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宋第一衙内 > 分卷阅读357

分卷阅读357

作品:大宋第一衙内 作者:素衣渡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满意。

    公孙胜闭目悠悠地叮嘱道:“官家,仙丹只可一国之君服用,其他人的福气不足以消耗这味仙丹。”

    “朕都知道。”赵佶觉得有点可惜,本来还想给自己的宝贝儿子郓王跟小病秧子荆王呢,但是公孙胜说这两人都没坐到皇帝的位置上,福气吃不得这丹药,只能作罢。

    没办法,父爱再浓厚,也不能害他们。

    提到这茬,赵佶忍不住问道“那不知依道长所见,朕的这些孩子中间,谁以后可以吃这味仙丹呢?”

    这顶算拐弯抹角的问谁有帝王之相。

    公孙胜缓缓睁开眼睛,呵呵笑道:“贫道不敢议论储君之事。”

    “朕恕你无罪。”赵佶道:“朕的儿子们,你都见过了,你就说说你看到的吧。”

    “以贫道的浅见,太子有做皇帝的运,却无做皇帝的命。”公孙胜道:“如果官家因贫道的胡言乱语降罪,那么贫道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不管关入大牢,还是因此被打发回乡。”

    “朕已经恕你无罪了,怎么会如此对待道长。”赵佶心道果然太子就是不行,和他想的一样,“那谁有这个命呢?”

    公孙胜笑道:“官家,心中已有人选,何必再问贫道呢?”

    赵佶道:“朕想问,朕若是做出变动,会不会触怒上天,上天注定的事情,被朕变动,会不会招来灾祸。”

    公孙胜便道:“官家,天道只管人伦大是大非,细微小事,天道岂会理会。有些事,从人间看,是不得了的大事,但从上天看,不过是官家的家事罢了。”

    赵佶一愣,确实有几分道理,上天岂会事无巨细的管理人间琐事,只是他没想到,连帝王更迭,都是小事,“可是朝臣们并不认为这是家事,而是国事。”

    “国事即家事。在于官家是否有魄力。”

    赵佶若有所思,“对了,不知道长能否请来天兵天将?”如果能的话,那真是一劳永逸了,什么辽宋都不在话下。

    “能够调动天兵天将的人,在天上亦是大事。就像人间,能动用兵戈的又有几人?就是神仙,也不是每个都有这样的权利的。所以那些动辄说,能够调动天兵天将的人士,还请官家小心,一定是骗子。”

    赵佶一愣,不过确实有道理,就算仙宫内,兵权亦是大事,恐怕只有玉帝有这个权利。

    唉,虽然知道是真的,但还是好失望。

    “朕尊崇天道,上天就不能网开一面,助朕一臂之力吗?”

    “如果森林里有两个狼群在打架,官家会派兵帮助其中一方吗?虽然比喻不巧当,但天宫仙人看咱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公孙胜道:“贫道就如同狼群中稍微有些慧根的,能到仙境内获得了一些点拨,但也仅此而已。”

    赵佶叹息,仙人们真是冷酷啊,不过想想却也好理解,他又何尝会管猴群狼群的争霸,看来天兵天将是真的没法指望了。

    从公孙胜这里出来,心情有点低落,便去找牡丹仙子转世的崔念奴解解忧愁。

    牡丹仙子触怒了王母被贬下界做伎女受罚,赵佶是相信的,毕竟天上生活那么美好,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是下界到人间来,犯错了下来还比较合理。

    啊,林灵素这个骗子。

    唉,果然还是公孙胜更正确。

    如果天兵指不上的话,那么还得靠自己。

    ——

    春暖花开,又到了输送岁币的时候。

    根据之前的澶渊之盟规定,宋向辽每年输送绢20万匹,银10万两,后来过了四十年,辽国可能觉得通货膨胀了,又涨价了,变成每年绢30万匹,银20万两。

    不过自此之后,就没再涨过,一直到赵佶这里。

    按照规定,每年春季将岁币打包给辽国送过去。

    辽国跟金国掐架,正是用钱的时候,辽国驻汴梁的使节,一开春不干别的,就盯着岁币这事儿呢。

    其实这些岁币对宋来说,并不多,而且交了上百年保护费流程早就熟悉了,赵佶只需要向每年一样派人去辽国上京送钱就行了。

    但是今年又和往年不太一样,因为去年金国占领了辽国的位于渤海的东都,将五十四州划入了自己的腰包。

    之前不可以一试的庞然大物辽国,竟然丢了那么多的领土,赵佶不禁冒出点别的心思来,金国似乎很厉害,而辽国的日子则有点不妙,不像以前,如果不给岁币就发兵,辽国如今兵力都用在对付金国,假如这岁币拖延一下……说不定也没事。

    能不给就不给,当然是最好的。

    辽国驻宋国使者窥见了赵佶的心思,催促立即起程。

    赵佶就有点不满了,催什么催,又没说不给,讨厌。

    王黼看出皇帝的心思,献策说,“现在辽国疲于应付金国,恐怕无暇南下,不如这次送岁币时,派个能臣过去与他们商谈,将岁币减免一些。否则的话,咱们大宋也年经不好,只能压下一年的岁币,隔年再送了。”

    言下之意,明年不送了,后年再送,至于后年能不能准时送达,那就自行体会吧。

    这有点趁火打劫意味啊,赵佶很喜欢,想想就很令人愉快。

    王黼又道:“只是派人去谈罢了,如果辽国不同意也不耽误什么,如果同意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蔡京却不同意,毕竟宋辽百年修好,没必要在辽国有困难的时候,趁机提出这样的要求,辽国只是暂时受挫,等调整好,灭掉女真人,大宋的苦日子也就来了。

    他正要出声反对,就听王黼继续提议,“况且我大宋今日就有像郦食其、苏秦那样的说客。”

    蔡京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年轻人的脸来,打消了劝阻的念头。

    赵佶一喜,以为王黼要推荐人才,“这人是谁,尽管说来。”

    王黼笑道:“原来天边,近在眼前,官家亦见识过此人的机敏于胆魄。”说着,笑看高俅。

    赵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高铭的面孔来。

    嗯……如果是他,说不定真的能成。

    老虎的胡须拔不得,但现在这老虎受伤了,再派个好猎手,说不定真的能拔了。

    高俅嘴角抽动,就算官家在场,也止不住地失态了,对王黼道:“我跟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你要这么害我儿子?”

    挖你家祖坟了吗?你要把我儿子往火坑里推?

    辽国人那么好说话的吗?跑上门提这样的无理要求,被剁了,上哪儿说理去?

    王黼笑道:“太尉莫气,只是这么一说。”

    王黼,我告诉你,这仇我记下了!高俅瞪完王黼,对赵佶恳求道:“官家,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几次涉险,这条命都是从鬼门关捡回来的,还请官家不要派他出使辽国。况且他年纪尚轻,之前只是侥幸成功,恐怕不能担此大任。他年轻气盛,就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