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继母不慈 > 第104节

第104节

作品:继母不慈 作者:张佳音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尹明毓鼻尖闻着雨后清新的气味儿,微微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

    谢策迈着小步子,走过来,疑惑地问:“母亲,你要作诗吗?”

    尹明毓倏地睁开眼,回头,莫名地问:“我作什么诗?”

    谢策歪着头,道:“先生作诗。”

    尹明毓想起晨间时,那老先生一身广袖长袍,也是站在此处,捋着胡须豪情万丈地吟诗,再一想想她方才的形象,顿时噎住。

    谢策又兴高采烈地问:“母亲作诗,教我!”

    尹明毓:“……”

    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逗小孩儿归逗小孩儿,她那诗要是教谢策,纯粹是误人子弟。

    是以,尹明毓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母亲只能以身作则,教你心存仁善、遇事豁达,读书作诗这些学问,需得求教于老先生,去让先生教你背诗吧。”

    谢策挠挠头,“哦”了一声,转身回去。

    尹明毓再面向河岸景色,想起老先生那不羁狂放的样子,也无法直视自个儿站在船头的样子了,悻悻地走下去,换了个地方吹风。

    第89章

    八月初二,尹明毓他们的船缓缓停靠进扬州的码头。

    此时正是黄昏,余晖扬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碎星一般,直至船头。

    遥望远处,芦苇滩中,船夫唱着扬州的小调,划着小船驶出,片刻后,船篷又隐没在芦苇之中。

    最难忘是乡音故土,在离乡的人心里,扬州的风便与别处不同。

    谢老夫人早在船驶进扬州地界儿,便拄着拐杖走到甲板上,眼眶里盈着泪,一点点描摹着扬州河岸。

    她祖籍不是扬州,可随父外任至此,生在扬州,嫁在扬州,最好的年华全都在这水乡,动荡之时,谢家的郎君们奔波,也是她一人守着偌大的谢家。

    如今,白发婆娑,才终于再回来……

    船越来越靠近码头,船夫扔锚停船,船将停未停、微微晃动的一瞬间,尹明毓看见谢老夫人的热泪滚落。

    谢策指着江岸欢呼:“到了!”

    他神情欢快地回头,就看见曾祖母的眼泪,笑容定在脸上,懵懂不安地问:“曾祖母?”

    孩童不知乡情。

    也有人知乡情不知乡在何处。

    尹明毓安静地上前,扶上谢老夫人的手臂,递上一方帕子,轻声道:“祖母,我们下船吧。”

    谢老夫人接过帕子,轻轻沾了沾眼底,拍拍她的手,又握住谢策的手,笑了笑,方才指向江岸上一行人,道:“那是谢家的族老。”

    尹明毓顺着谢老夫人的视线看过去,那一行人在这人来人往的码头,气质实在显眼,便是年老的,也长身鹤立,带着些不同于人的风骨。

    谢老夫人说是谢家族人,便说得通了。

    两方人遥遥相对,岸上的人冲谢老夫人躬身行礼,待到尹明毓等人走下船,他们又再次行礼,甚至几个年轻些的口中喊着“老祖宗”便要跪下。

    谢老夫人抬手止住他们跪拜的动作,又不掩激动地对打头的老人道:“不必教孩子们行大礼,先回去,回去再说。”

    她说着,又指指尹明毓和谢策,“这是大郎媳妇和策儿。”

    姑太太以前就在扬州,跟谢家人皆是熟识的,是以没有特别介绍。

    “二娘,这是你三堂伯,策儿,叫伯祖父。”谢老夫人又示意尹明毓带着谢策行礼。

    谢家主远在京城,扬州的三堂伯和谢家主同辈,是谢家除谢老夫人以外辈分最高的人,是以族中事务皆由三堂伯料理。

    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也不比谢老夫人小许多,却差了一个辈分,尹明毓松开谢老夫人的手,听着姑太太先叫“三堂兄”,也带着谢策冲人行礼。

    他们这里极引人注目,周遭的视线频频投过来,确实不便,三堂伯也没有急着为尹明毓再介绍他身后的人,直接请谢老夫人登马车,先回谢家的祖宅。

    谢老夫人瞧着有颇多话要与三堂伯说,尹明毓便和姑太太、谢策另坐一辆马车。

    尹明毓先前大致了解了些谢家在扬州的族人,据说不同于京城这支,扬州三支的子孙十分繁茂,有些携家眷在外为官,大部分则都留在扬州。

    一代一代嫁娶繁衍,下一代又各自生儿育女,待到成年又继续繁衍。

    只要住在扬州,都得来拜见谢老夫人。

    谢老夫人多年不管家,对没见过的后辈也不甚清楚,尹明毓全都是看谢夫人准备的名册知道的。

    名册很厚,却也能翻完,尹明毓自认为有所准备。

    可真到了谢家祖宅,看见宅门口乌压压一片的谢家人,她还是震惊了。

    谢家扬州族人实在是枝繁叶茂,显得站在扬州族人面前的尹明毓几人孤零零的。

    所以这是养分都给其他族人了吗?

    谢策现下不爱人抱着,都是自个儿走,此刻他站在地上仰头看着面前这些人,只觉天好似都比刚才更黑了。

    好多人……

    谢策不由自主地张开嘴。

    谢老夫人也迷糊,这里很多年轻的后辈她都没见过也不认识,但她老人家辈分高,从容,眼睛一扫,边往祖宅里进边挑了两个眼熟的说话。

    谢家族人连同仆从直接退开来,请谢老夫人先行。

    姑太太更熟悉些,直接找到两位中年妇人,这个问“你家媳妇生了吗?”,那个问“你女儿可相看人家了?”……

    两边都是人,人都在看着他们……

    谢策走了两步,瞅瞅两边含笑的人,慢慢蹭到尹明毓身边,抬起小手塞到她手里,紧贴着她走。

    尹明毓在这夹道欢迎的氛围里,镇定自若地握了握他的小手,跨进正门时,还顺手提起因为门槛太高跨不过去的谢策。

    她提谢策的姿势很优雅,动作很流畅,放下时谢策重新迈开的步子也很自然,身后队伍庞大的族人们全都没有露出任何意外之色。

    天色已暗,宅子里却是灯火通明,一群人穿过中庭进入正堂。

    尹明毓知道还有正式认亲的环节,便牵着谢策走到谢老夫人身边站好,其他族人们也是或坐或站,总之各有其位。

    满屋子的人,即便皆未言语,目光投过来,也带着无声的热闹。

    尹明毓控制神情,不教眼神游移,面带微笑。

    这样的笑容,她是极熟练的。

    谢家族人们一起拜见谢老夫人,叫“老祖宗”,她保持笑容不变。

    谢家族人们一个一个上前与尹明毓见礼,尹明毓每一个都回应笑容,但人实在太多了,饶是尹明毓,也感觉有些脸僵。

    且还不止这个,当与长辈和平辈互相见礼完,她的晚辈们也上前拜见,尹明毓才意识到,刚才在宅门口,属实是惊讶早了。

    鬓角微微斑白的中年夫妇叫她“婶娘”,自称是哪一支哪一家的谢家人。

    尹明毓笑容不减,颔首示意,随即摆手教金儿银儿拿来见面礼,送给岁数足有她两倍的侄子侄媳。

    这对夫妻道谢后退下,又有两对三十多岁的侄子侄媳上前来。

    跟四十多岁的比,不算什么,平常心。

    尹明毓心平气和,又从金儿银儿手里接过见面礼,一一送出去。

    接连又送出几份见面礼,尹明毓面前又出现了几对看起来与她年纪相仿的年轻夫妻。

    她方才几乎没记熟人脸,但也记得好像有一对儿侄子侄媳比这几对夫妻还要年轻些,正捋着思绪,面前的年轻人们一起拜下,“拜见堂祖母。”

    尹明毓:“……”

    前尘如烟,她今年就是未满二十岁,还很年轻,竟然已经是祖母了吗?

    尹明毓的视线缓缓落在其中一位年轻媳妇隆起的肚子上,这是……她的曾孙儿吧……

    尹明毓扯起一个慈祥的笑,问:“几个月了?”

    那年轻媳妇轻轻扶了一下肚子,腼腆地回答:“回堂祖母,五个月了。”

    “五个月啊……五个月好。”尹明毓点头,侧头看向婢女,吩咐道,“先前不知道……孙媳妇怀孕,回头再给未出世的孩子补一份见面礼。”

    金儿银儿站在一侧,分派见面礼的手有些发软,一同吞咽口水,“是,少夫人。”

    那年轻媳妇推辞,“堂祖母,孩子还未出生……”

    谢老夫人出言打断道:“长者赐不可辞。”

    尹明毓笑吟吟地点头,一点儿看不出干笑的痕迹,“老夫人说的是,长者赐不可辞。”

    谢老夫人笑睨了她一眼,微一抬手,示意继续。

    后面的孙子孙女,尹明毓听着他们叫“堂祖母”,回应的越来越顺畅。

    而金儿和银儿也是有条不紊地取过见面礼,再分派出去,一丝纰漏都没出。

    终于,尹明毓的认亲结束,又轮到谢策。

    谢策个头太小,仆从搬来一把椅子,他小小一只坐在高椅上,晚辈们上前来拜见“叔叔”。

    跟自己无关,就又有了看热闹的心情。

    尹明毓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小脸上满是茫然的神情。

    童奶娘在一旁轻声提醒,谢策便回一句,让人起来,然后由童奶娘等人送上谢家提前替谢策准备好的见面礼。

    不过谢策小孩子一个,前头叫他“叔叔”的人年纪对他来说太大,他反应有些懵,等到后面十岁八岁六七岁那些小孩子叫他“叔叔”,他的神情便渐渐兴奋起来。

    对小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有一群年纪比他大的晚辈更好玩儿的事儿。

    他甚至适应的比尹明毓都快都好。

    尹明毓再是皮厚,也有些成年人的羞耻心,这一点,她自愧弗如。

    而这一圈儿认亲下来,天色已经极晚,族人们担心影响谢老夫人休息,便在三堂伯的带领下离开祖宅。

    这么些人,退出去也走了一段儿,不能让谢老夫人和姑太太送,尹明毓便起身送了几步,再回来看着空荡荡的正堂,莫名有些空旷之感。

    谢老夫人面露疲色,由婢女扶着起身,道:“今日先安置吧,其余的明日再说。”

    尹明毓先和姑太太送谢老夫人回去。

    她们走得回廊,廊下每隔一段便挂着一只灯笼,婢女们也举着灯笼在前面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