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187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第187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作品: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有十万家财,看百万富翁,对方是不是一个大佬

    等待自己也有了百万的存款,自己活成了眼中曾经大佬的模样,却应该知道比起更有钱的人,自己其实还是一个穷逼。

    吕武只是感概,没有产生骄傲。

    那些卿位家族,他们在别人眼中就是超级大佬,活得却比谁都如履薄冰。

    知道他们活得很辛苦,多少人就为了也能享受那份辛苦,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是应该苟上几年了”吕武看似在观看自家孩子在奶娘看顾下满屋子乱跑,眼瞳却没有焦距,想道“致力发展内政,将基础夯实得更牢靠。只是不能单纯地苟着,光苟是无法发家致富的。”

    他现在已经有三子一女。

    后面没停止耕耘,只不知道为什么,几位夫人接收了种子却没发芽。

    现在几个孩子中,最大的也就两周岁,能跑能讲,只是看不出更多了。

    吕武还是很想亲手抓孩子的教育,却又清楚自己能教的只是思想,其余需要专业的老师。

    过上几年,等孩子四五岁,他会从家臣和武士中挑选了一批孩子来作为他们的同伴。

    自己无法从小接受贵族教育,很多时候刻意在约束自己,怎么装都装不出那个味。

    老子奋斗,儿子享受,历来就是天经地义。

    自个儿没享受到的那一份优渥环境,发达了就想子嗣必须一样不缺。

    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等待一定年纪再抓教育

    不可能的

    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还没有为人父母。

    吕武琢磨着,等这一批孩子成长起来,有了他们作为中流砥柱,才会是老吕家真正展翅高飞的时刻。

    关注国内动向,能不能与就憋屈瞎参合几个“卿”的撕逼。

    之前,郤至说得好啊。

    明明是国之猛士,可别折损在内斗。

    其实那是一句逼着选边站的话,表达郤氏是最强大的。

    吕武不会轻易选边。

    只是一个新兴家族想要发展,哪又能少了站队的选项。

    多少家族只因为选对了边,才有发展的机会要不他们永远都只能普普通通下去。

    一些家族则是因为选错边,阖家老小整整齐齐地一块不喘气了。

    “贯彻边疆贵族该做的事情,持续打击北方的胡人”吕武了解过晋国的大多数发家史了,想道“几百年下来,北方贵族的可发展性一直比南方贵族多啊。”

    魏氏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晋国的很多贵族,尤其是北方贵族,家族武力一般比其它地方的贵族强大。

    最为典型的就是赵氏。

    他们的封地在晋国北面,长时间直面狄人的威胁,是坏事也是好事。

    一直处在危险之下,迫使赵氏不敢放松,才有了致力发展的紧迫性。

    赵氏持续跟狄人交锋,练就了一批强将精兵。

    而这些强将精兵就是赵氏敢大跨步,又能比谁都大声说话的底气。

    吕武想到了曾经的赵氏,暗自思量道“赵氏有跟白狄联姻的历史”

    这个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

    赵氏对外的说法是,他们击败了某支狄人部落,抢了那个首领的子女,一睡给生下了崽子。

    事实上,是赵氏跟某个狄人大部落联姻,达到了边疆的和平,才将精力投入到国内的权力经营。

    吕武想道“我能不能复制赵氏曾经走过的路”

    现在已经有华夷之防,只是因为诸夏长期占据优势,心态上会宽容很多。

    比如,赵氏有狄人的血统,没见有谁因为他们的血统而去鄙视,更不会因为睡了胡人的谁谁谁而觉得骄傲。

    他们只是用平常心去看待。

    “我抓了那个谁来着又扶持了一个部落首领,他们现在在哪”吕武记得有那么几个人,却是想不出名字,暗自思索道“能不能收服几个部落”

    他觉得这个完全可行。

    毕竟,现在诸夏都没有多强的民族观念,别奢望胡人那边能有。

    诸夏这边还看“礼”,讲制度。

    胡人那边看血统,只是更看谁的拳头比较大。

    逮着打服一些胡人部落,收为己用这种事情,很有可操作性。

    “主”赵辛不知道什么时候凑到吕武边上,低声问道“大大还未联系”

    想着事情的吕武其实没听清楚,下意识摇了摇头。

    赵辛又讲了几句。

    这一下吕武回过神来了。

    赵旃回邯郸已经快六七个月了。

    之前,他提到会送来一名嫡女,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一直没有动静。

    要不是赵辛再提到,吕武其实都忘了。

    身为“卿”的赵旃逃似的回到封地,包括国君和其余“卿”,一致采取了冷处理的对待。

    他们从赵旃私自离开,就当从来没有这位“卿”存在过。

    要不能怎么样呢

    向世人证实晋国卿位竞争的残酷,吓得一个实力不再能担任卿位的贵族,要用逃跑的方式才能保命

    虽然事实就是那么回事,脸面还是要顾着些的。

    现在,郤犨已经开始羞答答地在履行新军将的职权,等于明示众贵族,他将会接任新军将一职。

    倒是荀庚逝世后,中军佐的职权空置了下来,没见谁去接手。

    新一轮的卿位变动会发生在明年。

    晋国有一个老传统,每一次卿位变动就会发生流血事件。

    再看郤氏和栾氏的矛盾已经盖不住,导致谁都在等着两家打起来。

    吕武也在等着看栾氏和郤氏会不会发生火拼。

    打起来的话,两家又会打多凶,多少家贵族会被卷进去。

    “你一直杵着又不说话,干么呢”吕武看着赵,一铅笔 脸的无语,问道“担心小武”

    赵猛点头。

    坐在一旁的魏晗笑嘻嘻地说“赵孟有韩伯看顾,不会出事的。”

    关于赵武的消息倒是有传过来一些。

    同时还有赵庄姬的消息。

    赵氏一切不幸归咎在赵庄姬身上,使她成为了一个很出名的女人,只不过是坏名声。

    相传这位国君的姑姑身患重病,好像要不久于人世了。

    赵武到新田应该有一部分是赵庄姬病重的原因。

    生母病重,作为儿子的赵武不来看望,很说不过去的。

    出了攻城的赵武,连续拜会了各个“卿”。

    也就是赵武了。

    赵氏主宗虽然覆灭了一次,可是赵氏先辈的恩泽还摆在那里。

    换作其余的谁,哪有拜会几位“卿”的资格。

    现在满晋国都在关注赵武会有什么样待遇。

    不知道是谁操作,赵武行“弱冠礼”之后,拜见几个大佬的事情,被传得有板有眼。

    栾书对赵武的评价是美其美哉,昔我侍令尊,其美而不务实,勿以覆辙。

    很多人觉得栾书这是不待见赵武,才会当着儿子的面絮叨老子的不成功。

    有些人则是看出栾书念赵朔的情分,有给予补偿的意思。

    赵武拜谒完栾书,后续立刻拜见士燮。

    这是根据卿位排序的一个选择。

    士燮的话比较多,告诉赵武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一宠一至而益戒,不足者为一宠一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袄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

    啥意思呢

    简而言之,士燮就是在教赵武该怎么做人做官,表达了一定的期许。

    先有了栾书的先仰后扬,再有士燮的表态,赵武马不停蹄又去见了智罃。

    已经有两位大佬先后接见了赵武,智罃不好不见。

    他一见赵武,没进行什么耽搁,开口就说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

    赵武一听很羞愧呀。

    自己的祖宗那么牛逼,轮到自己咋就这么落魄,一定要以祖宗为榜样,重新将家族振兴起来。

    本来吕武是打听不到更多的。

    后面赵武写了篇幅比较长的信过来。

    里面还多了坊间缺少的片段,是韩厥告诫赵武的话戒之,此谓成一人。成一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

    吕武都已经拟好了回信善矣,从栾伯之言,可以滋;祁公士燮之教,可以大;韩伯之戒,可以成。物备矣,志在子。智伯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他只是奇怪一点。

    赵武没去郤氏拜访吗怎么没有关于郤氏的篇幅。

    只是考虑到郤锜出使鲁国,郤犨履行新军将职权不在新田,只有郤至在家。

    赵武暂时没去拜访也算正常。

    说实话,吕武挺羡慕赵武的。

    一个家族历经覆灭,小小少年能获得庇护和看顾,一出山就能与别人奋斗一辈子都见不着的人物对话。

    这就是祖宗给力的好处啊。

    有太多的贵族在嫉妒赵武了。

    吕武却是不会。

    他从什么都不是,不也发展到拜访那些“卿”不会被拒之门外了吗

    有那功夫,他还不如将精力花在规划上面,怎么加快领地的建设,来年春暖花开该怎么对北边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