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招魂 > 第133节

第133节

作品:招魂 作者:山栀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才要靠近,却见嘉王伏趴在地,不可抑制地呕吐起来。

    “殿下!”

    苗景贞立即去找了一碗水,哪知嘉王一见他手中的水碗,身体立时紧绷如一张拉满的弓。

    他不顾身下的碎瓷片与打翻的饭食,仰躺着喘息,一双眼睛半睁着,他神情恍惚,视线掠过苗景贞,掠过那些站在一侧,神情冷漠又轻蔑的宦官。

    “你们……”

    他颤着声音,“你们都想害我。”

    “殿下,没有人害您,”苗景贞想要扶起他,却被他激烈地推拒,他只好自己喝了一口水,“殿下您看,臣喝了,没事。”

    嘉王不说话,也不看他。

    苗景贞不是没听过钩吻案,他心知嘉王这是心病,被幽禁在此,他一定寝食难安。

    但眼下劝他用饭是不可能。

    苗景贞只得起身,他想说些什么,却又不能,那些宦官都在旁盯着,他只得令人给嘉王包扎脚上的伤口,随后退出去。

    殿门合拢,遮掩住大片日光。

    嘉王呆呆地坐在地上。

    “殿下。”

    虚弱的女声从里面传来,嘉王如梦初醒,他一下起身,顾不得脚上的伤口,踉跄着跑到那道门前。

    内殿是上了锁的,他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

    “妾连累了殿下。”

    嘉王妃李昔真在里面说。

    “没有,昔真……”

    嘉王双手撑在门上,“没有……”

    他身上没有什么力气,没一会儿身子滑下去,靠着门边。

    “殿下,不要怕,这个时候,前头越是闹得厉害,饭食里就越是不可能有毒。”

    “我知道,”

    嘉王喉咙发涩,“可是我吃不下去,昔真,我吃不下去……”

    “您得吃。”

    嘉王妃的声音添了一分力道,“殿下,我们如今还活着,就不要先自己断了自己的生路,无论娘娘如何待我,官家又如何待你,我们都要撑着。”

    嘉王捂着嘴,眼睑浸湿。

    “你好不好?”

    他问,“你还好不好啊昔真?”

    “还活着呢。”

    嘉王妃靠在软枕上,她断了药,太医局没有官家或是娘娘的允准,也没人来诊治。

    “殿下,越是这个时候,你就越是要记着你的老师,还有他。”

    她咳嗽了好一阵,缓了缓气息,说,“他们都在九泉之下看着您呢,您绝不可以自弃,您得吃饭,为了他们,您也得吃。”

    “您若不在,还有谁会记得他们?”

    嘉王撑在地上的双手筋骨一颤,他忘不掉老师落地的头颅,也忘不了那个人在雍州所受的一百三十六刀。

    泪意乍涌。

    “我吃,我吃……”

    嘉王勉强支撑着身体走回去,拾捡碎瓷片中的饭食,忍着心中的阴霾与呕吐的欲望,一口一口,他强逼自己咽下去。

    他跪坐在地,发髻散乱,一身衣袍沾着脏污,拼命地往嘴里塞碎掉的糕饼。

    蓦地,他抬起头,透过朱红的窗棂缝隙,他看见外面大雪纷扬,天地清白一色。

    又是一冬,而师友俱去,唯他独活。

    绵密的针狠狠戳刺着他的心口,耳畔倏尔响起一道声音:

    “他们给你吃剩的东西就是在欺负你,这回我不帮你,你自己揍他们。”

    “赵永庚,做人不可以懦弱。”

    第110章 行香子(一)

    年关还没过, 天已越发寒冷。

    大齐今年的冬天不好过,丹丘的冬天就更加不好过,他们在居涵关屯兵与大齐雍州军时有大小战事摩擦, 又屡屡滋扰其他重镇。

    两方正式背盟,丹丘极其疯狂地在边境烧杀劫掠, 大齐的朝臣们在两府宰执的主持之下议事。

    殿中侍御史丁进与韩林侍读学士郑坚等人坚持促成和谈,在他们看来,丹丘此番攻势猛烈, 无非是因为今年冬天难过,丹丘胡人的草场不够, 牛羊成群地冻死, 若大齐重开西北马市, 使两国互通有无, 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丹丘过冬难的问题,也可暂缓战局。

    官交子才将将取代私交子,正元帝还没有瞧到其中的好处, 此时若再增加军费开支,他心中必是不愿的。

    不愿打仗的官员们将话都说到了正元帝的心坎里,就是新党之中, 也有不少人不愿打仗, 值此新旧两党因议储而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刻,作为东府宰执, 孟云献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他甚至不能在此事上多说。

    “重开马市的确能够暂缓战事, 可此马市一开, 国威又置于何地?”这是正元帝并未在朝堂之上一口应下此事的唯一的原因。

    朝中亦有主和派反对重开马市,他们之所以反对, 也是与正元帝一样,顾虑到了所谓重开马市便是长夷敌之威风,灭我大齐国威。

    “官家,臣以为,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若开马市,则延缓战事,若不开马市,则使战事加剧而军费花销更重,”孟云献垂首立在帘外,“往后之事可往后再议,我们不防与丹丘先度过这个冬天。”

    雍州的有利战局并不能改变一个帝王的心意,即便是孟云献,他心中就是再想与丹丘打,如今也只能暂且藏住自己的这份心思。

    谈及军费,正元帝果然沉默,帘后半晌没有动静,孟云献安静站立,里面添了几声咳嗽,那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梁神福在里面奉了一碗热茶,正元帝喝了两口,干哑的嗓子好受了些,才慢悠悠地道,“孟卿有理。”

    “梁神福,将彤州来的东西给孟卿瞧瞧。”

    “是。”

    只听“彤州”二字,孟云献便是眉心一跳,梁神福掀帘出来,将一道书册递来,孟云献抬手接过。

    只展开一页,孟云献的脸色骤变。

    “朕这么些年,还真是小看了永庚。”

    正元帝带了一分笑意的声音从帘内传出,而孟云献却越发觉得脊背生寒。

    他手中的书册,乃是一道万民书。

    彤州万民的名字以朱砂布满内页,页尾所书,尽是嘉王在彤州这些年为百姓所做之事。

    数年前嘉王上疏请求亲自整治彤州的沙田芦场,堂堂亲王却与民夫同住在工事地,一住就是好些年,至今,嘉王与彤州百姓共整治出两百多万亩的耕田。

    嘉王妃的孩儿也是在整治沙田芦场期间流产的,从那以后,嘉王妃的身子一直不好。

    嘉王前两年为民修路用的也非是国库的钱,而是自己的家底,这些嘉王从未上疏禀报过,却有彤州知州年年奏报。

    正元帝并非不知。

    他前年才因嘉王正值沙田芦场有功而下旨嘉奖了一番。

    万民书上所言,无一字作假。

    但此时这道书册,却并非是救嘉王的良方,反而是杀嘉王的刀,孟云献很清楚,万民书上的每一个名字,于正元帝而言,都是一个养子竟敢越过他这个皇帝而得的民心。

    “官家。”

    孟云献稳住心神,“彤州整治出的沙田芦场,为我大齐多得了两百多万亩的良田,立租税,补军粮……可见官家当时下的这道敕令,实在是惠及生民,利在千秋的好事,若无官家当日的远见,又何来今日的这道万民书呢?”

    “臣观万民书上所言,无不是彤州百姓在感念官家恩德,嘉王所为,无不是君父所望,百姓将嘉王视作官家派去雍州惠民的使者,自然认为官家与嘉王父子之亲,实难离之。”

    百姓,只是认为嘉王是官家您亲近的儿子,生怕你们父子之间有什么误会,进而伤及亲情。

    孟云献绝口不提嘉王在此事上有多大的贡献。

    退出庆和殿,孟云献吹了冷风,才发觉自己后背有一层薄薄的汗意,他也没回政事堂,在永定门外坐马车回府。

    天色昏黑,姜芍见孟云献归来,一边为他解下披风,一边端详他道:“你怎么脸色这样差?”

    “同川和秦将军他们在雍州不易,可我却不能坚定开战的决心,这一回,我要教他们失望了。”

    孟云献眉宇间满是疲惫。

    “官家不想开战,任你们这些底下的人如何使力,又有什么用呢?”房中没留女婢,姜芍自己斟了一碗热茶给他。

    “若不在此时开马市,我看官家就要动官交子的念头了,能缓一时,是一时吧。”孟云献深知当初在朝上议私交子改官交子时,张敬所说的那番话终究要应验。

    若无本钱,将伤国本。

    此时若不开马市,官家为了国库少一些负担,鲁国公之流为了让宗室少一些损失,必定会打起官交子的主意。

    本钱拨备不足,而交子放量无度,物愈贵,乱民生。

    虽一时不显,却贻害无穷。

    “云献。”

    姜芍不是不知国事的人,她少时便喜爱读书,与孟云献是多年夫妻,也是君子相交,“你累么?”

    此时,她却问他累不累。

    “我看这些事,都快要将你的腰压弯了。”

    两人为夫妻,最是知道彼此。

    “累,”

    孟云献笑了笑,“却不能退。”

    姜芍也跟着笑,伸手按了按他的肩,“儿孙们都不在云京,我一早便与易儿说,往后的祸福,都由他们自己去谋,咱们两个回来这儿,大不了就是两口薄棺,回来那日,我们不是早就备下了么?”

    易儿是孟云献与姜芍的长子孟變,表字任易。

    孟云献喉咙发紧,他一下握紧夫人的手:“阿芍……”

    “可别说什么不该让我跟着的话,咱们两个在一块儿多少年了,你能离了我?”姜芍横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