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临阙 > 第81节

第81节

作品:临阙 作者:枫桥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直到今岁。

    除夕三十早上,宫里也要贴福字换桃符,从前这些事都是交给明承殿的宫女内侍去做的,但今年——

    凌烨后退两步,端详着几扇门上桃符的高度,见左右一致,方才点点头。他伸手抚过红纸上的金墨,忍不住弯了弯眸子,这四张“福”字是那日他和楚珩一起写的,专程贴在明承殿里。

    凌烨莞尔笑了笑,揉揉清晏的头,走回了殿内。

    这是他和楚珩一起过的第一个年,凌烨将本该在大年初一举行的宗亲宴挪到了除夕中午,趁着楚珩今日回了侯府,将这些免不去的琐事一并办完,等明天太极殿朝贺过后楚珩回来,这个年假剩下的日子,他们就可以关上门舒舒服服地自己过了。

    从前没觉得过年有什么乐趣,如今倒是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再多些才好。

    *

    宗亲宴安排在日中时分,临近巳正,凌烨正翻着话本子,顺便看清晏在底下摆弄九连环,外头突然通传慎郡王凌祺然求见,凌烨闻言轻轻扬眉,开口命宣。

    宫里的宴会,没人敢踩点来,离开宴还有一个时辰,凌祺然就老老实实地进了宫。他本往麟德殿的方向走,不成想刚转过拐角,就看见几个宗室堂兄正有说有笑地走在前头。

    凌祺然实在不想去跟他们叙旧,他因父母早逝,这才早早承了郡王爵位,可在世子堂兄们口中,倒仿佛什么“好事”似的,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奚落他几句。

    他不过是一个空有郡王名头的闲人,比不得这些皇族堂兄们有本事,和他们也聊不到一起去,他左思右想,牙一咬,干脆转了道,大着胆子跑来了明承殿。

    陛下再凶,也好过跟这些堂兄们在麟德殿里如坐针毡地说一个时辰的闲话。

    明承殿是帝王寝宫,除非有要事禀奏,外臣不得擅入。直到望见漆金匾额,凌祺然才猛然想起这事,只是守门的内侍已经看见了他,回头也晚了。

    他硬着头皮入内,垂头跪在地上行了礼,又同坐在绒毯上的清晏打了招呼。

    “嗯,起吧。”凌烨翻看着话本子,随口问道,“不去麟德殿,过来找朕,什么事?”

    凌祺然起了一半,闻言又跪了回去,他写的国史心得没带来,也没胆子编话,忐忑不安地磕绊道:“臣弟……来给皇兄请安。”

    宗亲宴上还不够请的么,这话凌祺然说着都气虚。

    凌烨目光从话本子上挪开,扫了他一眼,心里大致有了数,温声道:“起来坐吧。”

    内侍上了甜茶和点心,凌祺然见皇帝又继续看起了书,方才松了口气。

    皇帝今日穿了身赫赤色的锦袍,织龙绣凤,金丝嵌银光泽流转,他从前很少穿这样亮眼的颜色,眉目间拢着层浅浅的笑意,矜贵而不迫人,英俊得不像话。

    他看了都心惊,无怪世家贵女们都想做陛下的后妃,就连沈黛表姐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在见过陛下后也红了脸。表姐是当年先皇给陛下定的人选,在凌祺然看来,这大概就是郎才女貌,缘分天成。

    可那日在大长公主寿辰宴上,他提起表姐时,陛下显然不想多说此事,一直到摆驾离开,就都未曾宣见表姐,就连大长公主对此也不置可否。

    近些日子,文信侯府里,表哥沈英柏和舅舅、舅母他们一直在揣摩此事。

    凌祺然胡思乱想了一阵,看了看皇帝,有心想替表姐问问陛下的看法,可上回他就被训过,现下也不敢再贸然开这个口。

    他闲坐了一会儿,见清晏在底下挠头拨弄九连环,索性也坐到了绒毯上。

    明承殿里没有扰人的烦心事,时光过得很快。

    凌烨翻完剩下的书,看了一眼刻漏,已经午时了。凌祺然一个半大小子和清晏这个奶团子凑在一块,居然还玩得挺高兴,凌烨见状都不知该说他什么好,摇摇头放下书,道:“祺然,等过年开春,沈英柏会留在帝都,你呢,还打算回庆州吗?”

    凌祺然听见皇帝问话,连忙放下九连环。皇族子弟大多享食邑俸禄而不治此方军政,可就邑地也可留京入朝。凌祺然的食邑离庆州堰鹤城很近,他虽有自己的郡王府,却一直住在堰鹤沈家外祖父府上,依照他自己的想法,自然是想回去的。

    凌祺然抬头飞快地看了皇帝一眼,支支吾吾地没应声。

    凌烨心里了然,面上却不显,只平声道:“若是自己没想好,那朕给你拿个主意吧。”

    凌祺然连忙道:“皇兄——”

    “嗯?”凌烨侧眉看他。

    后者立时哑了声,到嘴边的话也不敢说了,只好低下了头。

    凌烨岂不知他的想法?一个眼神就截住了他的话,叹口气皱眉道:“看你这没志气的样!是想一直让母家庇护着?宴前倒是知道跑来朕这里躲清净,怎么就不想想如何让旁人都闭嘴?”

    凌祺然低眉敛目地没说话。

    大过年的,凌烨也不想训斥他,放缓了语气,只吩咐道:“先别回庆州了,年后朕给你找点事做,人长大了总不能一直让沈家护着,需得你自己立起来。”

    凌祺然诺诺应是。

    *

    午时两刻,凌烨带着清晏和慎郡王动身去了麟德殿。皇室宗亲们都到了,太后也已经入了座,见皇帝驾临,纷纷大礼恭迎。

    历来宗亲宴都是安排在元旦当天,皇帝今年骤然改到除夕,倒不是说不好,只是众人都有些摸不清头脑。

    今时不同往日,上一个大年,就邑地的宗亲们全都回京的时候,家事国事还都是太后说了算,皇帝不过空有个天子之名。如今三年一过,改弦易张,太后之子敬亲王也要规规矩矩地跪在御座下,向皇帝叩首了。

    只是不知眼前这出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面能维持几个三年。

    敬王借着举杯的间隙看了一眼眉目带笑的皇帝,看得出来他这个皇兄此刻心情很好,对敬酒的宗亲们来者不拒,昨日紫宸殿大朝宴上似乎也是如此。敬王回忆着近日发生的事,从千诺楼到漓山,他想起太庙祭祖时站在太子旁边的那道身影,不由捏紧了酒杯。

    楚珩,在漓山到底是个什么斤两。

    ……

    酒过三巡,凌烨带着清晏回了明承殿。宗亲宴结束后,太后将敬王和敬王妃留在了慈和宫里,临近晚间,又宣了敬王府里上了宗室玉牒的侧室们进宫。

    凌烨对此倒不意外,敬王就邑地,无诏无旨三年方能归京,好不容易等来一回,太后怎能轻易放过这个母子团聚的机会。

    听影卫禀报的时候,凌烨倒是想起些旧事。

    除夕晚上该是阖宫家宴,从前太后掌政,“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可不是他这个皇帝,而是齐王、敬王府的莺莺燕燕,除夕之夜,齐王敬王携家眷至,太后主宴,他这个九重阙的主人倒像是作陪的。宴后一群人就住在宫里守岁,若不是有百官御史看着,恐怕都想常住九重阙了。

    这是从前太后最喜欢的事,等齐王没了,她倒是再不提家宴这一茬,改成逢年过节关上门各过各的了。

    凌烨今天心情好,懒得跟她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她跟敬王一块提过来,依照她从前的例,再办场劳什子家宴。

    戌时初,九重阙的吉钟庆鼓声第二次敲响,年夜饭的菜色上齐,明承殿膳房里的饺子跟着下了锅。

    清晏和小宫女小内侍们一起放完爆竹,蹦蹦跳跳地跑到凌烨跟前,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奶声奶气地说:“儿臣祝父皇万岁未央。”然后期盼地伸出了手。

    凌烨轻笑,揉了揉团子的头,从身旁八宝攒盒里抓了把糖放到团子手里,又递给他一个荷包。团子喜滋滋地接过,坐到绒毯上去数糖块和过年收的压岁钱了。

    等赏过明承殿里的宫女内侍,热腾腾的饺子也端了上来,凌烨喊清晏洗了手,过来用年夜饭。

    想必这个时辰,楚珩在钟平侯府里也差不多吃上饺子了。

    ……

    今年的年味似乎特别浓,帝都内外城的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明承殿里的红泥暖炉上温起了甜汤和守岁酒。

    除夕之夜,宫门戌时末下钥。戌正两刻,天子影卫首领凌启站在阙楼上,远远看着敬王府的几辆车驾从建福门出了宫,方才回去明承殿向皇帝禀报。

    凌烨知道太后不敢得寸进尺留敬王在宫里守岁,只是凌启并不放心,非要等敬王离开再回家,凌烨也拗不过。

    等又检查了一圈大年夜的守备,九重阙的吉钟庆鼓眼看都要开始响第四道。凌烨抓了把金瓜子和酥糖递给他,当做新年的好彩头,总算将“每逢佳节必操心”的大统领送出了宫。

    却不成想,还没过半个时辰,凌启居然又折返了回来。

    听到通传的时候,凌烨先是愣了一下,此刻已是亥时,宫门落锁,天子影卫首领手里有可以扣开中州一切宫门关隘的御赐金牌,只是这么多年下来,凌启用它的次数屈指可数。

    凌烨心一沉,凝了凝眉,疾步走了出来,“出什么事……”

    他话音猛然一停——

    溶溶灯色下,楚珩披着一身寒霜站在庭院里。

    第118章 守岁

    除夕团圆夜,皇城角楼上的吉钟庆鼓每隔半个时辰敲响一次。

    亥时初,乐声第四次传来,楚珩隔着宽阔的天街望向九重阙。满帝都的人都知道,宫门入夜落锁日初方开,若无陛下御旨,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贵戚权门,谁都不得踏进内皇城半步。

    这些楚珩也清楚。

    可是,可是——

    他和凌烨说好了的,初一就回来,那是不是他等到子时,宫门就可以打开?

    他怀着一缕明知不可能实现的痴心妄想试图靠近,可还没等穿过天街,就被阙楼上的皇城守卫厉声喝止。

    ……

    临近亥时两刻,凌启从九重阙最西侧的兴安门出来,却没忙着回府,转道又上了南墙城楼。

    今年本就是大年,恰好又赶上太后千秋整寿,四方王侯全都回了帝都,南宫墙隔着条天街毗邻外皇城,最易生事——当年齐王端午宫变就是从这开始的——除夕佳节,是守备容易懈怠的时候,凌启放心不下,还是逐个城门查验了一遍。

    一路平安无事,行至丹凤门城墙,忽而听见一阵枪箭入鞘的喧哗声,凌启眉心微拧,几步跃上阙楼。

    “出什么事了?”

    丹凤门守卫一见是他,顿时松了口气,抱拳行礼解释道:“启禀大统领,方才有个人意图靠近宫门,已被兄弟们斥退了,不过这人有点奇怪……”

    丹凤门是九重阙的正门,戒备最是森严,就算意图闹事也决计不会来这。凌启心生疑惑,快步走到望台边,朝守卫所指的方向看了一眼。

    那个人还未走远,街角石灯光线昏暗,勾勒出一道孤寂萧瑟的人影。

    ……楚珩?

    凌启眼瞳微缩,迅速转过身,朝守卫们点点头,道了声:“诸位辛苦了,那人我顺路过去看看吧,你们不用管了。”

    影首亲自处理,丹凤门守卫们求之不得。凌启容色平静,若无其事地解下身上斗篷,又抚勉守卫们了几句,方转身下了阙楼,朝天街拐角走去。

    除夕团圆夜,楚珩不在钟平侯府和弟妹围炉守岁,却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天街上吹寒风,怎么看都不像好事。

    他可是东君,可直到凌启走近他身旁,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有人来,慢吞吞地回过神抬起头。凌启一见他神色,立时皱了眉,这下是真不用问了,将斗篷递给楚珩,示意他戴上兜帽,简短道:“跟我来。”

    *

    兴安门前,当值的禁军们见影卫首领去而复返,不由诧异。

    凌启虽深为皇帝信重,但宫里有宫里的规矩,九重阙诸门已然落钥,方才凌启出宫的时候,都是御前的两位公公持着陛下的手令送出来的。现在别说是带着个看不清面容、身份不明的人,就算是凌启自己,也没有再回去的道理。

    非时开门不是小事,只凭一句陛下口谕却没有信器,兴安门的禁军们没那个胆子,还是委婉拒绝了。

    此间规矩凌启晓得,但时辰已经不早了,他扫了一眼身后戴着兜帽的楚珩,不再与禁军们商榷,干脆直接拿出了影首的御赐金牌。

    “陛下密旨,着此人即刻进宫面圣,一应宫门守卫勿要多问。”

    在场的禁军们看着那块金牌,旋即跪了一地。

    从皇城最外围的兴安门开始,至日营门、肃章门、光顺门……一道道落钥的宫门被天子影卫首领手中的金牌扣启,直到帝王寝宫明承殿。

    凌烨略微愕然地看着满身寒霜出现在庭院里的楚珩,目光又扫过旁边抱着斗篷的凌启,顷刻间猜出了来龙去脉,他心里猛地一揪,张开手轻声道:“过来。”

    简单至极的两个字,却像是敲开了情绪的闸门,楚珩几步踏上殿阶,直直扑进凌烨怀里,满腔酸苦终于酿成了眼底的一滴泪,无声砸落在凌烨颈肩。

    凌烨的手遽然一抖,差点没能绷住心绪,他牢牢揽住楚珩,目光越过楚珩的肩头看向凌启,“多谢大统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