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

作品:意外和敌国太子有了崽崽后 作者:若兰之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这个时辰,江蕴简直无地自容。可又拗不过身上的大尾巴狼,只能咬隋衡的肩,尽量不发出声音,传到外头。

    结束,隋衡撑起身,就见下头,江蕴已经羞得从脸颊到耳根甚至到颈,一片通红。

    隋衡充分发挥下流本性,笑道:“这种事,本来就是要双方都感到愉悦,才算成功,你说实话,这回,孤是不是有很大进步。”

    江蕴蒙住脸,躲进被窝里,踢他一脚,让他滚,一点都不想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隋衡心满意足,扬眉一笑,拢上衣袍,掀开床帐,起身去要了热水。

    虽然关中将领谋士知道昨日是太子新婚夜,无人会没眼色的过来打扰,但今日江蕴要和隋衡一道启程去隋都,关中还有很多事需要安排,江蕴不敢贪睡,简单擦拭之后,只和隋衡胡闹了一小会儿,就准备起身。

    腰窝还有些酸,好在隋衡眼疾手快,不等江蕴自己撑着床坐起,就先一步伸臂过去,把江蕴扶起来,又起身从衣架上取了衣袍过来。左右两人已经正式成亲,也没什么难为情的,江蕴就心安理得趴在他肩头,眯着眼睛,让隋衡来帮着穿。

    里衣穿好后,江蕴力气也恢复了些,自己穿了长袄,束好玉带。那边隋衡也收拾妥当了。

    柳公、高恭、嵇安三人都是妥帖老人了,自然知道这个时辰青庐内还没动静,意味着什么,柳公心头疑虑算是消了些,但旧的疑虑缓了,新的顾虑又很快浮上心头。

    殿下身子骨不算太好,那隋国太子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龙精虎壮的,他怕对方若是一味索求无度,殿下身体吃不消。

    这可真是操不完的心。

    好在没多久,隋衡就又出来,要了盥洗之物,隋衡没让宫人进去伺候,亲自给江蕴净了手面,自己又拾掇一番,方和江蕴一道,出了青庐。

    两人已换上常服,柳公见江蕴一袭青色长袄,眸光清亮,行动如常,方松了口气,行过礼,笑道:“早膳老奴已经让人准备妥帖了,殿下是在青庐里用,还是送到喜殿那边?”

    江蕴让送到喜殿。

    隋衡则吩咐高恭去找一趟神医孟辉。

    他记得,江蕴每日早膳之后都要喝一碗胃疾的汤药。这是大事,不能耽搁。

    高恭晓得轻重,领命,忙去办。

    柳公在一边默默观察,见这位隋国太子性情虽张扬霸道了些,倒是对殿下体贴入微,心中顾虑登时又减了几分。

    江蕴和隋衡一道往喜殿方向去,等脱离了众人视线,隋衡再次伸臂,将江蕴一把抱了起来。他臂力惊人,单臂便能轻松将江蕴捞起来。

    偶尔有巡守将士经过,也忙自觉错开视线。

    江蕴道:“我自己能走。”

    隋衡脚下不停,仿佛揣着宝物般,道:“能走也难受,孤抱着更舒服些,你还能再趁机眯会儿。”

    话是不假,但青庐距离喜殿也没多远的距离,哪里够得上打盹儿。

    而且——

    江蕴打量着隋衡神情,总觉得此人像只神气十足的花孔雀,恨不得像全天下昭告自己成婚了这件事情。

    左右周围人也不多,江蕴身体的确还未完全恢复力气,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警告隋衡:“若是遇见了人,你得立刻把我放下。”

    他这样,若是让昔日教导他的太傅看到,恐怕要吓得晕厥过去。

    “行。”

    “从今儿起,你容与殿下说往东,孤绝不往西。”

    隋衡嘴上答应得痛快,继而挑眉一笑,道:“放心,不会有人那么没眼色,到处乱晃的。”

    从青庐到喜殿,倒真没遇着什么人,快到喜殿门口时,隋衡把江蕴放了下来。

    当然,是江蕴强烈要求的,依着隋衡的意思,他就直接把人抱进殿里了。

    柳公已让宫人在喜殿内布好早膳,高恭也已把汤药送来了。因为江蕴每日一早都要服用,孟辉为了不耽搁事,一般会早早就让药童煎好,在炉上温着。

    但两人还未落座,柳公竟又亲自过来,向江蕴禀报了一桩令人意外的消息:江帝到了。

    江蕴一愣。

    柳公素来八风不动的面上也满是动容,道:“听银衣卫的王统领说,陛下前些日子心疾刚刚有起色,就立刻动身来关内了,为了赶路,坚持骑马过来,因着不确定能不能赶上殿下的婚期,才没让声张。”

    可惜还是差了一步。

    但今日能到也刚刚好,再晚些,小殿下就要动身去隋都了。

    思及此,柳公目光饱含期待望向江蕴,声音微微哽咽,道:“陛下一定是不想错过小殿下成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才带病赶过来的,小殿下就过去,向陛下敬一杯茶吧。”

    柳公自小看着江蕴长大,看着江蕴在江帝身边受教,即使江蕴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江南太子、容与殿下,私下里,依旧习惯称一声小殿下。

    江蕴点头,没再说什么,和隋衡道:“我们过去吧。”

    隋衡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他虽然不喜江帝这个人,可对方毕竟是江蕴的父皇,江国的皇帝,能带病赶过来,还算有些心肠。也算弥补了昨日婚典江蕴没有血亲长辈在场的遗憾。

    江帝依旧住在之前的宫室内。

    江蕴到时,云怀已经领着关中守将跪了一地,迎接王驾。

    江帝负袖立在廊下,没有像平日一般,穿燕居白袍,而是王冠龙衮,容仪威严,身后跟着银衣卫统领王骁。不知是不是那明黄龙袍烘托的,江帝面上并不见病态,也不见被心疾折磨的痕迹,反而看着精神好了些。

    “都起来吧。”

    见江蕴过来,江帝让众人平身,目光停驻片刻,转身独自进了宫室。

    江蕴和隋衡特意换了喜服,进了室内,江帝已经坐在主位后,柳公侍奉在一边,手里捧着两盏新沏好的热茶。

    宫人特意铺了两只蒲团在主位前空地上。

    江蕴和隋衡一道行过大礼,接过柳公递来的茶,依次奉给江帝。

    江帝喝了茶,朝柳公道:“朕给太子准备的礼物可带来了?”

    “回陛下,在呢。”

    柳公麻利取来另一个托盘,托盘用红布盖着。柳公揭开布,下面竟摆着一对精致的同心玉环。

    那自然不是普通的玉,而是传说中的水玉,极稀有,世上流传极少,据说只有江都皇家寺院里的主殿里才供奉着一块。

    玉环上一个刻着“长乐”,一个刻着“无忧”。

    江蕴和隋衡一道接了礼物,向江帝叩首谢恩。

    江帝打量着幼子眉眼,唇角翕动了下,道:“蕴儿,你先下去,朕有几句话,单独和霁初说。”

    江蕴没立刻动,显然有迟疑。

    他不担心隋衡安全问题,但担心两人会起冲突。

    “没事。”隋衡在一边开了口。

    江蕴点头,方行礼退下,但没有走远,就站在宫室外的阶下等隋衡出来。

    室内重新恢复寂静。

    江蕴一离开,隋衡便直接站了起来,问江帝:“不知陛下有何指教?”

    隋衡只在江蕴面前会收敛锋芒,到了旁人跟前,哪怕是天王老子,也是锋芒全开,犀利冷锐。

    站在后面的柳公不免有些紧张,因他忘不了,上一回也是在这间宫室,这位隋国太子殿下,深更半夜过来,不知说了什么,直接引得陛下昏厥数日。

    青年人充满朝气与力量的矫健身影投射在室内,让江帝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

    江帝没有计较他的傲慢和失礼,道:“开疆拓土,少年英雄,朕曾和你一般,想凭借无上武力,将整个天下都收入囊中。”

    “朕的确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不过,朕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朕披坚执锐,浴血沙场,征战四方过,刚愎自用、独断专横地走完大半辈子,方明白,对一个帝王来说,武力或许可以成为实现野心与抱负的手段,但绝不能沦为野心与私欲的工具,一颗坚定而清醒的心,才最重要。”

    “朕问你,若来日南北一统,天下归一,你与蕴儿皆已登基为帝,那时天下,该落入谁手?”

    若换作旁人提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居心不良,挑拨离间了。

    但自江帝口中提出来,隋衡反而觉得,这才符合传闻中这位江南之帝的做派。

    隋衡并不避讳正面回答,道:“自然是双帝临朝,共治天下。”

    “若是治国理念不合,该如何?”

    “只要长着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再说,治国上,孤不如他,孤会优先听他的。而且——”

    隋衡道:“陛下可能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江帝看去。

    隋衡:“我们,还有一个儿子。”

    “等回隋都,办完大婚典礼之后,我父皇便会正式下旨,立阿诺为隋国的小皇孙。”

    江帝默了默,问:“那小家伙的身份,你们打算如何说?”

    隋衡面不改色道:“我生的。”

    江帝第一次用别样的目光打量隋衡,隋衡坦然与他对视。

    江帝觉得,自己应当是没什么要说的了。

    谈话本来应该到此就结束了,但隋衡快走到门口时,突又停下,微微侧目,补了句:“陛下放心,我就算再混账,也绝不会给他的生母编造一个妖妃的身份,让他一辈子背负这么个污点,受世人指摘。”

    “陛下!”

    等隋衡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柳公立刻急扶住江帝。

    江帝摆手,忍着心口绞痛坐直,面容一瞬苍白后,迅速恢复帝王威仪,道:“无事。”

    第135章 青梅之约19

    江帝此次带病赶来暮云关,一为婚事,二为江蕴的及冠礼。

    原本应该在二月举行的,但因为江帝一直病着,就耽搁了。江蕴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因身为太子,早在开兰馨宫时,他已提前束冠了,但这毕竟是从少年到青年的一个重要成人礼,当日午后,江帝命礼部官员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及冠仪式,亲自将特制的太子冠帽为江蕴戴上,算是正式礼成。

    婚期吉时耽误不得,当日傍晚,江蕴便随隋衡一道启程往隋都。

    江帝带着关中守将,在黄河案边目送那浩浩荡荡的船队调转方向,往北岸行去。

    “陛下,关外风寒,龙体为重,早些回去吧。”

    一直到那些船只消失在暮色里,只余连绵一片灯影,快看不到影子了,江帝方收回视线,折返入关。

    **

    隋都有隋帝和颜皇后亲自坐镇,自是一切都筹备妥当,韩笑算着时间,亲自领着礼部一众官员,在城门外迎接两位太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