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结婚[快穿] 作者:洲是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陆亚棠对苏秀荷表明了态度,说愿意等穆万峰回来。

    她这么善解人意让苏秀荷忍不住又是一顿夸赞,笼在陆家人脸上十来天的阴霾散去,众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除了换了芯的陆亚棠外,所有人都认为穆万峰的离开只是年轻气盛,等带出去的钱花光了肯定回来,殊不知此时的穆万峰已经通过同学哥哥的介绍,加入了红四方面第31军,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

    苏秀荷没有留饭就回去了,大嫂陈玉敏顶着肚子翻看桌上苏秀荷带来的东西,有茶叶、点心、挂面,还有一罐子蜂蜜,看得出是用心准备的。

    这个大嫂心地不差,对原主也挺好的,就是性子过于大大咧咧,就像现在,公婆还没发话她就伸手了。

    陆亚棠见大哥陆元海不着痕迹的拍了下媳妇的手,让她注意些,陈玉敏撇了撇嘴,她是闻见麻椒酥饼的味有点馋了。

    小夫妻两的官司瞒不住王金好的眼睛,她轻咳一声,开口道,“这些都是穆家带来给亚棠补身子的,按理说都该归亚棠,不过咱们家从来没有吃独食的说法,我就做主分一分吧。”

    她这么说陈玉敏的眼睛立刻亮了,婆婆说分就一定会给她,谁让她现在是家里最金贵的呢。

    王金好专门往闺女那看了一眼,见闺女点头同意后,她就笑着将两盒点心给了儿媳,其中就有陈玉敏看中的麻椒酥饼。

    “给你吧,你这眼睛都快黏在上面了。”

    陈玉敏憨笑着接过,也不在意婆婆的调侃。

    跟着王金好又拿了两包点心给陆亚棠,说,“茶叶留着待客,红糖和蜂蜜都是金贵的东西,得存起来以后慢慢用,点心给你嫂子两包,给你两包,剩下的两包我收着。”

    王金好说收着没人怀疑她会偷吃,肯定是留着送人或者待客用,虽然陆家条件不算差,但点心都是细粮做的,又是糖又是油的,一包点心可以换五斤大米,会过日子的人家轻易不舍得买。

    王金好觉得自己的分配虽然委屈了闺女但还算公平,谁知闺女竟然不要,笑着给推了回来。

    “妈,我的这份你也帮着收吧,我什么时候想吃了再跟你拿。”

    这么懂事把王金好心疼的够呛,连声说好。

    “那你想吃了就找妈,我啊一定给你保管的好好的,连老鼠都偷不走一块。”

    陈玉敏又撇了下嘴,总觉得小姑子这么一弄,显得自己多好吃似的,不过得了两包点心,又是别人冲着小姑子的面子送的,陈玉敏也不会不识好歹的怨怪起小姑子来。

    要说这个家里谁最盼着陆亚棠赶紧嫁出去非陈玉敏莫属,应该没有哪个儿媳愿意同时面对婆婆跟姑子,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现在家里都三只母老虎了,有点小别扭实属正常。

    陆亚棠看出了陈玉敏的小心思但并不在意,为了完成任务、接近目标,她已经决定去找穆万峰了,毕竟穆万峰十五年后才出现,人生有几个十五年?守株待兔不是她的风格,不过怎么去她的好好做个计划,到处战乱的年代,理论再丰富也是个弱女子,还能强过侵略者的枪杆子不成?

    她偷偷整理了下原主的财产情况,最大的面值是五元,加上所有的毛票,共计十二块三毛九分,按大米6分一斤算,相当于后世的两三百块,出远门的话着实不大够用,不过她有金手指系统,所需生活物品都能用积分兑换,这样钱多钱少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晚上睡觉时陆亚棠让系统提供了穆万峰的实时位置,知道他现在随部队出发,正往湖北去,离白石头村真的是千里之外。

    陆亚棠寻找着离开的契机,这一天很快就到了,月末镇上有每月一次的市集非常热闹,村民们会背着竹篓购买家中所需物品,还有拿着东西去换钱或者换生活用品的,比如鸡蛋换油、玉米换面粉等。

    按王金好的计划,这个月家里不需要去集市,之前穆家送的东西够用好一阵子,但闺女透出了想去的心思,王金好心疼孩子,觉着出去散散心也好就同意了。

    她拿了一块钱给陆亚棠说,“我就不去了,家里没什么要添置的,听你五婶说香香也去,你就跟香香搭个伴儿吧。”

    香香是五叔的大女儿,跟原主同岁,两人一块长大,关系很好,村里人常开玩笑说她们是双胞胎。

    陆亚棠应下,拿了钱要出门,刚走到门口就被嫂子陈玉敏叫住,只见她抚着肚子喊,“亚棠,你去集市看看有没有梅子干,有的话帮我称点,回头我给你钱。”

    “好。”

    陆亚棠答应下来,但她知道,梅子干注定是带不回来的,到了集市上她就会找借口离开,香香找不到她肯定会回来告诉家里,她已经事先写了封信压在枕头下,家里一看就会明白怎么回事。

    陆元海看媳妇又冲妹妹要东西不大赞同,斥道,“你不给小妹钱让她带什么,别带回来了又忘了给。”

    显然这种事陈玉敏做了不止一次。

    在陆元海看开媳妇泼辣,妹妹老实,他不是那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人,时不时会敲打媳妇一番,免得她“得寸进尺”。

    他是非常传统的乡村男人,宠媳妇但不会惯着,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得了好东西宁愿自己没有也会给媳妇,因为媳妇不仅是一起过日子的,还要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陆亚棠到五婶家时香香正准备出发,同行的还有另一个叫红菊女孩,是之前跟香香约好的。

    从村里走到镇上要个把小时,不过边走边聊时间过的挺快,不知不觉就到了镇上,还没走近,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香香她们来集市上是有目标的,陆亚棠走在后面,香香看中一块绣花头巾跟卖家讲价时,陆亚棠跟红菊说,“我去前面找点东西,如果你们回头的时候没见到我就不用等了,我认识回家的路。还有,我有个东西忘在枕头底下,如果我妈问起来你就跟她说一声。”

    红菊听的云里雾里,主要是不明白陆亚棠突然说什么枕头,还让她告诉金好姨什么,这些自己回家就能说,怎么要自己转达了?

    不过红菊就是脑子里有这么个念头,转瞬即逝,而陆亚棠跟她说完也转身离开。

    红菊回头看了眼陆亚棠的背影,突然有种形容不出的感觉。

    “哎,红菊,你觉得这个颜色好还是这个颜色好?”

    香香的出声打断了红菊的思维,她转头看见香香左右两手各拿了一块头巾,一块红配绿,一块玫红配靛青,正笑着问她哪个好呢。

    “嗯……这个吧。”

    红菊指向那块玫红配靛青的,再回头时,已经看不见陆亚棠的身影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香香跟红菊从头逛到尾两只手上提了不少东西, 等到要回去了才发现陆亚棠已经消失好一会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红菊想起陆亚棠离开前的那些话,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但她没跟香香提, 只说, “亚棠说她认识路, 如果我们走的时候没见到她,就让我们先回去。”

    眼看晚霞印了半边天,香香知道再不回天就黑了, 两个女孩走夜路不安全,所以尽管担心,还是跟红菊一块往家赶, 到家时天刚好擦黑, 两人在自家门口跟家人喊了声就去找陆亚棠,看她回来了没有。

    王金好在家门口收簸箕, 里面晒着焯好的萝卜干, 晒干后撒上盐用罐子焖上, 等入味了就能当小菜吃。

    她抬眼看到两个小闺女, 又往后看, 没见到自家姑娘, 笑着问,“香香,亚棠呢, 没跟你一块回?”

    香香跟红菊对了一眼, 知道亚棠还没到家,都挺担心的。

    “三伯娘,亚棠到集上跟我们分开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在路口没等到她。”

    王金好当即面色就沉了,赶紧把簸箕放下,喊儿子去找人。

    陆元海放下劈了一半的柴就要走,一直沉默的红菊说话了。

    “好姨,今天亚棠留了几句话我觉得挺怪的,说什么东西在枕头底下,如果你问就告诉你一声。”

    这话确实怪,谁听了都摸不着头脑。

    王金好皱着眉往闺女房间走去,收拾的干净整洁的房间还带着淡淡的馨香,是闺女常用的肥皂的味道。

    王金好直往床铺走去,拉开枕头,下面果然压着一封信,牛皮纸的信封上写着“父母大人亲启”几个字,王金好有种不好的预感,还没看信就已经双腿发软,跌坐在了床沿上。

    这天对陆家而言绝对是晴天霹雳,比穆万峰拒婚还严重百倍。

    拒婚大不了不结,起码闺女还在,现在连闺女都没了。

    一家人不顾天黑赶紧出去找人,可陆亚棠是从镇上走的,从家到镇上还有个把小时的路,等他们赶到已经空荡荡的集上,来回走了几遍,哪里还看的见一个人影?

    王金好哭的站不住靠在路边的树干上,陆槐根长吁短叹的抽起了旱烟。

    陆元海怒其不争的捶在石板上,又是担心又是气愤的说,“穆万峰那小子有什么好,这婚不结也罢,妹妹脑子昏了去找他。”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现在最紧要的事看能不能把人找回来。

    王金好哭过后好歹恢复了理智,平时在家她就是做主的那个,关键时刻尤其不能垮。

    “元海,你年轻,脚程快,拿上钱连夜往城里去,到所有下脚店、小旅馆走一遍,说不准还能追上亚棠。”

    她心里知道一点,那就是如果城里也找不到,就真的找不到了。

    陆元海也担心妹妹,虽然天已经黑透,但他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安排,拿着火把独自上路。

    这时候的陆亚棠确实在城里,她本来是要走过去,但运气好,半路休息的时候遇到了一对赶牛车的夫妻,从老家探亲回家,带了个三岁大的小姑娘,见陆亚棠一个人,好心带她一程,路上被陆亚棠千里寻夫的故事感动,连住的地方都顺道帮着解决了。

    夫妻两住在城北,严格说起来算郊区,除了种地外男主人平时还帮着运货挣钱,家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外,还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到家时已经做好了晚饭。

    米汤加玉米面饼,一碗咸菜、一盆水煮白菜、一碟炒鸡蛋,看的出日子并不富裕,因为她的突然到来,老婆婆准备的饭不大够,媳妇又用从亲戚家带回的南瓜做了道菜。

    “妹子,粗茶淡饭的你别嫌弃。”

    陆亚棠自然不会,碰上心地这么好的人,感激还来不及呢。

    “嫂子哪里话,这一路多亏了你们,否则我非得走到半夜不可。”

    叫大萍的媳妇给她盛了碗米汤,又拿了张玉米饼子,笑道,“出门在外就得相互帮衬,不过现在这世道不太平,你一个姑娘家得随时注意安全才行。”

    大萍其实想劝陆亚棠别去找人了,什么男人也不比自己的命重要啊,但她只是个陌生人,交浅不言深,许多话实在不方便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哪用得着别人指手画脚呢。

    陆元海脚程比陆亚棠快的多,但他全靠步行又是晚上,顺着官道有到城里已经是半夜十分。

    他不大来城里,对住宿的地方没什么印象,幸好这些店为了方便住客寻找门外都会亮盏灯或挂个灯笼,他用三小时走遍城里每家旅馆和下脚店都没问着妹妹的消息,天亮时分早餐店开门了,他实在是又累又困又饿,顾不上省钱,花三分钱买了两个黄面饼吃,老板还赠了碗热水给他。

    “大兄弟,你这一脸忧色的是有什么难事了?”

    老板是个热心的,这会没什么客人,闲着也是闲着,就跟陆元海攀谈起来。

    陆元海本来就是来找人的,老板主动问他也没什么可隐瞒,说不定能提供什么消息呢,就把事情简略的说了。

    “呦,你这妹子不简单呐,赶一个人出远门呢?”

    这可不是有亲戚或上街买瓶醋那么简单,千山万水的,但凡胆子小些的都不敢想。

    “我昨晚九点收摊,还真没瞧见单身的小姑娘,恐怕没从我这经过。”

    陆元海说不失望是假的,但他也没真的以为随口一问就能问出什么来。

    城北,陆亚棠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就跟着起床了,帮大萍做了早饭,吃了大萍特意给她做的疙瘩汤后感激的告辞,离开时大萍还硬塞了两个煮好的鸡蛋给她。

    陆亚棠推辞着不肯要,知道鸡蛋在普通人家是好东西,昨晚一小碟炒鸡蛋大人们都不肯动筷,是专给孩子吃的,她可不好意思抢孩子的口粮。

    “你收着吧,两颗蛋嫂子还给的起,路上注意安全,早日跟丈夫团聚。”

    陆亚棠点头,趁着一家几口不注意,手伸进口袋的时候用积分兑了六颗水果糖,拿出来放进大萍手里。

    “嫂子,这是我从家里带的,留给大丫吃,感激的话我不多说,等哪天回来我一定还来看你们。”

    只是萍水相逢却给了她极大的温暖,虽然不知道这家人的结局如何,会不会安然度过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她会一直放在心里,如果日后有幸重逢,再好好感谢一番吧。

    陆亚棠顺着大哥的指路往城东的火车站去,她可不会傻到靠两条腿走到湖北。

    离她不远的一条街上,陆元海正不停向人打听着妹妹的下落,他压根没想到去火车站找人这件事,对连城里都没怎么来过的乡下青年来说,火车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物,因而错过了最后一次带妹妹回家的机会。

    陆亚棠知道她的离开会让陆家翻了天,可有些事不是她能左右的,完成任务是她的使命,就算当面跟父母说,说一千道一万他们都不会同意,只能不告而别。

    到火车站后,她用一块二毛钱买了张去武汉的火车票,不过穆万峰不在武汉而在宜昌,可这里没有直达宜昌的票,只能到武汉后再转车。

    三十年代的火车没什么速度可言,整整开了三天两夜才到目的地,路上有人见她独身一人起了歹心,她去厕所的时候尾随着想动手,陆亚棠一个转身,直接掏出军刀抵住对方的脖子,尖锐的刀口划破皮肤渗出血来,另一只手握的则是黑统手枪。

    她向对方灿然一笑,既单纯又美好,亮晶晶的眼里甚至闪动着娇美和天真,对方却惊吓的双腿直抖,哆哆嗦嗦的求饶道,“壮士饶命,我就是路过,你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刀枪无眼别伤了无辜。”

    陆亚棠哼了一声,手上的力道又加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