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谢相 > 分卷阅读13

分卷阅读13

作品:谢相 作者:若花辞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榻上坐下,女官并不离去,侍立在旁。

    殿中极为安静,女官未发出分毫动静,刘藻也安坐一旁。这气氛使得她有些不安,刘藻微微动了动身子,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

    太后来了?刘藻暗想,欲起身。女官却望向她,轻轻摇了摇头。

    刘藻心念一动,坐归远处,未发出半点响动。

    脚步声停了下来。门砰的一声关上。刘藻这才发觉那声音皆在隔壁。她回忆了一番方才来时所见,推测出来,隔壁是长信殿正殿,与此处,一墙之隔。

    刘贺愤怒的喝问传来:“丞相何以将朕侍从阻于门外?”

    刘藻的心紧了一下,丞相与太后动手了!

    “那班侍从不能劝谏陛下从善,俱是有罪之人,戴罪之人,怎能侍奉陛下近旁?”谢漪的声音传来,不高不低,却一字字敲在刘藻心上,她甚至不知她是何来入得长信殿的。

    紧接着是一阵混乱的脚步声,正殿来了许多人。

    刘贺的声音弱下去,道:“如此也罢,卿等何以齐聚长信?大将军在何处?”

    依旧是谢漪的声音:“臣等在此,是因汉室已至危急之际。陛下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视江山如儿戏,视法度如无物,臣等忧心社稷,故而齐聚在此,商议对策。”

    隔了一扇墙,谢漪的话语却格外清晰。

    刘贺全然没了那日驾临小院时的耀武扬威,颤着声道:“何至于此?朕即位二十余日,尚在居丧,未曾处理政务,纵有不足,也非朕之过错。”

    正殿中响起另一声音,陈述皇帝之过,从居丧不哀,到秽乱先帝后宫,再到目无法纪,胡乱封官封爵,将劝谏的大臣下狱等,共大罪十七条,小罪百条。

    刘藻正在想宣示皇帝之罪的大臣会是何人,女官轻声道:“这是太后的父亲,车骑将军梁集。”

    刘藻点了下头,她还想问这些罪过,是否属实,但眼下并非问这个的时候。正殿中的动静不绝,刘贺动了怒:“朕何曾如此荒唐,分明是丞相……”

    他在怒斥谢漪。

    刘藻将他的话听入耳中,却听出一些恼羞成怒的意味来。

    只是不论皇帝如何怒斥,已然无用。

    外头的大臣请出了皇太后,有丞相带头,联名上表,奏请废黜昌邑王。

    紧接着,便是又一陌生的女音,那声音沉沉的,道了一句:“可。”

    刘贺气得大叫:“这等大事,何以大将军不在?召大将军来,重新议过!”

    梁集道:“皇太后已下诏废黜,您已非天子,朝廷大事,哪里是您能过问的!”

    刘贺没有说话,刘藻以为他被吓到了,听紧接而来的咆哮声,方知他是被气的说不出话。

    “朕不能过问?难道大汉的皇帝,仅凭皇太后的一道诏书便可决定是废是立?”刘贺冷笑一声,“你们要立谁?是不是立那藏在长乐宫多日的卫太子之女?”

    梁集提高了声音:“此非昌邑王所能过问!”

    刘藻听出,那话中还有被戳破的羞恼。她忽觉怪异,为何谢相会容昌邑王在殿中大吵大嚷?梁集是太后的父亲,官居车骑将军,为何与昌邑王理论,而非令人直接拿下?

    她虽年少,不知政事,却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昌邑王已失去帝位,与常人无异,大臣们一声令下,便可将他拿下。

    她刚一想完,便听殿中,梁集道:“请昌邑王下殿!”这便是令人将刘贺拿下了。

    但紧接而来,却是谢漪的声音:“昌邑王有何不满,说来便是。”

    这是在纵容昌邑王大闹。刘藻又不明白,谢相为何要纵容昌邑王。她望向女官,只见女官双眉锁得紧紧的,也甚疑惑。

    刘藻弄不明白,便继续听。

    刘贺在外高声说道:“卫太子之女,确实是我刘氏血脉,但你们凭何认定,她便是当初出宫时的那名女婴,而非旁人替换?”

    此言一出,殿中想起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

    刘藻睁大了眼睛,万万没想到,竟还有这般质疑。刘贺怀疑她并非当年出宫的女婴,质疑她是掉了包的冒名者,质疑她并非真正的卫太子之女。

    “丞相与车骑将军欲乱我汉室血脉,殿上诸卿莫非皆是同谋?”刘贺高声道,气势非凡。

    议论之声又大了些,刘藻听得有些动气,又想知谢漪会如何平息此事。

    她对谢漪有种莫名的信心,总觉她会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她等了半日,谢漪都未开口,反倒刘贺愈加得意,仿佛将众臣问倒了。

    一名宦官疾步而入,见了刘藻行了一礼,恭声道:“该是皇孙露面的时候了。”

    女官点了下头,转身朝刘藻跪下:“请皇孙前往正殿。”

    正殿的争论还未休。刘藻随宦官走了出去。

    殿中大臣有序站立,刘贺站在正中,一年长者与他怒目对视,想来便是梁集。谢相立于群臣之首,垂目不语。上首端坐着一名女子,那便是太后了。

    刘藻看了一眼,才知太后这般年轻,仅只二十上下。

    她一入殿,殿中登时一静。

    刘贺一见她来,冷笑道:“她四岁出宫,居于外祖家中,宫中可曾时时留意?朝中可有大臣时常探望?何人能断定她便是当年出宫的女童!”

    梁集盛怒,偏生这又是无从证实之事,确如他所言,这十年来,皇孙久居宫外,宫中无人过问,朝臣更是躲得远远的,皇孙入宫以前,谁都未曾见过她。

    “如此荒谬之论,也亏得昌邑王想得出来!”梁集怒斥。

    刘藻看了看殿中,却见大臣们的神色,都动摇起来。

    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者左右望了望,又特意看了眼谢相,迟疑着上前道:“昌邑王此言虽荒谬,却也不无道理,兹事体大,今日诸君立于此,只因昌邑王荒淫无度,难当汉室重任,至于新君……”他看了一眼刘藻,继续道,“武帝还有别的皇孙,也未必非得立卫太子一脉。”

    此言一出,众臣没有出声赞同,然观神色,多半是以为有理的。

    刘藻的心沉了下去,若是当真依这位老者所言行事,刘贺的言语便是当了真,她就不再是卫太子之女,而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冒名者。

    刘藻望向谢漪。谢漪也朝她看来。她的目光很平静,几乎寻不到波动,刘藻看不到暗示。

    又有一大臣出列道:“臣以为然。”

    刘贺笑了一声,很是得意。

    刘藻抿了抿唇,不再看谢漪,她站出去,道:“我可自证,我是武帝之孙,卫太子之女。”

    此言一出,群臣讶然,刘贺也沉下脸来,望着她。刘藻似乎看到谢漪眼中浮现笑意,只是那笑意转瞬即逝,她还未看清,便消失了。

    刘藻顾不上她,她得自证,若不能自证身份,便会以冒充刘氏血脉而入罪。

    刘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