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241)

分卷(241)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谢青鹤不禁好笑,说:你知错了?哪里错了?

    舒景看见他的笑脸才知道事情恐怕有些不对,谢青鹤已示意他伸出左腿:你没有做错。今日把左腿还给你。

    舒景连忙挪动右脚,将自己左腿送到谢青鹤跟前,压抑不住心中的欢喜:主人慈悲!

    夏衫单薄,舒景穿的麻裤更是薄得能见经纬,这一回不必褪去裤子,谢青鹤隔着裤子施针,银针刚刚扎进去,舒景麻木数月的左腿就感觉到一股酸麻胀痛。他一直认为这条腿是彻底废了,突然感觉到它的存在,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就在此时,谢青鹤突然冷不丁地问:从前杀错了很多人?

    舒景被问得差点噎过去,怔怔地看着谢青鹤,一直被圈在眼眶里的泪水倏地滑落。

    我曾说过不会询问你的过去,今天提及此事,也没有探问从前的意思。谢青鹤突然动问,是经过数月相处观察,加之南墙埋尸之事,让他觉得舒景本性不坏。

    事实上,有了南墙下那具篾条店老板的尸体,舒景就不可能再单纯是买来担水砍柴的小厮。

    哪家的小厮能这么干脆利索地杀人埋尸,还埋在主人家里?

    谢青鹤把废去的左腿还给他,就是对他的奖励。

    什么时候想通了,或是实在想不通了,都可以来找我。谢青鹤说。

    舒景感觉着自己重新找回来的左腿,看着面前月色下纯净得宛如神祇的主人,莫名升起一种想要皈依膜拜的冲动。他自幼所受的训练让他镇定住了心神,用刚找回的左脚脚趾死死抠住地面,低头谦卑恭顺地说:是。

    第176章 溺杀(22)

    回到羊亭县之后,谢青鹤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刚回家有些必要的人情要走,他首先腾出时间去庄园拜访了庄老先生与刘先生,贺静家中安置好了之后,也发帖子请谢青鹤与蒋家姐妹、庄彤一起去玩了一天。毕竟天气暑热,秋老虎凶猛无比,来往的都是体面人,谁出门也不好袒胸露背,所以都不爱走动,贺静也老老实实在家给儿子开蒙。

    过了十多天,几场秋雨下来,天气渐渐凉爽。

    庄彤与贺静先后来约,在羊亭,秋游是非常时兴的一种消遣。

    谢青鹤对此类邀约无可无不可,蒋家姐妹则受了糜氏的邀约,非常热衷于此。

    谢青鹤就安排她俩专门去做了秋游的衣裳,打了新的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跟着一起出去玩。羊亭的山都不太高,山路早就被富户们铺上了石板,姑娘们走得也轻松,去山上对着高岩瀑布喝菊花酒,吃螃蟹宴,几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清早上山,傍晚归家。

    回到家里,舒景马上送来洗尘的热水。梳洗更衣出来,桌上就摆着舒景做的简单饭菜。

    蒋二娘感念着如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起父母更是触景伤情,忍不住说:也不知道家中爹娘过的是什么日子?

    人在享福的时候,就想把自己的幸福与最心爱的人一起分享,这是正常人的本能。

    蒋幼娘已经上了桌,正想夹菜,闻言霎时间就沉下脸色。大家都这么开心的时候,蒋二娘突然提及父母,就似她和弟弟都很不孝顺似的,自己吃香喝辣,却害了在家的父母无辜凄惶受安家排揎?

    蒋幼娘从未抱怨过把自己卖给赵小姐的父母,可是,她在这件事上瞎了一只眼,受了极大创害。

    随着她日渐恢复健康,习惯了用单眼视物,日常也用额前刘海遮住坏掉的眼睛,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跟着弟弟读书认字,和往常一样做家务过日子,蒋二娘似乎就忘了她才是受害者。

    当着弟弟的面,蒋二娘不敢多嘴,跟蒋幼娘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总是念叨,说担心爹娘。

    说者未必无心,听者敏感有意,蒋幼娘对此早就积了一团火气。

    二姐这么担心爹娘,明日我陪你回家去看一看呗!蒋幼娘冷笑着啪地放下筷子,若是爹娘吃糠咽菜、受尽排挤,正好叫爹爹带着我去安家赔罪。只要我死了,安家就不会记恨爹了,说不得还能继续赏爹一口饭吃。

    蒋二娘不可置信地看着她: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怎么变得这么尖酸刻薄?

    姐姐这话说得有意思。刚出门玩了一天,回到家里大家都很累了,坐下来好好儿地吃一顿饭,你非要扫兴,说起爹娘来。到底是谁尖酸刻薄,半点见不得人好?我也想问问二姐,你只管叨逼叨,爹娘怎么了怎么了,你倒是出个主意给爹娘解围啊?除了拿我去安家抵罪,你倒有什么法子去解救爹娘?你压根儿也没办法,只管嘴里叨叨,那你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要逼我去安家送死抵罪?!蒋幼娘怒问道。

    蒋二娘解释说:我只是挂念爹娘,没有要叫你回家抵罪的意思。你不能这么误解我。

    我怎么就是误解你了?你只管嚷嚷又不出主意,不就是想叫我和弟弟想办法吗?你要孝敬爹娘自己不往上顶着,倒是一推四五六,都撂我和弟弟头上来了?合着你就嘴上大孝女呢?我蒋幼娘再不济也孝之顺之让他俩卖了一回!你替爹娘做什么了?你就只管挤兑我?!蒋幼娘愤怒至极。

    显然,被父母强行卖给赵家做养女之事,蒋幼娘不是不怨恨,只是被孝道压迫不敢控诉罢了。

    蒋二娘特别委屈:我不过说了一句话,你哪来那么多怨气。都冲着我来了。

    姐妹俩就这么吵了起来。

    她俩在家也常常吵架,蒋二娘出嫁之后,姐妹感情才稍微好了一点。

    姐妹间的吵架是不能声张的,若是被弟弟听见,告到张氏跟前,两人都要挨打。所以,她俩吵归吵,都没有去拉着谢青鹤评理的想法。不过,头一回当着弟弟的面吵架,两人都尽量阐述自己的道理和委屈,想让弟弟主动出面裁决。

    哪晓得谢青鹤眼皮都没有抬,低头自顾自地吃饭。

    两位姐姐吵架,轮得到他当裁判吗?谢青鹤一顿饭吃完了,姐妹俩还在吵。

    蒋二娘已经开始哭了,蒋幼娘则非常愤怒:你哭什么?有事说事,闹得好像我欺负你!

    哭泣的蒋二娘并非没有战斗力,她就是喜欢哭,哭着哭着还要带泪反驳,跟蒋幼娘吵得不依不饶。姐妹俩心里都积攒着火气,且都认为对方德行有亏,谁都不肯认输。

    谢青鹤离席去漱口,换了燕居常服,打算做晚课休息了,蒋二娘与蒋幼娘居然还在吵。

    两人饭也不吃了,从餐厅吵到了廊下,又从廊下吵到了厨房。厨房隔着谢青鹤居住的堂屋有一整个院子的距离,两人的吵闹声清晰地传入谢青鹤耳里,意思很明确需要人拉架,需要人评理。

    谢青鹤在点亮的烛台前坐下,听着门外的吵闹声,仍没有去劝阻的想法。

    两位姐姐吵架,他不肯去劝架,和他守着卑幼本分敬重姐姐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就是不肯接茬罢了。如蒋幼娘所说,蒋二娘只会嘴上挂念蒋占文与张氏,她没有帮扶爹娘的本事,只会哀愁。

    蒋二娘与蒋幼娘争吵的根源来自于对爹娘的挂念,谢青鹤要劝架就得应承解决此事。

    谢青鹤压根儿就不想解决这件事。

    他认为蒋占文与张氏就是自作自受。若他俩不起心把蒋幼娘卖个好价钱,叫女儿做妾去攀侯府的高枝儿,哪里会有今日之祸?当日种下的就是祸根,做梦想得福果,世上岂有这等好事?

    当日得知蒋幼娘被送去京城做陪媵,匆匆从蒋家走出的那一刻开始,谢青鹤就不再是蒋英洲了。

    蒋家夫妇是死是活,活得好不好,是不是被安家迁怒刁难都与他无关。

    谢青鹤披上斗篷,出门吩咐舒景:点个灯笼来。

    舒景见他是要出门的架势,连忙去取了灯笼点了送过来,问道:主人,奴服侍您出行?

    谢青鹤摇头,吩咐道:你在家守好门户,我今夜不回来了。

    家里还有女眷在,若谢青鹤一夜不归,势必要舒景在家看守门户。舒景也不敢问他这会儿出门是要去哪儿,轻轻拉上院门,提着灯在前引路,一直把谢青鹤送到了坡下。

    拐弯过去就是灯火通明笑语喧哗的酒楼,谢青鹤接过灯笼,说:回去吧。

    舒景哈腰站在远处,眼见着谢青鹤避开了酒楼揽客的帮闲招揽,一路往前走了,他才转身爬坡回家,院前挂着灯笼,一地暖光浮石,唯一不大好的是,院子里蒋二娘和蒋幼娘还在吵架。

    舒景默默叹了口气,闩上院门。

    两位姑姑吵架,主人都不敢插嘴,哪有舒景说话的份儿?作为家中奴婢,两位主人忙着吵架不肯睡觉,他也不能洗漱回屋休息,只好顶着瑟瑟秋风,坐在廊下发呆。

    另一边。

    谢青鹤提灯去了从前赁居的小屋,点上灯,打水把床榻擦拭了一遍,打坐休息。

    他极其挑剔居住的环境。

    有高床软枕,四处干净整洁自然好,最重要的还是得同住屋檐下的人脾性和善,彼此不存恶念。

    谢青鹤不能与虚伪暴躁的蒋占文与满腹尖酸的张氏久住,特别厌恶家里充满了戾气与挑剔的呼喝声。若蒋二娘与蒋幼娘也总是吵闹不休,那他从前与姐姐们同住的想法,也要彻底打消了。

    倒不是说要放弃姐姐们不管,谢青鹤考虑的是,可以在羊亭县另外赁个住处。

    他已经意识到了,今日的吵闹只是家中不宁的开端。

    只要一日不解决父母与孝道的问题,蒋二娘与蒋幼娘都不会与他善罢甘休。

    他知道自己不是蒋英洲,知道蒋占文与张氏的溺爱曾杀死了全家,蒋家姐妹不知道。谢青鹤没有孝顺蒋占文和张氏的义务,蒋英洲凭什么对溺爱他的父母不孝?

    谢青鹤不觉得蒋二娘与蒋幼娘挂念父母有什么错处。就算蒋占文与张氏对女儿再是刻薄,也有生养之恩,蒋二娘与蒋幼娘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想法也有感情,何况,她们确实是蒋占文与张氏的亲闺女,不是谢青鹤这样的外人。她们想对父母尽孝,谢青鹤完全理解。

    只是,她们对父母的牵挂与迫切想要尽孝的心情,与谢青鹤没什么关系。

    他对蒋家姐妹的怜悯与救助,仅仅是当初心中偶发一念慈悲,既非义务,也非责任。

    他愿意对两个无辜的女孩子好,不代表他要包办一切,实现蒋家姐妹的所有愿望。蒋二娘倒是想父慈子孝、全家和乐,谢青鹤就得回蒋家继续给蒋占文装乖儿子?这都是没谱的事情。

    谢青鹤拿定了明日就去赁住处的主意,做了晚课,准备休息。

    这屋子早就被搬空了,除了房东留下的几样家具,铺盖被褥一概皆无。

    谢青鹤倒是想打坐调息一夜,架不住蒋英洲是个绝对不修的皮囊,坐久了也累。他熬到半夜,只觉得腰酸背痛,只好去院子里打了一趟拳舒展筋骨,回来看见光溜溜的床板,无奈地卷起斗篷,充作枕头,干巴巴地蜷了上去。

    囫囵一夜醒来,天已经大亮。

    谢青鹤重新梳了睡得发呲儿的头发,也没有衣服可换,将斗篷搭在臂上,溜溜达达回家。

    才走出民巷步入长街大道,就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熟悉身影,正是南北杂货铺的看铺伙计。前面就是码头,看来这人是坐船过来的。谢青鹤招呼道:小师兄?

    鲜于鱼正在包子铺问路,闻言倏地抬头,双目如电般从人群中搜到了谢青鹤的身影。

    哎!他答应一声,谢过了正在跟他指路的本地人,提着包袱冲到谢青鹤跟前,真人在上,弟子鲜于鱼拜见!

    这条长街非常热闹,前面是庄园有大批学子出入,往东就是浅水码头,来往商队也很频繁,人群聚集的地方自然就有生意,一路上卖吃的喝的玩的新奇玩意儿不少。这会儿天已经彻底亮了,街上熙熙攘攘都是人,鲜于鱼是修行之人,说话时中气十足,一张嘴就引来不少人侧目围观。

    众目睽睽之下他纳头就拜,谢青鹤哪里肯受礼,含笑死死拉住他的胳膊:不、必、多、礼。

    我与谭长老约定三五个月来一趟,这还不到三个月吧?谢青鹤带着鲜于鱼回家,途中闲聊了几句。

    鲜于鱼讨好地说:是弟子央求先来一步,欲向真人求教天星聚合之术。

    谢青鹤想起他那条带着阴阳鱼的腰带,说:你那条腰带上的天星镇符很见功力,只是读死了经典不懂变通罢了。见鲜于鱼带了点忐忑又小心的表情,他笑了笑,这也简单。你若有心于此,我可教你一门观星术,若嫌观星术太难入门,给你一本今世星图也无妨,我都记得,抄给你吧。

    普通的观星术是以肉眼观天,寻找天上诸星的分布轨迹。

    修士的观星术则复杂得多,毕竟肉眼能识别的星星非常有限,且常常受困于地域与天气。大修行者不仅目力远胜常人,传说还可以魂游天外,亲往北斗南斗之间,看见许多肉眼不可窥视的星辰。

    谢青鹤的观星术就是能够神游天外的不传之秘,他怕鲜于鱼学不会,才有抄录今世星图之说。

    鲜于鱼欢喜得又要纳头便拜,谢青鹤死死拉住他:你这个毛病快改了吧。

    两人回家的途中,谢青鹤熟门熟路地在街坊铺子里买了油条豆浆,切了酱肉豆干,半斤卤面。鲜于鱼对糯米包油条非常新奇,谢青鹤也给他买了两个。他俩一起进门时,一直冷战不肯与对方说话的蒋家姐妹,才愕然意识到弟弟昨夜不在家今早才回来。

    这是我在京城认识的朋友,是谭长老的徒弟。谢青鹤向众人介绍。

    鲜于鱼不是谭长老的徒弟,不过,谢青鹤非要这么介绍,鲜于鱼也没有反驳。谢青鹤才答应教他观星术,他便执弟子礼拜见了蒋家姐妹。

    我买了豆浆油条卤面。吃饭吧。谢青鹤把手提的油纸包放在桌上。

    往日舒景早就该迎上来接东西了,蒋二娘哭了一夜眼睛还肿着,先把油纸包接过,拿到厨房装盘再送上来,蒋幼娘则打了水进屋,谢青鹤放下斗篷去洗脸擦牙,好歹是把穿了一夜的衣裳换了下来。

    一顿早饭吃完,舒景也始终没有出现。

    谢青鹤没有问他去哪儿了,跟蒋二娘交代了一句:我陪鲜于兄去看个住处。

    鲜于鱼面露微笑。看什么住处?

    二人出门之后,谢青鹤才解释说:家里两个姐姐老吵架,恰好你来了,重新赁个住处。你住不住无所谓,我只怕要常常去躲一躲。

    鲜于鱼今天就是在外面撞见他的,蒋二娘眼睛也还肿着,与蒋幼娘之间的气氛更是僵硬,一切都对得上,所以,鲜于鱼也没有怀疑他的说辞,略觉好笑地陪着他找中人挑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