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192)

分卷(192)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一旦分配了衙门,朝廷招兵之后把人往里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谢青鹤想了想,问:等天子大婚?

    田贵太妃曾经想以天子婚事试探,被各方面联手镇压了下去。然而,幼帝终究是要大婚的。

    伏传想知道的是,幼帝究竟想娶田家的千金?还是想聘韩家的贵女?

    ※

    韩家几位家老都没休息,全都围在一起,商量对策。

    韩珠文已经彻底投降了,完全倒向伏传一边,这几位家老压根儿就没请韩珠文来旁听。可是,所谓商量对策,基本上都逃不过一句话陈老太会杀了你。

    可以送信给驻在外郡的大侄儿,让他听调不听宣!

    若是信被截了,陈老太会杀了你!

    明日我要去丞相府对他痛陈利害,告诉他既然不姓韩就不能

    如今他摆明了车马要夺权,你去打他的脸,于事无补,陈老太还会杀了你!

    反正我受不了这窝囊气,他难道还能日日夜夜都盯着我不成?早迟一日我带着人马溜出京城,我也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我当土匪去!

    你若是没跑出去,陈老太马上就杀了你。你若是跑出去了,陈老太会撵出去杀了你!

    总而言之,伏府武力强盛。

    你要是不服气,最好憋着。如果憋不住,陈老太杀了你!

    韩珍喃喃道:琳兄在世时,为什么不把他娶了去?他今日就是个韩伏氏,我也认了。

    此言一出,屋里好几个蔫嗒嗒、打着瞌睡的韩家家老顿时清醒了!

    韩漱云双手颤抖,难以置信地说:他她她真是个妇人?女子?雌儿?!

    韩珍被一屋子尖锐的目光吓着了,竟然也开始困惑:好像可能是的吧?

    韩漱英猛地一拍案:到底是不是?!

    应该是啊。当时好多人都知道,琳兄是要娶他的。不过他年纪小,琳兄家中也有夫人,也就没有正式提过嫁娶之事。我听说婶娘还去伏府下过聘,就前不久的事为婶娘下聘的事,嫂子还气得服毒自尽,还是大先生救回来的那他应该就是女的啊韩珍越说越肯定。

    就看见韩漱云浑身一阵抖动,白胡子颤巍巍地竖起,悄没声地软了下去。

    哎哟,不好!老叔厥过去了!韩珍连忙上前掐人中。

    人中虎口都被掐了个遍,韩漱云才悠悠醒来,老泪纵横: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哎哟哟,这是要完蛋了啊啊!

    第149章

    伏传向朝廷请授丞相之职,开府治事,原本只是为了收拢韩家兵权,占据名分。

    等他真的穿上一品官服,在丞相府召聚群臣治事之后,他才突然发现,原来后赵朝廷一直都在用一种他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治理天下。

    韩琳只管两件事,一是兵,二是粮。兵他自己管,粮就问户部要。问题是户部上哪儿筹粮?这些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外郡就是收不上粮食来,全天下都知道是世家势大不肯上税,金殿上全他娘亲的哑口无言,还敢骗小皇帝说,这农田有肥有瘦,种上几年肥力不够就成了薄田,上好的种子撒下去都种不出东西来,所以风也好雨也柔,种不出粮食也是上天安排!

    韩琳不管这么多,反正他要养兵就不能缺粮,只管去催李金芳。

    李金芳是韩漱石的姨表弟,韩琳进京之后,前头的户部尚书也说没粮拨放,被韩琳革职之后,把李金芳提了上来。外郡不上税,户部主官能有什么办法?李金芳就带着人去外郡抢。

    当时韩琳出兵打外郡,跟闹贼没什么关系,就是底下不上税,朝廷空架子,韩琳想不通。

    谁曾想辛辛苦苦从南郡周旋进京,威风凛凛官居一品,居然还得自己掏钱贴补天下?照韩琳的话说,就跟小媳妇抢着管家,接了账房才发现每日支用的倒比进益还多,要支应家用还得填自己的嫁妆银子,这事不能够。

    现在外郡都打了个七七八八,钱粮是勉强能收起来了,李金芳那儿还养着一支兵马,春秋两季都要下乡去收税。

    谢青鹤与伏传吃过晚饭,屋内点着灯,二人就歪在榻上聊天。

    伏传这些天都在丞相府干活,早出晚归,前几天就是闷不吭声吭哧吭哧干活,回家都没怎么缠着谢青鹤,这两天理出头绪了,情绪也完全炸开了,忍不住要跟谢青鹤吐槽。

    谢青鹤一只手玩弄着伏传垂下的长发,静静地听着。

    伏传侧头看他:既然要收皇粮国税,地方上的事也总要管一管吧?我在丞相府里坐了几天,把韩家那摊子事勉强理清楚了,我就发现很奇怪啊,为什么只看见兵和粮的奏事,也没见其他?

    你猜怎么着?长史跟我说,工部最近没什么事,都是请安折子。照旧例,给宫中请安的直奏台阁,给丞相请安的就直接发回去了。打从韩琳那时候就不看。我问,那除了户部和工部,其他衙门都不奏事?长史说,反正也没啥事啊

    反正也没啥事啊!没啥事啊!伏传气得坐了起来,用手拍了拍榻沿,没啥事!啊!

    谢青鹤安抚道:这些年世家势大,朝廷连粮食都收不上来,六部也只是摆设罢了。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韩琳入京之前,朝廷只靠着皇室内帑支应,许多事也是有心无力。你如今有了兵权,又有丞相司职,一点点改善就是了,往事不可追,不要生气了。

    伏传回头狐疑地看着他:大师兄早就知道是这么个朽烂模样?

    谢青鹤不禁好笑:你也是熟读史书,但凡世家势大、皇室衰微的时候,不都如此?

    可是,各部都不奏事,地方上要有了灾祸,朝廷如何施救?外郡的刑事死狱,不也得奏报京城复核?我原以为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怎么这里都是不管的?伏传最愤怒的一点在于此。

    如今的后赵皇室根本没有从下往上的通道。

    京城有圣旨可以颁布天下,外郡却没有奏报入京的渠道。

    一县之长就可以随手勾决人犯,说斩立决就拉出去明正典刑直接砍了。各地受灾都是自我解决,反正找上面也没人搭理皇帝倒是想赈灾,国库没钱啊。

    我记得《凉砦笔记》里写过这事,姬巽嗯,先帝年轻时,华安蝗灾,他觉得灾民可怜,决定动用皇室内帑赈灾。先帝私库里粮食少,朝臣就建议,要不花钱去华安附近几个郡买粮,运粮进去人吃马嚼也是一笔耗费,先帝觉得此言有理,就从内帑里拿了二十万白银去买粮。

    特使带着银子去地方询价,因华安蝗灾之故,附近粮食都涨价了,二十万白银杯水车薪。

    先帝想说涨价也很正常,私下把华安附近几个世家的官员召进宫里,好声好气商量了一回,约定共克时艰,那几家也答应了,不单要平价放粮,还愿意捐出银钱粮草赈灾。

    先帝很高兴,又从内帑里拨了三十万两银子,想把赈灾之事办得漂亮一些。

    这事最后是什么下场,你应该也知道吧?谢青鹤问。

    庆显三年,华安蝗灾。

    庆显四年春,华庆县谣传神人下凡,在匠户杨骏的带领下,力神教聚众作乱,县衙被推平,县令并一干役吏皆死于逆乱。这场贼乱没有持续很久,庆显四年夏天就被平息。

    杨骏的供词就很灵性。我反国贼,不反陛下。

    先帝派了钦差去问此事,才知道原来去年花了那么多银子赈灾,华安郡的百姓就没吃到一颗米。

    内帑花了四十万银子去买粮,银子流进了世家腰包。粮食压根儿就没出库,假装发给了百姓。至于说那几个在先帝跟前打包票说要捐钱捐粮赈灾的官员,嘴里吹得响亮,负责赈灾的官员还真给他们写了收条,实则一毛钱没出,一颗米没出山高皇帝远,皇帝哪儿知道贱民吃着朝廷发的米没有?

    把先帝气得在金殿上骂娘。不止是庆显三年赈灾的银钱,庆显四年初,那帮混账还借口帮华安农民复耕,坑了先帝一笔买青苗的银钱。

    从前政令不行,这事是不好管。外郡都打下来了,还这个鬼样子。伏传头疼。

    谢青鹤微微一笑,指了指屋内的书柜:喏。

    伏传不解:那是什么?

    我打算整理几册适用各色器皿服色的图样,这些日子也会很忙。谢青鹤摸摸他的背心,笑道,你只管放心去做自己的事,不必想着回家陪我。自然,若是你忙不过来了,或是有什么事需要我来帮忙,我那几册图样慢慢做也是无妨的。

    伏传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让他放心去做丞相,不必惦记着家里。

    韩琳是个只管兵粮不管民生的丞相,伏传此前看韩琳过得十分惬意,每天大把时间逍遥饮宴,真以为做丞相十分清闲。现在才知道韩琳做的一切,根本就是十足荒唐!

    伏传要六部都运转起来,才能真正管制天下。以目前六部几乎全废的情况,那就有得折腾了。

    谢青鹤跟伏传聊了半夜,相拥而眠。

    次日,二人各行其是。

    伏传去丞相府,谢青鹤进宫。

    谢青鹤中午就回了家,还真的把他书柜里的册子找出来,画了几个服色用的图样。

    伏传喜欢用鹤纹,谢青鹤再不喜欢也被他带歪了,又觉得小师弟画的鹤纹神韵虽在,意境差些,与其叫小师弟天天强行打戳,不如由他自己统一标准。画了几张之后,修行练剑,还跟陈老太和三娘聊了一会儿,指点修行。

    伏传又没有回来吃晚饭。

    谢青鹤也习惯了,独自吃了饭,坐在灯下等小师弟回家。

    一直到等到二更时分,门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侍人只陪着伏传到院门口,伏传提着灯气冲冲地走回来,谢青鹤刚刚抬头,伏传脸上的怒气就散了,噗地吹了灯笼,上前施礼:大师兄。

    是在生气呢?吃了吗?谢青鹤将自己的茶端给他。

    伏传接了茶咕噜咕噜喝了,解开斗篷,说:吵了一天架!气死我了,明儿我要带着陈阿姆!

    谢青鹤也没有问为什么吵,因为伏传是个话痨,他自己就会喷出来:我说要六部奏事,长史就拿眼睛瞅我。把六部尚书招来丞相府商量,廖关先跳出来反对!廖关大师兄知道吗?就是吏部那个矮胖子,胡子这么长,说话捏着嗓子那个!

    谢青鹤不怎么认识,不过,这也不是重点,他点点头,帮伏传拆了戴了一天的小冠。

    廖关说,本朝崇黄老之说,讲究的就是无为而治。正所谓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朝廷就不该一直骚扰地方,应该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我还没怎么样呢,他跟李金芳就打了起来!伏传气咻咻的,王齐师那几个就躲在一边用嘴拉架,邓否不是才当了礼部尚书么?这个货没憋住,我都听见他捂嘴偷笑了!

    谢青鹤也忍不住笑了笑。

    李金芳是户部尚书,专门帮韩琳搜粮的,每年都会带兵去地方抢粮食。吏部尚书廖关早就看不惯了,也是伏传新官上任,廖关笃定伏传不会擅杀一部长官,才会跳出来跟李金芳对掐。

    所谓黄老之说,只是世家势大、朝廷羸弱的遮羞布罢了。

    朝廷无为而治,使民自治。怎么自治?乡绅乡老,皆为世家鹰犬。

    难道没吵赢?谢青鹤问道。

    伏传摇头:也不至于吵不赢。我将手放在木案上,不小心拍了一掌,木案四分五裂,他们就不跟我犟嘴了。

    谢青鹤点点头:也是个办法。

    那我也不能说一句话就拍一个桌子吧?我今天跟那几个老滑头商议,座前的茶案拍碎了,写字的书案也拍碎了,我还把厅上几个待客用的边桌都拍了拍到后来满地碎渣子,他们是见缝插针不见棺材不掉泪,我要不拍桌子他们就跟我犟嘴,没见过脸皮那么厚的人,白的都能说成黑的,大郎悄悄进来问我,要不要给我送几张桌子来!伏传气坏了。

    谢青鹤光是听伏传抱怨都要笑坏了,也不知道今日丞相府是个什么情景,难怪邓否要偷笑。

    伏传脱了外袍,换上木屐,转头发现盥洗室里水都放好了,回头来亲了谢青鹤一下,宽衣翻身下水,一边洗澡,一边跟谢青鹤强调:我明天肯定要带着陈阿姆去!

    谢青鹤手持烛台进来,就在屏风处坐下,说道:也是。叫陈老太拍桌子,比你拍桌子体面。

    伏传听出他玩笑中的不认同,从水里浮起来,趴在澡盆边上:那我也不能真的为这事杀人啊。如今的六部长官是我和韩琳千挑万选出来的,身份才干都合适

    谢青鹤反问道:你也说六部无事。既然无事,才干又有何益?

    伏传被问住了。

    什么活儿都不干,摆个木雕不一样吗?木雕至少不会顶嘴吧!它还不吃银饷!

    过了片刻之后,伏传从澡盆里跳了出来,非要湿漉漉地骑在谢青鹤膝上。

    谢青鹤不大喜欢这么湿答答的样子,只是伏传搂着脖子要亲,他一时色迷心窍,也就半推半就地将伏传搂在了怀里,正得趣时,伏传贴在他耳边,咬着他耳朵问:大师兄,你手快呀,今夜给我雕几尊人像好不好?

    被小师弟这么缠着央求,莫说几尊人像,现成修个长城谢青鹤都可以!

    两人从盥洗室出来,屋内缠绵了一回,伏传也不肯睡觉,非要看雕像。

    你近日事忙,早些休息吧。明日睁开眼,就能看见雕像了。谢青鹤非常温柔。

    伏传也不好意思叫谢青鹤熬夜辛苦,自己呼呼大睡,一定要跟着。

    谢青鹤把他放回床上,说:我明日无事,白天眯一会儿也无碍。你非要跟着我,我只能随手给你弄几个像人的东西。你快去睡了,大师兄给你好好儿地雕,慢慢地拾掇,惟妙惟肖保管喜欢。

    那我伏传想起从前。也是他想要什么,自己做得不好,大师兄都会帮忙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