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158)

分卷(158)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直到谢青鹤不再便血,能勉强自理生活,至少不必伏传帮着擦洗身体之后,伏传才带着陈老太和三娘离开。二郎被伏传留下听用。伏传的意思是:如今时局混乱,身边有个青壮,等闲人不敢来招惹。若是老妇少童,处处都不方便。

    谢青鹤也不挑剔,小师弟说什么就是什么,临走时只叮嘱一句:爱重自己。

    只要不是糟糕得影响正常生活,谢青鹤一直都很无所谓皮囊的好坏。何况,他是习惯分别的。往日独自入魔,现世一日,入魔百年,也不至于时时刻刻都要对小师弟牵肠挂肚。

    这是他与伏传定情之后,第一次分别。而且,是因为他行动不便,被迫与小师弟分离。

    伏传才刚刚走了半天,谢青鹤就觉得不习惯。

    原本是赁了个农家小院暂住休养,伏传在的时候,谢青鹤也不觉得很糟践。

    一待伏传走了,谢青鹤和往日一样躺在床上休息,就觉得处处都不顺眼。那墙不曾漆过,砖缝都发黑了。木床也不知是被哪个顽童刻过图案,摸着凹凸不平。

    想喝茶。

    想喝小师弟沏的茶。

    谢青鹤并不肯承认自己离不开伏传。

    他将此时的难受,归罪于被迫沦落至此的挫败感,绝不是他对小师弟的依恋。如果他主动与小师弟分别,这会儿就绝不会这么难受。不就是跟从前入魔时分别一样么?

    此乃心魔。须收摄情志,端正心态。

    谢青鹤告诫自己,随后闭目数息,强行入定,用静功打消自己的种种杂念。

    以他那样深厚坚毅的心修加持,任何欲念都会在瞬息间化为乌有。

    奈何一念刚灭,一念又生。

    这一夜才昏沉沉地睡去,次日鸡鸣日升,谢青鹤睁开眼,看见这黑洞洞的屋子,又开始想伏传。

    想小师弟温热的身子挨着自己,想小师弟用微凉的小手服侍自己梳洗,想小师弟望着自己时,那一双充满了欢喜的黑眼珠子

    居然是一时半刻都舍不得离开了!

    这是哪里来的臭毛病!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谢青鹤有些气急败坏。

    看着自己孱弱的胳膊与手掌,他又镇定下来。是因为皮囊虚弱,才导致情志不坚。这是皮囊带来的遗患之一。所以,只要离开了这具皮囊,就能恢复正常了。

    总这么无所事事也不行。

    二郎。谢青鹤吩咐。

    在门外劈柴的二郎马上解下袖子进门,施礼道:大师父。

    你将手里的事放一放,我今日教你一门秘法,名叫《窥星三诀》。谢青鹤严肃地说。

    是。

    二郎又惊又喜,还有一点困惑。

    怎么突然想起教我秘法?开小灶这等好事,不都是给大郎的么?

    ※

    韩琳运气不坏。

    粱安侯府对河阳党人的下一次暗杀,发生在四个月后。

    这时候韩琳已经接到了正式调令,领兵前往万象郡,扎下营盘,还跟势力最大的逆贼张里、嫣玟夫妇打过一仗了。粱安侯府训练有素的精兵对上只会锄草犁地的农民,结局毫无悬念。

    韩琳吃亏在不熟悉地形,当地又有密林大山,逆贼打不过就跑,没能顺利拿到贼首。

    饶是如此,最大的一股逆贼已经奔逃四散,这功劳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收入囊中。韩琳同情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老百姓,砍逆贼的脑袋也半点不手软,只等着再拖一拖,不让朝中觉得剿贼很轻易,这份功劳才能拿得更扎实些。

    所以,韩琳就暂时没上请功的奏本,而是驻兵万象,先去办齐大监交代的私事。

    京城。

    阆泽莘出现了!

    阆绘出现了!

    萧亓出现了!

    韩琳离京之后,负责替齐大监收拾河阳党人的,是韩琳的异母庶弟。

    与韩琳年龄相近,资质相当,非常受粱安侯喜爱的,韩珲。

    这人在粱安侯府的地位究竟到什么地步呢?如果让卫夫人回到二十四年前,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她就是拼着被粱安侯一碗药灌死,也会把韩珲摁死在襁褓中。

    韩珲处处都想跟韩琳别苗头,但,这事他还真没使力,且直接被韩琳吓傻眼了。

    众所周知,韩琳半公开地暗杀河阳党人,背后是齐大监的主意。

    齐大监背后是谁?

    皇帝。

    结果满京城都以为死掉的人,突然之间蹦跶出来,这算怎么回事?

    齐大监在宫中被皇帝狂踹屁股,粱安侯前往齐大监府上拜见时,齐大监却毫无怨怼愤怒之色,好声好气地将粱安侯宽慰了一番,拍胸脯保证自己信任粱安侯的忠心,只请粱安侯把残局收拾干净。

    粱安侯回府之后,韩珲正要暗搓搓给大哥上眼药,就听见粱安侯吩咐:披甲。

    阿爹?韩珲本能地感觉到一丝颤栗。

    就算那群死而复生的河阳党人有些三脚猫的功夫,也用不上披甲铁骑吧?

    老阉狗与我虚以委蛇,是疑我有不臣之心。若不当机立断,必有破门灭族之祸!

    阉党的打手,皇帝的走狗,凶名在外的粱安侯府,突然领兵冲向了皇城。

    这急转直下的局面,谁都意料不到。

    戍守皇城的禁军装备虽好,却都是没经过战阵的少爷兵,一触即溃。

    皇帝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的禁军这么不禁打,粱安侯策马冲入安平门时,皇帝才想起向驻扎在城郊的黄衣军下旨求援。

    黄衣军的军指挥是皇帝的母舅,承恩侯南宫宏德。

    这位大人接到圣旨之后,马上传令升帐。

    然而,前来求援的太监只看见升帐,看见一路路将军进帐听令,却总也不见大军开拔。

    蹲在墙头看热闹的阆泽莘冷笑:天子也是久居深宫,阉狗贱婢谄媚逢迎之下,就忘了两代之前的旧事。天下一统才几年?往上数两代,哪家不是东奉齐梁西朝魏姜?天子嗤。

    数百年的战乱使得天下百姓都失去了对皇室的敬畏,昨儿是这家当皇帝,转瞬间又被那家打灭,皇帝的位置轮到下家来坐。来来往往折腾了无数次,老百姓们麻木了,世家们更没什么敬畏之心。

    皇帝登基之后,对太后母族并不亲近,甚至纵容齐莺欺辱过南宫宏德宠妾所生的幼子。南宫家在朝中得不到尊重,自然也无法从中获取收益。这种情况下,作为家有万亩良田的大世家,南宫家也得考虑考虑,自家会不会成为继河阳党人之后,下一个被扩隐的肥羊?

    要说起兵造反,南宫宏德也没有这份主动上进的心气。

    但是,如果粱安侯府先一步造反,那就是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了。

    阆绘一脚把侄儿踹下墙头,马上就有士兵闻声围了上来。

    请通禀南宫将军,南和旧友求见。阆绘风度翩翩地说。

    作为南宫宏德的同窗好友,阆绘此行,正是来与南宫宏德商讨结盟之事。

    粱安侯已经带兵进皇城了,这一份底线突破之后,也没什么人关心皇帝的死活。

    大概其是没救了?

    粱安侯总不会留着皇帝,随时等着天下勤王吧?

    在京的河阳党人与粱安侯府结下了深仇,就算河阳党人主动示好,说我不记恨你,那仇都算在阉党和皇帝头上,手握精兵与生杀大权的粱安侯肯相信么?

    所以,阆绘等人必然要寻找退路。

    身为皇帝母族的南宫家处境也很不妙。就算南宫宏德故意不带兵去勤王,任凭粱安侯府进皇城厮杀,粱安侯府就能相信南宫家与自己可以相安无事么?南宫宏德手里有兵,有为皇帝复仇的大义名分,粱安侯府不把南宫宏德整治清楚了,京城中谁都别想安稳。

    所以,阆绘在得到粱安侯杀进皇城的消息之后,掉头拍马直奔城郊黄衣军营盘。

    ※

    伏传认为,前事曝光之后,粱安侯会派人来清理门户,拿韩琳的人头向阉党和皇帝交差。

    这时候他只要在旁边轻轻推一把,粱安侯府自然分裂。一旦韩琳叛家自立,必然要寻求立足的地盘,顺便就能解决历史上荼毒困扰南面二十多年的贼乱。

    谢青鹤说,最坏的朝廷,也好过最有治的乱世,这句话在闹贼的南郡就是明证。

    叛贼在拿刀举事之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可怜百姓,一旦拿起屠刀烧县衙抢富户之后,凶性就会复苏,从羊变狼只在瞬息之间。训练有素的朝廷兵卒知道军规军法,朝廷的将领也会害怕朝野议论、御史弹劾,并不敢肆无忌惮地作乱,无法无天的逆贼可不管什么军规律法,只知道烧杀抢掠。

    大地主通常蓄养私兵,并不好惹。散落在乡野的平民百姓就好抢多了。在杀戮抢夺时,这群悍匪并不会想起自己也曾经是穷苦百姓,对自己的加害对象手下留情,反而会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可劲儿挑选软柿子捏。

    又因落草从贼朝不保夕,许多叛军兵卒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朝廷大军剿灭,没有未来的人毫无底线可言,每天都在吃断头饭,每天都在活最后一天,每天都尽情宣泄恶念,赚个死也不亏。

    伏传认为,他的决定是一石二鸟。

    一来断绝了河阳党人对粟河、万象两郡的控制,二来也可消弭贼祸,拯救南郡百姓于兵灾。

    唯一不厚道的一点,就是逼得韩琳不得不与家族决裂。

    然而。

    他高估了这个时代皇权的地位,也低估了粱安侯的杀伐决断。

    韩琳在万象郡没有等到来自粱安侯府的赐死或是刺杀,先等到了皇帝驾崩,幼弟登基,亲爹粱安侯韩漱石被加封为太师,领大将军实职,直接开了大将军府?!

    世子,张里率部冲营!底下快马来报。

    韩琳即刻率兵回援。

    领头冲营的确实是被他撵进大山的贼首张里,然而,跟着张里来冲营的兵卒个个手持长兵,身披软甲,哪里是只会提着锄头胡乱冲撞的农民?

    这是世家在背后发力了。

    从一开始,南郡的贼乱,就与世家故意官逼民反脱不开关系。

    仓促应对之下,韩琳吃了大亏,险些被冲破阵营。得亏大郎守得紧,陷落在战阵中的韩琳才不曾被阆家蓄养的死士掳走。被派往邻乡的小股骑兵回援,方才扎住了阵脚,勉强打退了叛军。

    都是阆家的私兵。韩琳左臂中箭,鲜血哗哗地流。

    大郎默不吭声地给他止血上药,缠好伤处。

    你师父是不是早就料到有此一日了?韩琳看着大郎就想起伏传,想起京城中发生的一切,气得心肝脾肺肾一起疼。

    粱安侯确实不会拿他的脑袋去向阉党和皇帝交差,因为,阉党和皇帝都已经没了!

    可他的处境就安全了吗?

    完全没有!

    粱安侯绝不会忘记他的背叛,一旦有机会,或是用不上他了,粱安侯绝对会摘了他的脑袋。

    如今粱安侯在京中谈不上安稳,他在万象驻兵,算是粱安侯府的一条退路。

    而且,阆家、萧家、田家在南边势力极大,他再次驻兵,也能震慑那三家。若三家真有提兵勤王的想法,他就是粱安侯府立在南边的第一道屏障。

    对于韩琳来说,他就是举世皆敌。粱安侯府不安稳的时候,他要帮着粱安侯府一致对外。粱安侯府安定下来了,他就要应对来自亲爹的问罪报复了!

    这一切变乱的根源,都是因为伏传!

    这个忘恩负义的小草郎韩琳恨得牙痒痒。

    大郎收拾好药箱,躬身道:卫郎,我小师父到了,想来拜见您。

    韩琳愕然道:草郎么?

    这会儿就顾不上撮牙花了,惊喜地说:快请他来!为何不早说?!

    大郎:

    你不是才骂他吗?我怎么知道你这么口是心非?

    ※

    谢青鹤与二郎住在乡下养伤。

    赁下的小院儿虽说就在官道附近,可这年月人烟荒稀,最近的村寨也在十多里外。

    小院儿的原主人就是嫌这地方没什么邻人,独自住着不大方便遇到强人土匪是必死无疑,若是遇见老虎之类的猛兽下山觅食,一个人一把镰刀,基本上也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所以,那原主就搬到十多里外的村子里去了,宁可去腆着脸当外姓人,也好过被老虎吃了。

    独自住在这样的农家小院里,过的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的日子。

    皇帝驾崩、幼帝登基,那十多里外的村子都有县上的差人去宣旨,命令全村缟素、为国丧举哀。转道这边只有孤门独院的谢青鹤就被完美遗忘。

    一直到数月之后,伏传在韩琳那边安置下来,让三娘来送了一封信。

    谢青鹤才知道,哦,小师弟把皇帝都整死了啊?

    粱安侯悍然逼宫一事,在谢青鹤看来也是挺意外的,伏传就更不可能预料得到了。

    这种得罪了皇帝就干脆干死皇帝的莽事,一般都是搞事情活不过三年的莽夫手段。粱安侯奇葩的地方在于,干死皇帝之后,他就突然不莽夫了没有窃国自立为帝,而是扶立了年仅七岁的幼帝。

    幼帝生母早逝,由先帝贵妃田氏抚育,田贵太妃就是河阳党出身。

    先帝邓皇后被尊为太后,这位邓太后则是南宫宏德的外甥女,与南宫家关系很亲厚。

    粱安侯干得最绝的一件事,是他干掉了皇帝,干掉了齐莺,却没有干掉阉党。

    齐莺死后,齐莺的干儿子蔺百事走马上任,成为新一任掌宫太监。换句话说,真正抚养(控制)幼帝的,既不是田贵太妃,也不是邓太后,而是仰粱安侯鼻息的新阉党魁首,蔺大监。

    这种平衡太脆弱了。

    就算河阳党人和南宫家不惹事,不出三五年,但凡幼帝稍微懂事,京中必然又会生乱。

    而且,河阳党人与南宫家,真能忍得住不生事?

    粱安侯也不可能等着幼帝长大!

    待谢青鹤看完了伏传的亲笔信,三娘又转述了伏传的思念与担忧:小师父说,看看大师父身体恢复得如何了?若是稍好了一些,能走能跑,还是想请大师父往万象居住。

    谢青鹤落脚的地方离京城太近,伏传担心一旦京城动乱,兵灾会牵连到谢青鹤处。

    万象虽说也不安稳,又是闹贼,又有世家虎视眈眈,但是有伏传亲自守护,万军之中,也能保证谢青鹤安然无恙。

    谢青鹤略微沉吟。

    三娘将目光转向小儿子,二郎就微微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