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唐总校长[穿书] > 分卷阅读474

分卷阅读474

作品:大唐总校长[穿书] 作者:云长歌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我理解错误,这是娘子留给我的。”

    李白这才释然:“娘子真乃贤良妇人。”

    李谈失笑,觉得没办法评价他这句话。

    杨贵妃未必是贤良妇人,然而重活一世大概终究让她长大了一些,不过她当时逃跑应该是十分匆忙并且十分隐蔽,当时也只带了一个侍女,跟杨家人相遇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所以这些珠宝她到底是怎么带出来的?

    这可不是小数目,装满了金银珠宝的箱子至少有十口,别的不说,哪怕只是其中一口这重量都不是杨贵妃能够搞定的。

    李谈一边让人将这些金银珠宝入库,一边回去准备写信询问一下杨贵妃。

    他也是觉得奇怪,杨贵妃这什么交代都没有,就给一张藏宝图,仿佛在猜谜语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他这封信还没写完,那边凉州就又来了信,这一次杨贵妃终于是写了一封信,上面解释说上次没有写信是担心信中提到宝藏会让人起贪心,万一被人拿走就不好了。

    李谈看到这里颇有些无奈,虽然你没写信,但是弄那么一个小箱子放藏宝图,上面还用十分珍贵的连环锁,傻子都知道这箱子里面的东西必然不简单。

    不过杨贵妃到底涉世未深,她两世加起来都一直在宫里打转,而皇宫内部的生活也是超级简单——别人想跟她斗都没有那个条件,毕竟她受宠。

    所以这大概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

    至于这些珠宝,这还要归功于李谈自己,毕竟当初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杨贵妃安史之乱或许并不能躲过。

    杨贵妃虽然一直觉得不太可能还会让安禄山有这种机会,但还是决定防一手,是以当初她秘密选了一个地方,然后找下人将自己的财物一点点运出去藏了起来。

    要知道杨贵妃手上那好东西是真的多,这些珠宝只是她半年时间的积累。

    信中杨贵妃还挺遗憾,觉得若是她早听从李谈的话,早早就开始积累,说不定比这还多。

    李谈不由得咋舌,这还少吗?

    清空将那些珠宝入库之后就做了统计,将厚厚的一份单子放在了他的书案上。

    据他粗略估算,这些珠宝如果全部充作军费的话,能够维持非战时他手下全部军队一年半到两年的消耗。

    注意这所有的军队,其中自然也包括河西和陇右两个地方的军队,这可是近五万人的规模。

    如果是作战时期的话至少也能坚持半年。

    别看杨贵妃存的东西似乎不多,然而能入她的眼的那都是精品,上好的玉璧,就连李谈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块那种玉璧,她直接存了一箱子。

    每次一想到那箱子玉璧,李谈就特别理解那些仇富的人。

    杨贵妃在信的末尾还十分得意的告诉他,那些为她掩埋这些宝藏的人她都已经处理掉了,不会有人再知道这份宝藏的存在。

    李谈:……

    就算知道也无所谓,这份宝藏都到他手里了,除非有人能够突破宁王府的重重封锁跑来夺走这些东西。

    要知道他入京之后还老老实实住在自己的王府,只有一小半的原因是不想给人留下口舌把柄,另外一大部分的原因则是皇宫都不如他的王府安全。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原因,还都在称赞李谈遵守礼仪,这也是那些读书人愿意为他站台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这封信倒是没有其他重要事情,李谈将书信放在一边,开始拿起王祭酒给的名单。

    他粗略扫了一眼,有好几个人的名字他还算熟悉,毕竟当初他也是当过老师的人,虽然不是正式博士,但对那些学子还是有印象的。

    同样他的那些同窗也都不见,也不知道都去哪儿了,想到这里李谈觉得应该将杨家人全都被杀的事情告诉杨贵妃,虽然杨贵妃可能早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杨家人也不算死绝,他们当初做的最对的事情大概就是让杨昢跟着李谈走,而李谈这次回长安,就是怕出事情所以根本没有让杨昢跟过来。

    好歹也给杨家留下了一根独苗,只不过可以想象得到,将来杨昢想要过得好恐怕很难。

    至于依靠杨贵妃……过不了多久,连李隆基都会被退位,杨贵妃到时候就是太上皇的妃子,杨昢想要依靠她起家只怕不容易。

    只怕到时候李谈还是要帮他一把,毕竟他跟杨家别的人不是很熟悉,对于他们的死也比较无动于衷,但是杨昢跟他关系还是不错的。

    而且杨昢本身性情并不坏,倒也值得帮一帮。

    李谈给杨贵妃写了一封信之后,就准备去询问一下纪合考题什么的……准备好了吗?

    他这里先生已经都准备好了,最好是早点招人早点开课,这样李谈也可以早点给这些人发俸禄,不至于让他们依旧艰难度日。

    纪合最近忙的焦头烂额,随着长安恢复生机,京兆尹的事情越来越多,最主要是如今长安鱼龙混杂,还有好多人没有了户籍,他又开始重整户籍制度。

    如今听到李谈提起考试,他就特别怀念礼部,当初这些事情都是礼部来搞的啊。

    纪合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忙中出错,急也不行,不如这件事情就交给国子监吧。”

    李谈有些犹豫:“我也曾想过,只是若交给国子监,传出去真的成了开科取士,怕是朝廷那边不会善罢甘休的。”

    纪合说道:“我观殿下做事雷厉风行,为何在这里反而裹足不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等都在长安,难道还能看着那些人冤枉殿下吗?更何况如今奸臣已清,殿下有何好担心?”

    李谈苦笑说道:“不瞒你说,若是杨国忠没死,我倒反而没有任何顾忌,他于你们而言是奸臣佞幸,可于我而言却是一大助力,如今他连同他的党羽全部被连根拔起,动手的反而是之前百般刁难于我的人,如此我怎么可能不小心?”

    纪合听后却说道:“殿下为何如此想?杨国忠为你说话那是因为他需要从你身上得到什么,而并不是因为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哪怕你做的是错的,他也会为你说话,之前您与他牵扯太深,如今杨国忠已殁,乱党已清,朝中诸公才能公正看待您啊。”

    李谈听后觉得纪合最后一句话似乎有隐喻,他仔细想了想才明白纪合说的是他之前跟杨家走的太近,虽然不是他自愿的,但众人还是会把他和杨家看做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李谈做的是对是错,众人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他这样做会给杨家增加多少分量,是以哪怕他做的是对的,只要没到影响国运的地步,众人都会更加慎重一点。

    而如今杨国忠死了,杨贵妃的下落许多大臣并不知道,是以他们认为杨贵妃可能与大部队走散,或流浪或死于乱军。

    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