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作品: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风雨) 作者:hui329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东和日本九州两千里的距离,六七十年不见一次倭寇,就知道这些

    物种多稀有了,当然,距日本距离相近的还有辽东,不过日本人有个好习惯:

    记打!自永乐十七年辽东总兵刘江全歼来犯倭寇后,一直到明亡,日本再没踏

    上辽东半步。

    「看来只有等那人苏醒过来才能得到些实情了。」马昊叹道,那个昏迷的

    和尚他们已经看过,并非中毒,而是一种迷药,只消隔一段时间便会醒来。

    二人正商讨下步该如何时,有捕快来报,那个一直昏迷的和尚醒了。

    百二十八章岛国沧桑

    屋内灯光昏暗,映得那个呆坐的和尚脸色更是枯黄。

    见丁寿二人入内,那和尚敛衽整襟顿首道:「北条秀时拜谢二位大人救命

    之恩。」

    「你也是倭人?」马昊眉头一皱,原以为是明人被倭寇胁迫,没想到是他

    们自己狗咬狗。

    丁寿眼神示意他不要多言,和颜悦色道:「他们为何擒你,有何缘由可一

    一道来。」

    北条秀时长叹一声,将自身遭遇说了出来。

    有道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这位没娘的北条君的遭遇七拐八拐的和中

    国还真有点关系,北条秀时的祖上也是鼎鼎大名,日本镰仓幕府将军自三代以

    后实权尽归幕府执权北条氏,所谓将军和天皇,不过是北条家放在前面的橡皮

    图章而已。

    正当北条执权如日中天的时候,大海彼岸送来了一封国书,蒙古大汗忽必

    烈派遣使者黑的要日本学着高丽向蒙古「通问结好」,不然就「以至用兵」,

    日本国上下当时就懵了,自唐朝刘仁轨「白村江水战」教会日本怎么做人后,

    日本以唐为师,遣唐使络绎不绝,此后六百多年日本一向是以尚唐风、聆唐音

    、吟唐诗为荣,唐亡之后自有宋承,这个从哪儿冒出来的蒙古谁知道怎么回事

    。

    日本和宋朝往来频繁,关系堪称铁瓷,宋人笔记记载:日本

    船飘泊宋境,遇到中国人就从船内的女性中「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为

    了改良品种也好,说是组团卖春也罢,亲宋之心可见一斑,这不知从哪蹦出来

    的蛮夷让日本和大宋断交,改着跪舔他们,丫也配,滚蛋。

    忽必烈可不是善男信女,蒙古国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灭国无数,虽说南

    侵的时候崩了几颗牙,还教人在钓鱼城把「上帝之鞭」给撅了(四川哦,不是

    郭大侠守的襄阳),可不代表能受这蕞尔小国的气,公元27年,忽必烈

    称大元皇帝,公元274年,设征东行省,建造大舰九百艘,发兵四万,跨

    海而来,日本聚兵十万二千迎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日军血战一日,损失惨

    重,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特么突然赢了,晚上的一场台风倾覆战舰二百

    余艘,元军最后辗转返回陆地不过一万三千余人,日本称之为「文永之役」。

    赢的人莫名其妙,输的人更是窝心,忽必烈一边忙着灭宋,一边再度派遣

    使节让日本臣服,北条家执权北条时宗表现得极为千脆,元朝使节来一个砍一

    个,来两个剁一双,令各国守护征发六十五岁以下男子,动员僧兵,加强军备

    ,就等着和忽必烈再掰回腕子。

    公元279年,崖山之战,宋朝十万军民蹈海赴死,中华大地次彻

    底沦入异族之手,日本商船过境贸易,乃知宋亡,「举国茹素」(见宋末《铁

    函心史》,我大清编纂的认为这是明末人杜撰,再给纪

    大烟袋点个「赞」),既然腾出手来,忽必烈自然不会让东洋鬼子好过,公元

    2年,元军兵分两路,一路四万大军再度由朝鲜出发;另为了做长久计

    ,又遣宋国降将范文虎(被金庸黑出翔的吕文德的女婿)率江南屯田兵十万,

    兵出扬子江,浩浩荡荡向日本杀去。

    两路大军本拟六月中旬汇合后发动总攻,怎奈日本兴举国之力到处修筑石

    堤,元军战舰竟无登陆之处,同时日军的海上敢死队不断发起决死攻击,迟滞

    元军行动,直到七月初,两路大军才兵合一处,就在准备发起总攻的时候,那

    场台风又来了,这次元军损失更为惨重,十万大军十不存一,日本称之为「弘

    安之役」。

    夫大将者,知天时,晓进退,蒙古两次因台风铩羽,除了说明忽必烈无用

    人之明和统军大将不知天时水文是个二逼外,也没什么可吹嘘的,可日本人那

    帮实心眼不这么想啊,于是台风就成了「神风」,日本诸岛有天神庇祐,永不

    沦亡,中国既亡那华夏正朔便应在扶桑,日本人的岛国心理就在这样的自大中

    无限膨胀,以至于甲午之时,日本对满清开战打出的口号竟是「攘夷」。

    仗打赢了,开心也开心过了,后续的才是麻烦事,蒙元地广人稠,损失个

    十万八万的,权当吃了个苍蝇,恶心一阵也就算了,可幕府为这两场战争可是

    耗尽了家底,大量下级武士破产,无数农民沦为盗贼,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日本百姓耐磨又耐操,实在过不下去了削尖了棍子上山劫道去也就完了,绝不

    会千出蔓延全国的农民起义动摇国本,可要是上面的人不安分,幕府统治才算

    遇上了大麻烦。

    前面说过了,日本毫不保留的亲宋,所以南宋盛行的朱子理学在日本也是

    发扬光大,这种学说鼓吹「三纲五常」、「大义名分」,宣扬掌握王权的「王

    者」击败有实力的「霸者」乃是正义之举,公元32年,后醍醐天皇登位

    ,这孩子打小就雄心万丈,又深受朱子理学影响,一心恢复天皇权威,于是便

    暗中纠结朝中公卿,地方豪族及民间恶党,策划倒幕,可惜这位天皇眼高手低

    ,事情还没个影呢,就被幕府得到了消息,把他囚禁了起来,后醍醐天皇才能

    如何且不说,估计这位天皇长的应该不错,他人生中几次被囚禁,最后都是靠

    着男扮女装逃了出来。

    既然撕破脸了,后醍醐直接另立山头,号召倒幕派进攻幕府,也是贵人相

    助,当世名将如楠木正成、新田义贞者都支持天皇,于是倒幕派几经起伏,不

    断以弱胜强,逐渐壮大,公元333年,镰仓陷落,幕府末代执权年仅三十

    一岁的北条高时烧毁官邸,带领北条一族八百七十人集体自杀,许多世受北条

    恩典的武士也纷纷自杀殉主,历经一百四十二年风雨的镰仓幕

    府就此谢幕。

    幕府权利重新归于天皇,这时的后醍醐可谓意气风发,他迫不及待的改元

    建武,实行他所谓的「建武新政」,其实朱子学说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

    论,统治者善加利用,还是有助于臣民洗脑的,可天皇自己也脑袋秀逗了深信

    不疑,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在朱子学的指导下,后醍醐天皇认为自己才是日本真正的统治者,公卿百

    官是其辅弼,而武士不过是公卿们豢养的看门狗而已,重文轻武有什么恶果,

    前有宋亡殷鉴,后有明亡之祸,结果可想而知。

    大量对新政不满的武士聚集在名门足利尊氏身边,怂恿足利扫除恶政,再

    创武士掌权的时代。足利尊氏本就是野心勃勃,当年身为北条氏亲信尚且举兵

    倒幕,此时自然一拍即合,举兵反乱。

    叛军一度声势浩大,奈何楠木正成等名将俱在,足利尊氏一败再败,最后

    败兵仅剩两千人,逃入备后,可惜只要建武新政仍在,足利永远也不愁找不到

    炮灰,楠木正成的奏折不被天皇采纳,京都公卿处处掣肘,回天乏力的楠木正

    成率领五百骑兵迎战号称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