培养,没有进入到最枢的青壮官员们,踏出了这最为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