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作品:清穿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作者:铁兰兰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待到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废太子便不行了。

    康熙爷很难过。弘晖天天跟在他身边,敲得清楚,和他阿玛商议后,请旨去看看废太子。

    康熙爷见弘晖是真心想去,便允了。弘晖回来回话后,康熙爷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待了整整一天。

    那终究是他投入最多精力的元后嫡子,是大清第一个皇太子,与旁人不同。

    废太子死后半个月,太后身子越来越不爽利,秦晚捐了四百二十万两白银给老爷子,理由是:为太后祈福。

    康熙爷深感这儿媳妇实在孝顺,被唯一嫡子深深伤过的老龙心,微微愈合了些许。

    太后身子越来越沉,总怀念年少时在草原的日子。康熙爷便把太后送到畅春园养病,并在畅春园旁边赏了几座园子给皇子。

    四爷四福晋得了圆明园,秦晚和人不知在何处的九贝勒得了仅次于圆明园且紧挨着圆明园和畅春园的秀明园。三爷得了再次一的园子,人不知在何处的十三贝勒家得了余下最好的。

    老太太身子越沉越喜欢儿孙满堂。康熙爷便让挑了几个乖巧的皇子福晋带着孩子们住到西郊园子去,好时常进园子陪太后。

    自这时候开始,每年除了月底查账和中秋前后、春节前后一个月,秦晚一家几乎都没回过京城。

    太后年纪大了,身子越来越差。孙辈中最喜欢弘霈和华裳这对龙凤胎,走哪都想带着。

    两个孩子便被安排在畅春园里启蒙读书。秦晚身为皇子福晋不好总在畅春园里待着,太后便把宜妃拎到身边,照看两个孩子的起居。

    宜妃得了老爷子几十年的宠,哪怕年岁大了也不比那些年轻妃子陪膳的次数少。一开始被拎到畅春园在太后身边待着还不习惯。

    但渐渐的,宜妃简直恨不得不回宫。伺候好脾气的太后总比伺候皇帝轻松,更别说还能含饴弄孙。

    康熙爷每年也要来园子避暑,弘晖自然也跟着。如此一来,两个孩子和太孙越发亲密。有时候秦晚都不知道两个孩子最近吃几碗饭,喝什么羹,太孙倒是一清二楚。

    整日养在太后身边的两个孩子,渐渐变成了小霸王。老十瞧了都要感慨一句:当年他都没这两个孩子闹腾。

    好在两个孩子只是皮实爱跑爱闹,但没干过钻珍禽园宰孔雀的祸事,秦晚便没太管着。

    时间一年一年过着,在秦晚又给老爷子捐了三次四百万两的时候,在两个孩子能骑着半大的马儿在畅春园外的皇家马场上撒野的时候,在老爷子盼他的好九儿和好十三盼的快成望儿石的时候,泉州八百里加急送来消息:

    九爷和十三爷的船,回来了!

    第83章

    二人的船出现在吕宋之时, 消息就开始传回京城,及至再收到二人已经到泉州的消息,须发皆白的老爷子罕见湿了眼睛。

    “终于要回来了, ”老爷子看着下首的老四和弘晖:“这是大事, 老四你亲自安排, 给他们好好接风洗尘。”

    弘晖和他阿玛对视了一眼,开口:“皇玛法,无论此行收获几何, 九叔十三叔是出海的大功臣, 他们在海上定时吃了许多孙儿难以想象的苦。不若让孙儿到时在天津卫等着迎接两位叔叔?”

    “允, ”康熙爷对他的乖孙越发满意:“你亲自去, 带着弘霈和弘暾。”

    四爷提了一嘴:“弘霈和华裳是龙凤胎, 几乎天天见面。哥哥弘霈忽然出远门,只怕华裳侄女要羡慕的不行。”

    康熙爷想了又想,终究觉得让华裳一个女孩子去不太妥当。

    可华裳实在泼辣, 在畅春园后湖上带着几个小宫女拿十来条小船操练的有模有样,比弘霈还像老九……

    弘晖笑道:“玛法,让华裳妹妹跟着去吧。这些年, 九叔每封信都念叨她,她也很懂事。前天孙儿去畅春园给老祖宗请安,还听到老祖宗说了好久妹妹如何孝顺呢。先前十二叔特意为弟弟妹妹们画了九叔和十三叔的画像。华裳妹妹特意央十二叔画了九叔的一副小像, 放在”

    康熙爷想起一桩事儿来, 失笑道:“有个事儿你们都不知道, 朕心中十分感慨。老九家的孩子打小就宽绰,比外头多少富商都有钱。她主意大, 四岁就闹着要自己的银票自己管。先前老九媳妇给朕献银子后, 华裳还不到五岁, 就有样学样,趁着朕去畅春园给太后请安,抱着她的宝贝匣子要献给朕。”

    “足足七万两银票,朕自然是不能要的。只这件事记了好些年。”康熙爷说罢对弘晖点头:“让她跟着去吧。只是再泼辣到底是女孩家,又是老祖宗的心头肉,多带几个嬷嬷和宫女照看好她。”

    康熙爷说着仰头看向繁复华丽的藻井:“八年了,老九和十三终于回来了。”

    ·

    弘霈华裳虽然这几年都长在太后身边,但秦晚几乎天天进园子陪太后一会儿,是以感情与三岁前一样亲厚。

    儿子女儿忽然要离开自己出京城,饶是秦晚去后世绕过一圈,轮到自己身上还是有些不放心。

    虽然弘霈一再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妹妹,但秦晚还是不放心。对两个孩子叮嘱了好大一会,秦晚又让自己身边的紫玉跟着走一趟。紫玉赭叶这些年历练的极好,年岁大了,秦晚给她们找了婆家。

    紫玉嫁了秦晚奶兄家的儿子,秦晚给她置办了新宅、家具和一份丰厚的嫁妆。赭叶的那份也一同备下,但赭叶心里装着九爷身边的一个侍卫,那侍卫跟着九爷去了海上,所以如今还在秦晚身边。

    紫玉嫁了人,不能再留在秦晚身边做宫女,如今领着差事做管事娘子。虽然体面,但秦晚心底打算着过几年给她谋个恩典,让子孙后台有更好的出路,也不枉主仆间两世的缘分。

    如今弘霈华裳要出远门,秦晚想着还是让她这个管事娘子跟着走一趟才放心。

    二十日后,弘晖带着弘霈、华裳、十三爷家的弘暾一起,朝天津卫去了。

    华裳早就知道这里乃是当年九爷和十三爷出海之前造船之处,算着日子九爷一行还有两日才到,收拾好驿馆,华裳便央着弘晖带几人一块朝船厂去瞧了瞧。

    老爷子一直盘算着将来可能还会有第二次出海,这几年造船处的活一直没停下。瞧见了造船厂那些气派的巨船,华裳两眼放光,小声对弘霈道:“将来,我也要去海上见识见识阿玛信中写的那些。”

    弘霈没说话,但心底想着要造很多厉害的红衣大炮,免得妹妹将来在海上被人欺负。

    弘晖瞧着两人的神色,心底忍不住摇头:若是弘霈想去海上或许还有可能,华裳要去的话,哪个舍得这娇滴滴的小丫头去遭那个罪?

    ·

    三天后,九爷和十三爷的船队在港口靠岸。

    弘霈华裳几乎要飞奔过去,但到底是跟着太孙出来的,便拼命压抑着心情。

    瞧见两个穿戴这贝勒服饰的人下来,弘晖转身对弘霈华裳和弘暾温声道:“过去吧,不必拘着。”

    三个十来岁的孩子再忍不住,口中呼唤着阿玛,朝那边飞了过去。

    九爷和十三爷早就收到了皇太孙要带着弘霈华裳和弘暾在天津卫迎接她们的消息,因此看到自家的孩子并不意外。

    但是,如今是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底。

    他们走了整整八年。他们走的时候,弘霈华裳才两岁,弘暾才出生没几个月。

    虽然这些年他们一直家书不断,可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长成了什么模样。

    若不是弘霈华裳大些,九爷和十三爷险些分辨不出到底哪个小阿哥才是自家儿子。

    九爷被两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但这些年他和十三在海上经受了无数风吹雨打,一开始他偶尔还犯懒躲在船舱里,后来被十三拉着每天在甲板上习武,身板结实得不得了。

    弘霈华裳在阿玛胸膛上撞得生疼,但还是仅仅抱着了自家阿玛,口中连着唤了好几声“阿玛”。

    九爷和十三爷抱着自家的娃,都狠狠摸了摸头发,然后一起微微后退了一点,同时打量起孩子:“竟然长这么大了。”

    弘晖在后面信不走过来,微笑道:“弘晖给九叔十三叔请安,两位叔叔这些年辛苦了,皇玛法让叔叔们在天津卫驿馆暂歇一日,待明儿一早再回京。”

    这八年来,船上的所有人都累坏了,虽然一个个都很想赶紧回京,但在天津卫歇息一日的确是个好主意。

    九爷和十三爷从善如流,这才打量起弘晖。

    九爷先点头,笑道:“不错,着实不错。”

    十三爷走过来拍了拍弘晖的肩膀:“做了太孙累不累?”

    “托两位叔叔的福,弘晖才能有今日。弘晖一切都好,二位叔叔辛苦,咱们别在这儿说话,先去驿馆吧。”

    弘晖说着问:“二位叔叔骑马还是坐马车?”

    九爷和十三爷对视一眼,这八年来,他们已极有默契,都知道这一路上肯定很多百姓夹道欢迎。

    在船上待了八年,他们自然是想骑马的,但似乎太高调了?

    弘晖笑道:“不若咱们都骑马?也让二位叔叔瞧瞧弟弟妹妹们的马术。”

    九爷很想瞧瞧。

    弘晖从侍卫手中接过缰绳,亲自为两位叔叔牵来马匹:“九叔,十三叔,请上马。”

    “这如何使得!”十三爷连忙侧身:“怎么让太孙为我二人牵马?”

    九爷也没想到当今太孙竟然亲自为他牵马。

    弘晖态度十分坚定,列了几条理由,九爷和十三爷只好上马。

    面上虽然无奈,但二人心底都美滋滋的。

    在马背上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明晃晃写着几个字:弘晖比当年的弘晳强太多了!

    ·

    官道两旁百姓夹道欢迎。

    有许多当年目送九爷和十三爷出海的人小声感慨:“天呐!九爷和十三爷怎么晒得这么黑了?”

    “是呀,当年第一次瞧见九爷的时候,我们都惊为天人。怎么出了趟海,人变得像刚从煤窑里钻出来似的?”

    “瞧瞧后面那些侍卫、船员,一个个也都晒得黢黑黢黑的。”

    “可想而知这八年,他们在海上多么辛苦。”

    “诶?我怎么觉得人比以前好了很多?我记得八年前出海的队伍逼着长很多呐!”

    “老天爷,那些人该不会是没回来吧!”

    百姓的声音断断续续传到九爷和十三爷耳中。经历了最初和孩子们团聚的喜悦后,两人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这八年在海上的生活,的确远超旁人想象的艰难。不仅艰难,很多次他们都是游走在死亡的边缘。

    ·

    回到驿馆,弘晖让弘霈华裳和弘暾跟在身边,和九爷十三爷一起聊了大约一个时辰。

    晚膳后,他写了道折子派人送回京,同时有一封书信给他阿玛。

    三日后,九爷和十三爷在乾清宫觐见,奏陈这八年来在海上的经历。

    直到这时康熙爷才知道,他的九儿和十三儿在海上几次险些丧命。他们遭遇了几次海战,都落过海,都中过枪,都受过刀伤,也曾被偷袭很多次。

    看到九爷和十三爷身上这八年来新添的大大小小疤痕共十几处,康熙爷眼睛湿了,心疼他的儿子。

    同时心底又是一阵后怕:“若你们没出海,朕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海面上竟然是那般光景。也不会知道,原来外面有那么多国家在开疆拓海。”

    “胤禟,胤祥,你二人乃是本朝的大功臣。”康熙爷说着看了四爷一眼:“老四前几日已经上了奏折,要为你们请封郡王。有些大臣还不乐意,明儿个大朝,朕就要亲自驳斥他们。郡王爵位,是你们应得的。”

    次日大朝,康熙爷让大太监罗列了九爷和十三爷这八年来的功绩,而后宣布要给这两个儿子加封郡王,同时要在紫禁城那边六部处刻碑记事。

    九爷和十三爷谢了恩,下朝后又被康熙爷留住说话。

    两个孩子揉着眼睛盼到半夜,才把九爷盼回来。

    秦晚见他进来,朝五个正聚在一块翻书信的孩子努努嘴:“喏,都不肯睡觉,盼着你回来好好说说话。”

    九爷看了一眼相亲相爱的五个孩子,又看了看秦晚:“你把孩子们教养的很好,这些年辛苦你了。”

    若在别家,福晋大约要谦虚两句。秦晚直接反问:“你怎么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