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唐总校长[穿书] > 分卷阅读426

分卷阅读426

作品:大唐总校长[穿书] 作者:云长歌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再见一面吧,许久不见,还要有点像她了。”

    李谈愣了一下,点点头说道:“那回头我问问印星,对了,远安公主也在这里。”

    杨贵妃有些意外:“她为什么会在这里?”

    李谈解释了一下,杨贵妃听了之后,不由得一脸向往:“当初若我也能像她一般……”

    李谈看了她一眼心说,如果是走正常剧情的话,你比她还……还怎么呢?

    李谈也想不出形容词,远安公主所作所为都是基于为了大唐好的基础上,所以哪怕她做的过火一点,李谈也能理解。

    然而在这本书原本的描写之中,杨贵妃完全是为了情情爱爱放弃了父母之邦,这一点他是绝对不赞同的。

    哪怕现在朱邪狸要造反,跑来跟李谈说是为了他们能在一起,李谈也能立马跟他翻脸。

    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必定因为三观一致,而如果在这方面有了分歧,那么三观也肯定有了分歧,勉强下去也不过是拖一段时间再分手罢了。

    李谈问道:“当初决定离开长安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没劝一劝吗?没让阿爹将我调回去吗?”

    杨贵妃回过神来没好气说道:“你以为我没说吗?怎么可能?我当时一再强调将你调回去一定能够抵御安禄山,可是圣人偏偏不信,哎,哥舒翰的惨败已经吓破他的胆子了,连我说就算不让你回去打仗,让你去护送也是好的,然而他等不及,怕你回去的时候安禄山已经打来了。”

    李谈:……

    他原本以为了李隆基没让他过去是因为怕突厥和吐蕃会趁机发难,事实证明想的多的是他。

    他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我在长安,必定……算了,现在说这个也没用,长安还没陷落,我还有机会。”

    杨贵妃沉默半晌才说道:“不要勉强,长安……哎,长安……”

    想到长安,再想到洛阳,李谈心情也有些沉重。

    他跟杨贵妃谈了一会之后就离开了,离开之前说道:“新州府如今还不算繁华,不过阿娘若是闷得慌便出门逛逛吧,我还要去跟人商量怎么收拾那三州刺史。”

    杨贵妃对他倒是充满了信心,一点也不觉得李谈在说大话,并且含笑对着他挥手说道:“去吧,不用管我。”

    李谈说完就离开了后院,准备去找公孙垂清点一下粮草,毕竟之前打仗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家门口,对于粮草的运输要求并不是很苛刻。

    这一次最远可能要打到长安,中间隔着七百多公里,这个长度必须做好调度。

    王维这个转运使,可能还真的要走马上任了。

    就在李谈想着这些的时候,迎面就看到贺知章慢悠悠的走过来。

    在看到贺知章步伐缓慢的时候,李谈心中不由得一痛。

    书院出事这之前,贺知章虽然年纪也不小,但是精神健旺,走路步履矫健,看上去完全不是这个年纪的老人。

    出事之后,虽然李谈救治及时,但贺知章还是仿佛骤然老了十岁一样,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了。

    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明珠书院建起来之后,贺知章能够恢复过来。

    李谈一边想着这个,一边调整心情走过去问道:“贺老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情派人来喊我一声就好,我去你那里也是一样的。”

    贺知章含笑摇头说道:“那怎么行,如今天下大乱,虽然不到礼乐崩坏的地步,却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凉州还是做个天下表率吧。”

    李谈摇摇头:“天下表率不是这么做的,更何况您之余我虽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纵然以太子之尊也要尊重老师,我又算得了什么?”

    贺知章心头熨帖,开口问道:“听闻大王想要跟那三州用武力谈一谈?”

    李谈:……

    这个总结可在真是太精辟了,到底是谁告诉贺知章的?

    他一边暗暗思索,一边笑着说道:“怎么能呢?我当然是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这三州刺史严格来说也没什么错,不过,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如果真的等调令的话……只怕是等不到的。”

    贺知章一哂:“行了,别想办法骗我了,我也不是那么不通情理,不过,终究都是大唐子民,你要有分寸,你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也要在乎他人的性命,否则岂非就是第二个安禄山?”

    李谈表情严肃正色说道:“贺老放心,我定不会冲动。”

    贺知章点了点头,背着手就又走了。

    李谈有些纳闷地看着他,这到底是过来干啥的?就为了提醒他不要滥杀无辜?

    而此时等在外面的李白等人正在讨论,不知道贺知章能不能劝动李谈。

    等贺知章出来之后,他们便迎上去问道:“贺老?”

    贺知章摆摆手说道:“大王知道他在做什么,你们配合他就好了。”

    “啊?”李白顿时愣在那里,他原本以为贺知章一定会说服李谈不要轻易动兵。

    对自家人动兵,名声还要不要了?

    贺知章负手说道:“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不要为声名所累,觉得对的事情就去做,你们的确是为他着想,但是为什么就不想一想,若是他不这般做的话,长安的百姓该如何?洛阳的百姓该如何?”

    众人十分惭愧地低下了头,贺知章又说道:“我看他比你们明白。”

    这也是贺知章没有劝说的原因,其实真正打动他的就是李谈那句不在乎自己名声。

    这才是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啊。

    若是没有发生书院的事情,贺知章或许也会反对,然而出了这件事,他就忍不住想,连自己人都能下如此狠手,那么安禄山会如何对百姓?如何对那些不肯投降的官员呢?

    这么一想,就没有任何理由阻拦李谈了。

    李谈得了贺知章的首肯,更加的大张旗鼓,他直接将公孙垂找来,公孙垂过来的时候有些头痛说道:“大王,粮草怕是不够。”

    毕竟这之前凉州一直都是贫困户,都要靠朝廷的赈济,在去年的时候还需要赈济粮呢。

    就算现在有了水源,想要缓过来也要个一年半载,而且为了防守突厥,边城都是重兵把守,这就相当于耕种的人少了,而消耗增加。

    李谈顿了顿说道:“去买,无论跟哪里买,不管花多少钱,必须保证军粮供应。”

    公孙垂没有反对,他知道李谈有钱,十分有钱,但是能够供应大军多久他却不确定,只希望能够撑到粮食成熟。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那就是兵员的问题。

    李谈沉思半晌说道:“广发公告,就说宁王招募义军抵抗反贼,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一同抗安。”

    这是颜真卿给他的灵感,颜真卿他们曾经募兵二十万,而当时他们其实也跟朝廷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