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太子追妻风烟起 > 第229节

第229节

作品:太子追妻风烟起 作者:十一酒徒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而南疆,决不能坐以待毙。

    第141章 弹劾

    五月中旬, 一封紧急军情由八百里加急送进上京城。

    兵部尚书贺严明在看过奏报之后,面色骤变,当即进宫。

    这封军情里说,南疆六十万大军压上大夏南境。

    与此同时, 南疆摄政王女新月公主向大夏递出国书, 国书中有言:

    “大夏背信弃义, 不睦友邻,任由太子妃秦烟攻占西戎。大夏的举动伤了邻国的心,也让南疆对自身安危无比担忧。”

    “南疆对大夏侵略西戎的举动表示强烈地谴责,若要南疆退兵, 大夏太子妃需即刻带兵离开西戎国境, 还西戎国体健全。”

    而同样向大夏递交类似内容国书,谴责大夏入侵西戎举动的, 还有另外几个邻国, 包括突厥、高丽和东夷。

    益州萧太后也递出文书, 同样是谴责太子妃秦烟在西戎的动作。

    萧太后称:“太子妃秦烟恣意妄为, 置大夏于险地,实属妖妃,当废出皇室!”

    ------

    翌日,数封弹劾太子妃秦烟的奏折被呈上御案。

    奉天殿大朝会,惠帝坐在御座之上, 皱眉听着下方朝臣的争论。

    “太子妃此举的确莽撞,西戎并入大夏,各国局势的平衡将被打破,这是惹了众怒。”

    “西戎并不富庶, 那地方拿下来又有何用?不过平白惹他国口舌罢了。”

    “当年大夏只对抗西戎和突厥都如此吃力, 如今南境若真的开战, 且不说还有东面的高丽和东夷虎视眈眈,形势对大夏来说,很是严峻啊。”

    “大夏去岁才遭受了粮荒和水灾,又有十几年征战导致的国库空虚,今年的秋收还未入库,此时大夏若被动开战,情况不容乐观。”

    “太子妃未得上令,擅自带兵入西戎,至大夏陷入如此境地,平西军主帅责无旁贷,镇国公和太子妃当一并惩戒,对此事给出交代。”

    ……

    ------

    此时在奉天殿内文官一侧末端的王静宜只是静立不语,她并未打算同御史台其他多位官员那般在殿上出言发表看法。

    王静宜清楚,弹劾太子妃的奏章多数是由御史台上疏,且今日大殿上出言指责太子妃的官员里,许多都属父亲左相一派。

    如果她没有猜错,这些人的举动背后,是梁王封逸。

    王静宜对有关于那位太子妃的所有事情都很是谨慎。

    太子妃秦烟在之前所表现出的势力就不容小觑,不论是牧兰马场,余庆丰钱庄,还是固城城主的身份,随便捡一个出来其分量都够惊人。

    此次能兵不血刃让西戎主动并入大夏,更能说明太子妃背后的实力深不可测,这绝对不是一个由得他们这帮朝臣拉踩的主儿。

    更何况,还有太子殿下。

    今日出言站在太子妃对立面的官员,有的是因为南疆突然发兵,以及别国对大夏的谴责而慌了神,妄图追责太子妃以挡灾。

    但王静宜毫不怀疑,若待太子封湛回京,这些人今日的举动,定会被太子清算。

    ------

    朝中的武将多数都被派了出去,今日大殿上的武官本就不多,他们又没有舌灿莲花的本事,只能扯着嗓门儿同弹劾太子妃的官员们争地面红耳赤。

    文官里也有认同太子妃做法的,也参与了论战,一时间整个大殿人声嘈杂,争论不休。

    而当兵部尚书贺严明开口时,众位官员都瞬间止了声,毕竟这事,兵部最有发言权。

    贺严明向御座上作了一揖,而后道:

    “十几年前,突厥来势汹汹,突犯我大夏北境,打了朔北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原本准备驰援朔北的平西大军却被西戎边军拖住,大夏北地连失十几个军镇,朔北军被迫退回同关。”

    “有同僚说西戎于大夏无用,但你们何不想想,若西戎并入大夏,平西军自可不困于萧关,也不必如现在这般只能假借固城才能将防线外扩百里。”

    “若平西军没有了西戎的牵制,那么,朔北大军和平西军可两方驰援,突厥铁骑又有何惧。”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太子殿下在离京前,给了平西军主帅自行调动兵力的权限,这个事情兵部上下皆可以为证。若要因驻军西戎一事对镇国公追责,大可不必。”

    “而据兵部得到的消息,此次西戎政变,前西戎王幼子登基上位,这位新晋西戎王主动宣称并入大夏,又如何能算作太子妃攻占西戎?”

    “在此多事之秋,身为大夏人本应共对外敌,又怎能窝里斗,长他人志气?”

    贺严明这番义正辞严,有理有据的鬼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什么主动放弃国体,并入大夏?

    那个新晋西戎王是傻子才会未战先降吧。

    太子妃秦烟定是武力胁迫了西戎王室,不然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在西戎发动一场宫变,强迫西戎并入大夏,内中凶险,贺严明却是想想都心惊肉跳。

    太子妃秦烟,当真奇女子也。

    ------

    贺严明话毕,殿内静默了片刻,而后陆续有人压着声讨论,倒是没了之前那般剑拔弩张。

    兵部有个官员开口道:

    “如今最麻烦的是南境局势,平南伯的兵力分了一部分去益州塘关镇守,恐怕应对南疆的六十万大军甚是吃紧。”

    此言一出,殿内又是瞬间沉默。

    片刻后,文官中有了声音:

    “臣提议,晋王或梁王可前去南地就藩,征调兵力,同平南伯一同镇守南境。”

    “臣附议。”

    “臣附议。”

    ……

    若有细心的人如王静宜之流,则会发现,提议亲王就藩南地,以及赞同此提议的朝臣,同方才弹劾太子妃那批,相差无几。

    王静宜心中冷意突升,父亲和梁王,这是要做什么!

    此时又有人提到:

    “但南地,除了扬州以外,土地都较为贫瘠,作为蕃地……”

    此时梁王封逸跨步站了出来,向御座行礼道:

    “父皇,儿臣自请前去荆州就藩,以协助平南伯防守南境。”

    梁王话落,殿内都是一片赞声。

    梁王真是大义啊!

    而晋王封羡只是立在原处没有做声,朝臣们也都习惯了晋王近期的表现,似乎除了京兆府的事之外,晋王对旁的政事毫无兴趣。

    ------

    当日,从宫中颁出三道圣旨。

    其中两道圣旨上言:

    “晋王定封地于豫州,梁王定封地于荆州,两位亲王由钦天监择日完婚,而后即刻就藩。”

    而另一道圣旨则颁往了宁王府,让宁王前往先帝为其定下的封地青州。

    此次宁王终于能离京,还得有赖于晋王和梁王就藩一事。

    都是亲王,没道理侄子都去蕃地了,王叔还被久困在上京。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日扬州刺史林辉的女儿林妙至上京,原本是已同晋王封羡谈妥,为成为晋王侧妃做准备。

    但林妙“偶然间”遇见了梁王封逸,二人情投意合,竟死活不再嫁给晋王。

    最终,林妙被梁王封逸请旨赐为梁王府侧妃。

    晋王封羡对梁王的横刀夺爱没甚反应,林妙,本也不是他所“爱”。

    而封逸也应该知道自己同林妙的事,只要封逸自己不在意,又同他封羡何干?

    左相对此也没有表态。

    亲王除了正妃,迟早都要定侧妃。

    更何况,扬州刺史么……

    只梁王正妃王静妍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不豫,她几次三番要见林妙,都被梁王的人阻拦。

    王静妍心中暗恨:

    这林妙,在扬州时,先是勾搭太子殿下不成,之后爬上晋王的床,如今又嫁梁王,真是好大的本事!

    ------

    自太子封湛离京前往朔北后,惠帝重新执政,但在处理政务之余,惠帝却一心扑在炼制能强身固体,重返青春的丹药上。

    惠帝不会承认,他是受到了北梁帝萧潜和沈时英的狠狠刺激。

    惠帝白日里除了在御书房就是在丹房,这才复宠的宁嫔闲暇就多了,她只夜晚才会被惠帝召去。

    这日,宁嫔无聊闲逛到御花园时,却不小心听了一耳朵墙角。

    “那宁嫔几经圣上冷落,又几经复宠,当是有大造化之征兆啊。”

    “诶,你说徐婕妤的死,会不会同宁嫔有关?”

    “这话可别乱讲。”

    “这宫里,也就宁嫔同徐婕妤最不对付,宁嫔一复宠,徐婕妤就死得不明不白,不难让人多想吧。”

    “你这话到此为止,言多必失。给你说个小道消息,不过不知是真是假。”

    “什么消息,快说快说。”

    “我听说啊,太医院的人在往宁嫔那里送安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