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品: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作者:少地瓜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来了才多久?竟又找出这许多线索!

    “陈大人,王大人!”谢钰道。

    两位县令闻声起身。

    “即刻重新发布寻人通告,写明身高体貌之余,再加上这一条,务必在天亮之前贴遍两县内外大小街道!”

    第58章 咸香椿煎蛋

    东河县什么都好,就是……鸡真的太多了!

    连着两日昼夜狂奔,谢钰一行人已经疲惫到极致,五月十五中午抵达东河县衙后又立刻参与断案,直到入夜方歇,精力已然耗尽。

    所有人回房后几乎都是倒头就睡,结果天不亮,就被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吵醒。

    初始马冰还想挣扎一番,闭着眼就往被子里钻,结果没一会儿就被热起来。

    当鸡叫声再次响起,她在炕上滚了几滚,哼哼唧唧抓过枕头在耳侧对折,但那些公鸡大约吃得太好,叫声极具穿透力,枕头完全无法阻挡。

    啊,可恶!她愤愤地捶打着炕头,然后睡意全无。

    带着被吵醒的怨念晃晃悠悠出了门,马冰一抬头,就见其他屋子里的同僚们也顶着满头乱发钻出来,如出一辙的两眼无神、目光呆滞。

    睡不够真的太难了。

    陈维将县衙后面的一座小院子拨给他们住,谢钰自己住正房,元培睡他隔壁的偏厅,马冰是女子,不能与人同住,便单独占据了西厢正中那一间。

    剩下的阿德、庄鹏、张仵作等四人两两一间,分住东厢两间屋子。

    到底西厢有个姑娘,他们也不好意思去隔壁打扰。

    众人看着满面疲惫的对方,甚至连话都懒得说,晃晃悠悠蹲在井边洗漱。

    过了会儿,正房吱呀一声门响,穿戴整齐的谢钰走出来。

    众人正往嘴巴里擦牙粉,见状都目瞪口呆。

    您什么时候起来的?!

    事实上,谢钰半个时辰之前就醒了,还专门出去转了一圈,这会儿已是沐浴完毕。

    此行除了破案之外,他还想亲眼看看两河县城治下的情况,看看两位县令是否如百姓们所言是个好官,看寻常百姓究竟是怎么过日子的……

    毕竟前不久才有一位姑娘说自己和别的官员与众不同,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辜负这份评价。

    然后他就看见了漫山遍野的无名小花,面带笑容的百姓,甚至还跑去城外,感受了一点田间吹来的晨风,欣赏薄纱般轻柔扭动的晨雾。

    一切都跟他在开封城内看到的不一样。

    似乎有种更为质朴的,醇厚的东西在他心里扎了根。

    过了会儿,伙房送来早饭:

    一大罐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一盆煎得金灿灿的咸香椿蛋饼,外加一盘子用香油和食醋凉拌的肥嫩鸡丝,一盘对半切开的流油腌双黄蛋,一份小葱凉拌的嫩豆腐,还有一小筐素馒头。

    除小米外,皆是东河县本地特产,侍弄出来既丰盛好看,也花不了几个钱,就很好。

    马冰看着那盘腌双黄蛋,笑道:“早就听说东河县盛产双黄蛋,如今也算见识了。”

    许多人认为双黄蛋是吉兆,很爱多花点钱去买来吃,没想到在这座有些偏僻的小县城,双黄蛋竟遍地都是。

    包括谢钰在内的好几个人就想着,若回去的时候不着急,倒是可以买些双黄蛋家去吃,便是送人也有些意趣。

    这个念头一出来,众人先觉得好,可旋即又悚然一惊:

    天爷,这该不会是陈维那老头儿的阳谋吧?!

    不然若真想用心招待京城来的差役,大可以做些其他的菜肴嘛,何至于一连几顿都是鸡和豆子!

    饭桌上一阵沉默,忽听元培幽幽道:“该不会接下来几天,咱们要天天吃鸡吧?”

    阳谋就阳谋吧,只要真的好吃,买些也无妨。

    可他们这一时半刻也走不了,若是一天三顿都这么着,谁受得了?

    众人:“……”

    意思都懂,但这话怎么听着有点不对劲?

    东河县不比开封城繁华,大部分店铺入夜后都会关门,天亮后再开。

    所以直到这日中午,西河县衙的衙役们才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回禀诸位大人,卑职等人挨着问了本县在册的九家铁匠铺,今早方有一家铺子的铁匠认出那蹄铁是他家手艺……”

    据那家的铁匠说,看那蹄铁应该是年前后那一批铁料做的,但再细的也就想不出来。

    “卑职已将买过那批铁料的人员名册带回来,请大人过目。”那衙役递上一本册子。

    元培接了再递给谢钰,“一共多少人?”

    那衙役道:“共计一百三十一人。”

    众人咋舌,这么多!

    不过想想也是,那铁匠铺子做的就是给牲口打铁掌的营生,一头牲口四只蹄铁统共才费多少铁料?

    之前去开封府报信的东河县衙衙役邱安兴奋道:“大人,这么一来,死者就是这一百三十一人中的一个!恐怕这些人也有住在东河县的,可要卑职也带人一并去上门问话?”

    “是要上门问话,”谢钰拍拍册子,“但这些人未必就是死者。”

    邱安一愣,倒也是。

    对普通人家来说,牲口是重要财产,都是一家子混用的。或许当爹的去牵着牲口打蹄铁,回头却是儿子骑着出门。

    但无论如何,总归是一家子,好歹有个调查方向了。

    谢钰对两县衙役们道:“去告诉陈大人和王大人,让他们带人分辨出名录上住在各县的,即刻挨家挨户问讯。”

    有了方向之后,案件进程骤然加快。

    一百多户听着虽多,可分派到两县也不过各自几十户,派出几十名衙役走访,进门后直奔牲口棚,再问问谁家三十岁上下的男人外出未归,目标极其清晰明确,一切都顺利得很。

    当天傍晚就有了结果。

    死者名叫王征,二十九岁,现住西河县郊,已经娶妻生有一子,父母俱在。

    衙役们等门时,王家人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问起牲口时便道:“是呢,我儿初十那日说要出门走亲戚,顺便去城里做些小买卖,如今还没回来。”

    衙役问:“既没回来,你们也不着急?怎的不报官?”

    王家人便小心翼翼道:“以往出去多待几日也是有的,何况官府……”

    普通百姓对衙门那种地方素来有敬畏之心,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况且只是暂时没回来,万一刚报了官就家来,岂不叫左邻右舍看笑话!

    衙役先问了王征身高体貌,又问他是否有心疾。

    王家人都十分惊讶,“是呢,他从小身子骨就不大好,大了之后越发厉害,都不敢胡乱跑动的。”

    这就错不了了。

    衙役们便将王征的遗物给他们看,王家人一看,顿时哭死过去。

    “这,这是怎么了啊!”

    “好端端的出个门,怎么就这样了啊!”

    衙役问道:“他哪天出的门?去谁家?可带什么行囊或别的东西了吗?”

    王家二老下意识看了儿媳一眼,衙役也跟着看过去。

    为什么看她?

    有什么隐情?

    “出门时,倒是带了几件换洗的好衣裳,”王家儿媳局促地捏着两只手,一张脸白一阵红一阵,犹豫了许久才蚊子哼哼似的说:“他,他在东河县有个表妹……”

    话音未落,王家二老齐齐变脸,一个将她扒拉到身后,一个对衙役陪笑道:“亲戚,就是寻常走亲戚。”

    衙役却不睬他,对视一眼,“来啊,都带回衙门问话!”

    看起来,似乎大有隐情啊!

    表哥表妹的,让人很自然就联想到情杀呢!

    虽然王家在西河县,但案子是东河县接的,且谢钰一行人也在那边,衙役们便将这一家几口都到东边来。

    西河县令王少卿听了消息,忙命县丞看家,自己也带着几个从官赶来。

    五月十六晚,东河县衙连夜开审。

    谢钰做了案,陈维和王少卿分列左右首,其余人员陪审。

    因王征之妻似有隐情,谢钰便让她单独上堂问话。

    没了公婆阻挠,王妻才道:“外子幼年时曾与他家表妹定亲,可后来也不知怎的,又退了,公婆一力做主聘了民妇家去。刚成亲那几年,王征时常在外做小买卖,整年不回家,直到三四年前,他略赚了些银子,又觉身子不适,才将将家来……”

    虽然当年退了亲,但王征似乎一直对表妹留有余情,自觉腰包鼓胀后,便要回来炫耀。

    谢钰问:“他表妹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可曾成亲?”

    王妻道:“叫尤小田,就住在东河县西街狗尾胡同第三户,过去一问就知道。她早就成婚,夫家姓刘。”

    成婚了,这就很耐人寻味。

    “王征生前经常去找尤小田么?”谢钰问道,“他二人有无暧昧?你公婆可知?”

    王妻明显迟疑,谢钰催促再三,才声音发颤道:“他,他并不中意民妇,在家时就常挑三拣四的,又说若是他表妹会如何如何……至于尤小田是否对外子有私情,民妇不大出门,她也不常来,就不知道了。公婆,公婆劝民妇忍耐,只道男人都是这样,只要他知道回家就好。”

    治下出了这样的事,陈维和王少卿都是皱眉。

    难怪之前在王家时,死者的父母试图阻拦儿媳说话,必然是早就知道儿子在外不检点,怕传出去让人戳脊梁骨。

    听到这里,大家很自然就联想到情杀,觉得凶手大约就是尤小田的男人。

    马冰暗自想着,“如今看来,王征出门时特意打扮,必是因旧情未了,要么想炫耀,让表妹后悔,发泄怨恨;要么……就是还想勾引,再续前缘!”

    稍后又叫了王征的父母上堂问话。

    然事到临头,那两个老货尚且想着狡辩,只道儿媳胡说,王征行得正站得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