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囚龙 > 第167章

第167章

作品:囚龙 作者:九方歅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如果傻也能算是赞美,那杨佑觉得,自己可能在傻的境界里已经封圣了。

    “我累了,敖宸。”杨佑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你的事情,我实在是无法插手了。”

    如果这是你给我编织的美梦,这一刻,梦醒了。

    敖宸淡淡地笑着,“没关系。”

    他小指上缠着杨佑的头发,用手背摸了摸杨佑的脸,眼神从幽愤转成了死寂,他好像已经知道了结局一般,“这是你们都会做出的选择。”

    “你会死吗?”杨佑看着床帐上绣着的五爪金龙问。

    “龙神敖宸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经死了,现在在你面前的,不过是一个充满着仇恨和不甘的残魂罢了。”

    虚空的绝望瞬间涌上了杨佑的心头,心好像被切成一块一块的碎片,一片死寂凝成了他和敖宸相望的目光。

    他想哭,发出了轻轻的呜咽,又自己咽了回去。

    “就这样结束,其实也挺好的。”敖宸道,他看着杨佑的目光悠长又惆怅,但却无比的温柔,“至少你是个好人,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杨佑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因为敖宸竟然在祝贺他。

    他说,“愿陛下江山永固,万古长青。”

    杨佑想伸手抓住什么,可是敖宸消失得太快,就像一阵轻烟,轻易地就消失在空中,什么也没留下。

    一阵轻轻的凉风吹过来,从杨佑的唇边抢走了最后的呢喃。

    “对不起……”

    如同沉入了万丈深渊,杨佑受不住重压,胸中沉积的情绪无处发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都化作污血被他吐了出来,溅在明黄色的床帏上,星星点点。

    即便如此,生活还是要继续,他是天子,肩上有天子的责任。

    也就是从那天起,敖宸再也没有出现过,就像杨佑的生活里从来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杨佑时常想起他,却再也不敢踏入湖中。

    刚开始的十天半个月里,杨佑想起敖宸就觉得胸中郁闷,难以说出的难过和压抑紧紧伴随着他。

    等到情绪消退,他逐渐变得淡漠,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杨佑才能跳出自己的视线,从另外的角度看待敖宸。

    敖宸有错吗?

    他从始至终都是受害者,和皇帝们也不过是在完成交易。他不懂敖宸在其中究竟付诸了多少真心和感情,但最后却什么都没留下。

    敖宸是彻头彻尾的可悲。

    杨佑是彻头彻尾的可笑。

    难道敖宸可怜,就可以用低劣的手段来利用自己吗?他只要一想到从前的嘘寒问暖,相互依靠,便觉得浑身发寒。

    可心里又有另一个声音说,除了这样做,敖宸没有任何办法自救。双方拉锯,将他的心撕扯得鲜血淋漓。

    到最后杨佑不得不强迫自己每日处理政事,不留任何空隙,务必要将脑力都耗空,才不会在空下来的时间里想起敖宸。

    “陛下?”杨遇春捧上了一盏清露,“陛下劳累了一天,也该歇息了。”

    杨佑从冥想中回神,看见杨遇春先是呆了一会人,然后才想起人是自己召进宫的,他们要商议明年的边防情况。

    其实杨佑心里早有定数,要把崔珏拿到山东去。剩下的人选还没敲定。

    “刘慧和我推荐了刘恒,他想让刘恒出任归德中郎将,接管陇西军务。你怎么看?”杨佑问道。

    杨遇春道:“刘慧之心不可疑,可刘氏却不得不防,刘恒为可用之人,倒是可以历练历练,不过要时刻派人盯住,这小子就是头狼,管不好就得咬人。”

    杨佑笑了笑,“你倒是看得准,我让庞巢先领了商州刺史,刘恒还年轻,先不急。”

    两人对着舆图研究了很久,初步写出了一份名单,杨佑写下来折好,留待朝议。

    山河社稷,杨佑不禁又想起了那副画在地上的舆图,每个地方都在吸着敖宸的龙气。

    怎么又开始了?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杨遇春却以为他不舒服,走过来轻轻拍着他的背,“听瑞芳说陛下近日操心劳累,呕了不少血,也当注意身体了。”

    杨佑摆手,示意无妨,“太医说了,是郁结于胸,吐出来就没事了,不必担心。”

    “陛下,”杨遇春皱眉,看着杨佑苍白的脸色,忍不住抬手想摸摸他的脸。

    杨佑下意识地侧了侧身。

    杨遇春的手卡在空中,又缓缓垂下,最后低头敛眉说道:“臣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了?杨佑很想问,但又不敢问,他害怕再触碰任何和情感有关的话题,只好装作善解人意的样子点点头,“你也早点退下休息吧,再过不久,可能又要上战场了。”

    杨遇春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杨佑坐在椅子上,不说话的时候便又陷入了沉思。

    借着蝗灾查清灾田数目的机会,杨佑正好下令全国重新清查、丈量土地,务必要趁着北方民变磨掉了不少世家的时机,让世家富豪把那些侵吞的田地都吐出来。

    以往齐国税收杂项甚多,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甚至有许多地方交不齐税款,连年都拖欠,不是官员不想收,而是实在刮不上来。

    杨佑已经下令免除永康二十三年前拖欠的赋税,财政仍旧有很大的缺口,商洛在病中领着人拟定了新税法的章程,首要的举措就是清丈田亩,将以往繁琐的赋税都归于田亩之上。

    田越多,税也就越多,能够有效抑制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

    此法一出,杨佑已经料定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好在他今年提拔了不少青壮在朝中任事,多为寒门子弟,阻力会小很多。

    他明明还是一个登基不久的皇帝,却恍惚间觉得自己已经在皇位上蹉跎了一生,由内而外的在不断地衰老。

    好在齐国气色日益好转,连以往沉默的官员们都在渐渐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政见。

    清丈土地的结果,等了大半年才出来,这期间里刘颇辞世,杨伦害怕自己丢了丈人的保护要被清算,跑来找杨佑连着哭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杨休把他领了回去。

    而商洛的身体已是每况愈下,杨佑每天上朝都要问问他的情况,但都不甚乐观。

    他已经隐隐有了预感,他要在这里彻底失去他的老师和最忠实的支持。

    商洛死的那天,天色很好,已经是初夏,褐色的树枝刚刚谢了繁花,又迎来了新芽。

    夜里商府传来消息,说商洛让杨佑带一只蛐蛐去府上斗虫。

    这时节哪有蛐蛐,他也很久没有干过养鸟斗蛐蛐的事情了。

    杨佑翻出了沉积已久的白瓷罐,瑞芳用草编了一只豆绿色的大蛐蛐儿放在里面,给商洛带了去。

    商洛躺在床上,穿了一身正式的朝服,他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像是久卧病床的人。

    但杨佑还是从空气中问道了陈旧腐朽的味道,是堆放在角落里的木头的味道,是泥土的味道,是死亡的味道。

    杨佑把罐子放在了商洛手边,商家人都给君臣二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商洛用仅剩的力气抓住杨佑的手,就像父亲在临死时嘱咐儿子一般语重心长地说,“为今之际,臣唯有二事要嘱咐陛下,一来小儿顽愚,望陛下多多垂怜。二来国嗣未定,还望陛下早日拟定国本,方可使天下安心。”

    杨佑的眼泪全都洒了出来,曾经在太常寺的同僚们如今都成了重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商洛看着他们哭成了一片,突然大笑起来,洒脱地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得遇陛下,此生足慰,可惜老朽残年,不能得见陛下功业矣……”

    杨佑垂头靠在床边,终于忍不住发出了哀嚎。

    广德二年夏,两位老臣接连去世,百官同悲,杨佑亲自为两人守孝三天,以昭告天下。

    一月后,崔和大寿,宴请百官,连杨佑都亲自前来。

    杨休手下的察事已经彻底改造成功,只留下刺探边情这一用途,察事也改名为暗兵部,杨休在杨庭一朝心狠手辣,结下了许多梁子,风评虽然一时半会转不过来,但也比以前好上许多。

    至少京城妇人再不会用他的名号来止儿夜哭了。

    杨休在这种聚会上确实是不受欢迎的人物,他也自得其乐,自己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坐着,恰好遇见了逃酒的刘慧。

    刘慧是天子重臣,人又年轻,弟弟也在未来的一流武官之列,自然是旁人巴结的对象。

    他逃酒挣扎得衣衫不整,引得杨休连连发笑。

    其实刘慧对杨休也没什么好印象,杨佑和杨休似乎很早就达成了一些私密的合作,杨佑在益州的许多动作,都是杨休瞒下来的,皇帝要对自己的兄弟好,他也不能说什么。

    何况杨休确实在杨佑的点拨下有所收敛,他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和杨休说两句。

    杨休笑道:“刘郎炙手可热,到底让人眼红。”

    刘慧整理衣冠,无奈地说,“王爷闲云野鹤,也让人心生嫉妒。”

    他说着叹了口气,“我看陛下近日来消瘦不少,成日深思,今日到了崔府,看见崔相的官服又不免神色不振,想是为了商相劳神,王爷也要好好劝劝陛下。”

    “陛下长情自伤,谁能劝解?唯有等他自己想通才是。”杨休道,“其实商相离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刘慧有些吃惊地抬头,眼中确实是赞同之意。

    杨休笑道:“商相虽然为国操劳,但你我都知道,陛下想要的是剪除世家,此前商相就对陛下在北方的举措多有微词。如果商相在世,等新法施行后,他们早晚有一天会为了这件事对上。如今商相提早离世,倒是避免了君臣相争,全了他们一段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