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196)

分卷(196)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陈老太常常叹息:咱们家也有爵位了,可以传诸子孙。

    三娘听了也就是默默不语。

    爵位是有了,子孙在哪儿呢?

    大郎刚要结婚,未婚妻死了。大郎也没有再议亲的打算,一心一意治病救人,常在乡野中行走。谢青鹤也曾劝过他,人虽负罪,不及子孙。大郎却对虞雁书的死亡心怀耿耿:那夜是我让她在丞相府照顾印夫人。

    这死结除非大郎自己想明白,谁也解不开。谢青鹤也只能叹息一声。

    二郎就更没谱了。先是跟着谢青鹤在莽山隐居六年,回来之后就跟在伏传身边忙碌。三娘也曾引他跟适龄女子交往,他就觉得耽误功夫:我天天这么忙,哪有空生孩子?

    气得三娘骂他:是要你生吗?你生得出来吗?不是让你媳妇儿生?!

    不管三娘怎么骂,二郎就是不肯娶老婆。二郎去了阳安郡,三娘鞭长莫及,更拿他没办法了。

    九年之后,二郎终于从阳安郡太守任上功成身退,陈老太和三娘都是严阵以待,各个手里拿了一大把闺秀的名册画像,打定主意要押着二郎去相亲若是相不中,这着急上火的婆媳二人就打算不管二郎的想法,她俩商量着定一个了。

    大郎那里不敢逼迫。毕竟当初大郎与虞雁书订婚,也是三娘与王寡妇做主牵线,弄到今天的地步,王寡妇被逼隐居不出,虞雁书也死在了丞相府,大郎心如死灰不肯再做婵娟之想,陈老太和三娘都很怜惜他,不愿再逼迫折磨。

    二郎就不一样了。小儿子没受什么摧折,活蹦乱跳脾气也好,不就是贪玩么?有几个男人跟妻子举案齐眉、天天赌书泼茶的?只要留个种生几个孩子,家里有小孩子的笑声就行了。

    哪晓得婆媳两个准备得再周全,架不住二郎回家带了一个巨雷。

    这是萧缙。二郎给谢青鹤和伏传介绍,是弟子在任上结识的小朋友。

    谢青鹤和伏传神色不变,三娘就有些狐疑,陈老太更是奇怪。因为,这个萧缙长得太像一位逝去的故人。

    萧缙随着二郎的礼数,向谢青鹤和伏传跪拜磕头,说:弟子萧缙,拜见二位师父。

    这就更让人奇怪了。

    师父能随便认么?尤其是谢青鹤与伏传如今的身份,哪可能随便认徒弟?

    二郎含笑道:大师父,小师父,弟子与小缙已有白首之约。

    陈老太喝的是红枣茶。这句话可是把她急坏了,一颗枣就堵在嗓子眼,半晌吐不出来。

    三娘也顾不上儿子放的炸雷,先去拍婆婆的背心,好在陈老太修为深厚,情绪稳定之后,使力一喷,把堵住喉咙的红枣喷了出来。一场虚惊之后,三娘给陈老太换了一盏蜜水,这才看向二郎和跟在他身边的萧缙,说:你这你这也敢带回家来?!

    萧缙低头不语。

    谢青鹤看了他二人一眼,本想问话,想起小师弟曾经吃过这口飞醋,倒也不好独自出面为二郎解决此事。于是,他决定交给小师弟来处置,当即往凭几上歪了歪,玩着扇坠。

    伏传很意外他不说话,与谢青鹤眼神碰了一下,马上醒悟大师兄是顾忌自己的心情。

    他和谢青鹤的态度很一致。二郎喜欢男子,对他俩来说算什么问题?三娘和陈老太不同意,他和谢青鹤肯定要支持的。谢青鹤曾经说过,二郎的事都交给他处置,这时候当然不会出面。

    伏传一边觉得大师兄真是小题大做,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记得自己当初那点小别扭,搞得他好像很小气似的,一边又忍不住觉得很甜蜜。

    这不是醋不醋的事儿,他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了还吃自家小徒弟的醋。

    此事的重点在于,过去那么多年的些微小事,大师兄还记得那么清楚,那么重视地放在心上,处处记挂着他的感受,这不是对二郎的用心,而是对他的用心。

    人在世间生活,总会有很多难堪不适,谢青鹤与伏传相处时,也难免会有碰撞龃龉。

    伏传觉得最甜蜜的是,他在大师兄跟前承受的难过,绝不会有第二次。

    大师兄总会保护他,第一次是意外,第二次?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一路舟车劳顿也辛苦了,先坐下喝杯茶。伏传给二郎和萧缙都让了座。

    萧缙出身世家,大家族规矩森严,二郎带着男人回家来摊牌,以萧缙想来,闹不好是要拖出去打死的,三娘才质问了一句,萧缙就很紧张,垂首束脚非常谨慎。二郎跟他不一样,小门户哪有那么多规矩?小时候三娘操起擀面杖揍他的时候,他脚底抹油一溜烟就跑了,并没什么敬畏之心。

    也就是谢青鹤伏传能让二郎知道点儿害怕。不过,谢青鹤和伏传态度都很平和,二郎觉得事不大他了解谢青鹤和伏传的想法,若是谢青鹤与伏传都很古板严厉,他也不敢带萧缙回家。

    我只问你两件事,要说实话。伏传面向二郎。

    二郎连忙点头:不敢扯谎。

    你在阳安郡做什么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你这位小朋友姓萧,想来是萧家公子?伏传问道。

    萧缙听见问话,起身深施一礼,答道:晚辈是萧家六房三子,家父萧宝应,母亲出身阆家。

    伏传点点头:好。请坐。

    萧缙有些蒙头蒙脑地坐下。

    听见伏传问二郎:你可曾仗着权势背景,逼迫萧家献子予你?你与他相识之后,可曾仗着权势身份,欺压威逼于他?不要叫我去问他。你自己说,说实话。有一个字撒谎,试试看!

    萧缙听得满脸惊愕,二郎也吃了一惊,大喊冤枉:我哪里我没有!

    萧缙连忙替他解释:丞相容禀,晚辈与周郎周大人是在游猎时相识,因言语投机、志趣相近,相约玩耍了几次,慢慢地觉得才会频繁相处。此事不好说谁主动急切。总之,周大人绝没有逼迫欺压之意,都是晚辈自愿。

    二郎委屈极了,只会跟着点头。

    萧缙说一句,他就跟着点头,不住点头:对对对,是是是,就是这样!

    三娘见缝插针地训斥他:那你也不能跟男人过一辈子啊!你这样不对呀!

    二郎反问她:阿娘不也跟男人过一辈子吗?

    三娘被说得一愣,突然发现自己被儿子绕进去了,气得想捶他:因为阿娘是妇人!你若是个妇人,你也可以跟男人过一辈子!

    母子俩吵得不算难听,可三娘的态度十分坚决,萧缙垂手站在原地,十分难堪。

    伏传轻声问道:阿孃,二郎的婚事,我与大师兄能不能做主呢?

    三娘被问得打了个磕巴。她和陈老太都是很守妇道的女子,否则也不可能婆媳相处这么多年,彼此没有生出任何龃龉。所谓守妇道,就是不认为妇人能够当家作主,家里总要有一个男人做主心骨。

    早在很多年前,谢青鹤就被视为家里最大的家长,婚丧嫁娶当然都要听从谢青鹤的安排。

    若是谢青鹤不在,就由伏传作主。

    平时谢青鹤和伏传不管周家的私事,现在伏传主动问能不能管,三娘心里是有分数的。

    若是不能管,就是不认谢青鹤和伏传当家长了。

    周家自从跟随谢青鹤与伏传之后,摆脱了贫穷与低贱,老人家延年益寿安享晚年,孩子也出将入相光宗耀祖,这时候才翻脸说,我家孩子的婚事你别管,你管不着说得通么?

    三娘与陈老太对视了一眼,轻声说:这事自然要听两位师父的吩咐。只是,小师父,周家就只有他们两根苗苗,大郎不肯娶妻生子,二郎又又这样我如何对得起他们的阿爹?

    阿孃还记得二郎出生时候么?长得好不好?有多大?可有胎毛?伏传突然问。

    二郎和萧缙都面面相觑。

    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忘记孩子诞生的模样,三娘虽然很不解,可是,伏传跟她聊二郎小时候,她还是很兴奋开心地说了起来:他小时候长得漂亮,婆母知道的,特别干净一个孩子,接生婆都说,没见过那么干净的小孩,胎毛长得特别好,油光水滑

    二郎有点遭不住了,有点想打断这丝毫不男子风范的对话,又顾忌伏传不敢吭声。

    伏传又引着三娘回忆二郎小时候。小时候的二郎顽皮又可爱,周家未遭难的时候,能吃得饱饭,二郎喜欢吃糖,糖就是稀罕物了,三娘持家不肯多买,都是陈老太开私房给两个孙子买糖吃。二郎就会偷吃大郎的糖,假装自己的糖也不见了,缠着陈老太再买

    他呀,不知道是随了谁,口甜舌滑又狡猾,明知道他在使坏,也舍不得拆穿他。三娘回忆起小儿子的过去,满眼都是慈爱与温柔。

    后来出了意外,陈老太瘫在床上,大郎成了傻子,寻医问药花光了家产,三娘独自一人支撑着家庭,二郎迅速成长起来,各种帮扶母亲,体贴母亲。三娘说起来都要流泪。

    二郎就更加不习惯了:小师父,阿娘,也就差不多行了吧?

    伏传看三娘抹泪,才问她:你养的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是你的孩子,一辈子听从你,孝敬你,你生他一场,养他一场,难道不心爱他么?只当他是个传递香火的物件么?香火难道比他的余生快乐更重要么?你甘愿让他抑郁一生,只是为了给你的丈夫留个后代?

    二郎和萧缙都被伏传这番话震住了。

    君臣父子之间,本就不讲感情只有义务。男丁娶妻生子为家族繁衍后代,也是从出生开始就负有的最基本责任。如二郎与萧缙这样与男子相约白首、不会再娶妻生子的男人,就是错,就是罪。

    连他们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二郎无非是仗着娘亲祖母管不了自己,两位师父心胸开阔应该不会反对,萧缙则是仗着二郎权势身份,父母家族都不敢反对,才会这么堂而皇之地跑来摊牌。

    他们并非觉得自己没错,只是刚好有条件有底气去犯错罢了。

    哪晓得在伏传的理论里,他俩根本就没有错。不仅他们没错,若亲人逼迫他们分开去走正道,才是真正的不慈不爱,无情之物。

    三娘被问得久久不语,原本已经擦干的眼泪,反而落得更急了。

    二郎是她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岂会不心爱自己的孩子?伏传引着她回忆二郎从前的事情,她正是情思涌动的时候,越发心疼幼子。只是,她是心软了,这口子不好开啊。

    因为,二郎继承的是她丈夫的香火。她可以不在乎丈夫的香火,陈老太呢?

    陈老太叹了一声,说:随他高兴吧。戏文里总有恶东风棒打鸳鸯,你我老了老了,不要去做让子孙厌恶的坏人。我姓陈,你姓杨,周家的香火,周家的孩子都不关心,你我两个外人着什么急?

    三娘只等着陈老太开口,闻言连忙擦了眼泪,去给陈老太福身施礼:我代小儿多谢婆母慈爱。二郎,还不快来给阿姆磕头?

    二郎悄悄给伏传竖了个大拇指,跟萧缙一起去给陈老太和三娘磕头,乱哄哄地连称呼都改了。

    萧缙开始随着二郎自称,被三娘反对之后,他又改随自己称呼,这会儿又随着二郎了。

    那边阿娘阿姆乱哄哄叫了一阵,陈老太把镯子都撸了下来,握着萧缙的手,才突然意识到这么粗个胳膊,我孙儿带回家的是个男人啊!于是这镯子拿在手里不知道怎么办。

    三娘连忙把镯子戴自己腕上。

    陈老太又摘了一块玉佩,塞在萧缙手里,叮嘱说:这是老太婆过八十大寿的时候,大先生送的寿礼。这是好东西啊,乖乖,你好好拿着,若是改嫁要退给老太婆的。

    说得二郎与三娘都哭笑不得。

    萧缙看了二郎一眼,二郎点头,他才把玉佩收下,磕头道:谢谢奶奶。儿与周郎相约白首,不会改嫁的。

    那边突然一团和气地认了亲,二郎又带着萧缙来拜谢青鹤与伏传。

    二郎和萧缙都很高兴,这事能解决得这么圆满,谁都不曾想到。过来给谢青鹤和伏传磕头的时候,二郎满脸兴奋,萧缙也放松了许多知道自己是被欢迎的,那滋味总比被排斥好太多。

    哪晓得二人还没下拜,就被伏传阻止了:先等一等,我还要问你一件事。

    不说二郎对伏传深为信服,萧缙只是第一次见他,也已经被他两番话折服。

    问二郎是否仗势欺人,证明了伏府门庭清高、操守高洁,问三娘重香火还是重娇儿,更是显出他的慈爱之心,这样一位长辈在堂做主,家中就似有定海神针,是完全不必担心前程方向的。

    伏传还要问话,二郎与萧缙都认定此事必然重要,都认真地听着。

    伏传斟酌了片刻,缓缓地问道:你这位小朋友,是否知道,你与阆泽莘曾是故交?

    三娘用手帕捂住了嘴,陈老太也神情凝重。

    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萧缙与阆泽莘有七分相似,尤其是那一双眉眼,冷不丁望去,差点以为看见的是阆泽莘的儿子。二郎与阆泽莘关系不错,阆泽莘死了十多年了,他带回来一个与阆泽莘七分像的年轻人,说要跟人过一辈子,岂不使人生疑?

    二郎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还是萧缙上前作揖解释:小师父,家母姓阆,闺名泽苹。阆泽莘是弟子的舅舅。周郎与舅舅的交情在家中不是秘密,弟子与他相识,也是因为弟子长得像舅舅。这事从未隐瞒。周郎待弟子以诚,既没有欺凌威逼,也没有欺哄耍弄,弟子十分敬爱他。

    说着,萧缙又深施一礼,躬身道:多谢小师父公心垂问,弟子感激不尽。

    通常家长都会护短,如伏传这样,既不准二郎仗势欺人,也不准二郎哄骗萧缙,拿萧缙当替身玩弄感情,当然称得上公心。有了前面伏传帮忙说服三娘之事,萧缙也不会误会伏传故意点出此事是要拆散他与二郎。

    这边萧缙施礼起身,二郎才委屈地说:小师父,在你心里,我是有多坏啊?!

    萧缙默默看着他的眼中有一丝惊讶。素来沉稳霸道的周郎,在师父跟前这么爱撒娇么?

    谢青鹤才是真正的护短狂魔,二郎才抱怨一句,谢青鹤就坐了起来,说:都说开了,摆饭开席吧。大郎去山阴义诊还没回来,家里就这么几个人了。

    二郎很习惯地上前服侍谢青鹤穿好鞋子,萧缙往伏传那里看了一眼,三娘正扶伏传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