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乘龙佳婿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世而独立

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世而独立

作品:乘龙佳婿 作者:府天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chap_r();    太后垂帘听政近十年后,便归政于皇帝,退居清宁宫二十余年,这些年深居简出,顶多也就是召见一些熟悉的命妇和千金,唯一一次出宫,还是十年前皇帝下旨建造的大慈恩寺落成,皇帝亲自奉请她去上香。那一次,卤簿车马的盛况,老京城人津津乐道至今。

    而今天,太后既没有坐最正式出行时的二象玉辂,也没有坐当日去大慈恩寺时上香的安车,更没有左右夹车宫人手持行障和坐障,而是仅仅坐了一辆对于她来说非常简肃的马车,只有车厢罩着相对奢华的红绡金罗车围子,而后是一行便衣的锐骑营将士押车护送而已。

    倘若不是赵国公府的门房都训练有素,一看这阵仗就知道这一行人来历非常,否则,居然有客人居然在婚宴已经开始时刻才过来,无疑会让人大为嘀咕。

    因为底下门房报说来的恐怕是哪家宗室女眷,因此门房管事朱安就匆匆亲自出来,一看到玉泉先行下车,他就顿时喜形于色。

    虽说这位清宁宫的尚宫并不常常外出,但这些年来也偶尔来过赵国公府,代表太后见太夫人又或者朱泾,当然也有颁赐,因此,朱安一见到她就认为,今日也是太后派她前来观礼,兴许还有额外赏赐。然而,等上前问清楚之后,得知太后就在车中,他就傻了眼。

    兹事体大,他得知太后要去庆安堂见太夫人,连忙一面命人去通报朱泾和朱廷芳朱二两位少爷,一面命人早一步去庆安堂知会太夫人以及兴许在那儿的夫人和大小姐,自己则是毕恭毕敬打开中门,放了车马进去。

    毕竟,就算太后不想声张,该有的礼遇却仍然不能省。

    虽说走的是避开婚宴区域的一条车马可行的夹道,但这一日来来往往的宾客实在是人太多。哪怕大多数人没见过太后,但朱安还是生怕出问题,派了自己的儿子亲自过去,把原本散在各处防戍的护卫都召集了过来。

    即便早早派人传信,当太后到庆安堂时,原本在这儿的一群女客也并没有散去。毕竟,前院男客多,后院女客也一样不少,太夫人虽说有些惊疑贵为太后的亲妹妹亲自驾临,但太后既然没有吩咐所有闲杂人等回避,她也不能太过分。

    而面对太后亲临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形,江都王妃、秦国夫人、楚国夫人这些顶尖的外命妇在最初的措手不及之后,当真正面对太后,行礼拜见时,却是谁都没有露出半点异色,问好恭维,恰是热络却不杂乱。

    然而,今日特意被太夫人请来庆安堂作陪的吴氏,那就没有这样镇定了。

    她本来就并非这等贵妇圈子的一员,若非九娘亲自陪着她,纵使有什么明刀暗箭也先帮她挡了,她很早就想要逃席离开了。而此时太后这一驾临,她随众行礼时,就更是只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甚至说犹如芒刺在背也不为过。

    想当初三个孩子同日降生时,她只知道其中一个是赵国公的女儿,另一个仿佛是赵国公家亲戚的女儿,两者因为那稳婆的疏失而分不清楚。当去年她终于从张寿这儿得知,那另外一个产妇竟然是宫中的裕妃,而两个女孩子之一便是永平公主时,那才是真的心有余悸。

    想当年她担心的不过是两家人对于分娩结果存疑,于是想要夺去三人之中唯一的男孩,也是难产而死的娘子唯一的子嗣张寿,可后来想想,那时候宫中太后没有因为三个孩子的身世疑云就真的如何如何,那已经是非常开明公允了。

    就她看到的那些戏文,什么狸猫换太子,什么五花八门的宫斗,那简直是让人毛骨悚然。即便现在,看看皇后被废后这一系列事件,吴氏也觉得自己和张寿当年实在是很幸运。

    因此,她只希望低调到不让太后主意,却没想到太后在入座之后,对于其他人的问候也好,恭维也罢,都表现得非常平淡,最后竟是借口要去看看新娘子,让自家人相陪,结果她就糊里糊涂地被九娘拉着,一块陪这位天底下最尊贵的老妇出了庆安堂。

    直到被冷风一吹,她觉得脑门一凉,整个人这才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尤其是低头看见自己竟赫然搀扶着太后的左胳膊时,她简直怀疑自己刚刚到底是怎么会答应的。可就在这时候,她偏偏听到了太后对自己说话。

    “吴娘子,你是个很有福气的人。”

    吴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答太后这话,愣在那里足足老半天,她总算福至心灵:“已经过世的娘子把唯一的儿子托付给民妇,所以民妇这福气,都是她的遗泽。民妇并没有想过有今天,可如今既然有了今天,唯一的期望也就是希望阿寿能和大小姐白头偕老,子孙满堂。”

    “哦?只是白头偕老,子孙满堂就够了?你难道不希望张寿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微微一怔之后,吴氏不大明白太后这问题是善意还是恶意,索性直言不讳地说:“官场险恶,如果不是阿寿一到京城就一不留神一头撞进了官场,民妇更希望他平平淡淡地过日子。赵国公府本来就已经富贵绵长,想来也会庇护他这个女婿的。”

    见九娘顿时笑了,太后虽说从前并不太喜欢这个性格执拗的外甥媳妇,但此时还是忍不住问道:“九娘,你笑什么?觉得吴娘子太小富即安,还是觉得我这问题太过功利?”

    别人在太后面前谨小慎微,九娘却早就知道太后一贯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并不在意这有些尖刻的反问,也并没有任何畏缩。

    她对吴氏眨了眨眼睛,示意对方不用惊惧,更不用担心,却是气定神闲地说:“我是觉得吴娘子这想法和我差不多。小富即安挺好的,只要莹莹喜欢阿寿就够了,赵国公府并不需要女婿在仕途上拼命钻营。只不过……阿寿那个孩子做不到。”

    “当然,他不是做不到不钻营,而是他这个人,不钻营也会光彩夺目。”

    她没有在意太后此时那面色微微一变,自顾自地说:“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有些树木却很难低调掩藏自己,假装只是一棵不起眼的平凡小树。他生来就当立于人上,哪怕不愿意去与人争斗,却会因为太过优秀而引人觊觎。”

    说到这里,她就笑了一笑:“这话我说的可不仅仅是阿寿,还有莹莹。”

    吴氏隐隐听出九娘这话语中仿佛有反驳太后的意思,一时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因此,听到九娘说这话也能用在莹莹身上,她这才如释重负,慌忙帮腔道:“莹莹漂亮大方,凡事从来不人云亦云,最有主见,阿寿一直都说,所谓绝世而独立的女孩子,就应该是她这样的。”

    她不过是急中生智这么一说,没想到太后和九娘全都看向了她,一时她被看得后背冒汗,好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阿寿看似随和闲淡,其实却眼高于顶。他常常说,功名利禄无所谓,只要能做出一番对天下苍生有益的事情就好。可这漫漫一生,难求一知己。”

    “所以,民妇一向觉得,如果他真的遇到一个彼此知心知意的女孩子,是比宦途有成更难得的事。因为那意味着他有什么话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她说,有事情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她商量,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

    这都是前些天,吴氏非常偶尔地听到张寿教育阿六千万别打单身主意的话,而且,还是拿朱莹当作举例,让阿六好好地在全天下那无数女子的丛林中用心寻觅一下……此时,她也顾不得这么多,全都搬到了太后和九娘面前,只希望把话题转到朱莹身上。

    因为吴氏不止一次听太夫人乃至于听别人说,太后很喜欢朱莹。

    果然,她就只见太后那脸上明显流露出了几分欣悦之色,而九娘也同样是笑容满面地轻声吟道:“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阿寿对莹莹确实很好,要知道,从前我一直都担心莹莹这样性格鲜明的姑娘,得是什么样的夫婿才能容得下她,好在有阿寿。”

    尽管太后并不是想从吴氏口中听到这些,但从这位朱莹未来必须当成正经婆婆一般礼敬的民间妇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她还是舒了一口气。朱莹那样骄傲而刚强性格的女孩子,若是真的要被什么庸妇俗夫束缚在后宅,硬生生折断羽翼,她想想都觉得惋惜。

    毕竟,哪怕她贵为太后,也不可能去插手管人家的家务事。

    接下来的一路上,太后没有再出言探问,也没有再故作轻松闲话家常,显得相对沉默。然而,对于平常也话不多的九娘,以及本来就心里战战兢兢的吴氏来说,这反而显得更加轻松。而后头跟随的玉泉以及太夫人派来的李妈妈,以及其他仆妇,那自然谁也不会出声打搅。

    因此,当这一行人悄无声息地来到朱廷芳那新房所在的璇玑院时,门前守着的仆妇吓了一跳,等认出是九娘时方才忙不迭让路,却是在慌乱之下完全没注意到太后和吴氏,只以为是自家夫人亲自来看未来的长媳。

    而当太后九娘和吴氏这一行人来到正房门前时,恰是迎面遇到了匆匆从门里出来的几个年纪不一的女子。

    为首的妇人四十出头,珠翠满额,乍一看仿佛是个有品级的命妇,然而,太后见惯了那些内外命妇,只一眼就看出,那诰命头冠上的金饰只是表面风光,不少地方都露出了银色,显然是银镀金的,那小珠庆云冠也已经显出了陈旧。

    而也就是说,顶了天只是个五品命妇。因为四品以上,这诰命头冠上全都可以用金饰。

    而紧随她的三个女子,前面一个大概二十出头,少妇打扮,容长脸,个子高挑,此时正满脸忿忿。后头两个则是还没梳髻的双丫少女。乍一看去,仿佛有些气急败坏,但更多的是狼狈。而这还不算,朱莹那清脆而熟悉的嚷嚷声竟然追着她们背后过来了。

    “这倒是溜得挺快啊!一来就摆舅母的架子,说不过我就想溜,这就是你刚刚口口声声说,需得我敬重的长辈吗?我从小就被祖母和爹带着,逢年过节都会去祭拜大娘。我虽说没见过她,但祖母常常给我和大哥二哥讲大娘的故事。”

    “不但祖母,就连家里上了年纪的世仆,一个个也全都说,大娘为人刚强坚韧,乃是巾帼女杰,当初危急时刻上过战场的,祖母和爹都很敬重她!”

    “你说她在世的时候,就常常周济你们,那大概确实是有的,但家里人都说,大娘常常说一句话,那就是怨天怨地不如靠自己,救急不救穷,绝不养懒汉。大娘最讨厌自己不努力,却一心打秋风的亲戚,更讨厌有人打着亲戚的名义指手画脚!”

    “哪家的舅母会在嫡亲外甥的婚礼上跑到新房对外甥媳妇挑三拣四,哪家的表妹会在嫡亲表兄的婚礼上跑到新房对表嫂指手画脚,冷嘲热讽,到底是谁没规矩!大嫂的父亲渭南伯那是先帝睿宗爷爷封的勋贵,难道还不比你区区一个五品官尊贵?”

    “这些年我们赵国公府朱家也没少帮你们吧,可那位舅舅他是怎么回报的?地方官任上一次不称职,一次断狱不公,磕磕绊绊熬到五品知州,却还和地方豪族沆瀣一气,把好好的良民逼成了盗匪,直接被革了职,亏舅母还好意思穿这一身诰命冠服到我们朱家来招摇!”

    “我家没有和你们亲上加亲,那还真不是大娘去得早。是你们自己没出息!”

    太后不是不知道朱莹平日只是懒得和人争,所以往往以力破巧,懒得吵架,打就完了,可今天见她在长兄的婚礼这一天如此伶牙俐齿地挤兑所谓的舅母一家,她觉得新鲜的同时,却也不禁想起了前任赵国夫人,朱廷芳和朱廷杰兄弟的生母邓夫人。

    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刚强的女人,尤其是出嫁不久就遇到先帝睿宗起兵反正,于是奔前走后,辅佐太夫人的同时,也帮过安抚后方的她不少忙。然而也就是那段时间伤了身体,于是等到朱泾有第一个儿子朱廷芳时,那都已经是夫妻俩成婚之后好几年的事了。

    然而,太后这追忆只持续了极短时间,因为那几个从屋子里出来的女子看到她们这一行人之后,竟非但没有退避让路,那个年纪最大,听朱莹口气应是朱廷芳舅母的妇人更是气势汹汹地喝道:“快让开,我要去庆安堂见太夫人评理!富贵不认亲,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