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谢相 > 分卷阅读155

分卷阅读155

作品:谢相 作者:若花辞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剔透,顺着颈往下瞧,雪一般的白净延绵至衣领底下,使人意犹未尽。

    萌萌若着裙,必是极美,谢漪兀自出神。

    “下回你要补偿我。”刘藻忽然道。

    谢漪一惊,不敢说话。刘藻水润的眼眸显得有些可怜,望着她,央求道“好不好?”

    谢漪点了下头。

    刘藻立即就满足了,笑眯眯的,十分可爱。

    谢漪看着,不由想到,她们都是女子,萌萌也一定会想被取悦。

    她在宫中留了一个时辰。待她一出宣室,刘藻便召人传令不必准备亲征事宜了。她并未隐瞒,有意使天下人都知此事。故而不多时,大臣们便知谢相说服了陛下。

    李闻得知,心下甚是复杂,一面是欣喜至少还有一人能劝得动皇帝。群臣虽都觉不妥,可若陛下执意,却也无人敢与她顶撞到底,时日一久,多半还会有谄媚之辈,为迎合陛下,力主亲征。

    谢相能化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另一面,他又不能克制地想,万一陛下执意亲征,当真是为积累权势,好来日为她们正名,现在却被谢相亲自阻挠,也未免太过相互折磨了。

    这样一想,李闻又觉别扭,二女生情,本就是离经叛道的恶事,她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丞相,本该知礼仪,明廉耻,却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更是可恶。

    几多心思交织,李闻真恨不能寻一人来说一说,也免得他独自操心。

    大臣们心思各异不同,百姓便简单得多。皇帝亲征,必花费无数,所需的钱粮、民力都出在他们身上。丞相能说服陛下打消念头,在百姓心中,便是一个刚正忠直、极言直谏的贤臣。

    第110章

    皇帝打消了亲征的心思,众臣大松了口气,不必在揪心边关战况之余,还要腾出心神来应付她。

    奈何刘藻那边却是要做戏做全套,显出不甘不愿的模样来,介于是受谢相所迫,使她不能成行,故而这几回朝上又或奏事之时见了谢相,她俱是冷颜相对,无甚好声气。众臣见此少不得暗叹丞相不容易。

    尤其是李闻,宗正卿私底下与他抱怨了一句“陛下什么都好,只可惜偶尔会犯浑,前头议谥是一回,今番亲征又是一回。幸而她还听得进丞相的劝,只是丞相犯颜直谏,少不得使陛下生厌,长此以往,恐难得善终啊。”

    宗正卿是刘氏宗亲,身上还有个侯爵,平日并不与哪一党深交,但因从前看不惯太后与梁集外戚作乱,又看不惯昌邑王在位时的荒淫无度,一味依赖孙次卿而无主见,故而他私心里还是偏向扶立少主的谢漪多一些。

    眼下见丞相与皇帝生隙,他自免不了惋惜。

    李闻神色有些怪异,却是闭口不言。

    宗正卿与他私交还过得去,见他既不应和也不反驳,却是容色淡淡,连胡子里都透着一股冷淡,忽想起什么,笑道“我倒是忘了,你这儿与谢相还有一场龃龉。”

    李闻自矜为帝师想做丞相,并不是什么秘密。宗正卿揣度着他们相识多年,打趣两句也不打紧,便开起了玩笑“帝相生隙于公而言,却是好事了,弟在此,谨祝公早日得偿所愿。”

    李闻嘴角抖了一下,真是有苦说不出了。他要能早日得偿所愿就好了,丞相与皇帝赶紧幡然悔悟,而后尽快立皇夫,诞皇嗣,他纵是不做丞相,也无憾了。毕竟,她们二人如此僵持也太苦了,女子总还是要有归宿的。

    只这话却是谁都不能说。

    李闻满腹心事地与宗正卿作别,回到府中,门客来禀,少君有信来。

    李琳一早被皇帝任为郡丞,外放出京了。郡丞虽非一郡主官,但照李琳的年岁来看,亦是前途无量。李闻还颇为欣喜,命人打点了地方,送孙女出京。结果李琳不思如何辅佐郡守,治理一郡,时常家书入京,询问宫中境况,寻求回京契机,犹在执迷不悟。

    李闻气得不行,此时闻得她又来信,连信上写了什么都懒得问一句,冷道“不必理会。”

    刘藻表面上对谢漪十分冷待,仿佛怨她坏她好事,使她错失了一回建功立业好机遇,实则颇为不安。

    谢漪知她用心,她并非真想亲征,而是欲使人以为,唯有丞相方劝得动她,次数一多,时日一久,丞相自然地位超然,且受百姓尊崇。

    只是如此一来,她的声名便少不得受损,大臣们口上不敢说,心中难免唾骂两句昏聩。

    刘藻不在意这些,千载史笔如何写,后人如何评价,她都不在意,她只在意她今生总要能与谢漪执手并肩一回,哪怕只有一回。

    可谢相在意。

    那日谢相便道,声名受损,太委屈她。

    她那时便有些慌,硬生生地转开了话题,不愿深谈。可不谈并非就不在了。

    她一深思,奏疏便看得慢了,月上中天,灯烛燃了大半,还余下十余卷竹简堆积在侧。胡敖望了滴漏,走到御案前,恭敬道“时候不早,陛下当歇息了。”

    刘藻正心烦,思索着谢相是否以为她行事不妥,听他聒噪,皱眉斥了一句“休来烦朕。”

    胡敖受斥,吓了一跳,又不敢顶撞,只得委委屈屈地退下。

    刘藻心烦意乱地随手一翻,翻到一卷竹简,是边城呈上的,边军屡战屡胜,将军们也要为麾下请功。时下的功劳是照首级数来定的,斩首一级,赐钱几何,累计几级又可赐爵,皆有明文规定。故而与其说请功,倒不如说这是将数战战况写到一处呈禀了一回。

    刘藻看了眼,心情顿时明朗了些,这几仗打得当真出彩,大汉赫赫国威,必已扬名西域。匈奴遭重创,余下的仗便更好打了。

    刘藻又往下读,却见末尾有谢相的签押,谢漪二字端方秀致而不失内敛,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上呈皇帝陛下圣裁。

    国中许多事,都是丞相带着底下的幕僚与九卿一同处置,并不会呈禀到皇帝案头。毕竟天下九州,宽阔无边,若事事都要呈禀皇帝,便是不吃不喝,每日再多变出十二个时辰,都不够用的。故而底下处置了,觉得有必要上禀皇帝的大事,又或是底下分歧颇大,不能决断的事,方回呈禀到皇帝面前。

    后者底下都会有丞相的签押,且会附上一句“上呈皇帝陛下圣裁”的小字。

    刘藻的目光便被谢漪二字吸引,目不转睛地看着,指腹温柔地在那二字上抚摸。

    这是谢相的字迹。人的字迹其实能透露许多,纵使同一人的字迹,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早两年,谢相的字固然端方,却透着一股锋锐坚决之气,气势逼人,而今一笔一画,却更为内敛,显出温润之象。

    是那时,她要一人扛着许多事,故而不得不咄咄逼人,不得不果敢勇毅,而今有她来分担了,谢相便不必逼着自己与人争端。

    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