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拼搏年代 > 第62章 绝对有钱人(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62章 绝对有钱人(求推荐票求收藏)

作品:拼搏年代 作者:白色十三号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生命不息,赚钱不止。

    生活在这个经济社会上,钱已然是基本生存条件。

    吕冬的地摊三人组持续没几天,就到了拆伙的时候,体育学院正式开学,宋娜要去报道,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

    临去前一天,吕冬送给宋娜一个开学大礼包,包含多款日用品、防蚊用品和防晒用品。

    “我在体育学院使劲拉客户。”宋娜如此说道。

    不过,吕冬不会去东北边体育学院摆摊,因为体育学院与省大迎新时间重合。

    相比于省大庞大的学生数量,体育学院只能说就是个学院。

    省大拥有多个分校区,仅在泉ns区就有两处,省里想让省大主校区整体搬迁出来,不过省大隶属教育部管辖,省里话语权并不大。

    大学城的分校区是省大所有校区最大的,泉南市批了8000亩土地,仅仅建设中的大学和各附属学校教职工生活区,就高达1200亩。

    这些配套还在建设中,所以吕冬生意仍然有的做。

    李文越要去省大报到,吕冬也给了他一个开学礼包。

    结果李文越第一天就来省大报到,办完手续整理好宿舍,把本宿舍和临近宿舍的人全都拉了过来,从吕冬这里买东西。

    不可否认,吕冬这里确实比校内卖的便宜。

    省大里面开店的,别说出来找麻烦,人根本不把一个地摊放在眼里,该怎么高价卖就怎么高价卖,因为学生太多了,购买力集中爆发,赚自个的钱都赚不过来。

    王朝打过招呼,吕冬不能影响省大正常开学,电喇叭没开,摊位从省大一侧,挪到了南边师大一侧,在师大正门西边,斜对着省大大门。

    高挂的条幅,能让新生和家长下车关注到。

    李文越给吕冬带了七个客户过来,七个人最终留下近三百块钱。

    俩人从光屁股玩到大,育红班到高三全一个班,客气话用不着说。

    这几天,吕冬也跟李文越说了田传杰的事,让李文越与其他跟田传杰关系不错的同学打个招呼,别傻乎乎跑南方去。

    吕冬和乔卫国忙的不可开交,李文越也留下来帮忙,他不知道价,干脆从车斗里拿货铺货。

    才十点多,车斗就见底了。

    李文越自告奋勇“就刚卖的这些,对吧我骑车回去给你拉”

    挂斗嘉陵车这边农村孩子大都骑过。

    吕冬叮嘱“小心点”

    李文越骑上小嘉陵,突突走了。

    他来回拉了两趟,最后一趟回来,发现围在摊位边上的人只见增多,没有减少。

    摊位有些东西都卖空了,露出下面铺在花格砖上的篷布。

    尤其纯净水和饮料,那么多全卖掉了。

    吕冬看到李文越骑着车从路口上来,喊道“文越,先拿点水和饮料过来”

    泉南天气闷热,学校接人的车上没有空调,一个个学生和家长下了车都渴的不得了,急匆匆过来买水。

    李文越左手一提纯净水,右手一提可乐,放在吕冬和乔卫国边上。

    话说,他对乔卫国挺好奇,这光头咋帮忙来卖东西上次见时,记得他被冬子揍的扑街,难道扑上瘾了

    胡思乱想间,李文越第二次提水过来,发现之前的两提快卖光了。

    广大人民群众实在太热情

    师大门口,黄勇站在阴凉处,看着又一次陷入层层包围的地摊,心情有些复杂。

    随着师大新生开始军训,老生正式开课,小超市的生意渐渐恢复正常状态,每天的利润仍然高的吓人,却不复之前的爆满。

    黄勇原本很满意,但人就怕比较。

    小超市这跟地摊比起来,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那种单日流水上万的感觉,黄勇也很想再体验一番,太美妙了。

    但小超市开在师大里面,省大的学生家长,不可能跑师大里面去买东西。

    看着省大门口大巴车一车一车送来人,看着大批人从学校里面出来,去斜对面地摊上买东西,黄勇说不眼热不可能。

    “要不,我也出来摆一地摊”黄勇难免有这种想法。

    开店做生意没啥,摆地摊多少有点丢份。

    况且,他也有疑虑,真要跟那黝黑少年竞争,对方会不会又叫人

    几十个扛撬棍、拿洋镐、提瓦刀的壮汉,不好惹。

    别说打架,那大痞子真要给弄个蚂蚁上树也受不了。

    但黄勇毕竟是个干买卖的,心思活泛。

    随着接近中午,天气越发炎热,买水的人越来越多,他心头一动,雪糕应该有市场

    地摊不卖雪糕,卖雪糕总没冲突。

    黄勇拍了下大腿,立即回师大里面,跟媳妇打了个招呼,拔下电线插头,推上门口盛雪糕的移动式冰柜就走。

    这一路,他走的飞快,腿也不疼了,手腕也不酸了。

    出了师大校门,黄勇来到地摊东边,不敢靠的太近,隔着卖烧饼的三轮车,放好了冰柜。

    从冰柜后面翻出一个招牌,挂在朝向公路的那一侧。

    雪糕俩字刚亮出来,立即吸引到人过来。

    这生意,独一份,黄勇敢要价,五毛钱的冰棍卖两块,一块钱的雪糕卖四块,圆筒冰激凌卖五块。

    讲价门都没有

    虽然大部分人问了价掉头就走,但总有不在乎这点钱的人,仅仅这部分人,足以让黄勇大卖特卖。

    十一点半多,人少了一些,乔卫国对吕冬指了指东边“不讲规矩的。”

    吕冬看了眼,是那天的花衬衫,不过今个没带金链子和金戒指,正忙着卖雪糕。

    他心态极好,不像某些人似的,妄想能独霸大学城某种生意,这根本不可能。

    “只要不闹事,不用管他。”吕冬提醒乔卫国“大学城很大,容得下很多人。”

    大学城这才刚刚开始,未来这里会变成泉南的东部核心。

    乔卫国看了黄勇一眼,没再多说,回头去招呼客人。

    吕冬喊住搬货的李文越“休息会,喝点水。”

    李文越累的直喘气,说道“冬子,你这生意太好了,看得我都不想上大学了。”

    吕冬赶紧说道“千万别,我还指望你这大才子将来能帮我出出主意啥的。”

    乔卫国应付过最后一批客人,见没人再过来,搬个马扎坐在太阳伞下面喝水休息。

    李文越低声问道“他咋回事”

    吕冬大致说了一下“卫国人不错,他有自个的一套认知,也有自个的一套处事原则。”

    前些天,他就给乔卫国涨了待遇,每天20块钱,工地上大工的工资。

    毕竟单日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而且省大开学后,可能拖的时间更长。

    乔卫国没说啥,也不在乎,只说吕冬指点他之后,感觉武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这才是最重要的。

    吕冬无言以对,反正他啥也不会,就知道瞎几把打。

    他理解的特别简单,俩人徒手对上,谁力量大谁抗揍谁沾光。

    至于四两拨千斤,以柔化钢之类的,对他来说太高深,完全理解不了。

    时近中午,吕冬翻出拿来的包子,李文越说道“你俩等会,我在食堂办卡了,去买点菜。”

    他借了乔卫国的自行车回学校。

    李文越带了两份菜、几个馒头和一次性筷子回来。

    菜是清炖油菜和土豆炖茄子。

    这边典型的大锅菜。

    清炖油菜可能是直接拿肥肉在锅里扁油,饭盒一打开,就透着股很香的大油味。

    有自行车过来,人没到,声音先到“吕冬,文越”

    却是宋娜骑了一辆半新二八大杠驮着东西来了。

    “你咋这时候来”吕冬协助她把自行车搬上马路牙子。

    宋娜取下挂在车把上的布包“我下午去报道,提前过来给你们带点吃的。”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些茴香馅的菜饼。

    李文越问道“黑蛋,你做的”

    宋娜说道“是。”

    吕冬搬过来几提纯净水,在太阳伞下面垒个简易桌子,四个人围在旁边,就着俩菜吃包子和菜饼。

    “挺好吃。”吕冬吃了几口菜饼“黑蛋,手艺不错。”

    宋娜笑笑,转而说道“下午我办完手续,使劲帮你拉人过来。”

    吕冬说道“你上学的事要紧。”

    宋娜笑出一朵大丽花“高中毕业,能像咱们这样,在一个地方打拼,不容易。”

    吕冬点头“不容易。”他拿起瓶水,一一从李文越、乔卫国和宋娜身上看过“我们以后都在大学城打拼,干一瓶”

    其他三人,各自拿起瓶水,与吕冬碰瓶子“干”

    四个人,关系简单而又纯粹。

    有人过来买东西,吕冬让其他人继续吃饭,他过去应付。

    来人有俩,一个是高挑的女学生,另一个漆黑一团。

    黑蛋放在这人面前,充其量只能算麦色皮肤。

    这是个黑人,闭上嘴巴能在黑夜里隐身,面部从鼻子以下往前突,特点鲜明。

    女学生不是新生,不知道用哪门语言跟黑人交谈,然后要了清凉油和风油精等七八样东西。

    “总共四十三。”吕冬没有抹零头。

    因为他知道黑人有钱,可能在他自个国里很穷,但来了这边绝对有钱。

    女学生翻译一句,黑人要掏钱,女学生制止,打开自个的包,掏出四十五钱给吕冬。

    等吕冬找过零,女学生主动拎起装货物的方便袋,跟在老黑身边有说有笑的走了。

    吕冬没多看,别说现在这个不自信的时代,二十年后也好不到哪里。

    “老外”李文越没在现实中见过外国人“冬子,老外从你这买东西”

    吕冬说道“老外咋了还不是一个鼻子俩耳朵文越,别咋咋呼呼的,也别把老外太当回事,咱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

    受到大环境影响,李文越说道“能来咱这的老外都不简单吧”

    吕冬呵呵笑“就刚那个,说的不是英语。八成非洲来的,非洲啥情况你知道不”

    听这话,李文越冷静下来“贫穷,混乱。”

    吕冬摆摆手“所以,这些黑人在自个国里,可能混的连乔思亮都不如。”

    宋娜点头附和“也是。文越,以后看到离远点,听说非洲炎热,环境卫生条件差,经常闹传染病,前段时间新闻里不还说,咱国家医生援助非洲,帮当地人治疗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