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临阙 > 第7节

第7节

作品:临阙 作者:枫桥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是。”凌启应声又道:“腊月初六,太后千秋整寿,世家城主、各路王侯进京祝寿奉礼。颖国公同朔安侯现如今正在四方交界调军以待中州戒严。”

    皇帝“嗯”了一声,音容平静:“虞疆的事先放着,不急,命靖州总督暂观其变。另外,既是太后千秋,敬王也该从江锦城回来帝都了。”

    凌启听见“敬王”两个字,额角青筋跳了一跳,沉声道:“近两年,江锦城无甚异动。但砚溪钟氏旁支与南隰巫族私下往来一直未有中断,太后从前与敬王选的正妃钟氏仪筠,便是南隰大巫镜雪里的弟子。此次太后千秋,南隰应当也会派使者前来祝贺。”

    皇帝点点头,示意知晓。

    楚珩在踏进靖章宫前终于勉强将手里的果脯吃完,在宫门前停滞片刻,垂眸敛目走了进去。

    行至敬诚殿前,他脚步刚踏上月台,身形微微一顿,注意到上午在书房外间值守的宫人此刻全都站在了殿前。其中还有几名眼生的天子影卫就站在正殿走廊下,像是在等着什么人。

    楚珩轻轻皱眉,心头掠起一层不太好的预感。

    书房内凌启神情微有些凝重,肃声道:“陛下,两个月前,帝春台的事,韩澄邈已暗查过南山与苍梧,均未有结果,九州以内,现还剩下两处。”

    帝春台。

    楚珩心神紧绷,耳尖微动,放缓了步伐慢吞吞地走向殿门,一片模糊不清中似乎是捕捉到了这三个字。

    殿前侍卫见他过来,放低声音道:“里头影首在禀事,御前这会儿不留人。你下午还要面圣吗?要不先在这儿等着?不然去偏殿坐会也成。”

    凌启。

    楚珩心中微沉,内息在一瞬间收敛到了极致。朝那侍卫道过谢,立刻转身朝偏殿走去。

    才走出几丈远,楚珩敏锐地听见身后传来殿门启合的声音。他皱了皱眉,不动声色地逐渐加快了脚步。

    那侍卫看见凌启已然出来,急忙想想要叫住楚珩,转头才看见楚珩已经快走到了长廊的拐角处。

    凌启顺着殿前侍卫的视线随意瞥了一眼,刚要收回目光,眉心倏然一跳。他心头一凛,再次定睛看向那个行至拐角处的背影。

    方才深不可测的异样感觉似乎只是一恍神间的错觉,第二眼看过去时,背影的主人应当只是个刚刚入门武道的初学者。

    “过去的那个是谁?”凌启问。

    “哦,他是今天才从武英殿调来御前的,叫楚珩。”

    凌启点点头,他记得这个名字,心中异样的感觉再次打消了些许,带着等在廊下的影卫,提步朝外走去。

    楚珩转过走廊拐角,静静等了一盏茶的时间,看着凌启的背影消失在靖章宫的殿宇间。

    他并不能确定影首下午还会不会再次到敬诚殿来,但是自己人已经到了靖章宫,现在若是回去无疑就是放肆妄为自找麻烦,别说以后每月十六的休沐没了,那二十杖也不用再继续记着了。

    进退两难间,楚珩远远地看见几位侍读学士正朝靖章宫西侧的御书房走去。

    楚珩忽然想起来,上午他从敬诚殿告退前,陛下已经批阅完了尚书台今日呈上来的奏章。依照午膳后他在武英殿翻阅的前廷礼典所载,政务完毕,他这个御前侍墨就跟那些侍读学士一样,在靖章宫旁处待命即可,不用再到陛下跟前去。

    就算凌启回头再到敬诚殿,只要碰不着面,那就露不出什么端倪。楚珩心下稍安,继续朝偏殿走去。

    谁知他才刚在坐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敬诚殿的掌殿高公公就过来了,一眼瞧见他,笑眯眯地道:“陛下宣召。”

    楚珩顿时呛了口茶,站起身迟疑着问:“掌殿可知所为何事?”

    高匪乐呵呵的,眼睛都要眯成两条缝,扫了一眼偏殿里其余众人,目光悠悠地看向楚珩的膝盖,故意扬声道:“上午做什么,下午自然还做什么。”

    此话是回答楚珩所问,但却并不像是说给他听的。

    高匪悄悄朝楚珩使了个眼色,楚珩默了默,低眉顺眼地跟着出去了。

    沿着走廊行至殿前,余光恰好瞥见凌启几人远远地从靖章宫宫道里走出来,朝宫门外去了。

    楚珩心里稍定,绷着的弦微微松了松,踏进殿内书房行礼请安。

    凌烨抬眼看见楚珩进来,放下手中茶盏,微微扬了扬唇角,并不叫起,过了片刻才问道:“你人呢?”

    眼前这场景似乎有点眼熟,果然是“上午做什么,下午还做什么”。

    楚珩心里敲起小鼓,回忆了一下日中时分在武英殿看过的前廷礼典,顿时又有了底气,抬眸回道:“臣一直在偏殿待命。”

    “偏殿?”凌烨眉目舒展,语带笑意,“御前侍墨不到御前来,却躲在偏殿偷懒,还要朕派人去请?”

    楚珩当然不肯认,立刻出言辩解:“臣没有,循照前廷旧例,陛下上午已阅完奏章,御前侍墨午后当值,无召不再入殿。”

    “哦,循旧例啊。”皇帝眉梢轻挑,点了点头。然而还不等楚珩心定,就听陛下忽而又道:“朕怎么不知道,在你之前,朕还选过其他的御前侍墨,所以你是循哪儿的旧例?”

    楚珩心里的底气忽然就不那么足了,他捏了捏掌心,挺直脊背抬眸看向皇帝,尽力让自己显得理直气壮:“臣在武英殿翻阅过前廷礼典。”

    前廷礼典?

    凌烨闻言弯了弯眸子,转而问道:“你是谁的侍墨?”

    楚珩不解为何有此问,停顿片刻还是答道:“……是陛下的。”

    这问题的答案本就显然易见,可四个字甫一出口,楚珩忽然有些莫明的怔然。

    殿内悄然静了一瞬,午后轻柔的微风从窗棂间悄悄漏进来,插在青瓷觚里的桂花枝在和风里轻轻摇曳,满室清香。

    凌烨眸光微动,片刻后笑问:“既然是朕的,那你为什么要循先帝时的旧例?”

    楚珩顿时语塞,垂着眸子不知如何反驳。

    陛下随即又道:“过来。”

    楚珩心下惴惴,愈发觉得走了上午的老路,起身行至御案一侧站定,忍不住又往笔架的方向偷偷瞄了好几眼。

    凌烨顺着他忐忑的目光望过去,看向那支未开锋的笔,心里不由觉得有些好笑,面上一本正经地沉声道:“前廷礼典日后就改了,侍墨当值不准去靖章宫旁处偷懒,奏章阅完也不准,只许到敬诚殿来干活。”

    陛下金口玉言,御前侍墨这回真是“御前”得不能再“御前”了。

    楚珩应声称是,知道偏殿之事已了,同时也收回了时不时看向那支笔的目光。

    凌烨见他这明显放松下来的神色,不由就有些好奇:“你在漓山难不成经常受罚?”

    楚珩闻言一愣,回道:“没有,除了师……除了掌门师公,平日里没人会罚……”

    楚珩停顿了一下,忽然想起方才敬诚殿外,天子影卫首领凌启凝在他身上的那道反常目光,他心中微凛,于是又补充道:“嗯……还有我大师兄。”

    楚珩心一横,索性破罐子破摔:“他是全漓山最凶的一个人,隔三差五地就要把臣叫去望舒殿挨打,人都被他给打怕了。”

    --------------------

    姬无月:楚珩你没有心。

    第10章 颜相(附排雷说明)

    楚珩成为御前侍墨的事,是在几日后才被内外知晓的。

    圣意难测,一时间,众人也不知是该艳羡楚珩此后便擢升御前的好运气,还是该同情陛下此举乃是故意将楚珩留在身边磋磨解气。

    答案很快便揭晓,没过几日敬诚殿又有传言,说陛下如何迁怒身边新上任的御前侍墨。就连龙潜时便在陛下身边伺候的敬诚殿掌殿高公公都说,以前还从没见过陛下如此苛责过哪个人。

    楚珩在御前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次散值回来,也从未跟人提起过他在御前的境况,讳莫如深的样子更像是坐实了他水深火热的凄惨境遇。

    大家都很清楚,不管以后如何,至少陛下气消之前,楚珩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悬在他头上的那二十杖,只等着日后陛下磋磨之心淡了,再一齐落下来便是。

    宫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有,同情怜悯的也有。但不管外面如何传,旁人如何想,楚珩在御前的日子其实过得其实挺舒服的,虽然不像之前他在武英殿看大门时那般闲散,但和“难熬”两个字绝对扯不上边。

    除了他来御前的第一日,陛下稍稍让他跪了一会儿,此后数日,楚珩算是切身体会了一番同僚们口中所称的“陛下的宽纵”。

    他头回来御前,以前又在漓山逍遥世外,对九州政局所知甚少,但陛下却很有耐心。

    先是让他看众臣谢恩拜贺的折子,一连十来日下来,朝中的大臣姓甚名谁官居何职倒是留了个印象。又在朝臣面圣奏事的时候,让他同天子影卫一起,在一旁提笔记录奏议要点,以熟悉朝中政事。

    不过他还不大一样,他写的东西,只待朝臣面圣禀奏毕、影卫等人一告退,便要立刻呈陛下御览,若是偷懒敷衍或者不能让陛下满意,当场就要受罚。以至于如今陛下只要一拾起御案上那支未开锋的毛笔,楚珩心里便开始发怵。

    今日亦是如此。

    凌烨手里拿着楚珩写的奏议录,一行一行地看过去,好半天也不置可否。

    楚珩站在御案一侧,见陛下目光淡淡地瞥过来,当即预感事态不妙,下意识就后退了一步。

    等这错误的一步迈出,他才察觉不对,悄悄抬眸打量一眼陛下的神色,见他目光早已落回奏议录上,立刻又不动声色地走回来站至原处。

    楚珩这厢正暗自庆幸着没被抓着,就听陛下忽而沉声道:“楚珩——”

    “臣在。”楚珩心里敲起小鼓,立刻打起十二分的警觉。

    凌烨目光依旧落在楚珩写的奏议录上,一只手屈指轻轻在身前书案上叩了几下,缓声道:“你方才在做什么?”

    楚珩心里咯噔一声,支支吾吾没有吭声。

    凌烨扯了扯嘴角,忽然伸手朝笔架的方向摸去。

    楚珩见状顿感不妙,慌不择言道:“陛下,手心还疼着,别打了好不好?”

    “疼?”凌烨碰到笔架的手丝毫不作停顿,拈起一支朱笔,饱蘸朱砂墨后在奏议录上落下了几处朱批。他提着笔向楚珩睨去:“从你来御前到现在朕打过你几次?你是怎么疼的,手伸出来朕瞧瞧。”

    楚珩连忙将手背在身后,心虚地错开陛下的目光,微微低下头,吞吞吐吐也说不出什么话来狡辩。

    凌烨知他不过是察言观色见自己神情冷凝,便以为是奏议录写的不好,怕自己会动笔责罚,提前求饶罢了。只要能不挨打,什么话都说的出来,也不知这性子是怎么长成的,凌烨心里觉得好笑,将素纸递给楚珩,似笑非笑道:“不错,较前些时候条理清晰许多。”

    楚珩松了口气,接过奏议录,小声道:“臣有好好记了……”

    凌烨“嗯”了一声,在御案后坐了下来。

    时已至冬月,帝都转寒。楚珩今日换了身冬衣,依旧是天子近卫的服制,白底织金的袍子,衣边上镶绣着赤色的祥云纹,同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总比旁人多出几分霞姿月韵。

    他垂首站在御案边上,正凝神细看奏议录上的御笔朱批,从窗棂漏进来的暖光斜斜扫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精致的眉眼。

    奏议录上凡是朱笔点过的地方,陛下都在旁边批了红,将他的疏漏之处尽皆补全,落笔格外耐心细致。

    楚珩一一认真看过,捏紧手中素纸,抬眼偷偷朝陛下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一眼却没能收回来,一抬眸才发现陛下竟也在看他。冷峻的眉眼在天光映照下柔软了线条轮廓,陛下面容沉静,眉宇间看不出喜怒,只有唇边衔了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在楚珩抬头的一霎那,一闪而逝,隐入沉静如水的神情里。

    楚珩微微一怔,还是在陛下眼底深处捕捉到了那缕不易察觉的浅笑。

    他低下头看了看奏议录上耐心详尽的朱色笔墨,顿觉传言所说的天子处政喜静,与他这些时日在御前的境况其实相悖,不由开口问道:“陛下之前为何一直不曾擢选御前侍墨?”

    他说完才惊觉这话唐突至极,甚至有窥测圣意之嫌,连忙低头道:“臣失言。”

    凌烨却并不在意,只轻描淡写道:“从前太后掌政,身边都是太后的人。”

    他眼底的笑意彻底消失不见。

    楚珩心里感觉有些闷闷的,饶是他在远离政事的漓山,也是知道的,当今圣上是嫡,但却不是太后的儿子。

    先皇驾崩的时候,今上十四岁,主少臣强,太后自然而然地揽过了朝政大权,从此再没提起过还政于皇帝的事,直到两年前的齐王之变。

    如今是宣熙八年,陛下已在帝位八年之久,却也不过才手握天子权柄两年有余。

    从前身边都是太后的人,从前御案上的折子也不需要他来拿主意,自然也就没什么必要擢选处理朝政时离自己最近的御前侍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