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临阙 > 第153节

第153节

作品:临阙 作者:枫桥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楚珩弯眸莞尔,抬了抬下巴,“废话那么多,还不快出招?”

    随着兵刃相接,武馆里气氛就此热烈起来。

    东君指点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让原本就人满为患的明正武馆愈发人挤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的都是来凑热闹的。

    及至午时,擂台要停战暂休了,都还有好多武者依依不舍地不想离去,尤其是上午来得晚没赶上趟的,干脆就在这等着了。

    其实不乏有好些武道传家的世族公子,到下午了,眼看前面人还是那么多,连个东君的影儿也瞧不见,更别说能上台一试。及至后来,有胆子大的就开始想法子了,一群人聚在一起,声势浩大地叫嚷着要踢馆明正明正武馆。

    此举一出,直接将武英殿今日轮值的人全引出来了。

    虽说是个馊主意,事后都被各自的爹骂了一顿,但目的达成了,不止不亏,还血赚,傻乐。

    ……

    这一天喧闹完,武英殿的人也意识到这样不行,东君一来,这些人都乱了套了!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于是当晚谢初大统领就给明正武馆定了新规矩,想挑战大乘境,可以,先得打败武英殿当日轮值的六名天子近卫,方能请东君出马。

    天子近卫营里没有好捏的软柿子——从前的山花楚珩是唯一例外——这新规难度不小,但尽管如此,此后前来挑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明正名声大噪,传遍九州,成为了许多武道中人一试身手的宝地。民间不乏有高人,天子近卫来明正轮值,由原先无所事事地闲看,变成了后来最磨练身手的地方,人人都得了进益。

    这条新规也被一直留了下来,甚至到东君楚珩成了帝国的皇后殿下,依然还是有人连胜六场,最终问剑大乘境,一瞻巅峰。

    ……

    宣熙十一年八月,昌州内乱正式平定,苏朗、叶星珲带着颖国公和江南十二城几个世家主签好的契书,押解定康周氏、反叛将领姜镝等一干敬王中坚党羽抵达帝都,交付三法司议罪受审。

    定康周氏、苍梧方氏,至此,敬王左膀右臂尽数折断,其麾下叛军虽仍在负隅顽抗,但戡乱的越州驻军已经赶赴中宛交界,增援这最后的战场,九州战事平息近在眼前。

    回宫复命后,苏朗将浮云地纪奉还御前,颖海历经浩劫,感慨良多。

    同时,清和长公主也献上了一册巫医书,是千雍境主燕折翡借故友之手转交给女儿的。这份收归帝都问渠阁、得以流传后世的医典,是她最后能为洱翡药宗做的了。

    颖海蛊疫后,燕折翡不知所踪,据千雍城的旧人说,她去了千雍城外的大漠,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一年,史官书大胤国史,《宣熙朝鉴》载,宣熙十一年五月,颖海有蛊疫,大难之时,洱翡药宗旧人出,妙手回春,救万人,献《洱翡医典》。

    ——青史上这寥寥数语,背后不知是多少旧人的梦寐以求,是多少先辈亡魂九泉之下都在念想的正名。

    有了这一笔,洱翡遗孤终于可以用本名本姓行走世间。不久之后,楚珩去了趟鹿水陵园,为明远小师叔修墓,重铸墓碑,冠回了他的本姓“妫海”。

    妫海明远在天有灵,了却生前一桩心事。

    ……

    苏朗和叶星珲从颖海回京的路上,恰好遇到了同回帝都缴旨的萧高旻和叶书离。这下好了,少主跟世子从来气场不和,两个人见面就掐架,走一路就掐了一路,半点不消停,折腾得猫嫌狗不待见,后来连苏朗和叶书离都懒得拉架了。

    皇权纷争已了,这次来帝都,永安侯世子就不是小住,而是要长留了。

    年轻人从战场历练归来,入朝授官,从父辈那里接过定国安民的使命,将会成为帝国新的脊梁。

    ……

    叶书离和叶星珲回来了,凌烨一视同仁,既请过了楚歆楚琰,当然也得请两个嫡亲师弟吃顿家宴,认认门子。毕竟二位“小舅子”从小跟楚珩一起长大,在楚珩心里的份量只重不轻,一点都不亚于双胞胎姐弟。

    正值仲秋,天气尚热,是吃蟹的好时候,凌烨便在观澜湖边的升平楼里置了个全蟹宴请他们。

    既是家宴,叶书离就问,能不能多带一个人,星珲一听,连忙说他也要带。

    反正大家情况都差不多,省得自掏腰包请三顿了,都来蹭陛下的吧。

    升平楼里的家宴气氛较楚歆楚琰上次要轻松许多。苏朗和皇帝师出同门,又不是第一回 蹭陛下的饭了,闻说是吃螃蟹,立刻就跟星珲来了。世子爷是个能入宫和陛下一起下棋的人物,叶书离同样也是代一城之主进京述过职、和陛下在私下里谈过大师兄的。至于星珲,他是年龄最小的弟弟,又是叶见微的独子,楚珩和叶书离都最是疼他,跑来帝都武英殿的这两年,凌烨也习惯了照看。

    六个人一聚,私下里用宴,倒真没什么可拘束的。

    所以,师兄弟三人见了面,瞧着彼此都“大逆不道”、毫不避忌地出双入对,一时间面面相觑,心情顿时都很沉重。只自己和心上人在一起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当师兄弟三个都这般“逆子”,齐刷刷的阵仗一摆出来……就不太妙了。

    行过礼坐下后,师兄弟三人别的且不聊,先谈东都境主叶见微。

    他们敢保证,叶书离这个会主动来帝都给自己找媳妇、在风月之事上一看就很乖巧懂事的顺眼孩子,一定会成为燃爆火山的最后一根柴火。

    到底该如何面对东都境主,这是个非常严肃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师兄弟三人认真思考,如临大敌地交流了一通,最后无比悲伤地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肯定会被叶见微挨个打死,然后吊在漓山断海一线天的崖口上,让海风吹成人干。

    三个人自怜自哀完,肥螃蟹还是不能少吃一口,坐在心上人身侧,美酒佳肴,成双成对,各吃各的。

    画面和谐到了能让东都境主当场打死逆子的程度。

    ……

    螃蟹宴吃完,见面礼也赠过,四个人便告退了。苏朗和星珲要往武英殿去,叶书离和萧高旻虽不是殿中人,但同为年轻一辈里的武道菁英,也去凑个热闹。

    凌烨和楚珩十指相扣,沿着长桥慢慢走着,他们要去观澜湖上凉爽宜人的玉华宫里歇个午觉。

    望着师弟们的背影渐渐远去,而今已经可以预见,日后的武英殿,再不是从前世家贵胄瞻前顾后、不愿问津之地。皇帝收权,世族失势,科举兴起,大胤九州选官之制开始走向一条全新的轨道。

    韩澄邈、颜云非、苏朗等人逐渐退殿入朝,明年武英殿又要招新人了,彼时的天子近卫营已经成为了世族子弟们争破头的终南捷径。

    今非昔比,尤其是江南十二城被拿走了保荐名额、限缩了嫡系上品入仕的几个家族,将嫡子送进武英殿,既表日后效忠之心,也更有机会靠近皇帝,总比和那些寒门仕子一起往上熬的好。

    铁打世家的时代就要过去。

    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它是凌烨的,也是楚珩的。

    第203章 宣宁

    进了八月,就要到中秋了。

    这是年中的大日子,但今年的节庆却有些特殊。一则前线戡乱未平,皇帝下旨中秋庆典一切从简;二则,现在帝都城里,几乎没有哪个高门大户不知道中秋过后的第二天,八月十六,是漓山东君的生辰。

    礼是一定要送的,不为别的,哪怕表一表心意,结个善缘也是好的。

    趋利避害是大多数人的通性。

    只是御前侍墨的时候,楚珩起初不为帝喜不招陛下待见,又是钟平侯一直不闻不问的儿子,加上除了长得好,再没旁的本事,于是这生辰除了亲近之人,就只有武英殿几个要好的同僚们记得。

    今年倒是热闹,离八月十六还有十来天,送礼的就已经一波波的来了。

    东君自打回京起,就没迈进过钟平侯府的门,外面人每每向楚弘这个当爹的打听起东君,尤其说亲的旁敲侧击提及婚事,钟平侯就总是含含糊糊,顾左右而言他。就连前段时日,东君见楚歆楚琰这一双弟妹,竟也是直接接进了宫。回想起从前钟平侯对这个儿子的种种漠视冷待,全然不似做戏……敏锐点的已经察觉到了东君对这个有生身之父往后的态度,直接就绕过侯府,将生辰贺礼送去了漓山露园。迟钝些的虽仍去钟平侯那儿拜访,却也知道向楚歆楚琰那儿下下帖子,单独送些时节礼物。

    当然,更有身份的直接就来宫里见东君本人了。

    这日凌祺然进宫请安,沈英柏恰好也要去集贤殿办事,二人便一起来了。

    面过圣,敬诚殿外约见了楚珩,因早知道陛下和御前侍墨的关系,倒也不必有何避忌,进宫的时候就将生辰贺礼带上了。

    凌祺然是皇族间弟弟送礼给兄长,他还未及冠,哪怕采买了重礼楚珩也不会收,心意尽到即可。

    有意思的是沈英柏。

    尽管已知面前是漓山东君,但在九重阙里,沈英柏依旧叫他楚侍墨,浅施了个平辈的礼,代表堰鹤沈氏将贺礼送上。是一茶罂鹤山玉芽,并一对庆州芙蓉红玉。

    当年沈英柏茶经楼约见楚珩,二人议停卷之事,从“平衡”之道,讲到沈家的“准贵妃”,沈英柏请楚珩喝的就是鹤山玉芽。这茶乃堰鹤城一绝,和芙蓉红玉一样,都是庆州当地的特产。

    这份礼不过分贵重,又不失尊重,既不殷勤也不疏远,是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要不怎么说文信侯世子有心思有本事呢。

    今年初,沈英柏正式入朝,直接进了尚书台左司,明年大概就会升任从四品左司郎中了。当年在茶经楼,楚珩说他有入相之才,并非是戏言。

    楚珩微微笑了笑,颔首谢过贺礼。

    略寒暄了几句,沈英柏公务在身,便带着凌祺然告辞了,楚珩派了个内侍送他们出宫。

    出了崇极门,正是巳时,云板声回荡在身后的靖章宫内,迎面是红日高升,铺下一地灿烂金辉。沈英柏抬头见帝都城晴朗的天空,有一瞬间的恍神,他唇角微漾,露出一缕似有若无的淡笑。当年茶经楼相谈过后,他犹豫须臾,最终还是选择了握手言和。堰鹤沈氏既没有阻拦停行卷,也没有管颜相的事,更没有与楚珩强行对上,如今看来,倒是个很正确的决定。

    ……

    楚珩见过凌祺然和沈英柏,回了敬诚殿内书房,结果刚进门,就得知凌烨去了靖章宫御书房。

    楚珩眉梢微挑歪了歪头,这几天凌烨也不知道在偷偷摸摸忙什么,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表现得如往常一样,批奏折、见朝臣,以及调戏御前侍墨。但他一走,凌烨就往御书房那边跑,楚珩不由纳闷。

    问祝庚,小祝公公一向在皇后殿下面前怂得很,可这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高匪公公年纪大了,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楚珩也不想去刁难拷问他。问凌烨本人,凌烨就过来亲他,几次都蒙混过关,楚珩也好奇去过御书房,但都没找到答案。

    楚珩猜摸着凌烨可能是在给他筹备生辰礼物,后来就抑着好奇心没再往御书房去。

    一转眼,已经到了八月十三,昨日楚珩去武英殿当教习,晚上回来又被凌烨拆吃入腹。今日他就想偷懒,没再往御前去,用过早膳,便躺在明承殿南窗底下的美人榻上晒太阳。

    闭着眼睛迷迷瞪瞪的几乎要睡着,身前忽然投下一片阴影,是凌烨俯身过来在亲他的唇。

    “嗯……”楚珩睫毛颤了颤,睁开眸子,声音有种懒懒的缱绻味道,“哎?你不是去敬诚殿议事了吗,怎么唔……”

    凌烨忍不住又吻了他一下,打断了楚珩的话,他握着他的一只手,唇角扬起,眉间亦拢着浓浓笑意,说:“我来给你送生辰礼物。”

    “嗯?”楚珩顿时精神起来。

    凌烨仍牵着他的手,侧身让开,坐到了榻边。

    楚珩这才注意到后面跟着的内侍们前都捧着托盘,有锦盒,有籍册,还有几身衣裳,看着像是朝服、公服,最显眼的还是为首的高匪公公,捧着明黄色的玉轴绫锦,是……圣旨?!

    楚珩坐起身,有些疑惑地看了眼凌烨,后者挥了挥手,高公公便展开绣祥云织金龙的卷轴,开始朗声宣旨。

    楚珩是大乘境,依照大胤国法,听旨不行跪礼,只行手礼,不过到了他这儿,什么礼都免了,更何况是凌烨要给他贺生辰。

    楚珩坐在榻上,手被凌烨握在掌心,听着圣旨上先把他夸了好长一大通,天上有地下无的,他不禁莞尔轻笑,然后便是“……封一等宣宁侯,授从一品京兆府牧,赐……”

    到这里,楚珩已经怔住了,后面的一大长串没再往耳朵里进,直到高公公念到最后,一声“钦哉——”才将他的思绪重新唤了回来。楚珩懵懵地看着旁边的凌烨,“……怎么突然想起来给我封爵?”

    凌烨玩着他的手指,闻言笑道:“不是你说有我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什么都不缺的吗?我想来想去,干脆在帝都给夫君操持一份别业,留着我们闲来无事出宫的时候落脚。”

    他侧坐在罗汉榻上,上半身的姿势却很端正,像是邀功似的。

    楚珩轻笑起来,伸指勾着凌烨的下巴,顺着他的话道:“嗯,真是又标致又贤惠的俊俏夫人,让侯爷我好生喜欢。那——”

    他移开手指,伸出手,眼眸弯弯,“臣领旨,谢陛下恩典,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公公连忙上前几步,笑眯眯地将圣旨送到了他手里。

    楚珩展开明黄的绫锦,将圣旨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他指尖抚摸着上面凌烨的御笔,眉梢唇角的笑意愈来愈深,“……朕心所系?”他抬眸,“封侯的圣旨还能这么写的吗,陛下?”

    “怎么不能?”陛下坦然有理,“朕说的都是实话。”

    楚珩就笑,他看到最后,“宣宁,用了这个字啊……”

    而今是宣熙十一年,“宣”字是皇帝年号,当今便称“宣熙帝”,是以当朝封赏,就不再将“宣”、“熙”二字作王侯号,为圣者讳。

    先帝朝时,惠元皇贵妃宠冠六宫,先帝给他们的女儿拟封号时,就从年号“天和”里,挑了次字“和”,封作清和公主,甚得帝心。

    现下凌烨用首字“宣”,比那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