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临阙 > 第88节

第88节

作品:临阙 作者:枫桥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尽管其间家族对此有过波折犹疑,但时至今日,堰鹤沈氏的嫡长女高调进京,就是为了赴“父母之命”而来。沈家虽未曾参与皇帝和太后齐王厮杀争权的血泪过去,但却可以为皇帝稳固权位的荆棘未来保驾护航。

    大胤九州没有人会去质疑堰鹤沈氏的实力,一个在靖庆越三州声名赫赫的家族能够为皇帝把控朝局提供多大的助力,答案不言而喻。外傅之年的小子都明白的道理,皇帝怎么可能不懂?

    起初在长宁大长公主府,第一次遭遇婉拒的时候,她们虽猝不及防,但后来仔细想过,盖因那日太子也在。

    从前在堰鹤的时候,就曾听闻皇帝对长子清晏恩眷甚重,为了他能正位东宫,不仅将嘉诏徐氏参与齐王谋反之事翻过不谈,还让他和自己的母族北境顾氏亲近,让镇国公府做他的后盾。也正是因为如此,同样身负先皇遗命的顾柔则才绝不能踏入宫闱。成也皇后,败也皇后,“准皇后”若是进了九重阙,让非嫡无母的太子如何自处?——那是皇帝意欲废储的征兆。

    但是她不一样,败也贵妃,成也贵妃,当初接到先皇遗旨的时候,不是没有不甘委屈过。但时运逆转,及至今日,皇帝会为了太子而否认“准皇后”,却不会因此拒绝“准贵妃”。帝王坐拥江山万里,子嗣繁茂方得国运昌隆,绝不可能只清晏这一个儿子,必要有其他实力强劲的皇子来与太子相互磨刀,此为权术制衡。1

    沈黛生在世家大族,对这些事从小耳濡目染,先皇遗旨定下位分后,祖父、父亲和哥哥更是把其中道理揉碎掰开了讲给她听。

    皇帝如今不开后宫、推拒婚事,不就是因太子年幼么?她也不在乎多让清晏几年,有得宠就有失宠,一个身家荣辱皆系于父皇一念之间、没娘疼的孩子,一旦圣眷不在,顷刻之间就要跌下云端粉身碎骨。

    在今日之前,她都是这么以为的,直到在月老祠大榕树下偶然捡到这块木牌子。

    文信侯夫人林氏亦望向进门来的长子,急切道:“可查出什么来了?”

    沈英柏环顾四周,颔首沉声说:“陛下与御前侍墨确非寻常君臣。”连查都不用多查,沈英柏一看便知,他对此一早就有怀疑,在心头盘桓了数日的猜测如今终于落到实处,只可惜是患非益。

    只这简单一句话就让林氏气红了眼,当即拍了桌子站起身来怒道:“这算这么事?黛儿起小度娴礼法,这些年咱们家更是加倍地悉心教养,生怕有哪点配不上。如今且放眼看看,论家世论样貌论仪范,敢问这大胤九州的世家贵女,有几个能与黛儿争,配与黛儿争?陛下要是真为着太子缓几年论婚也就罢了,可却是为着一个,一个……”林氏像是耻于提起此事,指着桌上那块定情木牌,恨恨说:“为着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孽男宠,还搞了这么个玩意,倒像是动了真格了!”

    她这番话正说到沈黛心中的气恼委屈处,眼圈一红落下泪来。她一向仪态端方,遇事八风不动,如今书房里还有几位信重的族中长辈在,却忍耐不住当众失态,可见是恼得狠了。

    林氏见女儿背过身去肩膀耸动,当即心疼不已,连忙走过去揽住她,半是安慰半是怀疑,继续道:“我不管这木牌子到底真是陛下御笔,还是那御前侍墨胆大如斯,妄想以庶孽佞幸之身长占帝心,偷偷写了这东西,反正有先皇口谕在,没道理让黛儿受这等委屈。”

    在场的几位族老都是看着沈黛长大的,对她寄予厚望,听闻林氏所言,纷纷附和。

    沈英柏坐在对面,从进门开始拧着的眉便没有松开,看着泪盈于睫的沈黛,心中不忍却还是叹口气如实道:“我着人查过,这事早有端倪,当初楚珩未经遴选破格进到御前成为侍墨,恐怕就已经另有别意了。那日大长公主寿宴,陛下驾临,楚珩也去了。”

    被他一点拨,林氏猛然想起来,不可置信道:“难不成长宁大长公主也是知情的?”

    “怪道她这个姑母以往最是急心陛下婚事,偏偏寿宴那回,黛儿来了,她却一反常态地不肯充当这个媒妁了,不仅半句不提先皇口谕,还话里话外都是让黛儿自行议亲……”林氏瞪大眼睛,喃喃说,“难不成大长公主见过了那楚珩,还……还同意了陛下瞎胡闹?那要这么说,这木牌子十有八九真在定情了?”

    她话音一落,在场几人面面相觑,沈英柏亦是皱紧了眉头。

    无言的安静中,一直沉默着坐在主位上的文信侯沈文德开了口——

    “定情?什么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是最好的情。”他眉心舒展,轻描淡写地说:“陛下年轻,兴致上头一时间走弯了路也是有的。自古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意在结两姓之好,兴二族之旺,天子之家大了些,但也逃不过这个理。”

    他瞥了一眼木牌上一笔不缺的“凌烨”二字,继续道:“就算真有那么几分心,待陛下在朝堂上撞了南墙,学了道理,自然就回过神儿来了。”

    他话里深意,听得沈英柏眉心一跳。

    “圣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子齐家,便是纳选贵女,繁茂子嗣,如此方能更好地把控朝堂、平衡局势。前朝后宫本是一体,不然怎么叫君无私?遍览史书,讲究私情的皇帝有几个?真能讲成的又有几个?不是谁都有本事能跟皇帝一生一世的。”

    “那个楚珩——”沈文德看向女儿,说:“很不值得你忧心。一个男子,不过有几分颜色,讨得陛下一时欢心而已,钟离楚氏不会在他身上押宝的。”

    沈黛已经擦干眼泪,整理好了仪态,闻言应了一声“是。”

    “至于他师门漓山,”沈文德与长子沈英柏对视一眼,稍稍皱了皱眉,道:“理是一样的,漓山自己都涉局未深,又怎会贸然卷入世家事。倒是东君姬无月,不久之前天子影卫围剿千诺楼便是他出了手,连我们家都未来得及反应……”

    提及此事,沈文德心里不禁有些忧烦,沈英柏开口说:“据说楚珩生母与东君同宗同姓。”

    “是有这么个事。”沈文德缓缓舒了口气,看向夫人林氏,安抚女儿道:“不妨事,近日帝都各家赏花会极多,让你母亲去探探穆熙云的口风,试探试探她对楚珩之事是否知情,态度如何。”

    林氏点头,继而又一哂:“这穆夫人也算女中魁杰了,却教出个佞幸媚上的男宠徒弟,说出去也是羞煞人了,想来她是不知的。”

    沈文德微微扯了扯唇,见女儿仍旧时不时地盯着桌上那块木牌看,不由道:“你且宽心,你是先皇亲口定下的人,就算是陛下,也不能胡来。那个楚珩,日后让你哥哥寻个时机见见,若是有自知之明,知晓其中利害,懂得规矩进退,世族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着他给陛下解个闷儿也无妨。但若是真动了此等大不敬之妄念——”

    沈文德冷哼一声,随手掀翻了桌上那块并排写着两个人名字的木牌,看着沈黛,不屑地说:“不过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娈宠,你以为对上的是‘萧明棠’不成?”

    沈英柏坐在对面,默然不语,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林氏抚了抚女儿的背,“黛儿,你莫要忘了,今日在月老祠卜算姻缘,你可是摇得了上上大吉签。”

    沈黛渐渐找回了信心与安宁。

    是了,签辞上说:“宗庙享之,子孙保之。”

    她因家世高贵被先帝定为新皇“准贵妃”,结下良缘。后又由否转泰,没了顾柔则这个强有力的对手。如今既让她看到这块木牌子,那是不是上天在提醒她,楚珩是个必须要解决的祸患呢?

    .

    .

    .

    .

    .

    注释:(以下内容不计入玉佩)

    1这也是成帝培养继承人的模式,简称养蛊法,00子就是这么过来的,至今仍就在和他(蛊)弟(友)敬王你死我活。成帝认为这很好,并准备把00子养成下一个他,家世势均力敌的准皇后与准贵妃选出来,既是为了帮助新皇稳固政权,也是方便下一代继续开养蛊场。另:关于清晏没有磨刀石如何锻炼权谋心术,以及万一他长大后真的朽木不可雕,00子会怎么办,日后会在太子番外里写。

    2说明一下,成帝的遗命是口头的,并没有明旨,更没有昭告天下,主要是担心未来政治形势改变,婚事不妥又改不了。00子在夺回天子权柄后,立了清晏当太子同时让顾家带着他,就已经变相表明了他否认先皇遗命,所以顾柔则自行议亲,沈黛当然也一样,但是沈家考虑的方向出现了(从他们角度来说还是合理的)偏差,理由如本章所言。另外在世界观设定里,受太祖皇后萧明棠的影响,大胤九州的女孩子议亲成婚都比较晚,一般十八岁以后,二十也是有的,所以不存在因先皇遗命耽误人家婚龄的问题。主要是太祖和皇后结婚前,一个不愿意娶一个不愿意嫁,心野,气高,看不上对方,后来谋反了。

    --------------------

    剧情过渡章。沈黛的婚事政治意味和世族利益很浓厚,与她个人如何关系反倒不是太大,是以沈家为代表的世族和皇帝矛盾冲突的缩影,也是下面许多剧情的切入点。

    注释内容为后续添加,不占玉佩,因作话放不下了所以只得在正文后添。本章正文字数3000

    第128章 顺星(六)

    【本章可参照顺星(二)】

    “木牌子送到沈黛眼前了?”

    王府内,敬王凌熠斜倚在榻上,把玩着佛珠,漫不经心地问底下跪着的人。

    “是。”女子颔首,微笑答道,“属下等人在星汉桥上制造了一场混乱,将木牌子不着痕迹地送到了沈小姐面前。属下特意提醒她看见,那沈小姐当场就怔住了,走的时候魂不守舍,想来很是伤情。”

    敬王扯了扯唇,拉长了语调悠悠道:“没办法,这神女倒是有情了,却想不到襄王无心呐,你说这离不离谱?嗳,我这个二皇兄,旁的不说,脸长得还是很不错的。更何况他现在坐在尊位上,又是难得的后宫清静,打着灯笼都难找啊,沈黛奔着他来,实属正常。”

    他坐直身子,说到最后一句时,脸上挂着的笑已经淡了下来。

    厅内一时静寂,坐在侧边的敬王妃钟仪筠和底下跪着的女子都垂下了眼帘,未敢应声。

    沉默移时,敬王似乎有些意兴阑珊,懒声命令道:“将首尾安排干净。文信侯夫人和沈黛一时半会儿震懵了圈,沈英柏可不好糊弄,势必会查起你们造的这场乱子。”

    “是。”跪着的女子微微抬头,赫然是混乱发生时,和沈黛摔到一起的那位“好心”姑娘。她颔首,回敬王道:“属下已经安排妥当。只是有一件事,送到沈小姐面前的那块木牌子是王妃写的,皇帝和御前侍墨到底有没有真的挂过,这……”

    敬王挥手打断,随意道:“挂没挂过无妨,只要这段情是实打实的,就成了。至于凌烨私下里到底干过什么没干过什么,本王都难以彻底查清楚的事,他沈英柏也一样。”

    言及此,坐在一旁的王妃钟仪筠柔声开了口:“母后说,千秋那日晚上,朝宴过后,皇帝独自出了宫,去了哪不知道,但是次日,皇帝就带着御前侍墨去了昭仁宫,当晚更是住在了那里,要知道昭仁宫那可是帝后大婚的地方儿。也是巧了,今天在白云观里,咱们守在外头的人亲眼看见,皇帝和御前侍墨进了月老祠。依妾身看,说不准,星汉桥头那棵大榕树上挂着的木牌子里,还真有这二人定情的呢。”

    钟仪筠眼波流转望着敬王。

    “帝后大婚?”敬王嗤笑,“也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想的,一个真敢给,一个真敢要。放着好好的世家贵女不娶,偏要去宠幸一个楚家弃子,就这么有信心漓山会因楚珩而改向?”

    太庙祭祖过后,敬王派人查了楚珩在漓山的种种事迹,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

    他摇摇头,语带讽意:“我这二皇兄一向心思深沉,以往还真没看出来竟是个情种,为着区区这么个人……父皇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活过来。”

    “不过这样正好,沈家这等诗书世家最是重‘礼法纲常’。凌烨要重兴科举,这便是动了世族之基,现在又不娶沈氏女,真可谓‘离经叛道’!不是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么,这回本王就看看,到底是谁的拳头更硬。也希望那个楚珩能扛久一些,不然戏太短了不好看。”1

    他心情颇好,挥了挥手,底下跪着的女子低头告退。

    花厅里的暖香甜腻,钟仪筠起身替他捏了捏肩,敬王闭目养神片刻,开口问她:“见过镜雪里了?”

    “是。”钟仪筠手上动作稍稍顿了一顿,觑着他神色,小心答道:“妾身已将虞疆圣子赫兰拓身死的事情告诉了她,她……给了妾身一则蛊疫方子,只是……”

    “只是依旧不予表态,甚至还说,南隰不掺和大胤内斗的事。”敬王接过她的话,语气听不出喜怒。

    钟仪筠心头一跳,没有应声。

    过了半晌,敬王嗤笑一声,冷冷道:“镜雪里心里当然只有她的南隰,就像当初和我们一起说服赫兰拓去刺杀太子一样,美名其曰帮忙引开天子影卫的注意力,其实什么也没做,连个人都不肯借,只是几句话,就当面卖了我们一个好,又让虞疆跟大胤结了仇,最后靖南丝路道可不就落到他们南隰头上了。”

    “兵不血刃借刀杀人,这一招都让国师玩出花了,瞧,这不就又来了——南隰不参与大胤内斗,对,是不参与,只是希望我们大胤先多斗几年,虞疆十六部因为赫兰拓死了也多乱几年,最好北狄也跟着掺和进来,打得越凶越好。这样南隰就可以关上门安安心心地把那条丝路道整起来,国师心里的算盘门清儿呢。”

    “……”

    花厅气氛沉闷,钟仪筠低下眉眼,试着转移敬王的怒气,小心翼翼地道:“她的那则方子……”

    “别以为本王不知道她怎么想的,”敬王拔高声音打断,冷冷地说,“今天她给了你一则方子,日后成事,本王总得念着她的这分好。若是万一不成,她也有办法把南隰巫星海摘得干干净净,她是不是和你说,这蛊疫之方是门规禁术?”

    钟仪筠垂眸不言,显然是默认了。

    敬王冷笑:“不愧是南隰的大国师,还真是事事妥帖,两头都不得罪。”他皱着眉,沉默良晌看了钟仪筠一眼,不耐地摆手,“算了,你下去吧。”

    钟仪筠眼神微黯,福了福身,依言告退。

    她出了门,慢慢行至走廊拐角处,稍稍回头看了一眼,见内侍引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华服女子,步伐款款走进花厅——那是府里的侧妃,出身昌州世族定康周氏,是前些年太后执政的时候,为敬王纳的。从前并不得宠,只是如今,因为她姓周,又重新入了敬王的眼。

    钟仪筠苦笑一声,今早在白云观里,镜雪里给她那则蛊疫方子时说,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

    那不是说笑,钟仪筠很清楚,镜雪里不是轻诺的人,不管其中有多少利益纠缠,她是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可是,钟仪筠摸了摸微隆的小腹,她早就已经别无选择了。当年在巫星海学艺,太后和敬王如日中天,砚溪钟氏身为其母族,一心攀附,她听从族中吩咐,走错路选了魅道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退路了,此后只能为附庸。

    镜雪里其实也很清楚,这大概就是大巫的最后一点怜悯了。

    “师父当真狠心。”

    ……

    帝都城郊,枕波别苑。

    凌烨和楚珩中午从忘世居出来,为着消食在外城逛了逛,下午又顺路去戏园子听了场戏,临近傍晚,才回到别苑。

    一进门,还没坐下喝口茶歇歇脚,大白团子就从外面像炮弹一样冲了进来,直直砸进凌烨怀里,不满地控诉:“父皇出去玩却不带我!阿晏生气了!”

    凌烨“嘶”了一声,稳住身形,低头看向这胆大包天的团子,“不带你?你昨晚什么时辰睡的觉?”

    “……唔……”团子被问住了,气焰顿时矮了好几截,松了松抓着父皇衣衫的手。

    小孩子睡得足了才能长得康健,清晏襁褓之时中过毒遭过罪,比同龄的孩子弱许多,又调又养,才让他长成现在这个白白嫩嫩的团子样。东宫衣食住行无一不细,凌烨有过命令,亥时之前必须上榻睡觉,清晏也知道。

    过年松散,这几天在别苑山庄里凌烨也不太管他,团子玩得不亦乐乎,昨日午间他睡得长了些,晚上便来了精神,可劲儿地耍。清晏再小也是太子,掌事姑姑们只能哄着,不敢强行。恰好昨晚凌烨未歇在寝居,和楚珩住在了温泉室内,这一点小事底下人也不好去叨扰他。直到今早用早膳,始终没见到清晏的影子,东宫女官过来告罪,凌烨才知道这团子昨晚当夜猫子去了,这会儿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回话。”

    清晏松开了凌烨的袖子,小声说:“……子时。”

    “你还知道,朕都没找你算不听话的账,你现在还敢过来反问朕没带你出去?这段时间前廷礼典都学到哪儿去了?”

    楚珩在一旁听得忍不住弯唇,诚然,团子今天确实睡到了日上三竿,可凌烨原本就没打算带他出去,回来的时候,还琢磨着要不要让御厨做串糖葫芦哄一下团子,现在看来是有了别的对策。

    清晏垂下脑袋,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来,前廷礼典是学了,规矩也学了,可是父皇是父皇呀。

    凌烨几句话唬住了团子,睨了他一眼,和楚珩走到屏风后去换衣裳了。清晏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亏,他想了想,待凌烨出来,便拿着书奔到坐榻前,奶声奶气地说:“父皇,儿臣今天学了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