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清平乐 > 分卷阅读146

分卷阅读146

作品: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沛猛地顿住步伐,凝神看过去,只见那宫人穿着低等宫娥的服饰,与阿祁差不多的岁数,却布满了皱纹,看起来比阿祁老得多。她惊恐地挣扎,口中还在大声叫喊。

    夏侯沛拧眉,这样一个人,要与她说太后的事,怎么看都十分诡异。

    那宫人看到夏侯沛停下步子,便如看到了一线曙光,眼睛都亮起来,也不知她哪儿来的力气,猛地挣脱了宫人的桎梏,扑到夏侯沛面前,抱住她的腿,哭泣道:“圣人,奴婢有事禀报,此事关乎太后,关乎您的身世。”

    邓众原本是要上前将她拉开,闻此,唬了一跳,忙低下头,恨不得能立刻从此处消失。

    夏侯沛也不急着去长秋宫了,得先了结了这宫人,以免她这张嘴四处乱说,坏了太后名声。

    她登上舆驾,将这横空出世的宫人带回含元殿。

    那宫人又是惊慌,又是激动,一双浮肿的眼中,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光芒,看得人十分违和。

    夏侯沛已猜测过这宫人多半是投机,想在她这里搏个前程。可再仔细看她,又不太像,毕竟年岁不少。也可能是背后有人指使。

    不论哪一项,都得连根拔起,不能留下祸患。

    夏侯沛也算经过不少事了,寻常的“惊心动魄”根本入不得她眼。

    这回,她却是真的惊住了。

    待到含元殿暖阁,屏退了宫人,只留下邓众几个心腹,那宫人迫不及待就说开了:“圣人,太后非您亲母,您是李夫人的孩子,崔氏那贱人害死了夫人,将您夺为己有,使您多年认贼做母,你可一定要杀了她,为夫人报仇!”

    她满含怨毒,恨意昭然,每说到太后,便咬着牙,从牙缝中磨出这两字,若是太后在她面前,她必能扑上去撕咬。

    夏侯沛心头噗噗直跳,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日月颠倒,她强自镇定,道:“详细说来。”

    那宫人拦驾,就是为了说明往事,就是夏侯沛不说,她也要说的。

    太后在她口中成了一个奸猾恶毒,十恶不赦的坏人。

    “当年那事,老圣人身边的人,长秋宫那起子助纣为虐的奸人,都是知道的。崔氏设计,在夫人临产之时,向老圣人谏了恶言,使老圣人龙颜大怒,派人查封夫人的宫殿,夫人临产,九死一生,那时真是兵荒马乱,宫娥内宦都各自逃命去了,忠心留下的几个,也让崔氏都控制起来。夫人只靠着一腔血脉之情,拼尽全力生下圣人,血崩而死。崔氏自己生不出了,不知朝老圣人进了什么谗言,将您抱养到她名下,成了她的儿子,使您不知生母多年,唤了这恶人母亲多年……圣人,您如今是圣人了……”

    开头还算条理清晰,说到后面便越发胡言乱语起来,言语不恭敬得很。

    夏侯沛忍着怒意听了,她心乱如麻,暂按下杀意,再问:“如此,李夫人宫中旧人,只剩了你?”

    那宫人怔了一下,眼中流下泪来:“还有几个,都是下贱之人,被打压得翻不了身。”她说着,抬头看向夏侯沛,就如看到希望,眼中精光四射。

    “朕知道了,此事朕会再查,你可将此事说与外人?”

    宫人连连摇头:“不敢说,说了便活不下去了,奴婢苟延残喘,就是为了圣人有这一日,能为夫人报仇。”

    夏侯沛笑了一下,眼底阴云密布:“那你怎么不早些来与朕说?”早前她做皇子的时候,可比现在好近身多了。

    那宫人嗫嚅片刻,便义正言辞道:“从前告诉圣人,难保两宫生隙,圣人未登大宝,就是要报仇,也力量有限,眼下不同了,也该让崔氏尝尝摧心裂骨的滋味!”

    总而言之,就是先让太后费心操劳,将十二郎扶上皇位,接着成了皇帝的十二郎便杀了太后为母复仇,他们这些李夫人的旧人便可得到帝心,一飞冲天。

    而太后,便是为他们操劳半生,最后为一手养大的孩子所弑。

    定可教她痛彻心扉。

    如此,方能痛快,方称得上雪恨!

    听了这等深宫秘事,殿中侍立的宫人皆恨不得立即昏死过去,一个字都没有入耳才好。他们肃穆而立,心下皆惶然,唯恐圣人杀了他们灭口。

    那宫人还在絮絮叨叨地说,她面容干瘦,一双手,干瘪如柴,那凹陷的眼睛直白犀利,如颠如狂。忍了多年,今日终于能一吐为快,她几乎看到了苦难的远去与将来可想而知的好日子。

    夏侯沛不再理他,看了眼邓众。

    邓众明白,朝左右使了个眼色,将那宫人堵上嘴。拉了下去。

    “看好她,将当年侍奉李夫人的宫人都拘起来,不许走了一个!”夏侯沛沉声吩咐。

    邓众唯唯诺诺。侍奉了十二郎十几年,他对十二郎的情绪十分了解。她眼下看着还算镇定,心中怕已是惊涛骇浪。

    夏侯沛顿了顿,眼中杀意毕现:“密召赵九康来!”

    那宫人风言风语,话中必有不实之处,不能取信,赵九康是先帝近臣,这种近二十年前的秘事,若说还有谁知道得一清二楚,便唯有他了。

    邓众知道十二郎这是要详查了,宫中乃至前朝即将掀起腥风血雨,他低着头,欲亲自去办,退到殿门处,耳旁传来夏侯沛低沉的声音:“皆密之。”

    不能走漏一点风声。

    邓众明白的,圣人非太后亲子之事一传出去,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他答应了去。心中风声鹤唳。

    赵九康在夏侯沛登基一事中立了大功,算是站对了队。

    只不过,他做的那点事,是不能明赏的。夏侯沛便以表彰他侍奉先帝尽心为由,给了不少恩典,并让他在内侍省任职,过得十分舒坦。

    这会儿,他正在挑选几个送去给太后的宫人,忽见邓众过来。

    邓众在赵九康面前只能说是晚辈,夏侯沛登基之后,事务骤然增多,邓众手生,应接不暇,还请赵九康指点过几回。加上邓众会做人,遇人三分情,故而,他见赵九康,总是带着笑。像今日这般面无表情地过来的,还是头一次。

    赵九康何等机敏,立即遣退了众人。

    邓众便将皇帝密召之事说来。

    赵九康问了一句:“蒙圣人宣召,自不敢不尽心,只是,不知所为何事?”

    邓众双唇紧闭,一点密都不敢泄,只道:“中官去了就知。”

    赵九康见此,心知是出了大事了,不敢再问,只正了正衣冠,便随邓众往含元殿去。

    夏侯沛坐在殿中。

    她一个人坐着。内侍都被遣出去了,适才旁听的那几个,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