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作品: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作者:骨生迷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沈翠顺势伸手挠了一下他的痒,母子俩笑闹一阵,穆二胖小声说:“其实……我觉得娘这种方法,好像更解气。”

    “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嘛,你嫂嫂不再是面团似的性子就好,没必要成为一个翻版的我,那样她虽立起来了,却失了她本来的性情,也是不好。”

    穆二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母子俩各去歇下不提。

    …………

    再说卫家兄弟那边,因为卫奚的身子,卫恕没让人连夜赶路,也是不巧,两人途中还遭遇了一场大雪,耽搁了几日,年初二这日才回到了京城。

    卫家父母早就得了他们要一起回来过年的信,从年前就让人在城门口守着。

    等他们的车队一到,自有家丁小厮上前接应和回府通知。

    等马车停到卫家门口的时候,卫家父母早在门口等着了。兄弟俩风程仆仆,都面带倦色。

    还没等他们没行礼问安,就被卫夫人一手抓一个,拉进了府里暖和。

    大儿子离家求学两年,小儿子也出去一年,卫家父母膝下空虚,见到他们自然高兴无比。

    在互诉衷肠之前,卫家父母立刻着人去把相熟的大夫请过来。

    卫夫人坐下后都没松手,依旧一只手拉着一个儿子,虽是差不离的面容,她却是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瞧那个的,一眼都不肯错开。

    从前的卫奚是不怎么跟父母亲近的,毕竟前头十年,他也没见过父母几次。

    但或许是近来一年心性发生了改变,亦或是短暂的分别后,他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真切的思念,他并没有挣开卫夫人的手,反而温声安慰道:“娘不用担心,我在外头一切都好……”

    说着话,他看一眼卫恕,脸上多了一丝不自然的红晕,“兄长也挺照顾我的。”

    “我的儿长大了。”卫夫人看出了他的变化,心绪激动,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重复着念叨:“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卫父也眼眶发红,他轻咳一声,正色道:“小奚回来就好。此番去了外头一年历练,也圆了你从前想出去看看的想头。往后就在家里,好好调养身子。”

    卫奚动了动嘴唇,想说自己还是要回翠微那边的,正巧几个大夫被家丁引着进了府。

    于是家事暂且先不提,他们几人轮流为卫家兄弟把脉。

    卫恕不用说,他自小身子骨硬朗,赶了趟远路归家,对他来说睡一觉也就无碍了。

    但是卫奚,他的身子是老大难了。前头调养了那么久,都没起色。通俗点说,那就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根。几个大夫和卫家私交甚好,前头私下里暗示过卫家父母,说卫奚现在年纪轻,可能看不出什么,但随着年岁越大,问题会慢慢浮现出来,很有可能会影响寿数。

    也是因为这样,卫奚提出想去外头走走看看的时候,卫家父母同意了,把他送到了卫恕那边。

    但是此次给卫奚把脉,几人都有些微微发愣,神色也严肃起来。

    老话说的,不怕大夫笑眯眯,就怕大夫眉眼低。

    看到几个大夫不约而同地沉默,卫家父母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第七十五章

    “怎么如此呢?”其中一个大夫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旁边的人也附和道:“确实匪夷所思!”

    卫家父母的脸色越发煞白。

    几人交头接耳一阵,抬眼看到他们的脸色,赶紧出声道:“卫老爷、卫夫人莫要紧张,是好事!二郎身体大安!”

    另一人接口道:“二郎天生肺脉积弱,温养补药根本起不到作用,但如今沉疴旧疾竟一扫而空!我几人一时惊讶而已。”

    听到这里,卫家父母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

    是啊,他们从门口接到卫奚,到了此时也已经过去小半个时辰。这小半个时辰里,他竟一声未咳!

    “二郎在外头是有何奇遇,可否说与我们几人听?”

    几个年过半百的老大夫眼睛发亮地盯着他,那眼神竟跟少年人似的,热忱又激动。

    不等卫奚开口,他们已经事先脑补了一个故事,什么富家少年在偏远小城游学,偶然间认识了山野间隐姓埋名的杏灵圣手。

    这种类似的奇遇当然是没有的,卫奚只能在他们炙热的目光中,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诸位伯父想的那种奇遇,是没有的。近来确实感觉身子舒服了不少,但没也没看过大夫,没吃过药,具体为何这般,我也不知道为何。”

    大夫们看向卫家父母,卫家父母下意识地以为是卫奚如过去一般,藏着心事不肯说。

    这里头的关窍又确实需要仔细说来,他们并不强逼卫奚开口,卫夫人道:“小奚赶了这么久的路也累了,来,跟娘吃饭去,让你爹你哥和大夫们慢慢研究。”

    卫奚顺从地被卫夫人拉走。

    等他们母子走后,一众大夫又用之前那种火热眼神瞧向卫恕。

    卫恕立刻道:“他没撒谎,也没藏着事儿。他这一年的经历确实有些离奇,但并未认识什么名医。”

    几位大夫和卫家私交甚笃,卫奚进入翠微书院的事儿也无甚不光彩的,卫恕就慢慢说与他们听。

    一通故事讲完,还真是找不出任何名医的影子。

    最后有个大夫试探着问:“那可能是那处的气候,恰好适合调养身体?”

    自古就有水土养人的说法,很多身子不好的人都会去南方定居。不过这水云村,照理说也在北方,居然能有这种宜人的水土,也是怪不可思议的。

    卫恕顺着他们的思路一想,也点头附和道:“您不说还好,一说,我每次进入翠微书院,都觉得耳聪目明、头脑清醒了一些。且那书院原来是我一个好友家的旧宅。我那好友更是连中‘小三元’的人中龙凤。而我那好友的亲弟弟,也就是二郎的师兄,听说从前……从前有些不足的,不知道为何突然开窍,过去一年时间就学了人家两年的课程,还于射箭投壶一道十分有天赋,身形上也是颇为圆润丰腴,从不见他有任何头疼脑热……”

    卫恕不是翠微书院的人,没必要帮着人撒谎,而且他自来也不是会夸大其词的人。于是更就说得通了,那翠微书院绝对是个汇聚灵气的风水宝地啊!

    卫老爷也有些激动,忙问:“依诸位看,我儿若是还去那处风水宝地待上三年五载,那身体其他沉疴旧疾……”

    几个老大夫又商量一阵,最后派出代表道:“二郎最难调制的肺疾都已经根除,其他小毛病照理更不在话下。”

    几人说着更是隐隐有些意动,想去见识一下那能温养身体,甚至能养出人中龙凤的翠微书院。

    但是人家那处是书院,又不是什么观光景点,便也不好提出来。

    卫家难得团聚,几个老大夫说完话很快就起身告辞。

    卫恕亲自相送,回来看到卫老爷还在厅堂里等着自己,显然是有话要说的模样。

    卫老爷欲言又止,最后开口道:“阿恕,那翠微学院真要那么好,不然你也……”

    “爹别说这种话。我拜入青竹书院已有段时日,来年或者再过一年,就要准备下场。此时改换书院,且不说习不习惯,会不会招来骂名……”卫恕为难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家不一定收我。”

    劳不语精力够不够都先不说了,就说他早些时候因为偏见,对沈翠的敌意冒犯……后头她还能心平气和地招待他,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卫恕哪里好意思开这个口。

    于是卫老爷也就此不提,道:“那我不提这茬了,你往后旬休记得多往那处跑跑。沾沾那里的风水!”

    卫恕哭笑不得地应了声“好”。

    翠微那边未限制卫奚什么时间回去,青竹书院却是上元节后就开学。

    兄弟俩在家待了几天,卫夫人就给他们张罗行礼了。

    经过诊脉之后,都不用卫奚再提,卫家父母催着他快些回翠微‘养’身体呢。

    而且先前他们不知就里,只给了人家一个月十两银子的生活费,如今卫家父母越发不好意思了。

    十两银子,还没有早些时候卫奚几副汤药值钱呢!

    送走他们兄弟之前,卫家父母拿不准给多少谢礼,是直接给一笔银钱呢,还是把往后每个月的生活费涨涨?

    卫家到底是生意人,和读书人打的交道不多,最后拿不定主意,问卫恕卫奚两人的意思,毕竟他们才更了解翠微山长的心性儿。

    卫恕道:“直接给现银吧,翠微山长是个爽快的人。”前头他就是因为沈翠的爽快,而慢慢地对她改观的。

    卫奚却说:“我们山长日常说的就是‘钱财,身外物而已’。她虽是一介女流,也算不得文人雅士,却是目空阿堵物的高洁品性。爹娘若是直接给了银钱,转头我们山长肯定还把银钱花在书院里。”

    这点卫恕倒是也认同。

    一个月十两银子的生活费,加上他偶尔给的几两笔墨银钱,对农户人家来说绝对是一笔大钱了。

    但沈翠还真是没拿这个银钱去改善生活条件,真要全花在吃喝上,不至于山长的亲儿子——穆二胖,还得把一包桃酥当宝贝。

    对,桃酥,卫恕转头吩咐小厮赶紧去外头的点心坊置办一些好存放、好携带的点心。

    卫家父母虽不认识沈翠,但从他们兄弟嘴里,俨然看见了一个品性高洁、视钱财如粪土的女山长。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懂了。”

    …………

    与此同时,相隔京城数百里开外的水云村,翠微书院。

    坐在书桌前咬着笔杆子的沈翠突然“阿嚏”声不断,连打了十几个喷嚏。

    穆二胖和劳不语,甚至在旁边画图的周氏都对她投来关切的目光。

    沈翠也在光幕上调取自己的身体数值。

    体质那一栏没有任何变化,她的喷嚏也总算止住,对着众人道:“没事儿,都忙自己的,许是有人念叨我呢。”

    众人见她好了也就不再说什么,沈翠接着咬笔杆。

    “您遇上什么难事儿了?”设计稿初步完成的周氏侧过脸一瞧,见她眼前的纸空白一片,“不然说与我听听,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沈翠为难地搔了搔头,“这个忙,可能你也不大帮的上我。你让我自己再想想。”

    这个让沈翠发愁的事儿,也不是别的,两个字概括——搞钱!

    说到底还是因为时间增益,书院多了成倍支出,笔墨纸张大头不说了,连她从前觉得不怎么费银钱的吃喝,都成了大问题了。

    年前沈翠就做好打算了,买了两本话本回来参考,当时系统笑话她水平堪忧,不知道练到什么时候才能有帮人抄书的水平。

    但抄书挣得也是辛苦钱呐。沈翠不是那个打算,她想自己写。写出来后就算字迹难看,反正只要能辨认,书斋那边自然会聘请字迹优美的人抄录。

    而且她也在书院用功一段时间了,能写个话本子,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但想法很美好,现实依旧挺骨感的。

    沈翠上辈子看的并不多,那为数不多的几本,也是例如她穿进的这本科举文。

    现在写科举文,那得杜撰一个十分牛掰的男主角吧?科举文男主角连中数元那都是标配。

    而本世界注定将会有一个更牛掰的存在,那位跟她又不对付,万一以为她是以他为原型,意图在话本里给他抹黑,又是一桩理不清的‘文字狱’官司。

    还有更现实的一点,沈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话本子真的都好有文化。对现在的她来说,别说写,读得时候还挺费脑子呢。

    就像她前头随便在书斋里买的那两本,一本讲沦落青楼的名妓和书生的爱情故事,不仅图文并茂,画了各种奢靡的娱乐活动,更是辞藻艳丽,随便拉一句形容名妓外貌的,那都是“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而其中所谓并无什么文采的书生,随口一念,也是极为工整的七言律诗。

    另一本则是游记类的,那图画的就更好了,配着作者详细生动的描述和对应的或巍峨、或婉约的诗词,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明山大川中游历了一般。

    所以不止题材得现想,行文造句且得琢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