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311)

分卷(311)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何况,小师弟嘴里说骑老虎,骑大熊,说不得还是最喜欢骏马,得让小师弟先挑过再说。

    安莹与谢青鹤出门都是背后一群侍卫跟着,浩浩荡荡地赶到了青州府,赶巧了,沈俣不在。

    据青州府留守的文书汇报,长史带着各位从事大人,这几天都在穿街走巷核验籍册他们根本就不相信青州原来那批官吏投降时交上来的资料,竹简上刻的东西作准么?当然要看实物。

    这类工作安莹早期就粗略做过一遍,不过,安莹重点看的是粮仓、兵器库和银库。

    沈俣这些天看的都是市井匠户,重点给手艺人登记造册,方便以后征召统管。

    谢青鹤挺意外:沈先生亲自去?

    文书无奈地说:人手不够。这地方市井品流复杂又挺滑头,沈先生慧眼识珠,捉了不少漏网之鱼。

    谢青鹤理解地点了点头,这就是治理的艰难之处。

    打天下的时候只求拳头大刀子利,遇到不服输的敌人就砍了,等到治天下的时候,却不能继续挥着刀四处逼问,我要个石匠,谁是石匠自己站出来。陈起如今不留俘虏的做法很难笼络人心,沈俣要保证青州过得下去就离不开市井百业支持,青州百姓如此抵触,沈俣亲自往街上跑也算是千金买骨。

    使人去把沈先生请回来吧。有命案须请他来审决,此事紧要,不要耽搁。谢青鹤说。

    谢青鹤前几日才来过青州府,与这里几位先生都还熟悉,被迎进屋内烤火说话。

    这么往返耽搁,沈俣与白芝凤都差不多的时间,前后脚进门。沈俣孤身一人匆匆回来,白芝凤则带着昨夜与范桢一齐去乐坊玩乐的谋士,气势汹汹进门就要开怼。

    没等这几位先生开腔,谢青鹤先起身打招呼,他与白芝凤叙礼之后,走到那几人跟前。

    准备开喷的几人都被他冰冷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这几个热衷酗酒美色的谋士在私德上都比较拉垮,然而,能被陈起收入东楼、又被塞进幕僚团随行参赞军务,脑子总是灵光的。

    如今可不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时候了,天命在陈,再没有其他高枝好攀。

    跟陈起唯一的儿子,跟小郎君别苗头,实属不智。

    这特么想扶持主公另外一个儿子,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冷冰冰的臭小子失去嗣位,活得凄凄惨惨苟延残喘都不可能!陈起只有这一个儿子!这种情况下,谋士进谗不顶用!

    火石电光之间,这群谋士已经把让小郎君失宠的一百二十种方式都过了一遍。

    意识到陈起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想对付小郎君只能物理消灭之后,这几人都有点蔫儿了。

    谢青鹤才拱手施礼,客气地问道:先生们酒醒了吗?

    这话问得挺羞辱,偏偏小郎君态度又那么诚恳,让人听不出到底是关心还是讽刺。

    白芝凤打了个圆场:天寒地冻,不若堂上细说?

    沈俣脾气暴躁归暴躁,这种场合也没有显出不耐烦,更没有故意在白芝凤和安莹跟前彰显青州府权威的想法。白芝凤没多久就会离开,安莹是带兵的,青州府没必要与他们争权夺利。

    府衙都有决案的权力和义务,青州府还顾不上这一块,也没有准备好接受百姓状告的地方。

    沈俣直接把所有人都带进了原来尚书府的大堂。

    这地方占地宽绰,沈俣认为保持温度太费柴火木炭,并未启用此处。

    沈俣使人把这地方临时收拾出来,只在席上摆了坐具,角落里负责记录的文书才有一张书案,看上去就像是家主人在接待不速之客,倒没有多少审决命案的气氛。

    各方落座之后,沈俣问道:我尚不知道前因后果。

    任何事情率先叙述都可以取得先入为主的印象,然而,白芝凤坐在这里,就不大可能让任何人信口雌黄。于是安莹也懒得去抢这个先机,以免让外人觉得自己理亏,只管坐在一边保持微笑。

    白芝凤看了身边几个谋士一眼。那几个原本还满腔愤怒的谋士,现在也还蔫儿着。

    沈俣皱眉道:安将军可有教我?

    这几位谋士都是当事人,可他们昨天都喝多了,根本就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临时被叫起来,说范桢在路上被冻死了,他们就算能推算出前因后果,推敲出来的事能拿出来说吗?

    反倒是不在现场的安莹掌握了一手情报却又闭口不言,沈俣觉得他甚为装逼,方才点名问他。

    今日得报,说有人冻毙街头,又说是东楼嘉宾安莹才肯开口说案情。

    他对谢青鹤申告时,说了范桢等人如何欺凌巡城士兵。当着沈俣与白芝凤的面,这一段叙述就被他彻底掐掉了。他只说这些日子天天有人犯夜禁,影响非常不好,但是,考虑到东楼的谋士们身份贵重,卑贱的士卒们也都不敢得罪,为了解决这事,只好刑不上大夫,单独把乐坊伎人处决了。

    至于说范桢之死,巡城士兵完全不知道内情,想要知道他的死因,得问在座几位先生。

    话音刚落,贺冰就不乐意了,问道:青州宵禁岂是为我等而设?安将军难道怀疑我等是奸细,半夜出门是为了祸害青州城防吗?本就是诫禁青州贱民的律令,写在安民十条里,与我等有何相干?我等又为何要守着宵禁的规矩?就是郎主的中军大帐,我半夜去不得吗?!

    安莹慢条斯理地说:先生息怒。巡城士兵何曾以宵禁怪罪先生?死的不都是乐坊伎人么?

    当真好笑。当着我等的面处决伎人,不就是杀鸡骇猴么?将军敢说没有威慑之意?反倒狡辩无心冒犯。昨夜被杀的伎人中就有老夫新纳的妾室,此事必不能与你甘休!贺冰怒道。

    安莹张了张嘴,他是草莽出身,还真不知道读过书的流氓这么生猛,为了吵架可以临时纳妾!

    沈俣已经听明白来龙去脉了,他这几日忙得大冬天的嘴角都起了燎泡,还得跑回来给这群神经病断案,从范桢之死吵到了贺冰的妾室,简直不知所谓!

    恰好安莹目瞪口呆打了个间歇,沈俣问道:还有什么人在别宫乐坊纳伎人为妾了吗?

    沈俣也在东楼混了近二十年,资历深厚、才华横溢,一般人也不想跟他对线。贺冰当场纳妾之后,其余几个好歹还记得重点是死去的范桢,都没有搭沈俣的茬儿,与沈俣有旧的江蕙还回了一句:乐坊贱人不足为提,德臣之死却要给我等一个交代!

    范德臣与你几人一同归家,他会倒毙街头,也是你们不曾照顾好同僚友人,却要我给你们什么交代?我是青州长史,不是天庭长史,还能教训天官不行风雪,让雪夜不死酒徒?!沈俣也没有明显的翻脸表情,神色如常地反问。

    在场贺冰、江蕙等人都倏然色变,贺冰更是坐了起来:若无巡城士兵当街杀人,德臣岂会冻死在雪夜之中?

    沈俣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安民十条贴在街头巷尾已有十三日,犯夜禁者,罪同奸细。巡城士兵顶风冒雪在城中穿行,抓的就是闯夜禁、不从条法的罪民。就不说巡城士兵处决乐坊伎人是否合理,他们不杀乐坊伎人,范德臣就不必归家了吗?就不会中途尿急了吗?就不会被你等抛之身后,独自倒毙在雪夜中了吗?

    道理就说不过去了。范桢、贺冰等人闯夜禁之事,本来就不讲道理。

    身为陈起的座上嘉宾,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支使巡城士兵,闯了几次夜禁之后,非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获得了戏谑奴役巡城士兵的机会。昨夜之所以会步行归家,是因为他们把车马都打发回去了,一心想着叫巡城士兵开道,风风光光地送他们回去。

    哪晓得陈头儿翻脸杀人之后扬长而去,前几日都有的火把开道、巡城车驾送归,全都消失了。

    乐坊里遍地死尸,无法暂时栖身,又没有车驾服侍,他们只能步行回去。

    但是,这个世道很多时候也不是总那么讲道理。

    在东楼幕宾与巡城士兵之间,自然是东楼幕宾更重十分。不管巡城士兵有多少道理,他们为了泄愤反击,导致范桢冻死在街头,若是叫陈起来断事,陈头儿必死无疑。

    只因为陈起不在青州,安莹掌握着青州所有兵权,安莹、白芝凤、沈俣三人又互不辖治,才会出现今天这么互不相让的局面谁说话都不好使。

    沈俣是个讲道理的人,所以他站在了安莹一边:范德臣之死纯属意外,若非要有人为此负责,你们几位与他同行的同僚各出一份银钱,替他置办丧事、抚养妻儿。

    贺冰差点气炸了,一骨碌爬了起来:入你娘!

    眼看着贺冰似要冲上来殴打沈俣,安莹才想起身保护,沈俣已经缓缓坐直,扶住了身佩的长剑。

    白芝凤匆忙解释了一句:小郎君莫急,沈英姿一身蛮力又擅击剑,打不起来。说着,急急忙忙起身去拉架主要是拉住嗷嗷叫的贺冰。

    贺冰是个四体不勤的弱鸡,嘴里愤怒的喷脏,其实根本不敢去揍身材高大的沈俣。

    谢青鹤不禁感慨,不愧是被后世尊为农神的猛人啊,没几把子力气,哪能种好田?

    安莹很担心白芝凤替范桢拉偏架,不过,在请动了小郎君和沈俣的情况下,白芝凤表现得非常好说话。沈俣跟贺冰等人谈崩之后,白芝凤就忙着灭火,也就是一意温和地哄着贺冰等人。

    白芝凤妥协之后,这件事就没什么悬念了。

    贺冰几人好歹是平静了下来,也答应了出钱替范桢置办丧事。

    沈俣兀自不肯罢休,说:别宫乐坊伎人触犯夜禁,皆已被处死。贺先生是罪人夫主,也请出一份银子,料理妾室后事其余人等找不到亲主,青州府无奈出钱收殓。贺先生也不至于占青州府这点儿便宜?

    贺冰差点又跳起来:沈英姿你还是不是人?!

    谢青鹤也很无奈,敢情沈俣刚才问还有谁在乐坊纳妾,是在这儿等着要丧葬钱呢?

    贺先生请坐。乐坊的丧葬银子我来出,范先生的丧仪、妻儿老母供养,东楼也会关照。长史以为如何?谢青鹤没想到自己最终要安抚的人不是白芝凤,而是沈俣。

    今日谢青鹤带着安莹来找沈俣决案,实质上表示了对沈俣长史身份的尊重,沈俣也很满意。

    在沈俣看来,这案子能料理得这么清爽,主要原因在于白芝凤没护短。白芝凤为什么没有偏向贺冰等人?看的当然是小郎君的情面。甚至于贺冰、江蕙等人会这么容易屈服,也得益于在青州府初见面时,小郎君那一句酒醒了吗。

    临到最后谢青鹤来到圆场,沈俣就不再跟贺冰计较了,微微点头。

    此事既已结案,几位先生先回吧。谢青鹤对贺冰说。

    只叫贺冰几人回去,就是要留白芝凤、安莹与沈俣一起商量其他事情了。

    谢青鹤说话客气、态度温和,可谁也没忘记他刚才站在门口的冰冷眼神。主公唯一的儿子不好惹,贺冰几个都有点宿醉的头疼,闻言也不纠缠,起身叙礼告辞。

    待他们几个走后,陈利张罗着让青州府的下人送了热汤进来,各人喝了一碗取暖。

    白芝凤捧着汤碗改了坐姿靠在凭几上,对沈俣说:子澈与德臣是同乡好友,德臣新丧,你就让他两句又如何?

    沈俣低头喝汤,恍若未闻。

    一碗汤下肚,谢青鹤浑身都热了起来,见沈俣等人也都放下汤碗,他才说道:昨夜在乐坊杀人的巡城士兵我不问他是谁,安将军把他调回大营,或是安排戍守城门,或是在营中休整,不要让他再城内巡逻。

    一句话说完,在场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谢青鹤并不在乎他们怎么想,继续说道:军务的事我不懂,有个想法,与诸位君子探讨,成与不成可以再议,也并不是一定要做成此事。

    既然提及军务,就只有安莹能接茬,他连忙道:小郎君请说。

    宵禁巡城都是城防所辖,又在战时,安民十条虽以青州府名义下发,执行时用的却是军法。昨夜巡城士兵,职衔最高者不过区区兵头,不必请示上官,就可以把乐坊是死了多少人?谢青鹤说到一半,突然卡壳,问了安莹一句。

    沈俣和白芝凤都已经听出他的意思了,沈俣若有所思,白芝凤则看向安莹。

    安莹补充道:现场还在清点,约摸是三十到四十口人。

    那就算是三十人吧。我读过秦廷律法,州牧才有决死之权,县令县长判罚之后,行文押解至州府,再由州牧审看勾决。如今天下战乱,死人或是不稀奇了,又在战时,巡城士兵皆行军法,明犯条法即可当街处决这自然是为青州安全计。

    谢青鹤说到这里,脸色的温和笑容就渐渐地消失了:可裁决之人一旦动了私心,就会有无辜之人丧命。诸位与我都心知肚明,昨夜乐坊惨案的起因并非乐伎犯禁,而是巡城士兵对东楼嘉宾心怀怨愤,不敢对东楼嘉宾下手,便对乐坊伎人痛下杀手。

    屋子里鸦雀无声,只剩下木炭在火盆中偶尔噼啪爆开的些微声响。

    范、贺几人到访,乐坊伎人岂敢拒绝?岂敢驱赶?我常见黎庶卑贱温顺,有一分活路,则去十分刚烈。只怕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不奉客是死,奉客亦死。如此惨案落地,疯传市井,黎庶皆知顺也死,不顺也死,那又为何要做顺民?谢青鹤反问道。

    安莹被骂得坐不住了,起身退席长拜于地:仆将兵不严,擅杀黎庶,仆领罪。

    安将军请起。此是战时非常时,行伍之人若无戾气存身,如何制敌取胜?我今日议及此事,是想请问安将军,能否将一部分伤兵、弱兵分出来,也无须太多人,三五百即可,归于青州府听用。

    如今在街面上的巡城士兵计有几人?谢青鹤问道。

    安莹答道:日夜轮班有二千余人。

    他已经大概明白了谢青鹤的想法,比较担心小郎君要强行推行此事:小郎君,如今青州新降,城中并不消停。三百五人巡街只怕青州生乱,若是再多给青州府拨些人马不是仆小气,实在是守城的人马也不够了。

    安将军巡城的人马不必撤出。让青州府的人一起巡街就行了。谢青鹤说。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谢青鹤说了安排,他们就马上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人都是安莹麾下的人马,这么安排并不会影响巡城士兵的战斗力,也不会影响巡城防务。

    只是一部分士兵被划归到青州府统管,向青州府汇报情况。这样一来,两边分属不同的衙门,很自然就会彼此监督,大概率杜绝任何一方偏心裁决、擅杀无辜的事件。