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卖辣椒 作者:柏林雨声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陈家里头,炖鸡的香味从屋里蹿出来飘的满院都是;

    灶膛里木柴燃的极其旺盛,大锅里用大木桶蒸着白米饭,热气腾腾的气从木蒸盖的缝隙里泄露出来,飘的那周围都是水蒸气,隐隐还有鱼肉的鲜香。

    隔壁锅里的腊肉差不多已经煮干了水分,王桂枝动作麻利的用锅铲把肉盛起来,锅中只余下油,然后放三勺糟辣椒,迅速下切好的白菜帮子进去翻炒,灶里火大,翻炒两转就差不多了,又加入适量的盐翻一圈,再将腊肉倒下去,加味精、酱油和蒜叶子翻炒均匀,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白菜炒腊肉就做好了!

    肉炒出锅,王桂枝继续放油,分两次炒了一搪瓷盆的洋芋丝。

    最后是道白菜豆腐汤。

    王桂枝把汤打上,等烧开了杜娟就把切好的白豆腐放进去煮,王桂枝看着这豆腐觉得不太好,“今天这豆腐没包好。”

    在旁边拌凉菜的冯招娣就说:“阿梅回娘家了,今天这豆腐是她媳妇包的。”

    王桂枝就道:“没阿梅包的好。”

    冯招娣道:“我本来打算买两块冻豆腐的,结果卖完了,就只能买白豆腐,将就着吃吧。”

    既如此,王桂枝也没话说,买不到好的那还能咋办?

    正说着话,几人就听见院子里头传来一阵热闹,探头一看,果然是陈辰和杜星纬他们过来了。

    王桂枝笑着说:“这倒是巧了,正好开饭。”

    在厨房里头的人准备拿碗拿筷的时候陈辰和杜星纬已经进了堂屋,堂屋里的煤炉子上原本在炖鸡,李氏刚揭完盖儿觉得鸡炖好了,这会儿见他们进来,连忙喊任凤霞将大瓦罐端厨房去。

    陈辰喊了人。

    杜星纬也喊了几个长辈,“陈二爷,陈二奶奶,陈大伯、陈二伯、陈三叔……”

    陈向武和颜悦色的招手,“星纬来了,快坐。”

    杜星纬将那篮子柑橘放上桌,“大家盛情,这柑橘你们拿去甜个嘴。”

    李氏脸上全是笑,“喊你过来吃顿饭,你还带什么东西啊。”

    杜星纬心里其实有点紧张,不过并不浓烈,说起来都得感谢陈辰之前帮他把那紧张驱赶的差不多了,这会儿脸上才稳得住,“就是院里的树上结的,不值钱。”

    李氏笑道:“吃起来好!”

    说着,李氏进自己屋去装了些花生瓜子和糖果出来,桌上放着的还有刘冬雪刚倒进来的茶水。

    堂屋里头除了两老和陈辰之外,陈家建字辈的三兄弟都在,陈建业不善言辞,但陈建党却是个会说话的,很快就和杜星纬聊了起来,其他人时不时的搭句话,气氛倒也还算热络。

    正聊着,陈怀青从屋外蹿进来,“太奶奶,我奶奶说饭做好了。”

    李氏就道:“那就让她们上菜拿碗拿筷子。”

    陈怀青哦了声又蹿出去了。

    李氏站起来把桌上的那篮子柑橘拿进屋,陈辰帮着把桌上没吃完的糖果瓜子花生收拣掉。

    杜星纬将还剩下的半杯茶喝完,起身想把茶杯都拣掉,结果就被进来的冯招娣拦住,“你们都坐着,我们来收拾。”

    杜星纬只得把茶杯给冯招娣。

    任凤霞拿着抹布进来把桌子擦干净了。

    这堂屋大,两张八仙桌安的下。

    老爷子叫杜星纬就坐在这桌,自己则起身进屋去把之前那瓶没怎么舍得喝的茅台拿出来。

    就老爷子坐的这桌,一个个全是门高马大的汉子。

    老爷子陈向武和陈建党挨一块坐,陈建军和陈建业兄弟俩坐,陈辰仗着杜星纬和自己最熟这个正经理由,正大光明的和杜星纬坐一条凳,最后一边就是陈聪和陈进兄弟俩。

    其他人就坐别的桌了。

    李氏去厨房掌舵,菜很快就接连的上桌。

    一道香菇炖鸡、一道糟辣椒蒸腌鱼、一道白菜炒腊肉,这就是实打实的三个荤菜;然后是一道炒洋芋丝、一道白菜豆腐汤以及一道萝卜丝拌酸菜。

    总共六道菜,而且每一道都是大钵装的满满当当,看着就极其丰盛。

    杜星纬吃过比这还丰盛的席面,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么叫他心情复杂说不出个滋味来,尤其陈向武看小辈似的给他倒酒、然后陈建党他们喊他多吃点的时候,那种酸酸涩涩的感觉就更浓烈了。

    不过杜星纬自打和杜家彻底闹翻后,就一直以冰冷无情示人,脸上永远就跟戴了个假面一样看不出个情绪变化,所以桌上除了对他了解更多一些的陈辰,其他人也都没发觉杜星纬的不对劲。

    陈辰希望今晚的“家宴”在杜星纬的记忆里是洋溢着高兴的,所以不仅没笑话他,反而帮他不动声色的调节情绪。

    “喝汤吗?”陈辰低声问他。

    杜星纬轻吸口气,“等会儿喝。”

    陈辰看他一眼,然后起身去厨房把碗柜里头仅剩的三个干净碗给拿了来。然后先给陈向武盛了碗鸡汤,“爷爷,少喝点酒,多喝鸡汤,这个补身子。”

    陈向武端着酒碗,“你爷爷我就爱这一口。”

    陈辰边盛第二碗边说:“酒喝的差不多就行了,别喝高了。”

    “那还远着呢。”陈向武说着就对杜星纬说:“星纬啊,赶紧把你碗里那点儿喝了,再满上。”

    陈辰以为杜星纬是会说“我这差不多了”这个意思的话,结果熟料他直接端起酒碗把余下那点酒全喝完了,“那我就陪陈二爷再喝点儿。”

    陈向武高兴的很,“就是要爽快才好!”

    失算的陈辰:“……”

    他假装自己没多想,然后把盛好的鸡汤给了隔壁桌的李氏,引的李氏高兴不已,觉得这个孙子最是孝顺。

    陈辰其实只是在实施最稳妥的方案罢了。

    总共三个碗,那总不能越过这么多长辈给自己安排吧?

    所以,直接给家里辈分最高的,余下的最后一个,就给他们眼中的客人呗。

    他本来去拿碗也是为了给杜星纬盛汤。

    “少喝酒,多喝汤。”

    --------------------

    作者有话要说:

    日万,来晚了_(:3ゝ∠)_

    解释一下文中的物价问题:

    文中剧情本身是设定在1984年(现已发展到85年),这个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了几年。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营厂的盈亏是国家在买单;而在改革开放后就是工厂自负盈亏,政/府不再为国营厂的亏损负责。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内被压抑了十多年的经济再次活跃起来,各种私营厂、个体户层出不穷,“下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正是因为这些私营企业的兴起,对国营厂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猛烈冲击下,绝大多数国营厂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厂里不说盈利,不亏损就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国营厂的工人工资是不会升的,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下岗潮;

    再来看国民需求,那个时候十年文/革结束没两年,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极其的庞大,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都在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疯狂的发展经济、想方设法的让老百姓手里有钱。

    所以,在这一阶段,人民对物质的需求量很大,而市场供应却不足,所以这会导致物价上涨,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国内的物价一直都在持续上涨,而且涨的还不是一分两分。然而工人的工资却一直没变,甚至到了下岗潮的时候有的工人已经连工资都拿不到。

    这也就是说,收入和支出它不对等。

    那个时候人民将收入的大部分钱都用在基本生活需求上面,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

    要知道,根据我国历史数据,85年北京的恩格尔系数都是50.6%,这个数据代表什么?代表85年北京才刚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阶段。

    更遑论像其它更偏远更穷地方,那里的人民百姓只会更穷、更没钱。

    所以,不要拿今天的工资和粮食物价去转换八十年代的物价,两个时代的国情不同,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第116章 116

    =============================

    这顿饭吃了有一个多小时才吃完。

    陈向武有三个儿子陪着, 三个孙子也在旁边夹菜加汤伺候,就连杜星纬这个客人都陪他喝了不少,这一连串下来那喝的叫一个高兴, 看谁都顺眼的很。

    要不怎么叫酒桌文化呢?这一顿饭下来,杜星纬也跟陈家人熟了不少, 尤其在陈家人眼里杜星纬还是属于那种非常有见识的人, 他知道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每一件说出来都能他们向往不已, 新鲜的很。

    这人稍微一说得上话, 那可不就会问自己感兴趣的事吗?杜星纬再一开口, 招来的惊叹可想而知。

    陈辰甚至还听到李氏跟她几个媳妇嘀咕,“以前真没看出来杜星纬脾气这么好,说啥都应, 也不嫌烦。”

    王桂枝赞同道:“以前还是听村里那些话听多了,然后觉得杜星纬这人凶的很,可实际上人家就不是那样的人。”

    李氏冷哼一声, “你听那些人的鬼话,一天到晚嘴巴里没几句真的。”

    冯招娣道:“可不是。”

    “……”

    陈辰听的就很满意。

    桌上的碗筷餐具已经全部被女人们拣到厨房清洗干净, 地上的垃圾也用扫帚稍微扫了一圈, 男人们坐在一起说着话,几个小却不老实, 你争我抢的想抓糖,谁也不肯谦让。最后惹的李氏厌烦了,一骨碌的全把人赶了出去,一个都不准备拿, 几个小的瞬间就老实了。

    杜星纬在跟大家说话,陈辰倒是时不时的左右蹿蹿, 没死坐着不动。

    等到外头天彻底黑了,这大冬天的也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杜星纬刚讲完大家感兴趣的电视机,见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起身告辞。

    大家都叫他再坐坐,杜星纬没应,然后一个二个的就喊他以后经常过来玩,这次杜星纬应了。

    陈辰的几个堂哥还有陈前跟着一块把杜星纬送到院门口,陈前跟杜星纬熟,说起话来也自然的很,“星纬哥,以后常过来玩啊。”

    杜星纬应了句行。

    大家都在说着客气的话,众目睽睽之下,陈辰也不能做点什么,只能叮嘱道:“回去早点歇着。”

    杜星纬今晚喝了不少的酒,也喝了不少的鸡汤,酒没醉,鸡汤倒是快醉了。加上再被今晚这场“家宴”的冲击,此时见着朦胧月光下陈辰那张脸,就很想把人拽过来一起带回家去。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杜星纬忍住那股冲动嗯了声,然后别开眼睛,対众人道:“你们也回去吧。”

    “路上小心点。”

    “会的。”

    ……

    “客人”走了,那家里的人也聚的差不多了,坐了还没一会儿,就都陆陆续续的各自回了家。

    陈辰跟大家说了声,也回去了。

    等他已经迷迷糊糊梦周公时,陈建业和刘冬雪才从外边进屋,等躺到床上,陈建业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