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作品:六零之女主她高贵冷艳不会扯头花 作者:铁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蒋维钧从书房探出头笑道:“是吗?韩家那边要通知一下吗?”

    宋舒敏没好气道:“没看到我在打着韩家的电话吗?”

    宋舒敏最近心情非常不好,跟个火药桶似得一点就炸,蒋维钧伏低做道:“我没注意到。”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七点半不到,四个人就往邮电局去等着了。

    蒋乔也没让国内的长辈等太久,比说好的时间提前十五分钟拨打了国际长途。

    宋舒敏是第一个接电话的人,“乔乔,是你吗?”

    蒋乔回答道:“妈,是我,我和韩修到这边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接下来安心上课就行。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好。”

    伯克教授手下就两个博士,一个是她,另一个是美国人,男的,二十八岁,研究生是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的,比她高三个年级。

    韩修的博导保罗教授门下只有他一个博士生。

    有了前车之鉴,即使蒋乔这么说了,宋舒敏心里的担忧还是半分不减,她面上应声,心里想着却是等一下套套韩修这个诚实孩子的话,看蒋乔说得是不是真的。

    宋舒敏问道:“外国的食物吃得惯吗?课程难不难啊?”

    蒋乔说道:“课程不难,这边有一个华国城,里面住的全部是华人,有很多的中餐馆,还有专门卖国内东西的超市。”

    这两天她和韩修都没有时间开火,准备等把学校的杂事办好后,再去逛逛华人区,买调味品和食材回来。

    蒋乔跟四位长辈都聊了一会儿,然后再轮到韩修接电话。

    李红英最后叮嘱道:“年年,别忘了给你爸爸打个电话。”

    韩修嘴硬说道:“好吧,奶奶我听你的。”

    旁边的蒋乔给了韩修个眼神,我就看着你装。实际上,韩修早就呼叫韩从文了,让他今天上午十点接电话。

    李红英冷不丁硬核说道:“跟你爸报一句平安就成,别说太多。”国际长途多贵啊,一分钟十几块,今晚这通电话就得几百块了。

    想到这里,李红英扔下一句,“以后写信,别打电话回来了。”

    旁边的宋舒敏立马也喊道:“乔乔,你也少打电话回来。”

    说完,电话立马被挂断了,韩修:“……”,最疼爱我的奶奶居然挂了我电话?

    蒋乔拉了一下还在震惊中的韩修,说道:“给韩叔打吧。”

    国际长途的话费确实很贵,但她和韩修并不缺钱花,她和韩修都当了助教,助教工资就可以保障基本生活了。

    更何况她还火速去开了一个证券账户,两笔奖学金只留下一千美元傍身,剩下的钱全部投了进去。

    韩从文工作作风冷硬,教育方式却温和,跟韩修絮絮叨叨的很久,从天气的这些日常小事到学业与人交际这些大事。

    当然他也跟蒋乔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蒋乔和韩修迎着夜风骑车回公寓去,蒋乔说道:“你不少要洗照片寄回去吗?把公寓的样子也拍给长辈看吧,还有明我们开火,做几道家常菜也拍下来。”

    看到这些照片宋舒敏总该相信她没说谎了吧,她在美国的生活条件确实不错。

    除了蒋乔,mit的工程学院还收了三个大陆留学生,两男一女分别学医药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他们就联系上蒋乔,互相留下了住处的地址。

    得知蒋乔要去华人区扫货时,给了蒋乔不少有用的信息。

    一进入华国城的大门,韩修就使劲的嗅了嗅鼻子,兴奋说道:“蒋乔,我闻到了包子豆浆油条的味道。”

    蒋乔说道:“那你找找,我们先吃了早餐再说。”

    吃了几天油腻快餐的韩修嗅觉异常的敏锐,他骑着自行车带着蒋乔绕了两条道,就寻到早餐店。

    韩修看着挂牌上熟悉的中文,飞快说道:“两根油条、两碗豆浆,四个猪肉包子。”

    老板一口粤语口音,说道:“你们里边坐。”

    狭小的店铺里面放着三张折叠小桌子,韩修拉着蒋乔走了进去,找个空位置坐下。

    韩修边吃边说道:“披萨、汉堡、三明治我吃几口就腻到不行,连蛋糕冰淇淋都甜到齁嗓子了。”

    学校食堂只提供西餐,韩修看到食堂有蛋糕和冰淇淋满心欢喜买了一份,甜味直冲脑门,吃一口就得喝一口矿泉水。

    韩修也不需要蒋乔说话,静静听着就好,两人相处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韩修在说话。

    韩修疑惑的看着手里的肉包子,皱眉说道:“这个猪肉怎么不对味啊?”

    蒋乔回答道:“美国这边的猪都是喂饲料的,而且杀猪不放血,都是电击致死。”

    店铺的老板娘趁着空隙回头说道:“靓女识货啊,这边的猪肉确实不好吃。”

    韩修呲了一声,“不会所有的家畜家禽都是这样养的,这样杀的吧?”

    那他以后还吃个什么劲啊,这些天吃得肉类都是油炸过或者沾满了酱料,他没有吃出什么不同来。

    蒋乔的点头让韩修认清了事实。

    韩修满目悲愤的吃完了两个包子。

    从早餐店出来,蒋乔和韩修直奔杂货铺,买了一堆腊味、干货、油盐酱醋、干香料和酱料。

    然后去菜店买两块豆腐、一条黄花鱼和一斤虾就打道回府了。

    肉沫豆腐、酱炖黄花鱼、白灼大虾,一碗车厘子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米饭。

    韩修拍了照后坐下来感叹道:“我终于吃到米饭了,蒋乔明天早上我煮鸡蛋面吧。”

    蒋乔“嗯”了声,说道:“面条放半捆下去就够我们两个吃了。”面条还是从华人住宅区的杂货铺买回来的,美国超市只有意大利面卖。

    两人最后都吃撑了,放弃了八分饱的原则,连汤汁都被扫光。

    蒋乔是做饭的主力,韩修自觉收拾叠起碗筷餐盘,去厨房里洗碗。

    蒋乔端着水果碗走到书桌前,站着翻看导师交给她的几百页的文献资料。

    因为没有多余的房间,而卧室的面积也不大,她和韩修都要大量的文献和书籍,那么多的纸质书刊,卧室放不下去。

    所以蒋乔直接把客厅布置成了学习室,在客厅中央并排放着两张书桌,书刊放在四周的地板上。

    哗啦啦的水声伴随着韩修的说话声,“mit太有钱了,保罗教授直接给我申请了一台电脑,八千多美元的电脑啊,当电脑摆在我办公桌上,我都惊呆了。”

    保罗教授作为mit的终身教授,美国第一个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学校也不能硬塞学生给他,所以他多年没有招收博士生了。当然不可能有旧电脑留给韩修用。

    蒋乔不走心说道:“那你得赶紧学会使用电脑。”

    mit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生的办公室里,每个人的办公桌都放置着一台微型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学什么计算机啊?

    其实两人的学习生活跟在国内没有什么差别。在公寓吃过早餐后,骑车赶去学校下午五点回来,做晚饭,晚饭过后学习到十一点半,洗澡上床休息。

    两人的导师都是那种沉浸于学术不喜交流的沉默型大学者,只会把资料和研究的子课题交给他们,指导他们写论文,定期做研究进度报告。

    一周里,两人就是在看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确定课题写开题报告。

    坐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韩修不解问道:“蒋乔,你要带我去哪?”

    蒋乔看着他回答道:“去明尼苏达州的梅奥医学中心。”

    梅奥医学中心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医院,她来美国的读博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带韩修来梅奥医学中心看病。

    出租车内安静了一会,韩修出声说道:“我们现在没什么钱了,还是先攒攒钱再去吧。”

    蒋乔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妈出国前给我三万美元。”

    韩修眯着眼睛一副受到隐瞒受伤的表情盯着蒋乔看。

    蒋乔丝毫不心虚说道:“我妈让我先瞒着的。”

    韩修轻哼一声,心里放松了。三万美元,他毕业回国后得工作大半辈子才能挣到,看个病绰绰有余了,他和蒋乔的生活不会因此而拮据。

    看着白色雄伟的建筑群,饱受冲击的韩修淡定的跟蒋乔走了进去。

    蒋乔顺着指示牌来到门诊部给韩修挂了全套的身体检查。

    韩修知道在美国看病贵但没有想到那么贵,他扯扯蒋乔的袖子,侧脸小声说道:“挂个眼科就好了。”

    第249章

    他最有问题的右眼,其他没什么大的毛病,一万美元花出去了,还要治眼睛呢,剩下的两万美元他怀疑不够医药费了。

    蒋乔和韩修的穿衣风格跟国内已经很不一样了,t恤、牛仔裤和帆布鞋。

    梅奥医学中心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判断两人是移民后代,绝对不会想到蒋乔和韩修是刚来美国一周的华国留学生。

    作为昂贵的私人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听到韩修的中文心里一惊,但面上的微笑一丝未变。

    蒋乔没理睬韩修,低头“刷刷”写支票。

    从早上到下午,韩修做完了全部的检查。韩修的右眼确实要动一个小小的手术,两人了解手术方案、风险情况、约好手术时间后打车直奔机场。

    华灯初上,路灯在人的脸上闪过光影。

    韩修心里惴惴不安,犹豫问道:“我的右眼真的能恢复如初?”

    手术时间定在暑假,以便术后恢复,虽然离手术时间还有几个月,但韩修心里已经开始担心了,毕竟是眼睛,万一手术不成功瞎了怎么办?

    蒋乔温声说道:“医生不是说了,只是个小手术嘛,这样的手术他们已经做过很多例了,从来没有失败过。”

    除了右眼,韩修的心脏和消化系统也有问题,先天性心脏血管细和肠胃脆弱,不过这两个问题没有特效药,也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根治。

    只要生活饮食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乐观情绪,避免心情较大程度的起伏,心态平和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韩修点了点头,蒋乔就是他的定海神针。他举起账单,用手指弹了弹,摇头晃脑道:“抢钱啊这是,还来在美国挣得多,花的也多。”

    蒋乔淡淡道:“我们还剩一万多美元呢。”

    韩修打起来主意说道:“蒋乔,明天我去码头上买只波士顿龙虾回来吃吃吧。”

    他跟导师进过学校的私人餐厅吃午餐,那里的波士顿焗龙虾真是一绝,还不要钱。

    蒋乔看他回味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学校私人餐厅的大龙虾她也吃过,有的时候还会在私人餐厅里面碰上韩修。不过各自的导师没有什么交情,两人是不可能拼桌吃饭的。

    午餐时间就是一个顶级的小型学术交流会,她和韩修都舍不得放弃倾听几位世界级学术大拿的交流与辩论。

    波士顿有很多的码头,每天早上渔船靠岸,码头上会有各种活蹦乱跳的海鲜卖,附近的居民都会驱车来购买,俨然一个海鲜集市。

    韩修想去码头买龙虾除了新鲜外,最重要的还是便宜。

    蒋乔不无不可点头说道:“好啊,还可以买一些鱿鱼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