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宋第一衙内 > 分卷阅读212

分卷阅读212

作品:大宋第一衙内 作者:素衣渡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缘巧合在梁山坐了第一把交椅。”

    “第一把交椅?”

    “就是当家老大的意思,依次往下排,每个头领都有一把交椅。”高铭道:“说来话长,得从我被抓住,要做醒酒汤开始说。”

    “你,醒酒汤?”赵佶的好奇心熊熊燃烧,因为按高铭的说法,似乎不是他要喝醒酒汤,而是他要被做成醒酒汤。

    猎奇心理谁都有,皇帝也不例外,甚至因为他从小长在深宫,接触都是阳春白雪,对这些血腥猎奇的事,更加有兴趣。

    高铭上次已经给他爹讲过一次了,这次给皇帝讲更是驾轻就熟,甚至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会详略得当的进行增删,措辞也更加准确。

    随着讲述的深入,屋内早已没了其他声音,连抚琴的李师师都走了过来,双手搭在赵佶坐着的椅背上,静静的听着。

    李师师气质娴雅,眼眸中似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而现在这双漂亮的眸子里,充满了对高铭所讲事情的浓厚兴趣。

    杨戬在一旁听着,愕然微微张嘴,这些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高铭编的?如果是编的,他可去写杂剧了,如果是真的,他未免也太有运气,太有心眼了吧。

    当讲到花荣为了寻找高铭奔赴梁山的时候,赵佶忍不住赞叹道:“花柏不愧是朕的忠臣良将,连儿子也是这般忠义。”

    花柏是花荣的父亲,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而他的儿子花荣,虎父无犬子,为了救朋友,深入虎穴,满身是胆。

    连李师师都感叹,“得此挚友,此生足矣。”

    杨戬在一旁听到这句话,心里不由得想,高铭这个纨绔子弟,居然能够有这样的好兄弟,他也真是走运,啊不,他能说会道,不知给花荣喝了什么迷魂汤,才叫人为他赴汤蹈火。

    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奴人之术,不容小觑。

    “花荣上了山之后,我的日子就好过了,但是下山依然遥遥无期,但凡上山的,是不能随便下去的。我又不能暴露我的身份,如果暴露了,梁山的人虽然不会杀我,但是会利用我去叫开州府的城门,进去烧杀抢掠,那样的话,我还不如死了,所以,我如论如何也不能暴露身份,只能继续隐藏下去。”高铭义正言辞的道。

    赵佶爱听高铭说的这个理由,身为朝廷命官就该有这样觉悟,捋着胡须,满意的看着高铭。

    高铭继续道:“然后臣就想,既然不能下山,来都来了,身为朝廷命官,岂能放任这些人为非作歹,但是想统领他们,只有争夺寨主之位了。”

    李师师已经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听了,还不忘发表个人看法,“你没有根基,如何能当寨主?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会服你么?”

    高铭摆出一副“你不要心急,我这就慢慢道来”的模样,将之后的事情缓缓讲来。

    杨戬就见官家和李师师不时会吃一点桌上的果品,看来是真听进去了。

    在杀晁盖这个环节上,高铭将自己美化了一番,没有在皇帝面前透露自己善于玩弄计谋,借刀杀人。

    “我坐到第二把交椅,正瞅如何更进一步,彻底统领山寨,就在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站在一个黑水泥潭中,潭水中间有一座石塔,突然间天空出现一道闪电,正中那石塔,石塔应声而裂,这时候我发现,那石塔下面有个泉眼,石塔碎裂,那泉眼才露出来,从泉眼里涌出了汩汩清泉,那黑水潭,瞬间就清澈了。”

    赵佶可是道君皇帝,日常迷信,对高铭的说法,不仅没有怀疑,反而感叹道:“可见那石塔想必就是你口中的托塔天王晁盖,他将那梁山泊的清水污染成一潭黑水,他死了,水泊才重新变得清澈。”

    李师师笑道:“官家所言极是,高知府之前不是讲到花将军给他起过一个绰号叫做响云箭么,那道闪电,应该就是他。取代晁盖,身为山寨之主,还水泊一个澄澈。”

    高铭道:“我醒来之后,就觉得这晁盖命不久矣,他的大限怕是已经到了,果不其然,几日后,他下山去祝家庄借粮,死于流箭,我便名正言顺的接管了梁山,成为了寨主,带着人马归降朝廷。”

    赵佶意犹未尽的道:“真是一段曲折坎坷的经历,苦了你了。”

    高铭吸了吸鼻水,红着眼圈道:“所以臣方才见到官家,才会那般激动,臣真是九死一生。不是臣夸张,臣几次都想,臣如果死在了水泊中,岂不是辜负了官家的栽培,还没为官家尽忠效力,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赵佶笑着安慰道:“你虽然是被掳劫上的梁山,但是经过你一番努力,将那些人都招安了,省了朝廷不少兵力人马,尤其是向呼延灼传递信息,否则的话,不知道要酿成多少损失。那个宋江,朕听蔡九说过关于他的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如果没有你,恐怕他们会和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一样成为为祸一方的反贼。这都是你一人之力挽救的,朕都记下了。”

    高铭适时的道:“官家能否给我们写一封赦书?就怕有却有用心的人,日后拿我在梁山这段经历说事,不光给我难做,也给我爹难做,也叫花荣这忠臣良将之后蒙受不白之冤。”

    高俅在赵佶这里也很有脸面,如今他又待见高铭,觉得确实应该说明白,“这有何难,给你们写一张就是了。”

    李师师立即叫丫鬟取来纸笔,她亲自给皇帝铺开。

    赵佶用最自己最满意的瘦金体写了一封赦书给高铭,上面不仅有高铭的名字,还有花荣的,写得明明白白。

    高铭装作眼睛酸涩的样子,不停的擦拭着,“臣在梁山的时候,感念官家对臣的信任,让臣出任孟州知府,不禁日日思念官家。可是官家您远在东京,臣被困梁山,因此,臣凭借脑海里模糊的您的墨宝的样子,不时练习一二。”

    赵佶的兴趣又被勾起来了,瘦金体是他独创的,难写难练,他三子赵楷模仿得最好,其他人都不太行。

    高铭之前可是个纨绔子弟,在国子监勉强结业,他会写自己的瘦金体?

    “当真?”

    “臣岂敢欺君?!”高铭道:“不信,陛下可以让臣现在写来,且看臣对陛下的忠心。”

    高铭又偷换概念了,模仿皇帝的瘦金体,已经上升到了忠心的高度。

    高铭右手拿笔蘸满墨汁,左手拽着衣袖,来到桌前,深吸一口气,开始写了起来。

    一直充当背景板,不干扰皇上和高铭对话的燕青,此时好奇的走上前去观看。

    而杨戬更是按捺不住,心想高衙内还会写字?据说他在国子监的时候就没正经听过几天课,整天和慕容贵妃他弟弟厮混。

    难不成梁山还是个历练场,走一遭,书法功底不退步还能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