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临阙 > 第21节

第21节

作品:临阙 作者:枫桥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楚珩似乎很快调整好了情绪,偏过头来看着凌启,语气诚恳:“我在鹿水没见到我大师兄,也确实不知他的行踪。后来中秋节前在露园的那几日,我大师兄也没到帝都来找我。不过大统领说得对,梳理经脉的事不能再拖。上次出宫休沐的时候,露园的齐师叔告诉我,太后千秋,我师父要来帝都祝寿奉礼,届时我大师兄可能会和她一起过来,在城郊露园小住几日。”

    漓山东君会过来帝都?

    凌启闻言神情微动,他打量了楚珩几眼,忽而说道:“楚珩,为漓山着想,我希望你最好说的是实话。我不妨告诉你,坊间传言,三个月前,八月十二那日,帝春台进了几个小毛贼——这是真的。但除此之外,还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齐峯听完楚珩的叙述,知道天子影卫口中的不速之客定然不是一般人,但还是觉得蹊跷:“皇陵地宫都是封死的,谁也不可能进去。地上殿宇只作祭祀用,存放一些金银器皿,没听说有其他十分贵重的东西。那里守卫虽然森严,但怎么会到大乘境过去也能被发现的地步?皇陵禁卫有这个本事吗?”

    “因为八月十二那日,陛下正好在帝春台,所以天子影卫也在。天子影卫没截住的不速之客,大胤九州能有几个?”楚珩沉声道:“我也不知道那日到底是谁,但是看凌启的意思,行踪不明的漓山东君就是那个最有问题的。”

    齐峯陡然一惊,皇帝在,夜探皇陵的性质就变了。往最小了说,也是盗取宗庙御物,若往大了说,都可以直接算是行刺,牵扯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楚珩将信笺和东君令用火漆封缄好,交给齐峯,拧着眉说道:“好在现在还只是查姬无月的行踪,没开始查他这个人本身。当年在漓山给我做身份的时候,说楚珩幼时落下病根,经脉受损,不能修习武道,一直是由姬无月调理。凌启问我的时候,显然已经开始从这入手查了,再这么下去谁知道天子影卫能查出什么来。若是真有个万一,查出东君本人不只在帝都,甚至都还在御前,夜探皇陵的不是我也是我了,到时候我……”

    楚珩不知想起了什么,话音忽然一停,他偏过头,心里涌上一股火气:“谁知道帝春台的事到底是哪个干的,他倒是跑了,黑锅现在全让我背了。等日后若是被我查出来……”

    齐峯接过楚珩递过来的信封,听见最后那几个近乎咬牙切齿的字,不禁捏了把汗。

    他又出去外院仔细交待露园暗卫,等回来的时候,楚珩已经和洒扫的小厮知会过,正匆匆往垂花门的方向走,是准备要离开露园。

    外头天色已晚,齐峯连忙出声喊住他:“饭不吃?这都酉时了,等你回到宫里都得什么时候了?”

    楚珩摆摆手,脚下依旧不停:“不吃了,我去趟书局有点事。”

    “哎——”齐峯最终也没叫住人,只看着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

    许是前两天帝都才下过雪的缘故,冬月初九这天夜晚似乎显得格外寒凉。

    颜相府内,颜懋就着灯光逐字逐句读完一封信,垂着眸子思忖片时,忽然对侍立在侧的颜沧问道:“我们路过端门的时候,是不是看见咱们陛下的那位御前侍墨也出宫了?”

    颜沧回想了一下,“是。”

    “正好,”颜懋微微勾起唇角,吩咐道:“去看看楚珩现在在哪,若是没回宫,就把他给我请来。”

    “请、请楚珩?”颜沧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嗯,你说的有道理。”颜懋像是恍然回过神,摸了摸下巴,点点头道:“也不用请,若是他这会儿正在外头路上,那就直接劫来。”

    颜沧:“……”我没说。

    --------------------

    颜沧:我啥也没说啊,我的重点是“请”吗?

    第28章 如雪(一)

    给楚珩送信的暗卫前脚才从露园离开没有半个时辰,后脚齐峯就收到了消息,穆熙云他们这次来得早,三日之前已经踏入中州地界了。

    算算路程,别说京畿八百里了,三天的光景,只怕这会儿六百里也该到了。

    齐峯顿感焦心,立刻就叫人去书局追楚珩,务必要在他进宫之前把人拦下,片刻耽误不得。

    然而彼时的楚珩却被人看着坐在颜相府的花厅内,颜懋正在他面前不慌不忙地吃晚饭。

    楚珩从漓山书局找完书出来,刚绕过坊间长街,就被颜相府的人拦了。

    颜沧虽然没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将他“劫”来,但“请”法委实也不怎么客气。

    而他从书局里精心挑选的三册写得极好的话本,现在正放在颜懋的手边,被他当做下饭的别样“小菜”。

    楚珩面无表情,看着他津津有味地一页页翻书。

    许是楚珩目光里的冷意太盛,颜懋从书里抬起头来,慢条斯理地拿锦帕擦了擦嘴,他心情似乎很好,对楚珩道:“放心,不白看你的书,我这也有册书正好要送给你看。”

    他一挥手,花厅侧间走出来一名侍女,低眉顺眼地端着个红木托盘走上前来,径直跪在楚珩脚边。

    红木托盘上蒙着一层锦布,楚珩只瞥了一眼,便神情冷淡地转过视线,开口道:“颜相找我来,有什么事直说便是,用不着这般拐弯抹角。”

    颜懋不答,只冲他抬了抬手,示意请便。

    楚珩依旧不动,颜懋却也不在意,又低头翻起了话本。书页翻过的“沙沙”声间或在花厅里响起,在满室的安静中显得尤为突兀。

    半盏茶的时间缓缓流过,楚珩扫了一眼举着托盘面露难色的侍女,终于还是伸手揭开了上面的锦布,目光触及书册的一瞬间,楚珩瞳孔微缩,眼底有惊愕一闪而过,整颗心继而沉入了谷底。

    撞入眼帘的是一册《大胤律》,称为“一册”或许有些不太恰当,托盘上的书显然并不是一套完整的国法,而是被人特意剪裁过的,很薄,薄到似乎只有一页纸,可是却盖着重逾千钧的“大胤律”三个字。

    楚珩眉心倏然一跳,心头隐隐有着不祥的预感,他拿起那册薄书,缓缓翻开扉页,字迹入眼的刹那,捏着纸张的手微不可查地紧了紧。

    这“册”书确实只有一页,是国法里最简略也最复杂的一编,不过只有寥寥几句话,最为核心的其实就十个字:大乘境非请旨不入帝都。

    颜懋合上话本,轻轻挥了挥手,花厅里的侍女仆从手脚伶俐地将膳桌撤下,而后换上一张素朴的茶几,上好的君山银针被沏开来,斟了两杯分列在茶案两侧。

    所有的侍女仆从以及相府内的武者悉数退下,下了竹阶候在水榭外,四面环水的花厅里只剩下楚珩与颜懋两个人。

    颜懋比了个“请”的手势,平声道:“谈谈吧。”

    楚珩放下手中的纸,却坐着没动,瞥了一眼那散着清香的君山银针,嘴唇轻启,声音无甚起伏:“不了,我怕有毒。”

    颜懋端着茶盏的手浅浅一顿,继而面不改色地啜饮一口,放下杯子对楚珩道:“我听说,你的生母与漓山东君姬无月乃是同宗,其实我很好奇,究竟是怎么个同宗法?”

    楚珩微微偏过头来,看向颜懋,简单道:“同姓而已。”

    颜懋不置可否,对此也并不过多纠缠,转而提起了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楚珩,你离家十六年,可能不甚清楚,你弟弟楚琰如今在钟离楚氏的家学里出类拔萃,头角峥嵘;你妹妹楚歆早些年家学里的时候,最多只算是庸中佼佼,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她只能留在钟离本家,来不了帝都,可是去年在家学里的最后一次武比,钟离所有的贵女都不是她的对手。你同母的幼弟幼妹于武道一途上都很有天分,秀出班行。那么你呢,楚珩?”

    楚珩神情不动,淡淡看着颜懋,片刻后张口道:“我以为颜相该知道……”

    “知道你幼时不足,害过大病,而后就留下了病根,经脉滞涩。”颜懋打断他的话,自顾自地将楚珩会说的话讲完,他垂眼转着茶杯,像是走了一下神,过了片时,淡声继续道:“高门世家总爱联姻,除了摆在眼前可见的利益,还有一样。”

    他忽然抬眸看向楚珩的眼睛,缓缓道:“他们想要保持并延续血脉里的‘优秀天赋’,所以高门著族代代都有佼佼者,寒门小姓几代未必出一个。这也是为什么,世族里嫡庶总是界限分明。”

    “你生母,名叫姬无诉樰。”颜懋的语气不急不缓,平声说道:“她是建宁三年大赦天下的时候,成德皇后做主从掖幽庭里放出来的那一批人中的一个。这个和后来的漓山东君同宗的女子很奇怪,她根骨尽毁,过往所有的一切模糊不清,所有带有她名字的籍册都被人悉数销毁,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她曾与漓山有关联。”

    楚珩面上不动声色,衣袖掩着的手却微微一紧。

    他知道他的母亲,姬无诉樰,十七岁以前的她,很强。可就像曾经还不是东君的姬无月一样,她很少踏出漓山,也很少为人所知。

    但正因为神秘,涂抹起来才更为容易。

    漓山上一任掌门叶云岐,在建宁元年的一个大雪夜,亲手将自己爱徒姬无诉樰所有的一切尽数销毁抹去,余下的只言片语被封存在望舒殿的一间清室里。

    漓山所有的典籍中不再有她的名字,漓山如今的弟子也并不知道,很久以前,他们有一个叫姬无诉樰的师叔,她十七岁前,曾经是既定的东君。

    “所以颜相想说什么?”楚珩沉声问。

    颜懋不语,偏头往窗外看去。

    今早还大晴的天穹不知何时竟又飘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细碎飘落,若仔细看,便能注意到灯下的细雪中间夹杂着几点别样的白,那是水榭对岸的照水白梅。飞花与雪融在一处,在晚风里穿庭越水,迤逦前行。

    室内再次安静,良久,颜懋转过头来,看着楚珩,淡淡道:“我四方游学时曾见过一次姬无诉樰。”

    颜懋顿了顿,说:“在她十七岁以前,于朔州北境,小重山。”

    “北境经年有雪,小重山上白梅纷纷。人常说北境飞花踏雪城的剑,心行即剑行,心至即剑至。意思是踏雪剑歌的要义在于心意之所至,利剑之所指,追求人剑合一、我心即剑的境界。”

    “当年还不是成德皇后的北境大小姐顾徽音曾经作过一副画,画上是个穿白衣的少女,在白梅纷飞的小重山上青锋出鞘,刃指群雄。雪光揉进剑光,花色如同剑色,小重山白梅三千也比不得她一身素白风华绝代。”

    “那画上题了一行字,上面写——‘花如雪,剑如雪,持剑的人亦如雪’。后来被世人传出来,都说这是在写飞花踏雪城的剑。”

    “你觉得这其实是在写谁?”颜懋问楚珩。

    第29章 如雪(二)

    沉默再次笼罩满室。

    暮夜渐渐降临,北风更紧,水榭对岸的白梅被寒风卷起,掠过半丈湖面,在明灯下与细雪无声纠缠。

    窗里窗外都是寂静。

    良久,楚珩忽然无声弯了弯唇,抬起头看向颜懋,状似坦然道:“我从前一直都以为这句话说的是飞花踏雪城的剑,但今日听相爷的意思,这笔题字写的原是我母亲。”

    颜懋微微眯了眯眼,他盯着楚珩的面容,这个年轻人的神情面色从始至终都是无懈可击,由最开始被强行“请”到花厅里来的怒意和不解;到后来与自己说话时透露出的不耐与抗拒。

    直到他看见大胤律时,方才真正有所动容,但面上惊讶是有了,却并不见他露出半分慌乱,仿佛这张载着国法的纸只是让他知晓了为何会被人“请”到这里的缘由。于是放下那张纸后,神情话语就又恢复了之前的不耐抗拒。

    颜懋观察得十分仔细,刚才楚珩在提到他母亲的时候,尽管唇角犹然带着浅笑,但言辞间却流露出些许苦涩——开口前那段冗长的沉默,似乎并不是心虚之下的刻意回避,只是往事多艰,不欲多提。

    现在他坐在离颜懋几步远的圈椅里,垂着眸子,长睫颤动着敛下来,遮住了眼底的情绪,整个人都笼罩在淡淡的怅惘里,而且并不是在作伪。

    从踏进这间花厅直至现在,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是顺理成章,自然到让颜懋心里罕见地产生了犹疑,分不清究竟是自己的判断出了差错,还是眼前人面对试探时的反应太过熟练,神情话语半真半假,教人如何都分辨不出来。

    而楚珩也并没有给他思索与分辨的时间。

    他抬头,拾起放在身旁案几上的那张大胤律,语气十分坦然,道:“相爷今日的提醒我记住了,等我大师兄到了我自会转告他。不过他这次来帝都,只是准备在露园小住几日,与我调理经脉,并未打算入城,因而也不必请旨。”

    楚珩停顿了一下,注视着颜懋的眼睛,平静说:“天子影卫首领凌启,也知道此事。”

    颜懋眉心微动,眼底顿时有意外之色一闪而过。但尽管感到意外,他对影卫知情的事似乎也并不怎么上心,反而更关注楚珩言辞里的前一句话,重复问道:“东君来帝都?”

    ——他说这句话的语气很奇怪,并不是惊讶,反倒像是在与楚珩确认一般。

    楚珩颔首称是,又反问道:“颜相不知道么?我倒是听说五城兵马司的南衙将军与颜相素来交好,太后千秋兹事体大,帝都戒严后便暂时只开南西城门。”

    他扬了扬手中那张写着国法的纸,语气十分自然:“我以为颜相是听说了风声,所以才先找我来提醒一二,借以转告给东君,免得他万一闲来无事去帝都城里逛一圈,南衙恐怕就要被人大作文章了,届时不好交代。”

    楚珩这话说得别有深意,火药味甚浓,明显是蕴着坐久了的怒气。

    颜懋瞥了他一眼,却并未回应什么。在确认过“东君来帝都”这句话后,颜懋似乎就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再去计较楚珩其他的说辞是真是假、是否冒犯。

    沉默第三次降临水榭。

    这一次却并没有持续很久,花厅的门忽然被人轻轻叩了两下,颜沧的声音适时在门外响起:“相爷,漓山露园来人了,说是天色已晚,不便叨扰,派人来接楚珩。”

    颜懋淡淡“嗯”了一声,目光落到放在茶几中间的话本上,伸出两指往书脊上一搭,轻轻将书推到靠近楚珩的一侧,“书还你。”然后干脆利落地抬手示意楚珩可以走了。

    楚珩略一颔首,不带半点犹豫,接过书便起身告辞。

    颜懋坐着不动,只看着楚珩的身影朝外走去。

    水榭外暮色森森,门扉开启的刹那,厅外四面八方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挤进屋里。白梅花瓣掠过楚珩的肩头被风一并卷着送了进来,有一片不偏不倚,恰好飘到了颜懋身前的茶几上。

    颜懋的视线从楚珩背影上收回,静静落到白梅残瓣上,一时间有些出神。

    无论是在中州帝都,还是在千里之外的北境,“白梅落雪”这四个字似乎总爱凑在一处。

    尤其是在北境飞花踏雪城,当第一朵早冬白梅完全绽放的时候,就又到踏雪城银霜遍地的时节了。

    当年也正是在这样的时节,未来皇后顾徽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既定东君姬无诉樰。

    小重山围雪谈道,历来只论剑不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